第十五次课 油气藏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13.44 MB
- 文档页数:67
教书育人工作计划要点本学期,我主讲“天然气工程”课。
为了上好本课程,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思想上和专业技术上都获得较大提高,特制定如下计划: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以党的政策为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培养学生热爱石油工业,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和为石油工业奉献的精神。
结合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使学生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的创业精神。
3、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情况及学习方法。
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4、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既掌握所学知识,又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的学习严格要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严格考勤,经常抽查,对迟到、早退的学生要严格批评、教育,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6、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和讲课,做到内容熟练和精练。
在教学中,不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讲解中突出重点,注重启发,培养能力。
7、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注意效果。
内容提要:第一章天然气工程绪论概述我国天然气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天然气工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有关学习天然气工程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天然气的主要物性参数(复习)第一节天然气的组成与分类第二节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比容第三节天然气的偏差系数第四节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第五节天然气的体积系数和膨胀系数第六节天然气的粘度第七节天然气中水蒸气含量第八节天然气的热值第九节天然气的爆炸性第三章烃类流体相态第一节油气烃类体系的基本相态特征烃类相态基本概念、单组分和两组分烃的相态特征及临界点定义之差异,反转凝析现象及解释,各类气田(干气、湿气、凝析气)的P-T图等。
第六章圈闭及油气藏的类型6.1 油气藏的分类概述一、分类概述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异。
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遮挡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经济价值、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
一、分类概述根据经济价值:经济性油气藏、非经济性油气藏。
经济性油气藏:具有一定储量规模,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值得开采并能够开采的油气藏。
非经济性油气藏: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不值得开采或者无法开采的油气藏。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 (据孙志道简化,1996)油气藏相态类型原始气油比(m3/t)相态地面原油特征典型的烃组成(mol,%)大类细分类储层地面颜色相对密度粘度(mPa.s) C1C5气藏干气藏无油气相气相无油无油无油96 0.0 湿气藏>1500 气相气液透明0.6 <1.0 91.6 0.94 凝析气藏>1000 气相气液透明-淡黄0.6~0.8 <1.0 87 4.6油气藏近临界态凝析气藏600~1000 气相气液黄-桔黄0.76~0.81 1.0~2.0 70.4 11 临界态油气藏526 气液气液黄-桔黄0.76~0.82 1.0~4.0 59.7 14.5 近临界态油藏(高挥发性)350~650 液相气液桔黄-浅绿0.76~0.82 1.0~1.0 64 19.7油藏轻质油藏10~350 液相气液浅绿-褐色0.76~0.83 5~10 35 38.3 常规油藏35~ 250 液相气液黑色0.83~0.87 10~30 49 44.7 轻度重质油藏<35 液相气液黑色>0.87 30~100 20 71 中度重质油藏微量气液相气液黑色0.9~1.0 100~4000重度重质油藏基本无气液相气液黑色>1.0 >400沥青质油矿无气无液固相固相黑色>1.0 >90层状层状块状不规则状•根据油气藏中储集层形态划分的油气藏类型示意图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一、分类概述根据圈闭成因:(1)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混合油气藏;(2)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复合;(3)构造油气藏、非构造油气藏。
第一节油气藏的类型第二节油气聚集单元第三节油气资源分布特点及控制因素•主要内容第五章油气聚集类型及分布规律▲油气藏的分类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其它类型油气藏▲油气藏基本类型第一节油气藏的类型一、构造油气藏大类类亚类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差异压实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牵引背斜油气藏断鼻油气藏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多断层切割的断块油气藏断层油气藏断层线、等高线与岩性尖灭线共同配合形成裂缝性油气藏盐体刺穿接触油气藏泥火山刺穿接触油气藏构造油气藏刺穿接触油气藏岩浆岩体刺穿接触油气藏1、背斜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称背斜圈闭。
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称为背斜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在世界油气勘探史上一直占最重要的位置,也是石油地质学家们最早认识的一种油气藏类型。
J.D.Moody等人(1972)统计了世界上最终可采储量在7100万吨(5亿桶)以上的189个大油田,其中背斜油藏占总数的75%以上。
类挤压背斜油气藏:指在由侧压应力挤压为主的褶皱作用下形成的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1)挤压背斜油气藏—与挤压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主要特征:▲常见于褶皱区▲两翼地层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闭合高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常伴有逆(冲)断层一般在地台区较为常见,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
基底活动使沉积盖层发生变形,形成背斜圈闭。
(2)与基底隆起(升降)有关的背斜油气藏在沉积过程中,由于基底的差异沉降作用而形成的平缓、巨大的背斜构造中的油气聚集。
主要特点:★一般表现为宽缓背斜、大隆起、长垣;★两翼地层倾角平缓,且向上更趋平缓;★闭合高度较小;★闭合面积较大(与褶皱区比较);★可发育受基底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断层,但数量较少。
圈闭成因:地下塑性物质活动的结果。
坳陷内堆积的巨厚盐岩、石膏和泥岩等可塑性地层,在上覆不均衡重力负荷及侧向水平应力作用下,塑性层蠕动抬升,使上覆地层变形形成底辟拱升背斜圈闭。
油气藏开发分类之按油气藏流体性质分类油气藏所储流体的性质包括:密度、黏度、凝固点及烃类、非烃类组分等,也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按密度分类,通常分为石油和天然气两大类。
国际上通用的分类方法是将油气藏按所产流体分为天然气藏、凝析气藏、挥发性油藏、稠油油藏、高凝油藏和常规原油油藏。
在自然条件下,储层流体又往往是两类流体甚至三类流体组成一个油气藏,如有气顶或凝析气顶的油藏,有油环或油垫的气藏或凝析气藏,有凝析气顶的挥发性油藏,有气顶的稠油油藏,有稠油环或油垫的气藏等。
一、天然气藏天然气藏定义为流体在地下储层中原始孔隙压力下呈气态储存,当气层压力降低时,气藏中的天然气不经历相变。
因而虽然许多天然气藏采出的流体在地面常温常压或低温下有液相析出(一般也称凝析油),但只要在气藏温度条件下,压力降到气藏枯竭压力仍不会出现两相的,都属天然气藏。
用相图表示则气层温度一定大于临界凝析温度。
根据天然气中烃类组分,天然气有干气、湿气、富气、贫气等多种分类。
但大多数只是定性概念,没有定量界限,一般干气、湿气以天然气中戊烷以上重烃组分含量多少来区分。
富气、贫气以天然气中丙烷以上重烃组分含量多少来区分。
由于重烃比甲烷在相同体积下热值要成数倍地增加,且许多重烃都是石油化工的优质原料,故湿气、富气的经济价值比干气、贫气要高得多。
天然气藏的开发与油藏开发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PW特性对开发特征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像油藏那样起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其次是能量的补充一般起降低采收率的作用而不是像油藏那样起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以及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含量的不同对气体集输处理及经济价值评价的差异极大,还有水化物形成条件对气井开采和集输的影响等。
天然气的开发一般都是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其采收率与驱动类型有很大关系,封闭式气藏及弱水驱气藏其采收率可以超过强水驱气藏的一倍。
除了从地质条件上分析其驱动类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开采过程的生产动态来判断驱动类型,故一般气田开发都要经过一到两年的初步开发取得足够的生产动态资料后,才能编制正式的开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