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性磷酸酶(soil neutral phosphatase)活性测定试剂盒(分光光度法)使用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68.70 KB
- 文档页数:2
土壤中性转化酶(S-NI)活性检测试剂盒微量法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4045规格:100T/48S产品内容:试剂一:液体40mL×1瓶,4℃保存;试剂二: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10mL试剂一充分溶解备用;用不完的试剂4℃保存;试剂三:液体10mL×1瓶,4℃保存。
标准品:粉剂×1支,4℃保存,10mg无水葡萄糖。
临用前加入1mL试剂一溶解,制备10mg/mL葡萄糖标准液备用。
产品简介:S-NI在中性条件下催化蔗糖不可逆地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是土壤微生物蔗糖代谢关键酶之一。
S-NI催化蔗糖降解产生还原糖,进一步与3,5-二硝基水杨酸反应,生成棕红色氨基化合物,在540nm 有特征光吸收,在一定范围内540nm光吸收增加速率与NI活性成正比。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水浴锅、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玻璃比色皿/96孔板、研钵/匀浆器、冰、蒸馏水、50目筛(或更小)、甲苯。
操作步骤:一、样品处理:新鲜土样自然风干或37℃烘箱风干,过30~50目筛。
二、测定步骤及加样表:1、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预热30min,波长调至540nm,蒸馏水调零。
2、标准液的稀释:将10mg/mL葡萄糖标准液用试剂一稀释至0.4、0.3、0.2、0.1、0.08、0.06、0.04mg/mL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备用。
3、加样表:试剂名称测定管对照管标准管空白管土样(g)0.020.02--试剂一(μL)-160-160试剂二(μL)160---标准液(μL)--160-甲苯(μL)4444混匀,37℃准确水浴1h后,煮沸10min左右(盖紧,以防止水分散失),流水或冰浴冷却后充分混匀(以保证浓度不变),10000rpm,常温离心10min,取上清。
上清液(μL)140140140140试剂三(μL)60606060混匀,煮沸10min左右(盖紧,以防止水分流失),流水冷却后充分混匀,540nm处蒸馏水调零,记录各管吸光值A,记为A测定管、A对照管、A标准管、A空白管。
基于不同方法测定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比较李莹飞;耿玉清;周红娟;杨英【期刊名称】《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土壤酸性磷酸酶与有机磷的矿化及植物的磷素营养关系最为密切。
目前国内学者在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时主要参照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中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的测定方法,而国外学者主要参照 Dick《Methods of Soil Enzymology》中以对硝基苯磷酸二钠为基质的测定方法(PNPP)。
但是,在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测定生成物的过程中,常出现显色程度不明显的问题;另外,采用不同基质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也造成了测定方法选择的困难。
为合理选择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本研究选用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各10个土样,分别采用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且在显色阶段分别加入 pH5.0醋酸盐缓冲液(DPP 1)和 pH9.4硼酸盐缓冲液(DPP 2)的方法,以及PNPP方法测定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
同时也研究了不同pH缓冲液和苯酚浓度对生成物显色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在显色反应阶段加入pH≤6的缓冲液时,苯酚和2,6-二溴苯醌氯亚胺不显色;当加入pH≥8的缓冲液时,两者之间显色且苯酚浓度和吸光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极显著。
这说明 pH 低是导致高苯酚浓度和2,6-二溴苯醌氯亚胺显色效果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采用PNPP 方法测定时,在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中,10个样本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分别较 DPP 2增加了70.04%、42.44%和21.17%;极差分别是DPP 2的27.18倍、26.85倍和39.43倍。
总之,如果选用磷酸苯二钠为基质测定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应在显色阶段加入碱性硼酸盐缓冲液;选用对硝基苯磷酸二钠为基质,是更为简单和灵敏的方法。
