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用物理学习题解答汇总(1)(1)(1)(1)

医用物理学习题解答汇总(1)(1)(1)(1)

医用物理学习题解答汇总(1)(1)(1)(1)
医用物理学习题解答汇总(1)(1)(1)(1)

第一章 生物力学基础

1-1 两物体的转动动能之比为1:8,转动惯量之比为2:1,求两物体的角速度之比。

解:由211112k E I ω=

,222212k E I ω=,且121/8k k E E =,12/2I I =,可得1214

ωω= 1-2 细棒长度为1m ,质量为6kg ,转轴与棒垂直,距离一端为0.2m ,求转动惯量。

解:0.8

0.8

2230.20.2

1

1.0083I r dm x dx x λλ--====?? kg/m 2

1-3 圆盘质量为m ,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轴过盘中心且与盘面垂直,求转动惯。 解:42

3

22

1

2242

R

m R J r dm r dr mR R πσ

ππ===??=?

?

1-4 一个飞轮的转动惯量为2335kg m ?,转速为每分钟72转,因受摩擦力矩作用而均匀减速,经40s 停止,求摩擦力矩。

解: 由每分钟72转可得角速度为2π×72/60=2.4π rad/s , 由0t ωωβ=+ 可得 0 2.440πβ=+?,0.06βπ=- rad/s ,

由M I β=

,可得 335(0.06)63.15 N m M π=?-=-

1-5 在自由旋转的水平圆盘边上,站着一质量为m 的人,圆盘半径为R ,转动惯量为J ,角速度

为ω,如果这人由盘边走到盘心,求角速度变化。

解:由角动量守恒()

2

0J mR J ωω+=

22

0(1)J mR mR J J

ωωω+=

=+ 角速度变化2

0mR J

ωωω-= 1-6 一个人坐在转台上,将双手握住的哑铃置于胸前,转台以一定角速度0ω转动(摩擦不计),人和转台的转动惯量为0J ,如果此人将两手平伸,使人和转台的转动惯量增加为原来的2倍,求:(1)人和转台的角速度;(2)转动动能。

解:(1)由角动量守恒0002J J ωω=,所以0/2ωω=

(2)2

22001122224k J E I J ωωω??=== ???

1-7 解释以下各物理量的定义、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压应变、压应力、杨氏模量;

(2)切应变、切应力、切变模量;(3)体应变、体应力、体变模量。

答:(1)长度为0l 的物体受外力的压缩作用时,长度改变量为l ?,则l ?与0l 的比值可表示物

体被压缩时长度的相对变化量,称为压应变,用ε表示,即:0

l l ε?=

。 在物体内部的任一横截面上都有压力存在,且它在数值上等于在端面上的外力F 。压力与横截面积S 之比,即横截面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叫做压应力,用σ表示:F S

σ=

。 根据胡克定律,物体受到的压应力与压应变成正比,即E σε=,式中比例系数E 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

(2)长方形物体底面固定,其上下底面受到剪切力F 的作用,产生切变,变成了一个平行六面体,形变后物体向右倾斜了?角,最上层截面移动距离为x ?,上下截面的垂直距离为d ,两者的比值称为切应变,用γ表示。

当物体发生切应变时,物体上下两个底面受到与底面平行但方向相反的外力的作用,在物体内部任取一与底面平行的横截面,显然横截面上下两部分都受到与截面相切且与F 大小相等的力的相互作用,它们都是沿切向的内力,称为剪切力。剪切力F 与横截面积S 之比,称为切应力,用τ表示,即:F S

τ=

。 当物体发生剪切形变时,切应力与切应变成正比,即:G τγ=,式中比例系数称为切变模量。 (3)物体各个部分在各个方向上受到同等压强时体积发生变化而形状不变,如图1-10所示。则体积的改变量V ?与原体积0V 之比称为体应变,用θ表示,即:0

V

V θ?=

当物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均匀压力,且物体是各向同性时,将发生体积变化而形状不变。此时物体内部各个方向的截面上都有同样大小的压应力,或者说具有同样的压强。因此,可以用压强P 来表示体应力。

在体积形变中,压强与相应的体应变成正比,即:P K θ=-,比例系数K 叫做体变模量。 1-8 为什么动物的有些骨头是空心的,从力学角度来看,它有什么意义?

答:应力的大小与到中心轴的距离成正比,中心轴附近的应力作用较小,因此它们对抗弯所引起的作用不大。所以空心的骨头可以减轻重量却不至于严重影响抗弯强度。

1-9 生铁的杨氏模量为10

2

810N m ??-,一生铁圆柱高1.5m ,横截面积为2

0.02m ,则10t 重

物可把它压缩多少?

解:由 0, , F l E S l σεσε?=

==,可得0

F l

E S l ?=?

10101000108100.02 1.5l ???=??, 所以压缩量为4

0.9410m l -?=?

1-10 在边长为0.02m 的正方体的两个相对面上,各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切向力

29.810N ?,施加力后两面的相对位移为0.001m ,求该物体的切变模量。

解:由 =, = F x G S d τγτγ?=, ,可得=F x G S d ??

229.8100.001

0.020.02

G ?=?, 所以切变模量7

2

4.910 N m

G =??-

1-11 如果某人的一条腿骨长0.6m ,平均横截面积为2

3cm 。站立时,两腿支持整个人体重为

800N ,问此人每条腿骨要缩短多少?(已知骨的杨氏模量为10210N m ?-)

解:两腿支持整个人体重为800N ,每条腿骨压力为400N , 由 0, , F l E S l σεσε?=

==,可得0

F l E S l ?=?

10

4400103100.6l -?=??, 所以每条腿骨要缩短5

810m l -?=?

第二章:流体的运动

2-1 有人认为从连续性方程来看管子愈粗流速愈小,而从泊肃叶定律来看管子愈粗流速愈大,两者似有矛盾,你认为如何?为什么?

解:因两种情形的前提条件不同,所以结果不同。流体连续性方程适用于不可压缩的流体在同一条流管中作稳定流动时的情况,满足这一条件,则有:==?Q v S 常量。泊肃叶定律可写成:

L

S P Q ηπ82

??=

或 L S P v ηπ8??= ,(v 是水平管某一截面的平均速度)要满足S v ∝,其条件为P ?、L 为恒量,且为粘滞流体在水平管中作层流。可见S

v 1

,和S v ∝,两者适用的对象和所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不同的,故二者并不矛盾。

2-2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压力逐渐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解: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为血流阻力。血流阻力的产生,是由于血液流动时因磨擦而消耗能量,一般是表现为热能。这部分热能不可能再转换成血液的势能或动能,故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压力逐渐降低。

2-3 正常成年人休息时,通过主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是0.33 m·s -1

,如果主动脉的半径为9mm ,

计算通过主动脉的血流量。如果大动脉和毛细血管的总截面分别为20×l0-4 m 2和0.25 m 2

,此时大动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液的平均流速各是多少?

解:设血管中血流量为Q ,主动脉处截面积为S 1,平均流速为v 1;大动脉处截面积为S 2,平均流速为v 2;毛细血管总截面积为S 3,平均流速为v 2;体积流量Q 为

)(104.833.0009.035211--??=??==s m v S Q π

由体积连续性方程知:

)(104.833.0009.015211--??=??==s m v S Q π

)(102.41020104.81

24

522----??=??==s m S Q v )(1036.325

.0104.8145

33---??=?==s m S Q v

2-4水在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中作稳定流动,已知截面S 1处的压强为110Pa ,流速为0.2m·s -1

截面S 2处的压强为5Pa ,求S 2处的流速(内摩擦不计)。

解:由伯努利方程在水平管中的应用 2222112

121v P v P ρρ+=+

代入数据 22323102

152.01021110v ??+=??+ 得 )(5.012

-?=s m v

2-5 水管里的水在绝对压强为4.0×l05

Pa 的作用下流入房屋,水管的内直径为2.0cm,管内水的

流速为4.0m·s -1

,引入5m 高处二层楼浴室的水管内直径为1.0cm.求浴室内水的流速和压强。

解: 设室外水管截面积为S 1,流速为v 1;浴室小水管的截面积为S 2,流速为v 2.水可视为理想流体,由连续性方程可得小水管中流速

112

21211211212s m 16s m 0.4m

100.1m 100.2----?=????====v v v v d d d d S S ππ 根据伯努利方程有 22

2212112

121gh p gh p ρρρρ++=++v v 得小水管中的压强:

