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与消费社会
- 格式:ppt
- 大小:225.50 KB
- 文档页数:34
大众文化消费的审美趣味变迁文化消费,是文化和经济两个领域的交叉概念,是以文化产品或者服务为载体满足大众精神生活需求的一种消费。
文化消费较之于物质消费,是高层次的消费。
文化消费支出的与日俱增体现了大众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
而文化消费活动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物质追求活动,其发展、成熟、规模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现代大众文化消费主要类型是娱乐型消费,它促使文艺创作空前繁荣发展,消费群体的审美趣味发生变迁,走向多元化,对多种艺术门类如音乐、舞蹈、电影、绘画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对多种审美形态无论优美、崇高还是滑稽、怪诞都相继追捧。
“人是一种欲望的主体。
从精神语义分析的角度看,一个时代的话语实践总是和这个时代的特点、时尚潮流和风格的确立具有辩证的统一关系:主体性如何被建构、主体欲望如何被实现,那么这个时代的时尚、趣味与风格也就如何被展现。
”所以,在消费社会,中国传统杂技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质的改变。
尤其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全球化消费的影响:主张娱乐至上,走上消解中心,否定权威的反传统、反理性之路,牵引着大众审美趣味的变迁。
因此,我国传统的杂技表演也表现出多元化、全球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和特征。
一、杂技从重“技”走向“技”“剧”并重中国传统杂技表演作为一个古老的艺术门类,没有语言限制,靠肢体语言表情达意,富于生活气息。
中国传统杂技的核心内容是“技”,即自身拥有的技术手段。
艺术在形式上表现出美感才能充分发挥艺术的外在美。
没有高超娴熟的“技”,何以有杂技?单纯强调形式美,虽然也是一种审美趣味的追求,但是发展不会长久,我国的杂技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遇到了发展瓶颈:没有故事、情节、人物的“技”,空洞单调乏味,丧失活力与个性,千篇一律,久而久之观众会产生“审美疲劳”。
所以杂技的灵魂应该是“剧”。
“技”是形式,“剧”是内容,为了迎合大众的消费需求,内容和形式上都要齐头并进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当前文化消费语境下,追求快餐式的娱乐休闲、消遣至上,不费神思的文化追求自然而然对传统娱乐——杂技表演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关系
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大众文化是指社会上广泛流行、普遍接受的文化现象,包括电影、音乐、游戏、娱乐等方面。
而消费文化则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通过购买
商品来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一种文化现象。
首先,消费文化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娱乐和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
需求,娱乐产业不断涌现出各种新形式,如电影、音乐、游戏等。
这
些新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也刺激了大众文化的发展。
其次,大众文化也促进了消费文化的繁荣。
随着大众文化日益普及和
深入人心,人们对于相关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在电影或
游戏推出后,相关周边产品也会相应地推出并受到市场欢迎。
同时,
艺人或明星等公众人物的形象也成为了消费品牌的代言人,进一步刺
激了消费文化的繁荣。
最后,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也相互影响。
大众文化中的一些流行元素
会被商家利用到商品设计中,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而消费者对于
某些商品的追捧也会进一步推动该商品在大众文化中的普及和推广。
综上所述,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两者之间紧密联系着,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摘要】大众文化是一种广泛传播并深受社会大众喜爱的文化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从大众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入手,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通过分析大众文化的起源、传播途径、特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大众文化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结合当前大众文化的现状和未来展望,展望了大众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更加深入了解大众文化的本质和重要性,了解大众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当下社会环境中的文化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思考。
【关键词】大众文化,定义,重要性,起源,传播途径,特征,影响,发展趋势,现状,未来展望1. 引言1.1 大众文化的定义大众文化是指在大众社会中广泛流行、普遍接受的一种文化形式。
它是以大多数人的口味和需求为导向,通过大规模传播和普及,影响和塑造着社会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
大众文化具有普及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众文化不仅反映了大众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是社会多元化和文化交流的产物。
大众文化是现代化社会的产物,它通过大众传媒、流行文化和市场经济等方式传播和延伸,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众文化的定义具有多重影响和意义,它是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大众文化的重要性大众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和个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众文化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能够弥合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促进社会的整合和稳定。