%Soil phosphatase,especially acid phosphatas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phosphorus and has a major impact on plant phosphorus uptake. Most Chinese researchers refer to the book entitled Soil Enzyme and Its Research Method, edited by Songyin Guan, for measurement method of soil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based on phenyl phosphate disodium salt substrate. In contrast, researchers outside China mainly cite the book entitled Methods of Soil Enzymology, edited by Dick, that was based on disodium p-Nitrophenyl phosphate tetrahydrate (PNPP) substrate. However, non-conspicuous coloration has exist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s based on phenyl phosphate disodium salt substrate. Furthermore, it has been difficult for researchers to select an optim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since these methods use different substrate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method for measuring soil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of 10 soil samples of acid, neutral and alkaline soils, respectively. The three selected methods were 1) based on phenyl phosphate disodium salt substrate and colored using pH 5.0 acetate buffer (DPP 1);2) based on phenyl phosphate disodium salt substrate and colored using pH 9.4 borate buffer (DPP 2) during chromogenic process;or 3) the PNPP method. Furthermore, the study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H buffers and phenol concentrations on product absorb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romogenic reaction of phenol with 2,6-dibromchinone-chlorimide was colorless within pH≤6 buffer solution with phenyl phosphate disodium salt as the substrate. In contrast, the abovechromog enic reaction was observed under alkaline buffer (pH≥ 8) in all the samples.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between phenol concentration and product absorbance at 0.01 level. Therefore, pH wa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coloration between phenol and 2,6-dibromchinone-chlorimide. Furthermore, when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PNPP metho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in the 10 soil samples increased by 70.04%, 42.44%and 21.17%in acid, neutral and alkaline soils, respectively, which was in sharp contrast to those determined using the DPP 2 method. The range of soil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determined by the PNPP method was 27.18, 26.85 and 39.43 times larger than those determined by the DPP 2 method in acid, neutral and alkaline soils,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regardless of soil acidity, PNPP was an easier and more sensitive method than DPP 2 for the estimation of soil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addition, if phenyl phosphate disodium salt was used as substrate in an assay, alkaline borate was the most suitable buffer for coloration reaction systems.【总页数】7页(P98-104)【作者】李莹飞;耿玉清;周红娟;杨英【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2【相关文献】1.