)()(2

1212

22112h h g p p -+-+

=ρρv v ])s m 16()s m 0.4[(m kg 100.12

1

Pa 100.42121335---?-????+?=

)m 5(s m 8.9m kg 100.1233-????+-- Pa 103.25?=

2-6 一直立圆柱形容器,高m 2.0,直径为m 1.0,顶部开启,底部有一面积为2

4

10m -的小孔。若水以每秒1

3

4

104.1--??s m 的流量自上面放入容器中,求容器内水可升的最大高度。若达到该高度时不再放水,求容器的水流尽所需的时间。

解:(1)设容器内水面可上升的高度为H ,此时放入容器的水流量和从小孔流出的水流量相等,由连续性方程有

2211v S v S Q ==

得 1

4

4224.110

104.1---?=?==s m S Q v 因为21S S >>,所以可将容器中水面处流速1v 近似为零,水面处和出水处压强均为大气压强。运用伯努利方程有

gH v ρρ=222

1

得 m g v H 1.08

.924.122

2

2=?==

(2)设容器内水流尽需要的时间为T ,在t 时刻容器内水的高度为h ,小孔处流速为gh v 22=,

液面下降dh 高度从小孔流出的水体积为dh S dV ?-=1,需要的时间为

gh

S dh S v S dh

S Q dV dt 221

221-=-==

上式积分 g

h S S gh

S dh S T H

222

1

21=

-

=

?

代入数据得 s g h S S

T 2.118

.91

.021005.014.324

2

2

1

=??==- 2-7 测量气体流量的文丘利流量计结构如图2-19所示,水平管中的流体密度为ρ,U 形管中的液体密度为ρ',U 形管中液柱高度差为h 。试证明流过圆管气体的流量

)

(24

2412

2

21r r gh

r r Q -'=ρρπ

证明:由连续性方程有2211v S v S Q ==

即 22

2121v r v r ππ=, 可得 12212)/(v r r v =

由压强计得 gh P P ρ'=-21

将上两式代入水平管中的伯努利方程2222112

121v P v P ρρ+=+

有]1)[(21)(21222

2

12

12122-=-='r r v v v gh ρρρ 得 )

(24

24

142

1r r ghr v -'=

ρρ

最后计算得到流量

4

2

412

2

214

24

142

2

1

121112)

(2r r gh

r r r r ghr r v r v S Q -'=-'===ρπρρππ

2-8 一条半径为3mm 的小动脉被一硬斑部分阻塞,此狭窄段的有效半径为2mm ,血流平均速度为50cm/s ,试求:

(1)未变窄处的血流平均速度; (2)会不会发生湍流; (3)狭窄处的血流动压强。 解: 小动脉半径(m)10331-?=r

被阻塞处有效半径 )s m (5.0),m (1021232--?=?=v r ,

(1)求1v

由 2211v S v S = 得:22

212

1v r πv r π=

)(..)

()(1

2

323221221s m 22050103102---?=???==v r r v (2)取血液的密度)m kg (1005.133-??=ρ 血液的粘度)s Pa (100.33??=-η

则:狭窄处雷诺数 100035010

0.31025.01005.1Re 3

3

322<=?????==--ηρr v 故该处血流是层流形式,不会形成湍流。

(3)狭窄处动压强为: 1315010051232

1222

1

≈???=..v ρ(Pa) 2-9 设某人的心输出量为0.83×10-4m 3

/s ,体循环的总压强差为12.0kPa ,试求此人体循环的总流阻(即总外周阻力)是多少5m s N -??。

解:41083.0-?=Q (13s m -?) , 3

100.12?=?P (Pa ), 由 f

R P Q ?= 得外周阻力为: 84

31044.110

83.0100.12?=??=?=-Q P R f (-3m s Pa ??)81044.1?=)m s N (5

-??。 2-10 如图2-19所示,流量为3000 cm 3

﹒s -1

的排水管水平放置,在截面积为40 cm 2

及10 cm 2

两处接一U 形管,内装水银,

(1)粗细两处的流速。(0.75m ﹒s -1,3m ﹒s -1

) (2)粗细两处的压强茶。(4218Pa ) (3)U 形管水银柱的高度差。(3.17cm)

解:(1)由体积流量方程知2211v S v S Q == 可求得粗细两处的流速:

)s m (75.010

410313

3

11---?=??==S Q v

)s m (110

11031

3

322---?=??==S Q v (2)粗细两处的压强差:

Pa 75.42182

1

21212221=-=

-=?v v P P P ρρ (3)U 形管水银柱的高度差:gh P ρ=?

则 cm 17.3=?=g

P h ρ

2-11 求血液流过一段长1.0mm 、直径为4.0μm 的毛细血管的血压降与这段毛细血管的流阻.(毛

细血管中血液的平均流速为0.66mm·s -1,血液的黏度取4.0×10 s -3

Pa·s).

解:根据泊肃叶公式 )(8π214

p p L

r Q -=η 有

s Pa 103.5)

m 100.4(s m 1066.0m 100.1s Pa 100.43232π83

2

6133324??=?????????===?-----d L r LQ p v ηη3

174

63344sm Pa 104.6)

m 100.4(14.3m 100.1s Pa 100.4168π168π8----??=????????=?==d L r L R f ηη 2-12一水平动脉管,内半径为2×l0-3

m ,黏滞系数为2.084×10-3

Pa ﹒s 的血液在动脉管中以0.03 m ﹒s -1

的平均流速做层流。试求:

(1)流量; (2)最大流速;

(3)管长为0.01 m 时血管两端的压强差。 解:(1)由体积流量方程知

137231077.303.014.3)102(---??=???==s m Sv Q

(2)由于最大流速为平均流速的两倍,所以血管中的流速为(为什么最大流速是平均速度的两倍?)

根据书2-19式,在管轴r=0处流体的速度最大:L

PR v η42

max

?=

s m v /06.001

.010084.24)102(25.13

2

3max

=?????=-- (3)由泊萧叶公式知,血管两端的压强差p ?

Pa R L Q p 25.1)

102(14.301

.0102.0841077.3884

3-374=???????==?--πη 2-13 在液体中有一空气泡,直径为1mm ,设液体黏滞系数为0.15 Pa ﹒s ,密度为0.9×103

k g

﹒m -3

,求空气泡在该液体中上升的收尾速度。如果这个气泡在水中上升,收尾速度为多少?

解:(1)解: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空气泡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下的重力和粘滞阻力之和等 于向上的浮力 g r r g r ρηρ'=+3

3

π3

4π6π3

4

v 则空气泡上升的速率为

2221

1

220.0005(0.910 1.3)9.8()0.326()99 1.510

v r g cm s ρρη--???-?'=-==??? (2)空气泡在水中上升的收尾速度

23211

220.0005(1.010 1.3)9.8()0.362()99 1.510

v r g m s ρρη--???-?'=-==??? 2-14 红细胞的密度为1.09?103

kg·m -3

,可近似看成是半径为2.0?10-6

m 的小球.设37℃时的血

浆的黏度为1.2?10-3Pa·s ,密度为1.04?103kg· m -3

.求红细胞在血浆中自然沉降1.0cm 所需要的时间?

解: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红细胞的自然沉降速率为

3

333

2

2621m kg )1004.11009.1(s Pa 102.19s m 8.9)m 100.2(2)(92----??-????????=-=g R σρηv

16s m 10363.0--??=

s 108.2s

m 10363.0m

100.141

6211?=???==---v L t

2-15 液体的黏度为1.5×10-1 Pa·s,密度为9.0×102 kg·m -3,液体中有一半径为5.0×10-4

m

的空气泡,如空气的密度为1.3 kg·m -3

,试求此空气泡在液体中匀速上升的速率为多少?

解: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空气泡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下的重力和粘滞阻力之和等于向上的浮力

g r r g r ρηρ'=+33π3

4

π6π34v 则空气泡上升的速率为

1

33212422s

m 103.3m kg )3.1100.9(s Pa 105.19)m 100.5(s m 102)(92------??=?-???????=-'=ρρηgr v

第三章 振动、波动和声

3-1 什么是简谐振动?说明下列振动是否为简谐振动? (1) 拍皮球时球的上下运动。

(2) 一小球在半径很大的光滑凹球面底部的小幅度振动。

解:质点的简谐振动一定要有平衡位置,以平衡位置作为坐标原点,如果以 x 表示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质点所受合外力一定具有F=-kx 的形式。

(1) 皮球在硬地上的跳动不是简谐运动,因为忽略空气阻力,皮球在上升和下落阶段,始终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任一时刻所受的合外力不具有F=-kx 的形式,所以皮球的运动不是简谐运动。

(2)一小球在半径很大的光滑凹球面底部的来回滑动,且经过的弧线很短是简谐运动。 符合简谐运动的定义。

3-2 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表达式中都有个负号,这是否意味着速度和加速度总是负值?是否意味着两者总是同方向的?

