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5
静脉输液流程考核标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以及考核标准。
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洗手并戴好手套;- 核对医嘱,了解病人的输液要求;- 准备好所需的输液器材,包括输液袋、输液管、注射器、消毒剂等;-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通常选择上肢的静脉。
2. 进行静脉穿刺:- 为病人选择一个适当的穿刺部位,并用消毒剂彻底清洁皮肤;- 按照穿刺技术,确定穿刺点和穿刺角度;- 使用适当的穿刺工具,在穿刺点上进一步消毒,并进行穿刺;- 如果成功穿刺到静脉,注入一小量生理盐水,检验有无血液回流。
3. 固定导管:- 将穿刺工具取出,插入一根长而薄的导管;- 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使用透明胶带或者导管固定器固定; - 在导管与皮肤交界处涂抹抗菌药膏。
4. 准备输液器材:- 打开输液包装,取出输液袋;- 将输液袋倒立,检查有无漏液;- 将输液管接入输液袋和导管。
5. 输液:- 打开输液流速控制装置,调整流速;- 观察病人的反应,防止过快或过慢输液造成不适;- 根据医嘱,将所需药物加入输液袋或者通过注射器注入导管。
6. 监测及护理:- 定期观察输液情况,检查有无输液漏出或者阻塞情况;- 检查病人的静脉通畅情况和引流情况,避免感染和血块形成;- 定期更换输液袋和导管,避免交叉感染。
考核标准:1. 操作流程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有遗漏或错误的步骤;2. 静脉穿刺技术是否准确,是否选择了适当的穿刺点和角度;3. 导管是否正确固定,是否与皮肤交界处涂抹了抗菌药膏;4. 输液器材的准备是否正确,并且没有发现漏液;5. 输液流速是否正确调整,并按照医嘱加入了所需药物;6. 是否及时观察病人的输液反应,避免过快或过慢输液造成不适;7. 是否定期观察输液情况,包括输液漏出、阻塞和感染等情况;8. 是否定期更换输液袋和导管,避免交叉感染。
总结:静脉输液是一项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操作,正确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考核标准可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药、补液等治疗目的。
正确的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核对医嘱内容,确认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然后准备必要的输液器材,包括输液管、静脉针头、药物或补液等。
清洁双手,并戴好洁净的手套,确保操作环境卫生。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是静脉输液的关键步骤。
通常静脉输液可以选择手背静脉、前臂静脉或手臂静脉等位置。
护士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适合插管的静脉通道。
3. 皮肤消毒在插管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静脉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使用消毒棉球蘸取适量的碘伏或酒精进行皮肤消毒,保持消毒区域干燥。
4. 插管操作当皮肤消毒完毕后,护士需要进行插管操作。
将静脉针头缓慢而稳定地插入患者的静脉内,确保穿透静脉壁并定位准确。
在插管的同时,注意观察血液回流情况,确保插管位置正确。
5. 固定输液管成功插管后,护士需要将输液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避免插管脱出或移位。
使用透明敷料或胶带将输液管固定在皮肤上,同时保持输液管与皮肤接触处干燥清洁。
6. 开始输液确认输液管固定牢固后,护士可以开始进行药物或补液的输液。
将输液瓶或袋连接至输液管,调节滴速,以确保药物或补液按照医嘱要求缓慢流入患者的静脉内。
7. 监测输液情况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情况。
注意观察输液速度、输液管是否漏液、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或处理异常情况。
8. 输液结束输液完成后,护士需要按照规范操作,将输液器材进行处理。
拔除输液管前,先停止输液,然后用无菌消毒棉球按压插管处,避免出血。
拔除输液管后,将输液器材进行分类、清洁和消毒,确保操作安全。
以上就是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认真细致,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静脉输液流程操作流程
静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下面是典型的静脉输液流程操作流程:1.前期准备:医护人员要进行手卫生和穿戴无菌手套,检查药品的包装和标签,确认患者身份和医嘱的准确性。
选择静脉注射的位置,检查静脉穿刺所需的器材并加以准备。
2.穿刺操作:给患者选择一个适合的静脉输液部位,进行皮肤消毒和局部麻醉,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针头将其穿刺进入静脉。
注意在穿刺针头前,需要拿起静脉附近的皮肤,以使静脉更加突出明显。
3.连接装置:穿刺成功后,医护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装置将静脉穿刺针头与药品输液瓶、盐水袋或注射器等相连。
压紧装置,并留意贴上患者的姓名、药品种类、用药量、输液速度、接触部位等标签。
4.调整输液流量:根据医嘱要求,调整输液的速度和总量,以及检查采血管道是否通畅。
同时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比如黑色物质或药渣需要立即停止输液和通知专业医师进行检查和处理。
5.观察患者情况:输液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反应情况,例如出现不适感、红肿或疼痛等异常反应。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停止输液并和专业医生进行沟通。
6.输液结束:当药品输液完毕后,医护人员需要停止流动,关闭装置,将针头轻轻拔除,然后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血。