解磷细菌对巨尾桉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J], 崔邢;张亮;林勇明;吴承祯;谢安强;陈灿;李键;洪滔2.野生大麦对土壤磷吸收及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基因型差异 [J], 徐静;张锡洲;李廷轩;陈光登3.管理模式对胶园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动态的影响 [J], 陈永川;杨春霞;黎小清;李春丽;汤利4.不同绿肥翻压量及施肥条件下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J], 赵书军;秦兴成;张新然;侣国涵;徐祥玉;袁家富5.缓冲液种类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J], 唐晓倩;耿玉清;陈艳鑫;郜少敏;杨雨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中性蛋白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0270规格:50T/24S产品内容:试剂一:液体20mL×1瓶,4℃保存;试剂二: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10mL试剂一,沸水浴搅拌溶解后待用;试剂三: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溶解待用;试剂四:液体40mL×1瓶,4℃保存;试剂五:液体10mL×1瓶,4℃保存;标准品:液体2mL×1支,0.2μmol/mL酪氨酸溶液,4℃保存。
产品说明:土壤蛋白酶参与土壤中存在的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其他含蛋白质氮的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其水解产物是高等植物的氮源之一。
土壤中性蛋白酶在中性环境下催化蛋白质水解,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素及其他土壤性质有关。
中性条件下,土壤中性蛋白酶可将酪蛋白水解产生酪氨酸;在碱性条件下,酪氨酸还原磷钼酸化合物生成钨蓝,在680nm有特征吸收峰。
实验中所需仪器及设备:可见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可调式移液枪、1mL比色皿、蒸馏水、50目筛(或更小)。
样品处理:新鲜土样自然风干或37℃烘箱风干,过30~50目筛。
操作步驟: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680nm,蒸馏水调零。
2、样本测定:第1页,共2页试剂名称测定管对照管标准管空白管风干土样(g)0.10.1--试剂一(μL)100100--试剂二(μL)200----混匀后,37℃反应24h,期间振荡5-6次,使土样与反应液充分接触。
试剂三(μL)200200--试剂二(μL)-200--混匀,10000rpm室温离心10min,取上清液--上清液(μL)220220--标准液(μL)--220-蒸馏水(μL)---220试剂四(μL)650650650650试剂五(μL)130130130130混匀,40℃水浴10min,10000rpm室温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680nm下读取各管吸光值A,分别记为A测定管、A对照管、A标准管、A空白管,计算ΔA测定=A测定管-A对照管,ΔA标准=A标准管-A空白管。
土壤磷酸酶测定(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1. 分析意义土壤有机磷转化受多种因子制约,尤其是磷酸酶的参与,可加速有机磷的脱磷速度。
在pH4-9的土壤中均有磷酸酶。
积累的磷酸酶对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证明,磷酸酶与土壤碳、氮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及pH也有关。
磷酸酶活性是评价土壤磷素生物转化方向与强度的指标。
2. 试验原理Kroll等(1955)最早提出用苯基磷酸盐作基质,以酚的释放量表示磷酸酶活性。
测定磷酸酶主要根据酶促作用生成的有机基团量或无机磷量计算磷酸酶活性。
前一种通称为有机基团含量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测定磷酸酶的方法。
后一种称为无机磷含量法。
研究证明,磷酸酶有三种最适pH:4-5,6-7和8-10。
所以,测定酸性、中性和碱性反应土壤的磷酸酶,要提供相应的pH缓冲液才能测出该土壤的磷酸酶最大活性。
测定磷酸酶常采用的pH缓冲体系有醋酸盐缓冲液(pH5.0-5.4),柠檬酸盐缓冲液(pH7.0),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pH7.0-8.5),硼酸缓冲液(pH9-10)。
测定磷酸酶时,用各种磷酸一酯作为基质。
常用的基质有苯磷酸二钠、酚酞磷酸钠、甘油磷酸钠、α或β萘酚磷酸钠、ρ-硝基苯磷酸钠等。
3. 试剂配制a. 0.5%磷酸苯二钠(用缓冲液配制);b. pH5醋酸盐缓冲液、pH7柠檬酸盐缓冲液、pH9.4硼酸盐缓冲液;c. 氯代二溴对苯醌亚胺试剂:取0.125g 2.6-二溴苯醌氯酰亚胺,用10mL 96%乙醇溶解,贮于棕色瓶中,存放在冰箱里。
保存的黄色溶液未变褐色之前均可使用;d. 酚的标准溶液:酚原液-取1g重蒸酚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L,贮于棕色瓶中;酚工作液-取10mL 酚原液稀释至1L(每毫升含0.01毫克酚);e. 甲苯;f. 0.3%硫酸铝溶液。
4. 标准曲线绘制:取1、3、5、7、9、11和13mL酚工作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每瓶加入5mL缓冲液和4滴氯代二溴对苯醌亚胺试剂,显色后稀释至刻度,即得0.0002、0.0006、0.0010、0.0014、0.0018、0.0022和0.0026mg ·g -1浓度的酚标准溶液梯度。