解:不是,不是

3-3 有一弹簧振子,质量m =0.01kg ,劲度系数k =0.49N ?m -1

,t =0时,小球过x 0=0.04m 处,并

以v 0=0.21m ?s -1

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运动,试求弹簧振子的(1)振幅;(2)初相位;(3)振动表达式。

解: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由方程)cos(φω+=t A x 得

简谐振动的圆频率为17-?==

s rad m

k

ω; 振幅为m v x A 05.02

20

20

=+

初相位 375

4

arccos arccos

0±===A x φ 因为0v 为正,φsin 应为负,故初相位为)(6.037rad -=-=

φ

弹簧振子的振动表达式:)()6.07cos(05.0m t x -=

3-4一作简谐振动的质点在t =0时,位于距离平衡位置10cm 处,速度为0,振动周期为2s ,求振动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表达式。

解:由简谐振动的位移表达式为)cos(?ω+=t A x 知

)/(2s rad T

ππ

ω==

当t = 0 时,)cos(1.0φA =

由速度公式 sin()dx

v A t dt

ωω?=

=-+知 0sin()A ω?=- 得0?=,0.1A m =

因此振动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cos(1.0m t x π= )()2

cos(1.01-?+

=s m t v π

ππ

)()cos(1.022-?-=s m t a ππ

3-5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简谐振动,其表达式分别为x 1=4cos(3πt +π/3) m ,x 2=3cos(3πt -π/6) m ,试写出合振动的表达式。

解:由合振动的振幅和位相公式知

则合振动的表达式为:)()403

.03cos(5m t x +=π 3-6 振动和波动有何区别和联系?

解:(1)联系

①振动是波动的原因,波动是振动的结果;有波动必然有振动,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 ②波动的性质、频率和振幅与振源相同。 (2)区别

① 研究对象不同——振动,是单个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波动,是介质中大量质点依次的集体振动。

② 力的来源不同——产生振动的回复力,可以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性质的力提供;而引起波动的力,则总是联系介质中各质点的弹力。

③ 运动性质不同——各质点的振动,是变加速运动;而波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传播距离与时间成正比。

总之,振动是从个体的角度指组成介质的无数质点的运动形式,而这种振动形式的传播使得各质点依次振动,产生位移不同的情形,从而使我们看到了诸多个体所形成的群体行为,即机械波。

)(5)2cos(34234)

cos(222212212

221m A A A A A A =???++=-++=π??11221122sin()sin()

arctan 0.403()cos()cos()

A A rad A A ?????+==+

3-7 机械波在通过不同的介质时,它的波长、频率和速度哪些会发生变化?哪些不会改变? 解:频率不会改变,波速、波长不变

3-8 已知波动方程为y =A cos(bt -cx ),试求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和波长。 解: 波的振幅为A

根据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有b T π2=,c

πλ2= 即波速为c b T

u =

=

λ

,频率为π

ν21b

T == 3-9一平面简谐波,坐标原点按y =A cos (ωt +?)的规律振动,已知A=0.10m ,T =0.50s ,λ=10m 。

试求(1)波函数的表达式;(2)波线上相距2.5m 的两点的相位差;(3)假如t = 0时处于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位移为y 0=0.05m ,且向平衡位置运动,求初相位,并写出波函数。

解:(1) 由波动方程知 ])/(cos[?ω+-=u x t A y

角频率)(45.0221-?===

s rad T πππω 波速)(205

.010

1-?==

=s m T u λ 故](m) x/10)-(2.0t [2 0.1cos

y ?π+=t (2) 波线上相距2.5m 的两点的相位差 (3) 当t = 0时,)cos(1.005.0?=,得3

π

?±=;

又因0v ,3

π

?=

;则波函数为](m)3

x/10)-(2.0t [2 0.1cos y π

π+=

3-10 一简谐波以0.8 m ﹒s -1

的速度沿一长弦线传播,在x =0.1m 处,弦线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

变化关系为y =0.05sin (1.0-4.0t )m ,试写出波函数。

解:由简谐波动方程知](m) )/([Asin

y ?ω+-=u x t 由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时,波的方程变为

](m)5.00.4[50.05sin +-=t x y

由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时,波的方程变为

](m)5.10.4[-50.05sin +-=t x y

3-11 P 和Q 是两个同方向、同频率、同相位、同振幅的波源所在处。设它们在介质中产生的波

长为λ,PQ 之间的距离为1.5λ.。R 是PQ 连线上Q 点外侧的任一点。试求 (1)PQ 两点发出的波到达R 时的相位差; (2)R 点的振幅。

解:(1) 由题意知,21??=,则R 点处两波的相位差为

πλ

λ

π

λ

π

???35.1221

212==---=?r r

0.252212

x

π

?ππλ??=

?=?=

(2) 相位差为π的奇数倍,R 点处于干涉相消的位置,即0=A 3-12 一弦上的驻波表达式为y =0.1cos (2πx ) cos (100πt )m ,求 (1)形成驻波的两个反向传播的行波的波长和频率;

(2)位于x 1=1/8 m P 1与位于x 1=3/8 m 处P 2的振动位相差。 解: (1) 驻波方程为 )2cos()2cos(2t x

A y πνλ

π=

则 波长1m λ=

因2100πνπ=,则频率 50()Hz ν= (2) 2

4122ππλ

π

?=?

=?=?x

3-13 弦线上驻波相邻波节的距离为65m ,弦的振动频率为2.3?102

Hz ,求波的波长λ和传播速度u 。

解:(1) 由驻波特征知,相邻波节间的距离为

2

λ

,故 1.3m λ= (2) 由2211.3 2.310 3.010()u m s λν-==??=??

3-14 什么叫声压、声阻抗、声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解:当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某一时刻介质中某一点的压强与无声波通过时的压强之差,称为该点的瞬间声压;声阻抗定义为声压与声振动速度的比值;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它们之间的关系为2m

P I Z

=

, m P 称为声压幅值。 3-15 两种声音的声强级相差1dB ,求它们的声强之比。 解:由声强级公式知 110

10lg

I L I =, 22010lg I

L I =

12112002

10lg

10lg 10lg 1I I I

L L I I I -=-== 则

1

2

1.26I I = 3-16 由两个相同的音叉发出的相干声波无衰减的传播,其声强级均为40dB ,在它们相遇区域内的各点处,最大声强级是多少?

解:由题意知,它们相遇区域内的各点处,最大声强级为

max 00

210lg

10(lg 2lg )46()I I

L dB I I ==+= 3-17 人耳对1000Hz 的声波产生的听觉的最小声强约为1.0?10-12

W ﹒s 2

),试求温度为200

C 空

气分子相应的振幅。 解:由声强公式知 221

2

I cA ρω= 即:12

821

1.010

0.00121310210002

A π-?=???????

则 111.010()A m -=?

3-18 火车以10 m ﹒s -1

的速度行使,机车鸣笛,其振动频率为500Hz ,求车厢中的旅客和站在铁轨附近的人所听到笛声的频率各是多少?

解:(1) 由于车厢中的旅客相对声源静止,故所听到的笛声的频率为500H z ;

(2) 若声源朝向观察者运动时

0340

500515.62()34010

s u f f Hz u v =

=?=-- (2) 若声源背向观察者运动时

0340

500485.3()34010

s u f f Hz u v =

=?=++ 3-19 应用超声多普勒探测心脏的活动,以频率为5MHz 的超声波垂直入射心脏(即超声波的入射角为00)测得的多普勒频移为500Hz ,已知超声波在软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 ﹒s -1

,求心壁的运动速度。

解:由多普勒频移公式知 02cos d u

f f v ?

=

代入数据得:6

1500

5.01050021

v ?=

???

即 217.510()m s ν--=??

