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副鼻窦解剖学基础
- 格式:pdf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16
212例副鼻窦CT影像中鼻道窦口复合体常见解剖变异分析作者:项晓俊文建军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34期[摘要] 目的提高对常见的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的CT影像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给耳鼻喉科医生提供部分副鼻窦炎发病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手术提供必要的解剖依据。
方法选择近期212例副鼻窦CT检查者,经CT副鼻窦冠状位扫描,观察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的CT表现。
结果 212例副鼻窦CT影像中,鼻道窦口复合体的变异包括巨大筛泡14例,约占7%;眶下气房(Haller’s气房)26例,约占12%;鼻丘过度气化4例,约占2%;钩突肥大8例,约占4%;中鼻甲气化35例,约占17%。
结论鼻道窦口复合体区域解剖变异常见,CT可以给鼻窦炎患者找到部分解剖学基础,给临床鼻内镜手术提供帮助。
[关键词] 副鼻窦CT;鼻道窦口复合体;变异[中图分类号] R322.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4-77-02鼻道窦口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由Naumann首先提出,又称为中筛复合体,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周围一些结构,包括筛漏斗(ethmoid infundibulum)、钩突(uncinate process)、中鼻甲(middle turbinat)(基板)、中鼻道、半月裂(inferior sem- ilunar hiatus)、前中组筛窦、上颌窦自然开口、鼻囟及额窦开口。
由于近年来鼻内镜技术的开展,副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摒弃了原来鼻窦造瘘的方法,改为扩大自然窦口周围结构、让引流更为通畅的术式。
鼻道窦口复合体概念的提出,正好促进了鼻内镜的发展。
因此,要求影像医生准确地报告这一区域的解剖变异。
笔者通过对212例副鼻窦CT影像中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分析,旨在提高影像医师对这一区域解剖变异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搜集2008年7月~2009年6月期间在我科行副鼻窦CT扫描的病例共212例,年龄7~72岁,其中男性127例,女性85例。
鼻窦名词解释解剖学
鼻窦是鼻腔周围的一系列含气的骨性腔隙,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它们位于颅底,与鼻腔相通,是鼻腔的附加腔隙,可提供空间用于嗅觉和面部发育。
上颌窦是最大的鼻窦,位于鼻腔下方的面部骨性结构中。
上颌窦的入口位于鼻腔的侧壁,窦腔与鼻腔之间通过窦口相连。
上颌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空间用于嗅觉和为鼻腔提供额外的湿度。
筛窦位于鼻腔上方的面部骨性结构中,包括两个小骨头——筛骨和蝶骨。
筛窦的入口位于鼻腔的顶部,窦腔与鼻腔之间通过筛孔相连。
筛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空间用于嗅觉,并防止鼻腔过度干燥。
额窦位于面部的上方,位于蝶骨和颞骨之间。
额窦的入口位于鼻腔的顶部,窦腔与鼻腔之间通过额窦口相连。
额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空间用于嗅觉和为鼻腔提供额外的湿度。
蝶窦位于鼻腔和颅底之间的骨性结构中。
蝶窦的入口位于鼻腔的侧壁,窦腔与鼻腔之间通过蝶窦口相连。
蝶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空间用于嗅觉和为鼻腔提供额外的湿度,同时也为颅底提供空间。
鼻窦的解剖学结构对于鼻腔和鼻窦的疾病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了解鼻窦的结构和毗邻关系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鼻腔和鼻窦的疾病。
鼻和鼻窦的正常解剖及常见变异来源:内蒙古医学影像论坛一、鼻甲:中鼻甲气化、肥大、过长,下鼻甲气化、肥大二、钩突:肥大、气化(钩突泡)、发育不良、内移、外移三、鼻中隔:偏曲、鼻中隔棘四、上颌窦:发育不良、分隔、齿根突入上颌窦五、筛窦: Haller气房、 Onodi气房、筛泡肥大、纸样板裂隙、纸样板过度内移六、蝶窦:发育不良、蝶窦中隔偏曲、多分隔、无分隔、翼突气化、前床突气化七、额窦:鸡冠气化在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上、下两个突起,其前下方呈弧形的嵴状突起称钩突,后方者叫筛泡,含有气房。
它们之间有个凹面向上的弧形裂隙称半月裂。
在裂隙的前端有通向前方的漏斗形管道称筛漏斗.额窦通过鼻额管开口于此。
前、中组筛窦开口于筛漏斗的中部,上颌窦开口于半月裂后部。
图1 冠状位显示正常鼻窦解剖结构钩突(短箭头)、上颌窦出口(长箭头)及筛窦出出口(宽箭头)均呈上下走行。
窦口鼻道复合体是开展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提出的一个新的解剖概念,指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中鼻甲及其基板、中鼻道、半月裂、前组和后组筛窦、额窦和上颌窦开口及鼻囟门等。
该区的通气和引流障碍是鼻窦炎性病变的关键。
因此了解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对于鼻窦炎症的诊断、病情判定、手术的选择及防止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复发都有重要意义。
下鼻甲气化通常无明确的临床表现,Ingram等将其分为泡状型、板型和弥漫型。
气化严重者易造成下鼻甲增大,可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
下鼻甲气化伴有炎症、息肉或囊变时可出现较明显的炎性表现;偏前气化者也可压迫泪道而出现溢泪。
图4 板型气化。
示左侧下鼻甲肥大,垂直板见弯曲条状气化并与上领窦相通。
图6 左侧下鼻甲板型气化。
01、下鼻甲气化图2 下鼻甲泡状型气化。
图9 右侧下鼻甲弥漫型气化。
冠状面HRCT,示右侧下鼻甲肥大,其内见近似卵圆形气房,累及垂直板及泡状部,鼻中隔左偏02、中鼻甲异常· 发生在中鼻甲的垂直部和水平部,分别称泡状中鼻甲和板间气房,也可整个中鼻甲广泛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