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物振动安全的地铁与文物空间关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8
隔振元件对地铁车辆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地铁系统作为一种高效、快速且环保的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
地铁车辆运行稳定性是地铁系统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隔振元件作为一种常见的振动控制技术在地铁车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隔振元件对地铁车辆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地铁系统的优化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铁车辆的振动产生原因。
地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车辆的悬挂系统、轮轴系统、轮胎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
这些振动会对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产生直接影响,并对地铁车辆的安全性造成潜在的威胁。
隔振元件作为振动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其主要功能是通过降低车体振动,减小振动传递,从而减少对乘客的不适和对车辆的损伤。
在地铁车辆中常用的隔振元件包括弹簧隔振支座、阻尼器、减振器等。
这些隔振元件可以有效吸收和分散车体振动的能量,减少振动对车辆和乘客的危害。
隔振元件对地铁车辆运行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车体振动:通过合理设计和布置隔振元件,可以降低车体受到的外界激励振动的幅值。
隔振元件的选择和调整可以使地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降至最小,从而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和车辆的安全性。
2. 阻尼振动能量的传递:隔振元件中的阻尼器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车体振动的能量,并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进行散发。
通过控制和调节阻尼器的参数,可以降低振动能量的传递程度,减小振动对车辆和乘客的危害。
3. 提高车辆稳定性:隔振元件的应用可以提高地铁车辆的运行稳定性。
减少车体振动可以降低车辆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车辆的摇晃和颠簸,从而提高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4. 降低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隔振元件的使用可以减少地铁车辆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通过有效控制和减少振动传递,可以降低地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振动水平,改善地铁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遗产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也是重中之重。
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将现代城市建设与历史遗产保护有机地结合,更是一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探讨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分析其关系,提出相关建议。
一、历史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历史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记忆,是文明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历史文物的保护,不仅仅是一项文化事业,更是关系到国家和城市形象、民族精神和社会认同的重要工作。
保护历史文物,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历史文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提升城市软实力。
历史文物保护不仅是一项文化工程,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与意义地下空间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可以缓解城市地面空间紧张、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功能的多样化发展。
当前,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包括地下商业、交通设施、地下综合管廊等。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交通、消防、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可以扩大城市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品位,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许多地下空间都会涉及到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如地下文物遗址、古城墙、古代建筑等。
如何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保护好历史文物,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方面,历史文物的存在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和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物保护的要求;历史文物的利用也可以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更多的灵感和价值,充分展现城市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
地铁车辆段及上盖建筑物振动传播规律及减振技术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要点:概述部分的功能是引入读者进入整篇文章的主题,简要介绍地铁车辆段及上盖建筑物的振动传播问题,并提出在该领域中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首先,可以提到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车辆段及上盖建筑物的振动传播问题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地铁车辆的运行会产生振动,在车辆段区域引起地面和建筑物的振动,进而可能对周边环境和人类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地铁车辆段及上盖建筑物的振动传播规律以及减振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接着,可以介绍该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状况,指出目前已经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存在,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地铁车辆段及上盖建筑物的振动传播规律并不完全清楚,且减振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地铁车辆段及上盖建筑物的振动传播规律,并探索有效的减振技术,从而为相关领域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最后,可以提出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详细研究地铁车辆段及上盖建筑物的振动传播规律,揭示其中的内在机理,为进一步改善地铁系统对周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本文还将探索和提出一些有效的减振技术,以降低地铁车辆段及上盖建筑物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地铁建设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在概述的结尾,可以简要总结本文的结构,引导读者了解接下来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从而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研究地铁车辆段及上盖建筑物的振动传播规律以及相关的减振技术。
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引言部分的1.1小节中,将对地铁车辆段及上盖建筑物振动传播问题进行概述,指出其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及相关研究的重要性。