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货号:BC0280规格:50T/48S产品简介:土壤磷酸酶是一类催化土壤有机磷化合物矿化的酶,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壤中有机磷的分解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是评价土壤磷素生物转化方向与强度的指标。
土壤磷酸酶受到土壤碳、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pH显著影响。
通常按照其最适pH范围,分为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磷酸酶。
碱性环境中,S-AKP/ALP催化磷酸苯二钠水解生成苯酚和磷酸氢二钠,通过测定酚的生成量即可计算出S-AKP/ALP活性。
产品内容:试剂一:液体×1瓶,4℃避光保存。
试剂二:粉剂×1瓶,4℃保存。
用前加50mL蒸馏水充分溶解。
试剂三:液体×1瓶,4℃保存。
试剂四:粉剂×1瓶,4℃避光保存。
临用前加1152μL无水乙醇(自备),48μL蒸馏水充分溶解。
(变褐色后不能再使用)标准品:液体×1瓶,0.5μmol/mL苯酚标准液,4℃保存。
操作步骤:催化反应:称取风干混匀土壤约0.1g,加入0.05mL甲苯(自备),轻摇15min;加0.4mL试剂一并且摇匀后,置于37℃恒温培养箱,开始计时,催化反应24h;到时后迅速加入1mL试剂二充分混匀,以终止酶催化的反应。
10000rpm室温离心10min,取上清液置于冰上待测。
显色反应: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到660nm,蒸馏水调零。
2.空白管:取1mL玻璃比色皿,加入50μL蒸馏水,100μL试剂三,20μL试剂四,充分混匀,显色后再加蒸馏水830μL,混匀后室温静置30min,于660nm测定吸光度,记为A空白管。
3.标准管:取1mL玻璃比色皿,加入50μL标准液,100μL试剂三,20μL试剂四,充分混匀,显色后再加蒸馏水830μL,混匀后室温静置30min,于660nm测定吸光度,记为A标准管。
4.测定管:取1mL玻璃比色皿,加入50μL上清液,100μL试剂三,20μL试剂四,充分混匀,显色后再加蒸馏水830μL,混匀后室温静置30min,于660nm测定吸光度,记为A测定管。
【关键字】精品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测定【摘要】在植物的土壤磷素营养中,有机磷化合物占有一定的比例,而有机磷往往要在土壤磷酸酶的酶促作用下,才能转化成为植物可能利用的形态。
所以,土壤磷酸酶的活性直接影响土壤中磷的有效性。
研究土壤的磷酸酶活性,对于弄清土壤中磷的转化过程、方向及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磷酸酶根据PH不同,分为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
本文主要讲述磷酸酶的活性的测定。
【关键词】土壤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pH5醋酸盐缓冲液pH7柠檬酸盐缓冲液pH9.4硼酸盐缓冲液标准曲线的测定酸性磷酸酶标准曲线的测定碱性磷酸酶标准曲线的测定中性磷酸酶标准曲线的测定【正文】在植物的土壤磷素营养中,有机磷化合物占有一定的比例,而有机磷往往要在土壤磷酸酶的酶促作用下,才能转化成为植物可能利用的形态。
所以,土壤磷酸酶的活性直接影响土壤中磷的有效性。
研究土壤的磷酸酶活性,对于弄清土壤中磷的转化过程、方向及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1.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一)实验原理本法基于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酶解释放出的酚,使其与氯代二溴对苯醌亚胺试剂反应生色。
用比色法测定出游离的酚量,用以表示酸性磷酸酶活性。
(二)试剂配制(1)0.5%磷酸苯二钠(用缓冲液配制);(2)pH5醋酸盐缓冲液;(3)氯代二溴对苯醌亚胺试剂:取0.125g 2,6-二溴苯醌氯酰亚胺,用10mL 96%乙醇溶解,贮于棕色瓶中,存放在冰箱里。
保存的黄色溶液未变褐色之前都可使用;(4)酚的标准溶液:酚原液——取1g重蒸酚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L,贮于棕色瓶中;酚工作液——取10mL 酚原液稀释至1L(每毫升含0.01毫克酚);(5)甲苯;(6)0.3%硫酸铝溶液。
(三)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绘制取1、3、5、7、9、11和13mL酚工作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每瓶加入5mLpH5醋酸盐缓冲液和4滴氯代二溴对苯醌亚胺试剂,显色后稀释至刻度,即得0.0002、0.0006、0.0010、0.0014、0.0018、0.0022和0.0026mg·g-1浓度的酚标准溶液梯度。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土壤脲酶的测定方法(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一、原理脲酶存在于大多数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里。
它是一种酰胺酶作用是极为专性的,它仅能水解尿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和二氧化碳、水。
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有机物质含量、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
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较高,中性土壤脲酶活性大于碱性土壤。
人们常用土壤脲酶活性表征土壤的氮素状况。
土壤中脲酶活性的测定是以脲素为基质经酶促反应后测定生成的氨量,也可以通过测定未水解的尿素量来求得。
本方法以尿素为基质,根据酶促产物氨与苯酚—次氯酸钠作用生成蓝色的靛酚,来分析脲酶活性。
