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ppt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23
《将进酒》教学设计《将进酒》教学设计「篇一」《将进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 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3、齐读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
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
(读出相关的诗句)点拨:悲--“欢”--愤--狂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7.2《将进酒》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李白生平以及重要的文学成就。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中“愁”的深刻内涵,把握情感脉络。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语言,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人的狂放不羁以及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狂放不羁以及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愁”的深刻内涵,把握情感脉络。
三、教学设想《将进酒》是李白借用乐府旧题,吟唱内心苦闷与矛盾的心灵之歌。
这篇经典之作情感表达瞬息万变,忽而愁悲忽而欢乐,忽而积极忽而消极,忽而狂放忽而愤激。
情感的复杂多变背后隐含着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
学生对李白的诗歌积累较多,对其诗歌的风格有一定的认识。
对《将进酒》也不陌生,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和浅表理解的层面上,很少深入体味诗歌的“情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尤其是对其思想情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认识不足。
鉴于此,本节课通过听评名家诵读、初步感知;自由诵读、读懂李白;小组设计诵读方案、读出特色;拓展诵读、读出自信四个主要环节,在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中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抵达李白心灵的深处,汲取传统文化的养料,提升审美品位和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文学史上那些最耀眼的诗词几乎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台湾诗人洛夫就曾经说过:“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榨出半斤酒来。
”回顾写酒的诗句:《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将进酒》教学设计颍上二中课题组杨培勤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教师范读诵读指导: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
“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
“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
“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而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而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将进酒》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将进酒》原为乐府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一般特点;2.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的音乐美、情韵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声律的,所以诵读古典诗歌首先要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唐以前的五言、七言古诗,它们本来都是配乐演唱的,所以并没有特别的诗律规定,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拍和押韵等方面。
李白《将进酒》优秀公开教学设计方案引导语:《》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下面我们要学习一些关于《将进酒》设计方案吧。
《将进酒》优秀公开教学设计方案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
《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
蕴涵其中的开阔与旷达打动人心而又引发思考。
教材虽然是一个例子,但又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例子。
李白及李白的学生较熟悉,以此为例培养学生理性的鉴赏诗歌,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将进酒李白情感变化教学目的: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2.鉴赏全诗。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比较法。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话筒、课本、粉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讲述: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中国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将进酒教学目标:⒈诵读、背诵全诗;⒉理解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智慧语文屋)教学课时:一课时(总3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是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饮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世人号之曰“酒圣”。
古人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甚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有关李白的咏酒名句。
大家随便说说: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酒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
二、题解:《将进酒》:“将子无怒”,劝酒歌,将:请,愿。
三、朗读课文。
⒈学生跟读网络课件,整体感知课文。
⒉学生练习朗读:方法:分段分组朗读(讨论、自由交流)⒊诵读交流指导四、讨论学习第一段:⒈开篇两句“君不见”连用有何作用?重心是哪一句?首句为何从黄河写起?明确:①增加了诗的气势和力度,扩大了境界,先声夺人,令人震撼。
②后一句,“悲”是全诗的诗眼,奠定了悲怆苍凉的基调。
③比兴,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
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感喟。
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⒉自哪一句开始点酒入题?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转“悲”为“喜”。
⒊李白是抱着“奋起智能,愿为辅弼”的宏愿来到长安入仕的,诗中,李白却安于颓废享乐、放浪形骸的生活,怎样理解?明确:假象,李白借酒来消除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骨子里积极入世,建功立业,报国无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⒋本段你最喜欢哪句?估计哪个名句高考会涉及?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坚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乐观精神。
五、讨论学习第二段:⒈有了“乐观”精神,表现怎样?(狂)⒉怎样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你赞同吗?作者情感如何?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厌见污浊的现实,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痛苦。
《将进酒》优秀教案2009-08-09 07:54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着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诵读指导: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着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
“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
“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
“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将进酒》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目的:1、背诵这首诗2、鉴赏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
《将进酒》就是其中的一首。
天宝年间,李白初到长安,唐玄宗闻其诗名,曾召李白进宫赋诗赞美杨贵妃,但李白鄙视杨贵妃、高力士的为人,两人以李白诗中有飞燕故,谗害李白,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在河南安微一带游历,此诗当写于那个时候。
二、题解:《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多写饮酒放歌的情怀。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自创新意,跳出了前人的窠臼,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三、范读(注意读音、节奏)四、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五、整体把握:1、第一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①起兴:思考:诗人用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什么作用?(开头四句写悲。
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
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
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
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这两句包含天地人生,气魄巨大,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慷慨悲伤)③入题:人生得意须尽欢,诗中得意指的是什么?(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
诗人渐趋狂放。
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