西安地铁建设中的文物保护李团社;张建平【摘要】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s a worldwide engineering problem. In this pap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ethods adopted in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re elaborated according to the approval procedure, special studies, technical schemes,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and operational monitoring during metro construction in Xi'an City. The site monitoring shows that the shield crossing construction of metro Line 2 under important cultural relics like the Bell Tower and Xi'an City Wall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erms of the maximum land subsidence. After the commercial operation of Line 2, the settlement of the Bell Tower foundation remains stable, no tilting deformation in the wood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is detected.In a word, the integral building protection is in good condition.%文物保护是世界性工程难题.从西安地铁工程的审批程序、专题研究、技术方案、施工保护、运营监测等方面,阐述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科技创新方法.实际的监测结果表明:西安地铁2号线钟楼台基及盾构穿越段城墙门洞最大沉降满足工程及周边环境的要求;线路开通运营后,钟楼基座沉降稳定,楼体木结构未见倾向性变形,整体建筑保护状况良好.【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9(022)001【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西安地铁;文物保护;施工加固措施【作者】李团社;张建平【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710043, 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710043, 西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6+7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被誉为世界四大著名古都。
地铁列车引起的振动对郑州二七塔的影响徐洪磊;何吉成;衷平【摘要】规划建设的郑州地铁3号线1期工程穿过郑州二七塔临近区域,分析地铁列车振动对二七塔的动力影响十分必要.基于《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预测分析了15m、20m和25m3种埋深下地铁列车振动对二七塔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埋深条件下地铁振动引发的二七塔承重结构最大速度响应分别达到0.907 mm/s、0.747 mm/s和0.623 mm/s,超过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承重结构的容许振动速度.为确保二七塔建筑结构的安全,建议郑州地铁3号线1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在二七塔临近区域采用不低于25 m的埋深并设置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来减弱振动的影响.%The planned Zhengzhou metro Line 3 will pass through the area very close to the 2·7 Memorial Tower. To protect the tower,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 assessment of the metro train-induced vibra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istoric Buildings Protection, the train-induced vibration influences on the tower under the depth of 15 m,20 m and 25 m are predi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vibration velocity values of the load bearing structure of 2·7 Tower responded to the train-induced vibration are 0.907 mm/s,0.747 mm/s and 0.623 mm/s respectively, which have exceeded the permitted vibration velocity for the load bearing structure of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in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So in the construction of Zhengzhou metro Line 3, the steel-spring floating slab track bed must be installed in the tunnel of25 m underground, so as to reduce the vibration in the a rea near 2·7 Memorial Tower【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2(015)012【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地铁列车;二七塔;振动影响【作者】徐洪磊;何吉成;衷平【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100028,北京;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100028,北京;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100028,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533+.2地铁交通在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正成为新的振动源,地铁对医院、学校、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地段的振动影响及减振措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6]。
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
而随着城市地面的不断扩大,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同时,历史文物保护也一直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于如何保护历史文物,同时又发挥地下空间的潜力,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首先,历史文物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
因此,对于确保文物受到适当的保护,我们应该倍加珍视。
在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高效的资源,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城等。
但是,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时要充分考虑到历史文物的保护。
其次,为保障历史文物的安全,地下开发的设计、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文物保护法规,强制要求设计师、施工单位和业主有必要遵循规划、设计、施工、落实保护和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应注重文物与开发项目间的结合,确保文物得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例如,在开发地下商业街时,可以采用类似“地下宫殿”式的设计,将商业街与历史文物融为一体。
这样,不仅能大大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而且也可使历史文物得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此外,在建筑和商业空间内设置独立空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破坏文物,也确保文物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在历史文物保护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还应探索一些新的利用方式。
例如,在地下空间中建设博物馆等文化艺术设施,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使历史文物得以展示和传承。
同时,可以在地下空间内大力发展创新创业类产业,形成一个“智慧城市”的核心。
同时,也要注意到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在实践过程中,应积极促进政府与社会机构之间的合作,制定管理法规,建立标准化、高效化的管理机制。
除此之外,投资方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寻找商业模式,寻求商业利益和文物保护之间的最佳平衡,确保文物保护的可持续性。
总之,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现在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只有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才能发掘并利用地下空间的价值。
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中的文物保护
王丽佳;贾波;黄龙;计国贤
【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年(卷),期】2023(26)1
【摘要】介绍了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文物分布情况。
为确保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文物的安全,结合文物安全检测情况,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详细分析及评估了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对沿线文物安全的影响。