在完成输液后,医护人员需要
进行废弃物物品和消毒操作。
注:除非是在紧急情况下,个人不应该尝试自行给自己或他人进行静脉注射,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现场下操作该流程。
静脉输液操作指南最新版1. 简介静脉输液是医疗常见操作之一,用于给予病人药物、液体和营养物质直接注入血液循环系统。
本指南旨在提供最新的静脉输液操作指导,确保操作安全和有效。
2. 操作准备在进行静脉输液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和药物,确保其完整、无损。
- 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
- 准备消毒液和消毒棉球。
3. 操作步骤3.1 准备针具和输液器材1. 打开包装,将输液器材摆放在清洁的工作台上。
2. 检查针具的包装、有效期和完整性。
如果发现异常,应更换新的针具。
3. 预先将输液器材中的空气排出,以避免进入血液循环。
3.2 清洁消毒1. 取消毒液倒入盛有消毒棉球的中,确保消毒棉球浸透。
2. 对患者的输液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使用消毒棉球顺着血管走向轻轻擦拭,保持消毒液作用在该区域。
3.3 注射针具插入1. 握住注射针具,确保针头指向目标血管。
2. 使用快速而稳定的动作,将注射针具插入皮肤,并迅速刺入血管。
3.4 连接输液器材1. 小心地将输液器材与针具连接。
2. 确保连接紧密,并没有漏气或漏液。
3.5 输液过程1. 打开输液器材的流量控制装置,调整输液速度。
2. 定期检查输液器材的流量,以确保药物按计划输送。
3. 做好记录和观察,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反应。
4. 注意事项- 进行静脉输液时,应保持操作过程的无菌性。
- 定期更换输液器材,防止交叉感染和药物降解。
- 密切观察患者输液反应,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 操作前,需充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5. 总结本操作指南提供了最新的静脉输液操作指导,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务必进行准备工作,并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同时,重视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的有效输送。
静脉输液操作指南1. 概述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循环系统的方法。
本操作指南旨在提供静脉输液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2.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必须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适应症;- 检查输液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消毒操作区域;- 准备好输液药物和输液器具。
3. 操作步骤3.1. 患者准备- 提醒患者在操作开始前排尿;- 让患者舒服地卧床或坐着;- 让患者将手臂展示给操作人员。
3.2. 静脉通路建立- 操作人员戴好手套并消毒双手;- 选择适当的穿刺点:通常选择患者手臂内侧腕部或肘窝下静脉较为容易找到;- 使用一次性消毒器具,快速、准确地穿刺静脉。
3.3. 输液机操作- 将输液器具的输液管连接到穿刺点的注射针或导管上;- 打开输液机的流量调节器,调整合适的滴速;- 开始输液,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输液过程。
3.4. 注意事项- 观察输液过程中是否有漏液或漏血情况;- 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 定期检查输液滴速和输液器具的完整性;- 在必要时更换输液器具或调整滴速。
4. 输液结束与善后工作- 输液结束后,关闭输液机的流量调节器;- 从穿刺点缓慢抽出注射针或导管,并进行局部止血处理;- 善后工作包括清洁操作区域、处理废弃器具、记录输液过程等。
5. 安全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范;- 定期检查输液器具的有效期和完整性;- 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 在输液过程中随时注意漏液和漏血情况。
以上为静脉输液操作指南的基本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根据临床实践进行进一步补充和调整。
希望本指南能够帮助您进行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操作。
静脉输液法操作流程一、前期准备1.1 确认医嘱:在执行静脉输液前,首先要确认医生已经下达了相应的医嘱,并且核对医嘱是否符合规范。
1.2 检查输液器材:检查输液器材是否完整无损,包括输液瓶、针头、管道等。
1.3 洗手消毒:进行手部卫生消毒,穿戴好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
二、操作步骤2.1 配制药物:将所需药物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配制,注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2.2 开启输液器:将配制好的药物连接到输液器中,并将输液器开启,调节滴速为医生要求的速度。
2.3 穿刺静脉: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如手背或肘窝),进行局部消毒并穿刺静脉。
注意不要碰触针头以及避免污染。
2.4 固定针头:将针头固定在皮肤上,确保其不会移动或者掉落。
使用透明敷料进行覆盖和固定。
2.5 开始输液:将输液瓶连接到针头上,确保连接处无漏气现象。
开始进行静脉输液,注意观察滴速和药物反应情况。
2.6 监测患者病情: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7 结束输液:当药物输注完毕后,将输液器关闭,并将针头拔出。
用消毒棉球进行局部消毒,并用透明敷料进行覆盖和固定。
三、注意事项3.1 确认医嘱:在执行静脉输液前必须确认医生已经下达了相应的医嘱,并且核对医嘱是否符合规范。