大众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品,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文化消费需求,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大众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大众文化对社会认知和价值取向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大众文化已然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众文化是指广泛传播、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的文化,如电影、电视节目、音乐、网络游戏等等。
它不仅是一种全民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塑造社会认知和价值观的重要工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众文化对社会认知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一、大众文化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大众文化的普及带来了众多变革。
它出现的初衷是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但是随着影响的扩大,大众文化变成了引领文化转型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众文化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认知。
人们通过接受大众文化,懂得了很多东西,认识了很多人。
例如由好莱坞出品的电影、Netflix上的电视剧,这些作品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和知识面。
它们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通过大众文化,人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范围。
另一方面,大众文化还可以促进人们的情感交流。
例如,很多人因为喜欢同一部电影、同一首歌曲、同一款游戏而相聚在一起,从而建立起互相信任和热爱的关系。
同时,这些作品也让人们对其他文化的理解更深入,更全面。
普及的日韩流行音乐和韩剧,让我们对日韩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强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
换句话说,大众文化不仅可以展示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价值,更可以引导人们主动接触、认识和尊重其他文化,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和谐相处。
二、大众文化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大众文化在形塑社会价值观方面发挥着压倒性的作用。
大众文化可以把一些思想和观念植入人们的心理,引导他们认可某些观点或价值。
例如,现在以成为网红为目标的热捧文化,就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成功就一定和名利双收、有大量追随者、获得认可,等等一系列观念。
而这种价值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虚幻的,畸形的,严重扭曲了价值观。
另外,在网络节目进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粗俗、暴力、低俗的行为被推崇,这些都是在引导人们逐渐接收和认可一些不健康的价值。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大众文化是指一种社会现象,即大规模生产、消费和传播的文化。
它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美工业化社会,随着大规模媒体的发展而愈发普及和强大起来。
在这个进程中,大众文化产生了一些独特的文化特征。
大众文化具有大众性。
大众文化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费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随着工业革命和商业化的进程,大规模媒体的出现使得文化产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和更广泛的方式传播,从而使大众能够普遍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
这些产品如电影、电视剧、音乐、杂志等,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听众,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
大众文化具有商业性。
商业化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大众文化产品通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化操作着对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大量投资者和企业看到了大众文化市场的潜在商机,开始投身于电影、音乐、出版等领域。
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来研究群众的需求,推出符合市场口味的产品,利用广告和宣传手段来推广产品,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
大众文化具有流行性和娱乐性。
流行性是大众文化的一种特征,即文化产品能够很快地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并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
这是因为大众文化产品通常追求新颖和刺激,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迅速传播。
大众文化产品大多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注重娱乐和消遣。
它们往往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以轻松、幽默或刺激的方式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
大众文化还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中涌现出各种样式,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无论是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文化,还是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文化都能在大众文化中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
大众文化通过吸纳和融合不同文化元素,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包容其他文化。
电影消费市场与大众文化的经济学分析一、电影消费市场的概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普及,电影消费市场正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的电影市场规模。