制定了基于文物安全稳定性的控制指标,提出了临时预加固及实时监测方案,为绍兴古城风貌及文物的保护提供保障。
【总页数】6页(P245-250)
【作者】王丽佳;贾波;黄龙;计国贤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3;TU-87
【相关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设计过程的思考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文物保护技术路线刍议——以西安地铁三号线为例
3.绍兴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深厚软土地层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以绍兴市轨道交通2号线越王路站为例
5.深厚软土地区地铁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以绍兴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4标段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 36 卷第 6 期2023 年12 月振 动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Vol. 36 No. 6Dec. 2023地铁列车振动对颐和园北宫门古建筑木结构影响的实测与分析巴振宁1,符瞻远1,付继赛1,马鸣昊2,高愈辉2(1.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 300350; 2.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天津 300072)摘要: 针对地铁运行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影响这一问题,本文以颐和园北宫门和北京市地铁4号线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建立了列车‑隧道‑土层‑木结构古建筑耦合模型。
通过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精度,并系统地研究了地铁运行时地铁线路与古建筑之间的夹角、列车速度对木结构古建筑振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场地地表与北宫门结构的振动强度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实际工况下北宫门的振动响应满足限值要求;地铁线路与临近木结构古建筑长轴方向夹角为0°时,结构振动强度最大,且对于不同夹角,振动最强烈的均为距地铁线路最近的结构柱;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大,木结构古建筑的振动强度显著增大,与车速60 km/h时相比,车速为80 km/h 时结构的振动幅度增加了19.67%。
关键词: 木结构古建筑;地铁列车;现场实测;有限元分析;振动影响中图分类号: TU311.3; U2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4523(2023)06-1602-11DOI:10.16385/ki.issn.1004-4523.2023.06.015引言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结构形式,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但由于年代久远且结构形式复杂,具有易损伤、修复难度大等特点[1]。
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线路建设在木结构古建筑附近,地铁运行产生的长期、反复的振动荷载,必然会对其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历史文化名城地铁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的概念界定及评估技术路线研究常海青【摘要】地铁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目前缺乏相关理论及方法研究,而对于文化遗产分布密集的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地铁建设的影响尤为重大。
因此文章在梳理文物影响评估提出的背景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城地铁建设项目的文物影响评估概念界定清晰,有利于更加全面的把握历史文化名城地铁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的关键问题,选择合适的评估技术路线,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名城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促进我国文物影响评估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Metro construction has a much great influence on historic city which hold numerous culture heritage. Due to the 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 of metro project is lack of related theory and method research, it is only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 in China, can we define the concept of 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 of metro project. Hence, we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key issues of the historic city metro project's 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 to select the proper technical roadmap to protect the historic city and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to promote our 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 further institutionalized and standardized.【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文物影响评估;地铁项目;线网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者】常海青【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4;U12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的北京市。
地铁列车运行诱发的振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地铁列车运行诱发的振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逐渐流行于世界各大城市。
然而,地铁列车运行会产生大量的振动,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地铁列车振动对建筑物、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地铁列车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地铁列车的振动会传导至周围建筑物,对其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地铁列车振动可能导致建筑物出现微震,使其结构受到破坏。
振动还会引起建筑物内部设备的噪音和磨损,给居民带来不适。
因此,对于邻近地铁线路的建筑物,特别是老旧建筑,应进行振动测试和结构强化,以降低振动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二、地铁列车振动对土壤的影响地铁列车的振动传导至地下的土壤中,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生态环境。
振动使土壤颗粒发生排列和重新组合,降低了土壤的孔隙率和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地铁列车振动还会增加土壤的松动程度,加速土壤的沉降和侵蚀,从而对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因此,建设者和城市规划者应选择适当的地铁线路,以减少振动对土壤的不利影响。
三、地铁列车振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地铁列车振动会影响附近的水体环境,特别是地下水和地表水。
首先,振动可能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或上升,进而影响水源供应和地下水脆弱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振动还会破坏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和水质的稳定性,对水环境生态链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应加强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监测,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的稳定性。
四、解决方案1. 技术改进:地铁列车运行所产生的振动主要源于铁轨、轮对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
可以通过改善列车及轨道的几何形状、提高轮对的平衡性、采用减震装置等技术改进来减少振动产生。
2. 稳固基础设施:在设计和建设地铁线路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地下设施的稳固性,确保其能够减少振动的传递。
3. 建筑物结构加固:对于地铁线路附近的建筑物,应进行振动测试和结构加固,提高其抵抗振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