3.2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完整无损,包括输液瓶、针头、管道等。
如有异常或损坏应及时更换。
3.3 洗手消毒:进行手部卫生消毒,穿戴好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
3.4 选择穿刺部位: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如手背或肘窝),进行局部消毒并穿刺静脉。
注意不要碰触针头以及避免污染。
3.5 监测患者病情: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6 结束输液:当药物输注完毕后,将输液器关闭,并将针头拔出。
用消毒棉球进行局部消毒,并用透明敷料进行覆盖和固定。
四、结束工作4.1 清理器材:将使用过的器材清理干净并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上。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医疗操作,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补液等治疗。
正确且安全地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并列出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开始静脉输液操作前,操作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1.1. 确认医嘱:操作人员应核实医嘱中关于输液的相关信息,包括药物种类、剂量、输注速度等。
1.2. 选择静脉通道: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常用的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肘窝静脉等。
1.3. 准备材料:准备好所需的输液袋、输液针头、输液管、消毒棉球、皮肤消毒剂等。
2. 操作步骤2.1.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本次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让其保持舒适的姿势。
2.2. 洗手消毒:操作人员应事先洗手,并进行消毒,使用干净的手套。
2.3. 皮肤消毒:用皮肤消毒剂消毒所选择的输液部位,按照从内向外、由上而下的方向进行。
2.4. 插管:操作人员将输液针头插入已消毒的输液部位,注意角度和深度,以及扎针时的顺序和速度。
2.5. 固定针头:将输液针头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以确保输液管路的稳定。
2.6. 接通输液管:将输液管连接到已插入的针头上,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和安全。
2.7. 开始输液: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速度,调节输液设备,开始进行输液。
2.8. 观察患者反应: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反应,包括皮肤状况、血压变化等。
二、注意事项1. 药物安全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必须确保输液液体的药物种类、剂量和输液速度等与医嘱一致,避免用错药或输错量。
2. 皮肤消毒正确的皮肤消毒可以大大减少感染的风险。
操作人员应选择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消毒。
3. 输液部位选择在选择输液部位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管的通畅性、适宜的位置等进行考虑。
避免选择静脉瓣膜处或有异常的肿胀、静脉瘤等部位进行输液。
4. 注意观察在输液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
静脉输液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患者位置:确保患者舒适地躺在床上或椅子上,手臂自然伸直。
- 工作台准备:清洁工作台,并放置所需的输液器、注射器、消毒剂、纱布等。
- 洗手和佩戴手套:将手部彻底洗净并佩戴无菌手套。
2. 输液器准备- 打开包装:将输液器的包装打开,并且确保输液器本身没有破损。
- 连接输液器:将输液器与装有输液的袋子连接,确保连接处没有漏水。
- 调整滴速:根据医嘱,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液器的滴速。
3. 穿刺静脉- 选择静脉:用肉眼观察,选择适合穿刺的静脉,通常选择手臂内侧的桡侧静脉。
- 消毒:将穿刺部位用含酒精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并等待消毒液干燥。
- 穿刺针准备:将穿刺针插入套管中,并确保针头没有弯曲或损坏。
- 穿刺操作:将穿刺针迅速穿刺进入静脉,注意掌握正确的角度和深度。
- 验血:通过穿刺针得到的静脉血进行验血,确保穿刺成功。
- 固定套管:将套管固定在皮肤上,避免针头移位。
4. 输液操作- 清洗注射器:将注射器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确保注射器无菌。
- 获取药物:在医嘱指导下,使用无菌的注射器获取所需的药物。
- 过滤药物:通过过滤器过滤药物,以确保药物无颗粒和杂质。
- 连接注射器:将装有药物的注射器连接至穿刺针的适当位置。
- 开启输液:打开输液器的流量调节装置,确保药物顺利进入患者体内。
- 观察并记录: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并记录输液的时间、剂量等信息。
- 监测患者: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5. 输液完成- 输液结束:根据医嘱,输液时间结束后,关闭输液器的流量调节装置。
- 拔除套管:先拔除套管,再迅速拔除穿刺针,并用纱布轻压穿刺部位。
- 清理工作:清洁工作台,妥善处理用过的注射器和输液器,并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
- 记录和随访:记录输液结束的时间和剂量,以及患者输液后的情况,并进行后续的随访工作。
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操作需要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原则,确保患者的安全。
