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鼻窦解剖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53.11 MB
- 文档页数:149
鼻窦名词解释解剖学
鼻窦是鼻腔周围的一系列含气的骨性腔隙,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它们位于颅底,与鼻腔相通,是鼻腔的附加腔隙,可提供空间用于嗅觉和面部发育。
上颌窦是最大的鼻窦,位于鼻腔下方的面部骨性结构中。
上颌窦的入口位于鼻腔的侧壁,窦腔与鼻腔之间通过窦口相连。
上颌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空间用于嗅觉和为鼻腔提供额外的湿度。
筛窦位于鼻腔上方的面部骨性结构中,包括两个小骨头——筛骨和蝶骨。
筛窦的入口位于鼻腔的顶部,窦腔与鼻腔之间通过筛孔相连。
筛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空间用于嗅觉,并防止鼻腔过度干燥。
额窦位于面部的上方,位于蝶骨和颞骨之间。
额窦的入口位于鼻腔的顶部,窦腔与鼻腔之间通过额窦口相连。
额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空间用于嗅觉和为鼻腔提供额外的湿度。
蝶窦位于鼻腔和颅底之间的骨性结构中。
蝶窦的入口位于鼻腔的侧壁,窦腔与鼻腔之间通过蝶窦口相连。
蝶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空间用于嗅觉和为鼻腔提供额外的湿度,同时也为颅底提供空间。
鼻窦的解剖学结构对于鼻腔和鼻窦的疾病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了解鼻窦的结构和毗邻关系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鼻腔和鼻窦的疾病。
副⿐窦柯⽡⽒位@普放解析摘要副⿐窦柯⽡⽒位:该技术柯⽒位显⽰额窦、筛窦、眼眶、眶上裂的情况;其⽡⽒位显⽰上颌窦、额窦、前后组筛窦、上颌⾻的⾻质及形态。
常⽤来检查⿐窦炎或⿐腔附近异物、结⽯及占位性病变。
其检查⽅法简单、经济有效,⾄今仍是各中⼩医院影像科常⽤检查⼿段。
副⿐窦解剖正常⿐窦:窦腔透明,粘膜不显影,所以窦壁边缘清晰、锐利。
⿐窦的透明度因窦腔⼤⼩与窦周⾻壁薄⽽不同。
窦腔⼩、含⽓少、⾻壁厚,则较不透明,反之则较为透明。
额窦:多呈扇形,腔内可有⾻性间隔。
窦腔透明度因⾻壁各部厚薄不同⽽不均。
⼤⼩及形状个体差别较⼤,两侧多不对称。
⼀侧或两侧可不发育或发育不良。
筛窦:呈蜂窝状居⿐中隔两侧和眼眶之间,其外壁为眼眶内壁。
枕颏位上,蜂窝上部为前组窦,蜂窝下部为后组筛窦。
蜂窝⼩房透明,间隔清晰、锐利,两侧多较对称。
上颌窦:居眶下⽅,⿐腔外侧,呈尖向下的三⾓形。
上颌窦较透明。
如嘴唇较厚,与下部重迭,可使窦腔下部密度较⼤,⿐翼较⼤,可从内壁上中部向窦腔内突⼊呈半圆形软组织重迭影,两侧对称,不难确认。
岩⾻可投影于窦腔下部,使窦腔下部密度⾼,不可误认为液⾯。
两侧上颌窦的⼤⼩、形状和透明度多对称,有时⼀侧较⼩,透明度较低。
蝶窦:⽤颏顶位观察。
呈近似椭圆形透明影,窦腔清晰、锐利。
⼤⼩及外形个体差别较⼤,两侧可不对称。
⿐腔:⿐腔透明,⿐中隔为纵⾏致密带影,近于中线,多稍向⼀侧弯曲,上⿐甲不易显⽰,中⿐甲⾻⽚垂直,下⿐甲⾻⽚卷曲。
⿐甲粘膜厚,由⽓体衬出。
⿐甲⼤⼩个体差别较⼤,两侧可不对称。
柯⽒位体位设计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取后前位,两⼿平放于头部两侧,⽀撑固定。
2、头颅正中⽮状⾯与床⾯(探测器)垂直,并与床⾯(探测器)中线重合。
前额与⿐尖紧贴床⾯(探测器),下颌内收,听眦线与床⾯(探测器)垂直。
⿐根置于探测器中⼼。
3、源-像距离(SID)为100cm。
4、中⼼线向⾜侧倾斜23°,经⿐尖垂直射⼊探测器。
⽡⽒位体位设计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取后前位,两⼿平放于头部两侧,⽀撑固定,下颏部紧贴探测器。
.~第一节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鼻( nose )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
外鼻位于面部中央。
鼻腔是位于双侧面颅之间的腔隙,其上、后、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围绕,与颅前凹、颅中凹、口腔和眼眶密切眦邻,仅由一层薄骨板相互分开,故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发其四周结构的外伤,鼻疾病亦可向周边器官扩散。
鼻窦张口于鼻腔,二者粘膜相互移行连为一整体。
一、外鼻外鼻( external nose )由骨、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组织和皮肤,略似锥形,有鼻根( nasal root )、鼻尖( nasal apex )、鼻梁( nasal bridge )、鼻翼( nasal alae )、鼻前孔( anterior nares,nostril )、鼻小柱( nasal columella )、等几个部分(图 1-1 )。
图 1-1 外鼻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构成。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突,双侧与上颌骨额突相连。
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游离缘共同构成梨状孔( pyriformaperture )。
.~外鼻软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 )、侧鼻软骨(lateral nasal cartilage )、大、小翼软骨(alar cartilage )等构成。
各软骨之间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大翼软骨左右各一,底面呈马蹄形,各有内外两脚,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两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图1-2 )。
图 1-2 外鼻骨和软骨支架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及软骨膜粘连密切,并富裕皮脂腺、汗腺,为粉刺、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当疖肿炎症时,稍有肿胀,痛苦较剧。