3-20若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频率为1200 Hz 和400 Hz 的两声波有相同的振幅,求两声波的声强之比和声强级之差。 解:由声强公式知:2222211

(2)22

I cA cA ρωρπυ=

=?? 则两声波的声强之比:22

112221200()9:1400

I I υυ===

两声波的声强级之差为:()0lg I I L =

()()())dB (54.9954.0lg lg lg 210201===-=?B I I I I I I L

第四章 液体表面现象

4-1 解:已知 d =0.1m 所以 )(10810401.0224322

J d

w --?=???=??=ππαπ

)(321

.010*******--?=??===m N d r P αα 4-2 解:由于两弯曲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强为:D

p p big σ40=

- d p p small σ

40=-

有11(

4D

d p p gh small big -=-=σρ 所以:cm D d g h 210

31

101(8.910103.74)11(43

332≈?-????=-=---ρσ 4-3 解:由于两弯曲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强为:r

p p small σ20=- R p p big σ

20=-

因为:gh p p sm all big ρ=- 所以:

cm R r g g

p p h small

big 5.51031

1031(8.910103.72)11(23

432=?+?????=+=-=

---ρσρ

第五章 静电场

5-1 解:由对称性可知, 场强应垂直于带电线, 呈辐射状分布. 在线外任选一点P , 与带电线垂

直距离为R , 以R 为半径, 以带电线为轴作一高为l 的圆柱面.过此柱面的电通量为

d ελψl

S E E =?=? ,

其中??

??=+=?侧面两底面侧面

S E S E S E S E d 0cos d 2

π

cos d 0cos d

而RlE S E S E π2d d 0cos ==?

?侧面侧面

则场强0

π2π2ελ

ελR Rl l

E =

=

5-2 解:建立如图的坐标系, 在坐标x 处取一线元d x , 此线元带电为d q =λd x , )

(π4d d 0R x L q

U +-=

ε

d q 在P 处产生的电势为 带电线在P 点产生的电势为

d q 在P 处产生的场强为x R x L q

E ?)

(π4d d 2

0+-=ε 由于各电荷元在P 点的场强方向一致则P 点的场强为

??

?+-=

+-==L L

L R x L x

R x L q E E 02

00

200

)(π4d )(π4d d ελε 结果为)1

1(π40R

L R E +-=ελ

l

O

L

P

R x L x

R x L q

U U L

L =

+-=

+-==??

?π4)

(π4d )

(π4d d 00

ελε

λε

5-3 若电荷Q 均匀地分布在长为L 的细棒上。求证:(1)在棒的延长线,且离棒中心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

22041L r Q

E -=

πε (2)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离棒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

2

20421

L r r Q

E +=

πε

若棒为无限长(即∞→L ),试将结果与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电场强度相比较。

分析:这是计算连续分布电荷的电场强度。此时棒的长度不能忽略,因而不能将棒当作点电荷处理。但带电细棒上的电荷可看作均匀分布在一维的长直线上。如图所示,在长直线上任意取一线元,其电荷为d q = Q d x /L ,它在点P 的电场强度为

r r q

e E 20d 41d '=πε

整个带电体在点P 的电场强度 ?=E E d

接着针对具体问题来处理这个矢量积分。

(1) 若点P 在棒的延长线上,带电棒上各电荷

元在点P 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

?=L

i E E d

(2) 若点P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则电场强度E 沿x 轴方向的分量因对称性叠加为零,因此,

点P 的电场强度就是 ??==L

L

j j E E E d sin d y α

证:(1)延长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

'=L r q

E 2

4d πε,利用几何关系x r r -='统一积分变量,则

2

2

0022

2-0

4121

2141)(d 41

L r Q

L r L r L x r L x Q E L L P -=??????+--=-=?

πεπεπε 电场强度的方向沿x 轴。

(3) 根据以上分析,中垂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E 的方向沿y 轴,大小为 ?'=L r q

E 2

4d sin πεα 利用几何关系22,sin x r r r r +=''=α统一积分变量,则

2

2

02322

2-0412)

(d 41r

L r Q

r x L x rQ E L L +=+=?

πεπε

当棒长∞→L 时,若棒单位长度所带电荷为λ常量,则P 点电场强度

r

L r L

Q r E L 02

2024121lim

πελ

πε=

+=∞

→ 此结果与无限长带电直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分布相同。这说明只要满足122<

为无限长带电直线。

5-4 一半径为R 的半圆细环上均匀分布电荷Q ,求环心处的电场强度

分析:在求环心处的电场强度时,不能将带电半圆环视作点电荷。现将其抽象为带电半圆弧线。在

弧线上取线元d l ,其电荷此电荷元可视为点电荷l R Q

q d d π=,它在点O 的电场强度r 20d 41d e E r q πε=

。因圆环上电荷对y 轴呈对称性分布,电场分布也是轴对称的,则有?=L

E 0d x ,点O 的合电场强度

j E ?=L

E y d ,统一积分变量可求得E 。

解:由上述分析,点O 的电场强度

l R Q

R E L d sin 4120

O πθπε??-=?

由几何关系θd d R l =,统一积分变量后,有

2

02

O 2d sin 41R Q E επθθπεπ-

=-=?

方向沿y 轴负方向。

5-5 设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与半径为R 的半球面的对称轴平行,试计算通过此半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

分析:作半径为R 的平面S '与半球面S 一起可构成闭合曲面,由于闭合面内无电荷,由高斯定理

01

d 0

==

?∑?q S εS E

这表明穿过闭合曲面的净通量为零,穿入平面S '的电场强度通量在数值上等于穿出半球面S 的电场强度通量。因而

?

?'

?-=?=S S

ΦS E S E d d

解:由于闭合曲面内无电荷分布,根据高斯定理,有

?

?'

?-=?=S S

ΦS E S E d d

依照约定取闭合曲面的外法线方向为面元d S 的方向, E R R E Φ22cos πππ=??-=

5-6 地球周围的大气犹如一部大电机,由于雷雨云和大气气流的作用,在晴天区域,大气电离层总

是带有大量的正电荷,云层下地球表面必然带有负电荷。晴天大气电场平均电场强度约为120 V ?m

,方向指向地面。试求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所带的电荷(以每平方厘米的电子数表示)。

分析:考虑到地球表面的电场强度指向地球球心,在大气层中取与地球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利用高斯定理可求得高斯面内的净电荷。

解:在大气层临近地球表面处取与地球表面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其半径E R R ≈(R E 为地球平均半径)。由高斯定理

∑?=-=?q R E S

2

E 1

4d επS E

地球表面电荷面密度

2902

E m C 1006.14--??-=-≈=∑E R q επσ

单位面积额外电子数

25cm 1063.6)-?=-=e n σ

5-7 设在半径为R 的球体内,其电荷为对称分布,电荷体密度为 R

r R

r kr >=≤≤=00ρρ

k 为一常量。试用高斯定理求电场强度E 与r 的函数关系。(你能用电场强度叠加原理求解这个问题

吗?)

分析:利用高斯定理求球内外的电场分布。由题意知电荷呈球对称分布,因而电场分布也是球对称,选择与带电球体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在球面上电场强度大小为常量,且方向垂直于球面,因而有

2

4d r

E S

π?=??S E

根据高斯定律??=

?V S d 1

d 0

ρεS E ,可解得电场强度的分布

解:因电荷分布和电场分布均为球对称,球面上各点电场强度的大小

为常量,由高斯定律??=?V S d 1

d 0

ρεS E 得球体内)0(R r ≤≤

4

20

2d 41

4)(r k r r kr r r E r εππεπ=

=

?

r kr r e E 0

2

4)(ε=

球体外(r >R ) 4

20

2d 41

4)(R k r r kr r r E R εππεπ=

=

??

r r kR r e E 2

04

4)(ε=

5-8 一无限大均匀带电薄平板,电荷面密度为σ,在平板中部有一半径为r 的小圆孔。求圆孔中心轴线上与平板相距为x 的一点P 的电场强度。 分析:用补偿法求解

利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强度只适用于几种非常特殊的对称性电场。本题的电场分布虽然不具有这样的对称性,但可以利用具有对称性的无限大带电平面和带电圆盘的电场叠加,求出电场的分布。

若把小圆孔看作由等量的正、负电荷重叠而成、挖去圆孔的带电平板等效于一个完整的带电平板和一个带相反电荷(电荷面密度σσ-=')的圆盘。这样中心轴线上的电场强度等效于平板和圆盘各自独立在该处激发的电场的矢量和。 解:在带电平面附近

n 0

12e E εσ=

n e 为沿平面外法线的单位矢量;圆盘激发的电场

n 220212e E ???

?