随着影视业的繁荣,电影消费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大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电影消费市场的影响因素1.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社会制度、文化、宗教等因素对电影消费市场的影响。
2.经济环境:电影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例如票房收入的增长、LINE市场的拓展等。
3.技术进步:视觉和音效效果的不断提升,以及新型影视制作技术的不断创新,都会决定观众对电影作品的需求和消费形态。
三、大众文化的经济学分析1. 文化的内在结构:人们必须适应其文化环境,这是一种成本,人们的文化消费是达成这种适应的手段之一。
2. 文化的外在结构:影响人们文化消费行为的因素还包括文化产业、社会文化、家庭文化等。
3. 特定文化消费的价值感受:消费者在体验特定文化产品时所获得的价值感受同样影响了他们的文化消费行为。
四、电影消费市场的经济学分析1. 供给方对市场的影响:供应商的投入成本、生产能力以及文化品质等因素,都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因素。
2. 需求量对市场的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等,都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因素。
3. 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政策的调整、激励措施以及对市场的监管等,都对市场竞争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五、结论电影消费市场是当前大众消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在时代前沿的人们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其背后的经济学问题。
同时,政府部门和相关产业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影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加大市场投资力度,并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提升电影消费市场的竞争力,促进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
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大众文化的影响力也愈发凸显,各种娱乐、艺术形式如电影、音乐、游戏等深入人心。
然而,在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中,审美标准似乎越发模糊,标榜自由、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并从欢乐诗学的角度分析其内涵与影响。
一、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大众文化指的是满足广大人群需求的文化产品与活动,它以大众为对象,以商业为导向,以娱乐为目的。
在消费时代,商业运作成为大众文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广告、品牌、推销手段等通过不断向消费者灌输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然而,这种商业主导的消费文化也面临着审美价值的困境。
消费主义使得商品成为审美评判的重要因素,人们对产品的选择愈发依赖于品牌、包装和市场宣传。
大众文化的标配似乎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同质化的审美,沉浸于主导的文化传媒与流行标准,而忽视了对审美想像的探索与创造。
这使得大众文化的审美趋同化,淡化了个体审美价值的多样性。
二、欢乐诗学与审美想像欢乐诗学起源于德国文化学者胡贝尔曼,它试图重新定义审美与艺术的观念。
它不仅将音乐、绘画等传统艺术纳入其研究范畴,还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审美体验。
欢乐诗学认为,欢乐是审美体验的核心,追求快乐与心灵愉悦的同时,也要追求对世界更深刻的感知和理解。
在消费时代大众文化中,欢乐诗学能够提供一种审美想像的方式。
它要求人们去超越商品本身的价值,去反思审美经验的本质。
在欢乐诗学的视野中,审美想像并不局限于传统艺术的领域,而是可以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鼓励人们在大众文化的时代,从多元的角度去审视审美,从而重新思考审美的内涵与价值。
三、消费时代的大众审美与审美标准在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中,审美标准呈现多样与包容的趋势。
作为消费主导的文化,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娱乐形式,还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2010.06爱的深入挖掘,从而慢慢发现“在母狼的凶残后面,还有着世上不可思议、最感人的博爱”。
这是“从母狼新低深处发出的、天底最深痛的母性哀歌,无呜咽咽,悲凉凄婉,穿过悠远的岁月,震荡在荒凉古老的原始草原上”,陈阵和另一位青年杨克多次“忍不住自己的眼泪,两眼泪光”。
它已经不单纯是狼嚎了,而成为“惊天地,泣鬼神,摄人魂的千古绝唱”。
最终,母狼悲凉的哭声没能换回心爱的孩子,只是“把千万年来,年年丧子丧女的积怨统统哭泻出来”,使“苍茫黑暗的草原沉浸在万年的悲痛之中”。
[10]无形中,作品的伤感情绪被渲染到极点,不经意间将尼采的酒神精神运用得惟妙惟肖。
更为甚者,狼的阳刚之气无丝毫减弱的迹象,悲壮色彩在草原狼的王者气概、英勇气节的衬托下越发浓厚和深沉。
草原上最凶猛的野兽,以最悲壮的姿态来展示他的阳刚之美。
或许,这才是草原狼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奥秘之处。
草原狼——不愧为草原民族的民族魂!(本篇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属于江苏省创新课题)注释:[1]方克强:《文化人类学批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49页。
[2][5][10]姜戎:《狼图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3][4][6][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7][德]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页。
[8][德]尼采:《瞧!这个人》,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年版,第91页。
[9][德]尼采:《偶像的黄昏》,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张艳沁,范钦林 江苏省南通大学文学院 226019)当前文学生产的状况是许多纯娱乐性、媚俗、无聊,甚至低俗、烂俗的文学作品充斥着文学市场。
当然,不可否认仍然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但文学生产整体状况是令人不能不感到担忧的。
那么造成目前文学生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对此人们大多将矛头指向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而兴起的大众文化,但大众文化究竟是如何具体影响文学创作的,却很少有人去论述,因此本文将试着对大众文化对文学生产的影响做一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