二、试剂1)甲苯2)10%尿素:称取10g尿素,用水溶至100ml。
3)柠檬酸盐缓冲液(PH6.7):184g柠檬酸和147.5g氢氧化钾(KOH)溶于蒸馏水。
将两溶液合并,用1mol/LNaOH将PH调至6.7,用水稀释定容至1000ml。
4)苯酚钠溶液(1.35mol/L):62.5g苯酚溶于少量乙醇,加2ml甲醇和18.5ml丙酮,用乙醇稀释至100ml(A液),存于冰箱中;27gNaOH溶于100ml水(B液)。
将A、B溶液保存在冰箱中。
使用前将A液、B液各20ml混合,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5)次氯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试剂,至活性氯的浓度为0.9%,溶液稳定。
6)氮的标准溶液:精确称取0.4717g硫酸铵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得到1ml含有0.1mg 氮的标准液;再将此液稀释10倍(吸取10ml标准液定容至100ml)制成氮的工作液(0.01mg/ml)。
三、操作步骤称取5g土样于50ml三角瓶中,加1ml甲苯,振荡均匀,15min后加10ml10%尿素溶液和20ml PH 6.7柠檬酸盐缓冲溶液,摇匀后在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
培养结束后过滤,过滤后取1ml滤液加入50ml容量瓶中,再加4ml苯酚钠溶液和3ml次氯酸钠溶液,随加随摇匀。
20min后显色,定容。
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土壤有机磷转化受多种因子制约,尤其是磷酸酶的参与,可加速有机磷的脱磷速度。
在pH 4-9 的土壤中均有磷酸酶。
积累的磷酸酶对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证明,磷酸酶与土壤碳、氮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及pH也有关。
磷酸酶活性是评价土壤磷素生物转化方向的强度的指标。
磷酸苯二钠比色法1.试剂配制(1)0.5%磷酸苯二钠(用缓冲液配制)。
(2)pH5醋酸盐缓冲液。
a.醋酸盐缓冲液(pH=5.0)A:0.2mol/L 醋酸溶液(11.5mL,稀释至1000mL)B:0.2mol/L 醋酸钠溶液(16.4g C2H3O2Na 或27.2g C2H3O2Na·3H2O 定容至1000mL)14.8ml A + 35.2ml B混合即得(3)氯代二溴对苯醌亚胺试剂:取0.125g 2,6-二溴苯醌氯酰亚胺,用10ml 96%乙醇溶解,贮于棕色瓶中,存放在冰箱里。
保存的黄色溶液未变褐色之前均可使用。
(4)酚的标准溶液:酚原液——取1g重蒸酚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L,贮于棕色瓶中。
酚工作液——取10ml 酚原液稀释至1L(每毫升含0.01mg酚)。
(5)甲苯。
(6)0.3%硫酸铝溶液。
标准曲线绘制:取1、3、5、7、9、11、13ml 酚工作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每瓶加入5ml 缓冲液和4滴氯代二溴对苯醌亚胺试剂,显色后稀释至刻度,30min后比色测定。
以吸光度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mg)绘成标准曲线。
2.操作步骤称5g风干土置于200ml三角瓶中,加2.5ml 甲苯,轻摇15min后,加入20ml 0.5%磷酸苯二钠(用醋酸盐缓冲液配制),仔细摇匀后放入恒温箱,在37℃下培养24h后于培养液中加100ml 0.3%硫酸铝溶液并过滤。
吸取3ml 滤液于50ml 容量瓶中,然后按绘制标准曲线所述方法显色。
用硼酸缓冲液时,呈现蓝色,在分光光度计上于660nm 处比色。
3.结果计算磷酸酶活性,以24h后1g土壤中释出的酚的毫克数表示。
土壤磷酸酶的测定实验报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土壤磷酸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酶类,它在土壤磷素循环和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测定土壤磷酸酶活性,可以了解土壤中的磷循环情况以及其对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土壤样品中磷酸酶的活性,并通过实验方法的运用来测定和分析其活性水平。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结果与分析、讨论与解释以及结论和展望。
引言部分将介绍本实验的背景和目的,并简要描述文章结构,使读者能够清晰理解全文内容。
正文将详细介绍土壤磷酸酶的基本概念以及测定实验方法,并提供实验步骤和条件信息。
结果与分析部分将展示测定结果,并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讨论与解释部分将解释实验结果的意义,并对影响磷酸酶活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将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最后,结论和展望部分将总结实验结果并给出进一步工作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测定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实验,探讨土壤中磷酸酶的特性、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土壤磷循环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为土壤质量评价、植物营养关系研究以及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