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2023
1. 引言
为了规范静脉输液操作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操作规范。
2. 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医院、护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操作行为。
3. 技术操作规范
3.1 选择适当静脉输液器材
选择有使用说明、双重包装、检查合格标志、灭菌合格证明的静脉输液器材。
3.2 皮肤消毒
洗手 --> 戴无菌手套 --> 用消毒液或酒精消毒患者皮肤局部,顺着毛发生长方向,消毒范围大于插管口直径的2倍。
3.3 静脉置管
目视挑选 >> 全程无菌操作 >> 置管深度:外周静脉3-4cm、肘窝部3-5cm、手背2-3cm。
>> 固定置管处
3.4 流量控制
按医嘱下达的配速、剂量,调整落地滴速,控制静脉输液的流量。
3.5 观察护理
观察输液瓶、管路、穿刺部位和患者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到护理记录单上。
3.6 完成撤管
输液完成后,确定患者情况稳定,确认医嘱已停止后,进行撤
管操作并做好穿刺部位的处理。
3.7 安全注意事项
- 皮肤消毒必须严格遵守消毒规范,避免感染交叉。
- 技术要求高,操作须专业化、规范化。
- 静脉输液器材应储存于阴凉、干燥、洁净、无异味的库房,
禁止混用,过期、损坏器材应及时淘汰。
4. 后记
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本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增强护理技术水平,实现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化,并不断总结、改进,以提供优质的护理
服务。
全国技能大赛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全国技能大赛中的静脉输液操作需要遵循标准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物品:确保所有物品准备充足且完好,主要包括输液器、输液管、输液针、无菌手套、消毒药水、医用胶带等。
2. 查对医嘱:核对患者姓名、输液Orders,确认药物名称、浓度、速率等无误。
3. 洗手戴手套:进行手部卫生,戴无菌手套。
4. 消毒配液:用消毒棉球擦拭输液瓶口3次,每次转动120度,待干燥后连接输液管。
5. 消毒穿刺部位:用酒精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采用集中环状法,每次擦拭从中心向外擦,共擦拭3次。
6. 穿刺固定:左手轻轻拽紧皮肤,右手快速穿刺静脉,取出针芯,连接导管,用医用胶带固定导管。
7. 调节速率:按医嘱要求调节输液器的滴速。
8. 记录时间:记录开始输液的时间。
9. 观察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任何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0. 结束后处理:输液结束后,拔出导管,用酒精棉球按压至止血,使用医用胶带固定,清点丢弃物品。
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准确无误完成每一步骤,是保证静脉输液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全国技能大赛对手法的规范性和细节的考究非常严格,选手必须在高压情况下保持冷静,才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用物准备基础消毒盘、一次性无菌输液器及输液针头、药液、垫巾、止血带、胶布、瓶套、输液架必要时备夹板及绷带。
操作方法及程序1.洗手,戴口罩。
2.检查输液器完整性,有效期等。
3.核对医嘱,检查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等,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将瓶倒置检查,药液是否浑浊、沉淀或絮状物出现。
套上瓶套,开启药瓶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口,根据医嘱加药并溶液瓶或袋上注明。
4.取出输液器持输液管及排气管针头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关紧水止,固定针栓和护针帽。
双人核对。
5.携用物至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协助病人排尿,并取适当体位。
将药瓶挂在输液架上排气,使输液管内充满液体,茂菲氏滴管内1/2~1/3液体,将带有护针帽的针头套,固定于输液架上。
6.穿刺部位下铺垫巾,扎止血带,选择静脉,松开止血带,用2%碘酒消毒皮肤,待干;备胶条,扎紧止血带,以75%乙醇脱碘。
7.再次检查茂菲氏滴管下端有无气泡,取下针头护针帽进行穿刺,见回血将针头再沿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打开水止,以胶布固定针头,取下止血带和治疗巾,将输液肢体放置舒适,必要时,用夹板固定。
8.调节输液速度,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9.整理床单位,放置信号灯开关于病人可及处。
10.清理用物。
洗手后做记录、签名等。
11.加强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和输液反应。
12.需更换输液时,消毒瓶塞后,拔出第一瓶内排气针头、输液管,插入第二瓶内,待滴液通畅,方可离去。
13.输液毕,关紧输液导管,除去胶布,用消毒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拔除针头,按压片刻至无出血。
14.清理用物,一次性输液器剪开毁形,浸泡消毒后针头放入锐器盒内,送供应室。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加入其它药液时在瓶签上注明药名,剂量。
对长期输液病人,选用静脉自远心端开始,注意保护、交替使用静脉。
2.对昏迷、小儿等不合作病人应选用易固定部位静脉,并以夹板固定肢体。
3.输入强刺激性特殊药物,应在确定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时再加药,给药后加快流速片刻后调回原流速。
4.严防空气进入静脉,加药、更换液体及结束输液时,均需保持输液导管内充满液体。
5.大量输液时,根据医嘱,安排输液计划,并注意配伍禁忌。