??+--

=r x x εσ

它们的合电场强度为

n 220212e E E E r x x

+=+=εσ。

在圆孔中心处x = 0,则 E = 0 在距离圆孔较远时x >>r ,则 n 0

n 2202112e e E εσ

εσ≈+=

x r

上述结果表明,在x >>r 时。带电平板上小圆孔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5-9 一无限长、半径为R 的圆柱体上电荷均匀分布。圆柱体单位长度的电荷为λ,用高斯定理求圆柱体内距轴线距离为r 处的电场强度。

分析:无限长圆柱体的电荷具有轴对称分布,电场强度也为轴对称分布,且沿径矢方向。取同轴往面为高斯面,电场强度在圆柱侧面上大小相等,且与柱面正交。在圆柱的两个底面上,电场强度与底面平行,0d =?S E 对电场强度通量贡献为零。整个高斯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

rL E π2d ?=??S E

由于,圆柱体电荷均匀分布,电荷体密度2R πλρ=,处于高斯面内的

总电荷

L r q ∑?=2πρ

由高斯定理0d ε∑?=?q S E 可解得电场强度的分布, 解:取同轴柱面为高斯面,由上述分析得

L r R L r rL E 2

2

02012ελπρεπ=?=?

2

02R r E πελ=

5-10 一个内外半径分别R 1为R 2和的均匀带电球壳,总电荷为Q 1,球壳外同心罩一个半径为 R 3的均匀带电球面,球面带电荷为Q 2。求电场分布。电场强度是否是场点与球心的距离r 的连续函数?试分析。

分析:以球心O 为原点,球心至场点的距离r 为半径,作同心球面为高斯面。由于电荷呈球对称分布,电场强度也为球对称分布,高斯面上电场强度沿径矢方向,且大小相等。因而24d r E π?=??S E ,在确定高斯面内的电荷∑q 后, 利用高斯定理

0d ε∑?=?q

S E

即可求的电场强度的分布

解:取半径为r 的同心球面为高斯面,由上述分析 024επ∑=?q r E

r < R 1,该高斯面内无电荷,0=∑q ,故

E 1 = 0

R 1 < r < R 2,高斯面内电荷313

23131)

(R R R r Q q --=∑,故 2

313

2031312)(4)

(r R R R r Q E --=πε R 2 < r < R 3,高斯面内电荷为Q 1,故

2

0134r Q E πε=

r > R 3,高斯面内电荷为Q 1+ Q 2,故

2

02144r Q Q E πε+=

电场强度的方向均沿径矢方向,各区域的电场强度分布曲线如图所示。

在带电球面的两侧,电场强度的左右极限不同,电场强度不连续,而在紧贴r = R 3的带电球面两侧,电场强度的跃变量

0302344εσ

πε==-=?R Q E E E

这一跃变是将带电球面的厚度抽象为零的必然结果,且具有普遍性。实际带电球面应是有一定厚度的球壳,壳层内外的电场强度也是连续变化的,如本题中带电球壳内外的电场,如球壳的厚度变小,E 的变化就变陡,最后当厚度趋于零时,E 的变化成为一跃变。

5-11两个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半径分别为R 1和R 2 (R 2 > R 1),单位长度上的电荷为λ。求离轴线为r 处的电场强度:(1)r < R 1,(2)R 1 < r < R 2,(3)r > R 2

分析:电荷分布在无限长同轴圆拄面上,电场强度也必定呈轴对称分布,沿径矢方向。取同轴圆柱面为高斯面,只有侧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为零,且??=?rL E π2d S E ,求出不同半径高斯面内的电荷∑q 。利用高斯定理可解得各区域电场的分布。

解:作同轴圆柱面为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

04επ∑=?q rL E

20

32022111==>=

=<<==<∑∑∑E q R r r

E L

q R r R E q R r ,

,πελλ 在带电面附近,电场强度大小不连续,电场强度有一跃

0022εσ

πελπελ=

==?rL L r E 5-12 两个同心球面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各自带有电荷Q 1和Q 2。求:(1)各区域电势分布,并画出分布曲线;(2)两球面间的电势差为多少?

分析:通常可采用两种方法(1)由于电荷均匀分布在球面上,电场分布也具有球对称性,因此,可根据电势与电场强度的积分关系求电势。取同心球面为高斯面,借助高斯定理可求得各区域的电场强度分布,再由?∞

?=P P V l E d 可求得电势分布。

解 由高斯定理可求得电场分布

2

2

02

13212

0121

1440

R r r Q Q R r R r Q R r r

r

>+=

<<=

<=e E e E E πεπε 由电势?∞

?=r V l E d 可求得各区域的电势分布。当1R r ≤时,有 202

101202121

132114441140d d d 2

21

1R Q R Q R

Q Q R R Q V R R R R r

πεπεπεπε+

=++???? ??-+

=?+?+?=?

??

∞l

E l E l E

当21R r R ≤≤时,有 2

020*******

1322444114d d 2

2R Q r Q R Q Q R r Q V R R r

πεπεπεπε+

=++???? ?

?-=

?+?=?

?∞l

E l E

当2R r ≥时,有 r R Q Q V r

2

021334d πε+=?=?

∞l

E

(2)两个球面间的电势差

???? ??-=

?=?

21

1212114d 21

R R Q U R R πεl E

第六章 直流电

6-1 解:(1) 由t

Q

I =

得,,每秒内通过电路中的电子数为 8

19

10102.610

6.111010?=???==--q It n (2) 由J =nev 得

(==---m/s 107.4101101.6104.8109

6192210??????==-neS I ne J v

6-2 解:由于为并联电路且每个蓄电池的电动势彼此相同,所以每个蓄电池的端电压U 也相同,根

据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有

)(75.15.11.01041

V Ir U =+??=

+=ε

6-3 证明:设通过ε1、ε2、ε3的电流分别为I 1、I 2、I 3,通过R i 的电流为I 列方程

IR i =ε3-I 3R IR i =ε2-I 2R IR i =ε1-I 1R I =I 1+I 2+I 3

三个电压方程相加:3IR i =ε1+ε2+ε3-(I 1+I 2+I 3)R

=ε1+ε2+ε3-IR

当R i =R 时,4IR =ε1+ε2+ε3 U =IR =1/4(ε1+ε2+ε3) 6-4 解:

R 1||R 2=

==+Ω+?2(2.5

10 2.5

10R R R R 2121 总电流 2

143212

1||内内R R R R R R I ++++-=εε

)A (26

.04.01322

-16=++++=

(1) U ab =I (R 1||R 2)=2×2=4(V)

(2) U bc =2(V).51.622)(422=?+=R R I ++内ε (3) U a =4(V),U b =0,U c =-5.2(V)

U d = 3.2(V)0.62222--=---内=?R ε

6-5 解:标出各支路电流方向、回路绕行方向以及电流强度符号(图6-1),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大全

《生物化学》题库 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__色氨酸__3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因而使蛋白质在 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_α-螺旋结构__和___β-折叠结构__。前者的螺距为 0.54nm,每圈螺旋含_3.6__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__0.15nm____。天然 蛋白质中的该结构大都属于右手螺旋。 3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__蓝紫色____色化合物,而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 生成黄色化合物。 4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两性离子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负 离子形式存在。 5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因素有:碱基堆积力;氢键;离子键 6酶的活性中心包括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个功能部位,其中前者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 专一性,后者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 72个H+或e经过细胞内的NADH和FADH2呼吸链时,各产生3个和2个ATP。 8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2________分子ATP。 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9。 10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σββα'2组成;核心酶的组成是'2ββα。参

与识别起始信号的是σ因子。 11按溶解性将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性维生素,其中前者主要包括V B1、V B2、V B6、 V B12、V C,后者主要包括V A、V D、V E、V K(每种类型至少写出三种维生素。) 1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蛋白质合 成的场所是 核糖体。 13细胞内参与合成嘧啶碱基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 14、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延伸阶段,氨基酸是以氨酰tRNA合成酶?GTP?EF-Tu三元复合体的形式进 位的。 15、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4步化学反应。 二、选择题 1、(E)反密码子GUA,所识别的密码子是: A.CAU B.UG C C.CGU D.UAC E.都不对 2、(C)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A.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 B.加入少量中性盐溶解度增加 C.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D.有紫外吸收特性 3.(B)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