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颈外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目前静脉相通,最后汇入颅内海绵窦。
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贱通,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办理不妥或任意挤压,则有可能惹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图 1-3 )。
《解剖学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任务《解剖学基础》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发生发育规律的一门课程,包括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人体胚胎发育概要,细胞和组织的微细结构,系统的组成及器官的形态结构、基本功能等。
旨在使学生具备护理专业必需的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并具有结合生活实际、临床疾病进行应用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医学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 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主导,以解决岗位实际问题为引领,以临床应用技能为主线,坚持“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社会”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 以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为根本,以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和护理操作技能培养为重点。
通过知识延伸唤起学生对临床问题的责任意识以及对护理执业考试的关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材的基本点要坚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来把握,以必须为准,够用为度。
(三)课程设计思路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结合本课程在护理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基础作用”,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适当降低教材难度,内容“能宽勿深”,深入浅出,重视图、表的应用,变难为易、化繁为简,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特点,构建科学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解剖学基础》教材体系。
本课程第1学期开设,参考学时108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实践40学时。
学时分配二、课程目标(一)理论教学目标1.掌握正常人体的组成,各系统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2.理解正常人体的组织结构。
3.理解人体胚胎发育概况。
(二)技能教学目标1. 具有规范、熟练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
2. 具有应用基本知识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和临床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教学目标1.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详细的副⿐窦X线解剖摄影技巧阅⽚要点※※打造影像⼈⾃⼰的医学影像平台※※◎让学习成为⼀种习惯◎让知识成为⼀种内涵◎让专业成为⼀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世朋友※※※※※※※※※※※※※※※※※※※※※副⿐窦X线解剖副⿐窦X摄影技巧⿐窦柯⽒(Caldwell)位体位:俯卧,前额、⿐尖紧贴探测器,头正中⽮状⾯与床⾯中线⼀致并垂直。
听眦线与床⾯垂直,⿐根位于探测器中⼼处。
中⼼线:向⾜侧倾斜23°⾓,经⿐根射⼊探测器中⼼。
【适应证】1.外伤。
2.先天性发育畸形。
3.⿐腔内异物或结⽯。
4.急、慢性⿐窦炎及特源性⿐窦炎。
5.⿐旁窦的良性、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注意事项】柯⽒位也是眼眶病变的检查体位之⼀。
【评价标准】1.两侧眶外缘与颅⾻外缘等距,⿐窦在⽚中布局合适;2.两眼眶及眶上裂对称显⽰。
3.岩部显⽰在眶下缘下⽅。
【质控要点】1.前额和⿐尖贴⽚、听毗线垂直胶⽚头正中⽮状⾯垂直胶2. 中⼼线 23度向⾜通过⿐根达胶⽚。
⿐窦⽡⽒位体位:俯卧,头稍后仰,下颏部紧贴探测器。
头正中⽮状⾯与床⾯垂直并位于探测器中线。
听眦线与探测器成37°⾓。
胶⽚上缘包括前额,下缘包括颏部。
中⼼线:经⿐中棘垂直射⼊探测器中⼼。
【适应证】1.外伤。
2.先天性发育畸形。
3.⿐腔内异物和结⽯。
4.急、慢性⿐窦炎及特源性⿐窦炎。
5.⿐旁窦的良性、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注意事项】当观察窦腔内积液时,应取坐位或⽴位。
【评价标准】1.两侧眶外缘与颅⾻外侧等距,⿐窦在⽚中布局合适;1.两侧上颌窦的三壁⼀孔(即内侧壁、外侧壁、底壁及窦上的国孔)显⽰。
【质控要点】1.头听毗线与胶⽚成37度⾓,头正中⽮状⾯垂直胶⽚;2.中⼼线通过⿐前棘达胶⽚。
副⿐窦X读⽚要点 ⿐窦居颅⾯和颅底⾻内,与⿐腔有窦⼝相通,正常⿐窦内含空⽓,同邻近⾻结构有良好的⾃然对⽐,适于X线检查。
对常见的⿐窦疾病,平⽚常可确定病变的存在和位置,CT显⽰病变更清楚。
平⽚是检查⿐窦的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