7.加强巡视,随时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滴速以及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如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必要时停止输液,通知医生。
磐安县深泽乡卫生院静脉注射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用物准备基础消毒盘,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不同规格),7~9号针头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按医嘱备药液放在无菌盘内。
操作方法及程序1.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
2.携物品至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
3.选择合适静脉,注射部位下置静脉垫,铺治疗巾,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厘米处系紧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
4.驱尽注射器内气体,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20°角,进针刺入静脉,见回血可再沿静脉进针少许。
5.松开止血带,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
6.注射完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局部片刻,勿按揉。
如无出血取下棉签,安置好病人,整理床单位。
7.清理用品。
注意事项1.如一次穿刺失败,重新穿刺需更换部位。
2.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保护血管,由远心端至近心端选择血管穿刺。
3.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推注药物的速度并观察注射局部及病人反应。
4.在紧急情况下,可行股静脉穿刺给药,结束时注意加压止血。
对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
5.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另备吸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先作穿刺,并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后,调换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注射,以防止药物外溢至组织而发生坏死。
磐安县深泽乡卫生院肌内注射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用物准备基础消毒盘,2~5ml无菌注射器及6~7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放在无菌盘内操作方法及程序1.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
2.携物品至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
3.选择注射部位(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4.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常规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5厘米以上。
5.核对药物,驱尽注射器内空气。
6.一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另一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肌内2.5~3厘米(针梗的2/3,消瘦者及小儿酌减)。
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
7.注射毕,快速拔针,用棉签按针眼处片刻。
8.协助病人整理衣物及床单位。
9.清理用物,按规定浸泡消毒。
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不能在有炎症,硬节,瘢痕等部位注射。
2.需要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同时注射多种药液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液,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液。
4.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进针、拔针快,推药慢。
)5.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6.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臀大肌注射,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7.长期注射的病人,轮流交替注射部位。
磐安县深泽乡卫生院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用物准备基础消毒盘,1ml注射器一支,4~5号针头,按医嘱备好药液放无菌盘内。
操作方法及程序1.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
2.携物品至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
3.做过敏试验者询问有无过敏史。
4.选择部位。
预防接种在上臂三角肌下缘,过敏试验在前臂掌侧下1/3处。
5.以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
核对药物,驱尽注射器内气体。
6.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
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后以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推注药液0.1ml可见圆形隆起的皮丘,并显露毛孔。