【免费下载】医用物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用物理学试题A 卷姓名: 年级: 专业: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水在截面不同的水平管内做稳定流动,出口处的截面积为管最细处的3倍。若出口处的流速为2m/s ,则最细处的压强 。2、一沿X 轴作简谐振动的物体,振幅为2cm ,频率为2Hz ,在时间t=0时,振动物体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则振动方程的表达式为 。3、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下,物体分子每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都相等,都等于__________。 4、中空的肥皂泡,其附加压强为: 。 5、透镜的焦距越短,它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的本领越强,通常用焦距的倒数来表示透镜的会聚或发散的本领,称为透镜的 。 6、基尔霍夫第一定理的内容是 。 7、电流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为了求任意形状的电流分布所产生的磁场,可以把电流分割成无穷小段dl ,每一小段中的电流强度为I ,我们称Idl 为 。8、劳埃镜实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那就是当光从光疏媒质射向光密媒质时,会在界面上发生 。 9、多普勒效应是指由于声源与接收器间存在相互运动而造成的接收器接收到的声波 与声源不同的现象。10、单球面成像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2345678910 1、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t k t 2d /d v v -=,式中的k 为大于零的常量。当0=t 时, 初速为v 0,则速度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是( )A 、 0221v v +=kt , B 、 0221v v +-=kt ,C 、 02121v v +=kt , D 、 02121v v +-=kt 2、水平自来水管粗处的直径是细处的两倍。如果水在粗处的流速是2m/s ,则高中语属隔板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套启动为调试卷突指发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大小分为侧链氨基酸和侧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或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的颜色是;因为脯氨酸是α—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应则显示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键,次级键有、、 、、;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氨酸被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螺旋往往会。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 和。 10.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1.在适当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β-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β-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2.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 13.在生理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氨酸和氨酸残基的侧链几乎完全带负电,而氨酸、氨酸或氨酸残基侧链完全荷正电(假设该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组分)。 14.包含两个相邻肽键的主肽链原子可表示为,单个肽平面及包含的原子可表示为。 15.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

《医用物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用物理学试题A 卷 姓名: 年级: 专业: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在截面不同的水平管内做稳定流动,出口处的截面积为管最细处的3倍。若出口处的流速为2m/s ,则最细处的压强 。 2、一沿X 轴作简谐振动的物体,振幅为2cm ,频率为2Hz ,在时间t=0时,振动物体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则振动方程的表达式为 。 3、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下,物体分子每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都相等,都等于__________。 4、中空的肥皂泡,其附加压强为: 。 5、透镜的焦距越短,它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的本领越强,通常用焦距的倒数来表示透镜的会聚或发散的本领,称为透镜的 。 : 6、基尔霍夫第一定理的内容是 。 7、电流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为了求任意形状的电流分布所产生的磁场,可以把电流分割成无穷小段dl ,每一小段中的电流强度为I ,我们称Idl 为 。 8、劳埃镜实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那就是当光从光疏媒质射向光密媒质时,会在界面上发生 。 9、多普勒效应是指由于声源与接收器间存在相互运动而造成的接收器接收到的声波 与声源不同的现象。 10、单球面成像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t k t 2d /d v v -=,式中的k 为大于零的常量。当0=t 时,初速为v 0,则速度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是( )

A 、 022 1v v +=kt , B 、 022 1 v v +-=kt , C 、 02121v v +=kt , D 、 0 2121v v + -=kt 2、水平自来水管粗处的直径是细处的两倍。如果水在粗处的流速是2m/s ,则水在细处的流速为 ! A 、2m/s B 、1m/s C 、4m/s D 、8m/s 3、已知波动方程为y=Acos (Bt -Cx ) 其中A 、B 、C 为正值常数,则: A 、波速为C / B ; B 、周期为1/B ; C 、波长为C / 2π; D 、圆频率为B 4、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 cm t x )cos(0.23 21π π+ =,cm t x )cos(0.8341π π-=,则合振动振幅为( )。 A 、2.0cm B 、7.0cm C 、10.0cm D 、14.0cm 5、刚性氧气分子的自由度为 A 、1 B 、3 C 、5 D 、6 6、根据高斯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高斯面内不包围电荷,则面上各点的E 处处为零; , B 、高斯面上各点的E 与面内电荷有关,与面外电荷无关; C 、过高斯面的E 通量,仅与面内电荷有关; D 、穿过高斯面的 E 通量为零,则面上各点的E 必为零。 7、光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称之为 A 、杨氏双缝 B 、干涉 C 、衍射 D 、偏振 8、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真空)的单色光在空气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等,走过的光程不等。 9、远视眼应佩带的眼镜为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单球面镜 D 、平面镜 10、下列不属于X 射线诊断技术的是: ' A 透视 B X-CT C X 线摄影 D 多普勒血流仪

医用物理学重点(1)

第一章 物体的弹性 ★1. σ=F S ,把垂直作用在物体某截面上的内力F 与该截面面积S 的比值,定义为物体在此截面处所受的正应力,用σ表示正 应力。(P5) ★2.ε= ???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单位长度所发生的改变量,即比值Δ?/ ?,称为正应变。(P5) ★3.杨氏模量:E = σε = F ? ?S ? ?? ,E 表示弹性模量。(P8) ★4.肌肉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骨骼肌可以随意收缩,称为随意肌。(P14) 第二章 流体的运动 ★1.流体具有三大特性:流动性、粘滞性、可压缩性。(P22) ★2. 只考虑流体的运动性而忽略流体的可压缩性和粘滞性,引入一个理想模型,称为理想流体。(P23) ★3.流体粒子通过空间各点的流速不随时间而变化,则这种流动称为稳定流动。(P23) ★4.为了形象地描述流体的运动情况,在流体通过的空间中画一些假想的曲线,称为流线。(P23) ★5.在流体中取一截面S ,则通过截面周边上各点的流线围城的管状区域称为流管。(P23) ★6.S 1v 1=S 2v 2积小处流速大。(P24) ★7.伯努利方程:12ρν2+ρgh +p =恒量,1 2ρν2是单位体积流体的动能、ρgh 是单位体积的重力势能。(P26) ★8.血液是非牛顿粘滞性流体,而血清是牛顿粘滞性流体。(P34) ★例题:水以压强为4x105Pa ,流速为4m/s 从内径为20mm 的管子流到比它高5m 的细管子中,细管的内径为10mm ,求 细管的流速和高处压强。(P26) 解:由连续方程S 1v 1=S 2v 2得:ν?= S?S? ν?= d?2d?2 ν? 已知d 1=2.0x10-2m ,d 2=1.0x10-2m ,v 1=4m/s ,则 ν?=(2.0×10?2)2 (1.0×10?2)2×4=16m/s 在伯努利方程12 ρν?2+ρgh?+p?=12 ρν?2+ρgh?+p?中 ∵P 1=4×105 Pa ,h 1-h 2=5m ∴P 2=4×105+1 2×103×42﹣1 2×103×162-103×10×5=2.3×105Pa 第三章 液体的表面性质 ★1.f=αL ,张力f 作用在表面任意分界线的两侧,其方向沿着液体表面,并且与分界线垂直;其大小与分界线的长度L 成正比. α称为表面张力系数。因为液膜具有上下两个表面,所以F=2αL.(P42)

生物化学试题库(试题库+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糖类化学 一、填空题 1.纤维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2.常用定量测定还原糖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试剂和 ________________试剂。 3.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___,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 ________________,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___。 4.乳糖是由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5.鉴别糖的普通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试验。 6.蛋白聚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7.糖苷是指糖的________________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8.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________________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9.多糖的构象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决定其构象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 二、是非题 1.[ ]果糖是左旋的,因此它属于L-构型。 2.[ ]从热力学上讲,葡萄糖的船式构象比椅式构象更稳 定。 3.[ ]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分子中都有一个还原端,所以它们都有还原性。 4.[ ]同一种单糖的α-型和β-型是对映体。 5.[ ]糖的变旋现象是指糖溶液放置后,旋光方向从右旋变成左旋或从左旋变成右旋。 6.[ ]D-葡萄糖的对映体为L-葡萄糖,后者存在于自然界。 7.[ ]D-葡萄糖,D-甘露糖和D-果糖生成同一种糖脎。 8.[ ]糖链的合成无模板,糖基的顺序由基因编码的转移酶决定。 9.[ ]醛式葡萄糖变成环状后无还原性。 10.[ ]肽聚糖分子中不仅有L-型氨基酸,而且还有D-型氨基酸。 三、选择题

