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意识与注意
- 格式:doc
- 大小:28.02 KB
- 文档页数:9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与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内容: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
意识的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行为过程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最能集中注意。
2.自动化意识状态:按一定目的完成任务,意识参与少,变为自动化。
注意要求少,并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介于,主动意识与睡眠做梦之间。
醒着做梦。
不需要集中注意。
意识处于迷糊状态。
4.睡眠状态:虽然有意识活动,但自身并没意识到。
无意识:个体不能察觉到心理活动与过程。
按照弗洛伊德似的说法,无意识中包括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
这些观念与想法。
因为与社会理论道德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察觉到。
二、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注意的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集中性就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序。
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从大量信息中,选择有用的给以反应,排除无用的干扰。
2.维持功能:保持,持续的紧张状态。
3.调节功能:注意转变,实现活动转变,适应环境。
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注意决定意识的内容。
2.密不可分:可控制意识状态,注意集中;自动化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意识的参与较少;白日梦状态,意识变化注意极少,紧张性低;睡眠状态,无意识,注意停止。
注意的种类:1.不随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心理学基础知识点】一、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实验和分析,揭示人类思维、情感、记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以下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点。
二、感觉与知觉1. 感觉:感觉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2. 知觉:知觉是基于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认识到感觉的意义和特征。
三、注意与意识1. 注意:注意是指人们在感知、思考和行为中选择和集中精力的一种心理过程。
注意力可以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两种形式。
2. 意识:意识是人们对外界和内界信息的知觉和理解。
它是人们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四、学习与记忆1.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知识、技能或观念的过程。
学习有多种形式,包括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
2. 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经历中所获得并保存的信息,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五、思维与智力1. 思维: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认识和推理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
2. 智力:智力是指人们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来评估,如智商测验和心理年龄等。
六、情感与动机1. 情感: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一种主观感受,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恐惧等。
情感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2. 动机:动机是人们追寻满足和避免负面体验的内在驱动力。
常见的动机包括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和成就需求等。
七、人格与性格1. 人格:人格是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
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
2. 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稳定模式,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
常见的性格理论有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和Myers-Briggs性格类型指标等。
八、心理障碍与治疗1.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等方面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总分:11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30.00)1.意识(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
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
第二种含义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awareness)。
)解析:2.注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向性与集中性。
)解析:3.随意后注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
)解析:4.生物节律(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它们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 解析:5.情境性失眠(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于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的,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力的事件。
改变睡眠环境造成的失眠也属于情境性失眠。
情境性失眠是一种暂时性失眠,当危机和压力消失或者逐渐适应新的情境时,个体就会逐渐恢复正常睡眠。
)解析:6.催眠(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催眠(hypnosis)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的高低。
)解析:7.催眠诱导(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催眠师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称为催眠诱导(hypnotic induction)。
)解析:8.心理促动药物(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有些药物在使用后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使个体的感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这类药物称为心理促动药物(psychoactive drugs)。
)解析:9.催眠的角色扮演理论(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该理论由巴伯尔(Theodore Barber,1979)和斯潘诺斯(Nicholas Spannos,1986)等人提出。
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在催眠者的诱导下高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
并且指出,是被试对角色的期望和情境因素引起他们以高度合作的态度做出了某些动作。
)解析:10.不随意注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由外在刺激物的特性引起的注意。
)解析:二、单选题(总题数:11,分数:11.00)11.下面哪一种是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B.吸毒后的精神恍惚∙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D.白日梦状态(分数:1.00)A.B. √C.D.解析:12.在生物节律中,哪一种周期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最重大?∙A.90分钟周期∙B.28天周期∙C.年周期∙D.日周期(分数:1.00)A.B.C.D. √解析:13.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
这种失眠属于什么失眠?∙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分数:1.00)A.B.C.D. √解析:14.人在正常清醒状态下,其脑电波主要是哪一种波?∙A.a波∙C.θ波∙D.β波(分数:1.00)A.B.C.D. √解析:15.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这是注意的哪一个特点?∙A.指向性∙B.集中性∙C.分配∙D.转移(分数:1.00)A.B. √C.D.解析:16.哪一种注意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不存在(分数:1.00)A.B.C. √D.解析:17.下面哪一种不是心理促动药物?∙A.兴奋剂∙C.迷幻剂∙D.葡萄糖(分数:1.00)A.B.C.D. √解析:18.在哪个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白日梦状态∙C.自动化的意识状态∙D.睡眠状态(分数:1.00)A. √B.C.D.解析:19.梦呓、梦游和尿床等现象多发生在睡眠的哪一阶段?∙A.轻睡期∙B.沉睡期∙C.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阶段)∙D.过渡阶段(分数:1.00)A.B. √C.D.解析:20.希尔加德所说的“隐蔽的观察者”是指什么?∙A.当时难以觉察的意识经验∙B.无意识∙D.接受暗示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分数:1.00)A. √B.C.D.解析:21.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主要取决于什么?∙A.年龄∙B.性别∙C.受暗示性∙D.意志(分数:1.00)A.B.C. √D.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50.00)2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以及人自身的状态。
一般说来,刺激物的强度越大,新异性越强,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运动变化性都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对引起不随意注意也起一定的作用。
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或者受到人们期待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解析:23.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
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下,人的注意集中在对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的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这时人们对反映的对象就没有清晰的了解,是注意被分配到其他方向的结果。
)解析:24.注意的功能有哪些?(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选择功能:注意的第一个功能就是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重要的信息给予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
(2)维持功能:注意维持功能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
(3)调节功能:当人们需要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的时候,注意体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人只有在注意转变的状态下,才能实现活动的转变,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解析:25.简述人睡眠的阶段。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脑电波有不同的形态变化。
第一个阶段为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入朦胧状态,通常持续1~7分钟。
这个阶段脑电波为a波,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
第二个阶段为轻睡期,这时出现频率更慢的θ波。
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以δ波为主。
它的频率很慢,但振幅极大,梦游、梦呓和尿床等现象多在此时出现。
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个阶段存在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快速眼动,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
快速睡眠结束后,再循环到θ波的轻睡期,如此循环往复,一般一个晚上要经过4~6次这样的循环。
)解析:26.弗洛伊德是如何解释梦的?(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