7.注射完毕拔出针头,切勿按压。
8.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清理用物。
9.记录时间,按规定时间观察结果。
注意事项1.勿用碘酒消毒皮肤,嘱患者勿揉擦、覆盖注射部位,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2.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
3.行皮试前必须询问有无过敏史,有过敏史者不可做试验。
4.必要时药敏试验需作对照。
即在另一前臂相同部位,注入0.1ml生理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结果。
磐安县深泽乡卫生院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用物准备基础消毒盘,1~2ml注射器及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放置在无菌盘内。
操作方法及程序1.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
2.携物品至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
3.选择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大腿前侧外侧,下腹部组织及肩胛下方),常规消毒皮肤。
4.核对药物,驱尽注射器内气体。
5.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以食指固定针栓使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同时角度可减少)迅速刺入针头的2/3或1/2,固定针栓,抽吸活塞,无回血即可推药。
6.注射毕,快速拔针以干棉球轻压针刺处,勿按揉。
7.安置病人于舒适体位,清理用品。
注意事项1.经常注射者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2.注射少于1ml药液时必须使用1ml注射器,保证药液剂量准确。
3.持针时,一手食指固定针栓,但不可接触针梗,以免污染。
4.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
5.尽量避免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磐安县深泽乡卫生院无菌技术:铺无菌盘技术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治疗巾,无菌持物钳及容器。
操作方法及程序1.洗手,戴口罩,剪指甲。
2.擦治疗盘。
再洗手。
3.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包内取出无菌治疗巾。
4.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抖开,铺于治疗盘上。
再取第二块无菌巾,双手捏住两角展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上层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
5.放入无菌物品后,展开扇形折叠层,盖住物品,上下层边缘对齐。
开口处向上反折,两侧边缘向下反折后备用。
6.记录铺盘日期及时间。
注意事项1.治疗盘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无菌盘底巾应两层。
2.铺巾时不可触及无菌面,不可跨越无菌区。
3.覆盖无菌巾时对准边缘,一次盖好,避免污染。
4.无菌盘有效时间为4小时。
磐安县深泽乡卫生院伤口换药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置:纱布、棉球、胶布、绷带、弯盘、治疗碗及镊子或持物钳2把、垫巾、无菌生理盐水、75%酒精、汽油。
操作方法及程序1.洗手、戴口罩。
2.核对医嘱,评估病人,洗手,准备用物。
3.遮挡病人,露出伤口部分,铺垫巾于伤口下。
4.揭开绷带或外层敷料。
5.以镊子取下内层敷料,若敷料粘连则以生理盐水沾湿后再取下。
6.取另一把持物钳,以酒精棉球擦拭伤口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棉球,由内往外清洗.若为污染伤口,由外往内清洗,再取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7.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并妥善固定。
8、协助病人整理衣物及床单位。
9、正确处理用物。
10、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1.保持敷料干燥,敷料潮湿时,必须立即予更换。
2.包扎伤口时,要保持良好血液循环,不可固定太紧,包扎肢体时从身体远端到近端,促进静脉回流。
3.手术后遗留于皮肤的消毒药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胶布留下的痕迹可用汽油或松节油擦拭。
4.接触病人的镊子不得直接接触敷料,敷料不能过湿。
5.换药时,应按照从I类伤口至污染伤口的原则进行,避免交叉感染。
磐安县深泽乡卫生院物理降温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用物准备冰帽或冰枕及套、冰块和盆、木槌、冰槽、不脱脂棉、肛表、凡士林油纱布。
操作方法及程序1.了解病情,检查冰帽、冰枕有无破损。
2.将打碎冰块放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后装入冰帽或冰槽内约2/3满,排净空气,夹紧帽口,擦干倒提检查无漏水,然后套上布套。
3.将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将棉球塞于外耳道,油纱布盖双眼外,冰帽戴在病人头部。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4.使用结束,撤去塞耳棉球、遮眼油纱布。
5.将水倒净,清洁后倒挂,晾干后吹气,系紧带子备用。
注意事项1.注意随时观察冰帽、冰枕有无漏水,布套湿后应立即更换。
冰融化后,应及时更换。
2.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有麻木感,须立即停止使用。
3.如为降温,冰帽使用后30分钟需测体温,并做好记录。
如为防止脑水肿应对体温进行监测,体温维持在33℃,不能低于30℃。
磐安县深泽乡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