医学物理学期末综合测试B答案课件资料

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医学物理学期末综合测试B 课程名称:医学物理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年级:2007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一)A 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题2分) 1. Bernoulli’s equation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conservation of ( A ) A. energy B. mass C. volume D. pressure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骨头的拉伸与压缩性能相同 B. 固定不变的压应力会引起骨头的萎缩 C. 张应变和压应变的过程中体积不会变化 D. 应力与压强的国际单位不相同 3.在一个毛细管中观察到密度为790kg/m 3的酒精(表面张力系数为22.7×10-3N/m )升高 2.5cm ,假定接触角为30°,此毛细管的半径为( D ) A . 2?10 –3 m B .2?10 –4m C .4?10 –3 m D .2?10 –4 m 4. 粘滞液体在圆形管道中流动时,某一截面上的速度v 与速度梯度 dx dv 分别应为( A )。 A .边缘处流速v 比中心处小,dx dv 在边缘处大 B. 边缘处流速v 比中心处大,dx dv 在中心处大 C .流速v 和dx dv 均在中心处大 D. 流速v 和dx dv 均在边缘处大 5.铁丝框垂直放置,内布有液膜,滑杆bb’可无摩擦地上下滑动(见图),如果杆的长度为L ,液膜的表面积为S=Lh ,滑竿与砝码的总重量为m ,在图中所示位置刚好静止不动,

医用物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医用物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1 ① 1rad/s ② 6.42m/s 1-2 ① 3.14rad/s - ② 31250(3.9310)rad π? 1-3 3g = 2l β 1-4 1 W=g 2 m l 1-5 ① 22 k E 10.8(1.0710)J π=? ② -2M=-4.2410N m ?? ③ 22 W 10.8(1.0710)J π=-? 1-6 ① 26.28rad/s ② 314rad ③ 394J ④ 6.28N 1-7 ① ω ② 1 g 2 m l 1-8 ① =21rad/s ω ② 10.5m/s 1-9 ① =20rad/s ω ② 36J ③ 2 3.6kg m /s ? 1-10 ① 211= 2ωω ②1 =-2 k k1E E ? 1-11 =6rad/s ω 1-12 12F =398F 239N N = 1-13 ① 51.0210N ? ② 1.9% 1-14 ① 42210/N m ? ② 52410/N m ? 1-15 ① -6 5m(510)m μ? ② -31.2510J ? 第三章 3-1 -33V=5.0310m ? 3-2 ① 12m/s ② 5 1.2610a P ?

3-3 ① 9.9m/s ② 36.0m 3-4 ①-221.510;3.0/m m s ? ② 4 2.7510a P ? ③粗处的压强大于 51.2910a P ?时,细处小于P 0时有空吸作用。 3-5 主动脉内Re 为762~3558,Re<1000为层流,Re>1500为湍流, 1000< Re<1500为过渡流。 3-6 71.210J ? 3-7 0.77m/s 3-8 ①3=5.610a P P ?? ②173=1.3810a P s m β-???③-143 Q=4.0610/m s ? 3-9 0.34m/s 3-10 431.5210/J m ? 第四章 4-1 -2 3 S=810cos(4t )m 2 ππ?+ 或-2 -2S=810cos(4t- )m=810sin 4t 2 π ππ?? 4-2 ① ?π?= ② 12t=1s S 0,S 0==当时, 4-3 ① S=0.1cos(t- )m 3 π π ②5 t (0.833)6 s s ?= 4-4 ①-2 S=810cos(2t- )m 2 π π? ② -2=-1610s in(2t- )m/s 2 v π ππ?; 2-22a=-3210cos(2t- )m/s 2 π ππ?③k E =0.126J 0.13J; F=0≈. 4-5 ①max =20(62.8)m/s v π ②242 max a =4000 3.9410m/s π=? ③22321 E= m A =1.9710J=200J 2 ωπ?

医用物理学-自测题

第一章流体力学 1.具有下列特点的流体是理想流体: A.绝对不可压缩 B.流动时没有粘滞性 C.A、 B二者都对 D.A、 B二者都不对 具有下列特点的流体是实际流体: A.绝对不可压缩 B.流动时没有粘滞性 C.A、 B二者都对 D.A、 B二者都不对 2. 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 A.流体流经空间中各点速度一定相同 B.流体流动时的流速一定要很小 C.流体流经空间流线是一组平行的曲线; D.流体流经空间各点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E.流体流动只要内摩擦极小 3.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同一流线上任意三点的: A. 三点各自的速度都不随时间而改变 B. 三点速度一定是相同 C. 三点速度一定是不同的 D. 三点速率一定是相同 E.三点速率一定是不同的4.研究液体运动时所取的流管: A. 一定是直的刚性管 B.一定是刚性园筒形体 C.一定是由许多流线组成的管状体; D.一定是截面相同的管状体 E. —定是截面不同的圆形管 5. 水在同一流管中稳定流动,截面为0.5cm2处的流速为12cm/s,在流速为4cm/s 处的截面积为: A. 1.0 cm2 B. 1.5 cm2 C. 2.0 cm2 D. 2.25 cm2 E.都不对 6. 水在同一流管中稳定流动,半径为3.0cm处的流速为1.0 m/s,那么半径为1.5cm处的流速为: A. 0.25m/s B. 0.5m/s C. 2.0m/s D. 2.5 m/s E. 4.0 m/s 7. 理想液体在同一流管中稳定流动时,对于不同截面处的流量是: A. 截面大处流量大 B. 截面小处流量大 C. 截面大处流量等于截面小处流量 D. 截面不知大小不能确定 8.伯努利方程适用的条件是: (多选题 ) A. 同一流管 B. 所有液体 C.理想液体 D. 稳定流动 E. 对单位体积的液体 9.一个截面不同的水平管道,在不同截面竖直接两个管状压强计,若流体在管中流动时,两压强计中液面有确定的高度。如果把管口堵住,此时压强计中液面变化情况是: A. 都不变化 B. 两液面同时升高相等高度 C. 两液面同时下降相等高度 D. 两液面上升到相同高度 E. 两液面下降到相同高度 10.理想液体在一水平管中作稳定流动,截面积S 、流速v 、压强p的关系是: A. S 大处 v 小 p小 B. S大处 v 大 p大 C. S小处 v 大 p大 D. S小处 v 小 p小 E. S小处 v 大 p小 11.水在粗细均匀的虹吸管中流动时,图 中四点的压强关系是: A. p1 = p2 = p3 = p4 B. p1 >p2 = p3 = p4

医用物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随笔

物理书/医物宋老师课件、课堂笔记/(考点 要求)知识随笔 一、名词解释要求 相干条件、叠加(p30):两列波1、震动方向相同2、频率相同3、相位差恒定 波的叠加(p29):【几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在相遇区域内,任一质点的位移为各列波单独传播时在这点引起的分位移的矢量之和。】在相遇后,各列波会保持自 己原有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动振幅等)不变,继续往前传播,不受其他 波的影响。 气体栓塞(p74):当液体在细管中流动时,如果管中有气泡,将阻碍液体的流动,气泡多时可发生阻塞现象。 电泳、电渗(p117):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别向相反的极性移动,分散剂的移动称为电泳;分散剂的移动成为电渗。 光的干涉(p30):有两列波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于空间相遇时,则空间内某些位置的合震动始终加强,而另一些位置的合震动始终减弱现象。 听觉域(p36):由听阈曲线、痛域曲线、20Hz线和20 000Hz线所围成范围。