此外,文章还旨在扩展读者对于土壤生态系统中微生物酶类功能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2. 正文2.1 土壤磷酸酶介绍土壤磷酸酶是一种重要的土壤酶,它参与了土壤中有机磷的转化和释放过程。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但通常以无机形式存在于土壤中,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这就需要依靠土壤中的磷酸酶将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提供给植物进行吸收和利用。
2.2 测定实验方法测定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常见方法包括显色法、比色法和荧光法等。
其中较为常用的是显色法,具体步骤如下:1. 取少量土壤样品,并将其保存在干燥、密封的容器中。
2. 准备适当浓度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并调节pH值到适宜范围。
3. 加入柠檬酸钠缓冲液和显色底液到样品中,并进行混合均匀。
土壤酸性磷酸酶(soil acid phosphatase)活性测定试剂盒(分光光度法)使用说明货号:BC0140规格:50T/48S产品简介:土壤磷酸酶是一类催化土壤有机磷矿化的酶,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壤中有机磷的分解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是评价土壤磷素生物转化方向与强度的指标。
土壤磷酸酶受到土壤碳、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pH显著影响,根据最适pH范围,通常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类型。
酸性环境中,S-ACP催化磷酸苯二钠水解生成苯酚和磷酸氢二钠,通过测定酚的生成量即可计算出S-ACP活性。
产品内容:试剂一:液体×1瓶,4℃避光保存。
试剂二:粉剂×1瓶,4℃保存。
用前加50mL蒸馏水充分溶解。
试剂三:液体×1瓶,4℃保存。
试剂四:粉剂×1支,4℃避光保存。
临用前加1152μL无水乙醇(自备),48μL蒸馏水充分溶解。
(变褐色后不能再使用)标准品:液体×1支,0.5μmol/mL苯酚标准液,4℃保存。
操作步骤:一、粗酶液提取:称取风干混匀土壤约0.1g,加入0.05mL甲苯(自备),轻摇15min;加0.4mL试剂一并且摇匀后,置于37℃恒温培养箱,开始计时,催化反应24h;到时后迅速加入1mL试剂二充分混匀,以终止酶催化的反应。
8000rpm,25℃离心10min,取上清液置于冰上待测。
二、测定步骤: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到660nm,蒸馏水调零。
2.空白管:取1mL玻璃比色皿,加入50μL蒸馏水,100μL试剂三,20μL试剂四,充分混匀,显色后再加蒸馏水830μL,混匀后室温静置30min,于660nm 测定吸光度,记为A空白管。
3.标准管:取1mL玻璃比色皿,加入50μL标准液,100μL试剂三,20μL试剂四,充分混匀,显色后再加蒸馏水830μL,混匀后室温静置30min,于660nm 测定吸光度,记为A标准管。
4.测定管:取1mL玻璃比色皿,加入50μL上清液,100μL试剂三,20μL试剂四,充分混匀,显色后再加蒸馏水830μL,混匀后室温静置30min,于660nm 测定吸光度,记为A测定管。
土壤中性磷酸酶(soil neutral phosphatase)活性测定试剂盒(分光光度法)货号:BC0460
规格:50T/48S
产品简介:
土壤磷酸酶是一类催化土壤有机磷矿化的酶,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壤中有机磷的分解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是评价土壤磷素生物转化方向与强度的指标。
土壤磷酸酶受到土壤碳、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pH显著影响,根据最适pH范围,通常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类型。
中性环境中,S-NP催化磷酸苯二钠水解生成苯酚和磷酸氢二钠,通过测定酚的生成量即可计算出S-NP活性。
产品内容:
试剂一:液体×1瓶,4℃避光保存。
试剂二:粉剂×1瓶,4℃保存。
用前加50mL蒸馏水充分溶解。
试剂三:液体×1瓶,4℃保存。
试剂四:粉剂×1支,4℃避光保存。
临用前加1152μL无水乙醇(自备),48μL蒸馏水充分溶解。
(变褐色后不能再使用)
标准品:液体×1支,0.5μmol/mL苯酚标准液,4℃保存。
操作步骤:
一、粗酶液提取:
称取风干混匀土壤约0.1g,加入0.05mL甲苯(自备),轻摇15min;加0.4mL试剂一并且摇匀后,置于37℃恒温培养箱,开始计时,催化反应24h;到时后迅速加入1mL试剂二充分混匀,以终止酶催化的反应。
8000rpm,25℃离心10min,取上清液置于冰上待测。
二、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到660nm,蒸馏水调零。
2.空白管:取1mL玻璃比色皿,加入50μL蒸馏水,100μL试剂三,20μL
试剂四,充分混匀,显色后再加蒸馏水830μL,混匀后室温静置30min,于660nm 测定吸光度,记为A空白管。
3.标准管:取1mL玻璃比色皿,加入50μL标准液,100μL试剂三,20μL
试剂四,充分混匀,显色后再加蒸馏水830μL,混匀后室温静置30min,于660nm 测定吸光度,记为A标准管。
4.测定管:取1mL玻璃比色皿,加入50μL上清液,100μL试剂三,20μL
试剂四,充分混匀,显色后再加蒸馏水830μL,混匀后室温静置30min,于660nm 测定吸光度,记为A测定管。
注意:空白管和标准管只需测定一次。
S-NP活性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37℃中每克土壤每天释放1nmol酚为1个酶活单位。
S-NP(nmol/d/g)=[C标准液×(A测定管-A空白管)÷(A标准管-A空白管)]×V总÷W÷T=725×(A测定管-A空白管)÷(A标准管-A空白管)÷W
C标准液:0.5μmol/mL;V总:催化体系总体积,1.45mL;W:土壤样品质量,g;T:催化反应时间,24h=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