总外周阻力(p56):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的流阻在生理学中称为外周阻力,从主动脉至腔静脉的流阻,即体循环的总流阻,称为总外周阻力。 收缩压、舒张压(p59):当左心室收缩时,血液进入主动脉,主动脉的血压达到最大值,我们称为收缩压。当心脏舒张时,主动脉血液逐渐流入分支的血管,血压下降达到最小值称为舒张压。 空间心电向量环(p101):将瞬时心电向量相继平移,使向量尾集中在一点上,对向量头的坐标按时间、空间的顺序加以描记成空间心电向量环。 (瞬时心电向量:在一块心肌中,如果一端的的心肌细胞受刺激发生除极,则该处细胞膜就形成跨膜动作电位,同时形成局部环形电流,这种局部环形电流刺激邻近静息膜,使之因除极而兴奋变成除极膜,从而使跨膜动作电位和跨膜局部电流沿着细胞膜向外扩展,这种扩展在横向和纵向均能传递,使兴奋以除极波的形式向前传播。所谓瞬时心电向量,是指当除极波在某一瞬时传播到某一处时,除极波面上所有正在正在除极的心肌细胞极化向量的和。 极化(p98):当神经或肌肉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这种状态称为极化。除极(p99):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细胞膜去极化的程度也不断的扩展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或阈值以上时受刺激的细胞膜对Na+的通透会突然增大。由于膜外Na+的浓度远高于膜内,膜内的电位又低于膜外,于是大量Na+在浓度梯度和电场的双重影响下由细胞膜外涌入细胞膜内。这一过程的直接结果是使细胞膜内电位迅速升高,当膜内、外Na+的浓度差和电位差的作用相互平衡时,细胞膜的极化发生倒转,结果细胞膜内带正电,细胞膜外带负电,这一过程叫除极。) 平面心电向量环(p102):空间心电向量环在xy(横面)、yx(额面)、zx(侧面)三个平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曲线称其为平面心电向量环。 Χ射线的硬度(p239):Χ射线的硬度是指Χ射线的贯穿本领,它只决定于Χ射线的波长(即单个光子的能量),而与光子数目无关。 (对于一定的吸收物质,Χ射线被吸收愈少则贯穿的量愈多,Χ射线就愈硬,或者说硬度愈大。Χ射线管的管电压愈高,则轰击靶面的电子动能愈大,发射光子的能量也愈大,而光子能量愈大愈不易被物资吸收,即管电压愈高产生的Χ射线愈硬。同样,由于单个Χ光子的能量不易被测出,所以,在医学上通常用管电压的千伏数(kV)来表示Χ射线的硬度,称为千伏率,并通过调节电压来控制Χ射线的硬度) 基尔霍夫定律(p111、p112):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称为节点电流定律。它是用来确定电路任一节点处电流之间关系的定律,是根据电流的连续性原理得到的。)【对于任一节点而言,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若规定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出节点的电流为负,则汇于任一节点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又称为回路电压定律,它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电压之间关系的定律。)(在一个闭合回路中,从任一点出发,绕回路一周,回到该点时电势变化为零。)根据这个原理可得出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即【沿闭合回路一周,电势降落的代数和为零】 (先假设一个绕行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再确定各段的电势降落。 根据确定的方向,电子原件的一端到另一端,是高电势到低电势,取正[电势降落],是低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1)

生物化学试题(1)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1.氨基酸 2.肽 3.肽键 4.肽键平面 5.蛋白质一级结构 6.α-螺旋 7.模序 8.次级键 9.结构域 10.亚基 11.协同效应 12.蛋白质等电点 13.蛋白质的变性 14.蛋白质的沉淀 15.电泳 16.透析 17.层析 18.沉降系数 19.双缩脲反应 20.谷胱甘肽 二、填空题 21.在各种蛋白质分子中,含量比较相近的元素是____,测得某蛋白质样品含氮量为15.2克,该样品白质含量应为____克。 2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它们的结构均为____,它们之间靠____键彼此连接而形成的物质称为____。 23.由于氨基酸既含有碱性的氨基和酸性的羧基,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带____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____电荷,因此,氨基酸是____电解质。当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时,氨基酸成为____离子,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____。 24.决定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的是蛋白质的____级结构,该结构是指多肽链中____的排列顺序。2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____构象,多肽链的折叠盘绕是以____为基础的,常见的二级结构形式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26.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____,它们是在肽键平面上的____和____之间形成。 27.稳定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次级键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等。 28.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____种,除____外都有旋光性。其中碱性氨基酸有____,____,____。酸性氨基酸有____,____。 29.电泳法分离蛋白质主要根据在某一pH值条件下,蛋白质所带的净电荷____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还和蛋白质的____及____有一定关系。 30.蛋白质在pI时以____离子的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__离子形式存在,在pH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 2.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一、名词解释 1、等电点 2、等离子点 3、肽平面 4、蛋白质一级结构 5、蛋白质二级结构 6、超二级结构 7、结构域 8、蛋白质三级结构 9、蛋白质四级结构 10、亚基 11、寡聚蛋白 12、蛋白质变性 13、蛋白质沉淀 14、蛋白质盐析 15、蛋白质盐溶 16、简单蛋白质 17、结合蛋白质 18、必需氨基酸 19、同源蛋白质 二、填空题 1、某蛋白质样品中的氮含量为0.40g,那么此样品中约含蛋白 g。 2、蛋白质水解会导致产物发生消旋。 3、蛋白质的基本化学单位是,其构象的基本单位是。 4、芳香族氨基酸包括、和。 5、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按极性可分为、、和。 6、氨基酸处在pH大于其pI的溶液时,分子带净电,在电场中向极游动。 7、蛋白质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 8、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除外,均含有手性α-碳原子。 9、天然蛋白质氨基酸的构型绝大多数为。 10、在近紫外区只有、、和具有吸收光的能力。 11、常用于测定蛋白质N末端的反应有、和。 12、α-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色化合物。 13、脯氨酸与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色化合物。 14、坂口反应可用于检测,指示现象为出现。 15、肽键中羰基氧和酰胺氢呈式排列。 16、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缩写是。 1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主要靠和维系;空间结构则主要依靠维系。 18、维持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次级键包括、、和等。 19、常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和等。 20、β-折叠可分和。 21、常见的超二级结构形式有、、和等。 22、蛋白质具有其特异性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排列顺序。 23、蛋白质按分子轴比可分为和。 24、已知谷氨酸的pK1(α-COOH)为2.19,pK2(γ-COOH)为4.25,其pK3(α-NH3+)为9.67,其pI为。 25、溶液pH等于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 三、简答题

医用物理学试题

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 专业班级 康复治疗学专升本 科目 医用物理 班级 学号 姓名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20) (从A 、B 、C 、D 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空格中) ( )1. 在100℃,101325Pa 下,1mol 水全部向真空容器气化为100℃,101325Pa 的蒸气,则该过程: A. ΔG<0,不可逆 B. ΔG=0,不可逆 C. ΔG=0,可逆 D. ΔG>0,不可逆 ( )2.下列各式中,哪个是化学式: A.j n p T i n U ,,???? ???? B.j n V T i n A ,,???? ???? C.j n p T i n H ,,???? ???? D.j n V T i n G ,,???? ???? ( )3. 要使一过程ΔG =0,应满足的条件是: A. 可逆过程 B. 定温、定压只作体积功的可逆过程 C. 定容、绝热只作体积功的过程 D. 全不正确 ( )4. 1mol 理想气体由p 1,V 1绝热可逆膨胀到p 2,V 2则: A. Q =0 B. ΔS = 0 C. ΔH = 0 D. 全为0 ( )5. n mol A 与n mol B 组成的溶液,体积为0.65dm 3,当x B = 0.8时,A 的偏摩尔体积V A = 0.090dm 3·mol -1,那么B 的偏摩尔V B 为: A. 0.140 dm 3·mol -1 B. 0.072 dm 3·mol -1 C. 0.028 dm 3·mol -1 D. 0.010 dm 3·mol -1 ( )6. 25℃时,A 、B 和C 三种物质(不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所形成的溶液与固相A 及由B 、C 组成的气相同时呈平衡,则此系统中能平衡共存最大相 数是: A.4 B.3 C.2 D.4 ( )7. 系统是N 2和O 2两种气体的混合物时,自由度应为: A.1 B.2 C.3 D.4 ( )8.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 2(g) + S(s) = H 2S(s) ① K 1 ;S(s) + O 2(g) = SO 2(g) ② K 2 。则反应 H 2(g) + SO 2(g) = O 2(g) + H 2S(g) 的平衡常数为: A. K 1 + K 2 B. K 1 - K 2 C. K 1·K 2 D. K 1/K 2 ( )9. 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 )10. 质量摩尔浓度为m 的H 3PO 4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溶液中H 3PO 4的活度a B 为: A. 4m 4γ±4 B. 4mγ±4 C. 27mγ±4 D. 27m 4γ±4 ( )11. 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 (1)H 2 (g)+ 2 1O 2 (g)→ H 2O(l) (2)2H 2 (g)+ O 2 (g)→ 2H 2O(l) 相应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分别用E 1,E 2和K 1,K 2表示,则 A. E 1=E 2 K 1=K 2 B. E 1≠E 2 K 1=K 2 C. E 1=E 2 K 1≠K 2 D. E 1≠E 2 K 1≠K 2 ( )12. 如图所示,一支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有一段水柱,水柱内b 处的压力p b 为: A. p b = p 0 B. p b = p 0 + ρg h C. p b = p 0-ρg h D. p b = ρg h ( )13. 某反应的的速率常数k = 4.62×10-2min -1,又初始浓度为0.1mol·dm -3,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t 1/2 A.1/(6.93×10-2×0.12) B.15 C.30 D.1(4.62×102×0.1) ( )14. 对于指定的液体,恒温条件下,有: A. 液滴的半径越小,它的蒸气压越大 B. 液滴的半径越小,它的蒸气压越小 C. 液滴的半径与蒸气压无关 D. 蒸气压与液滴的半径成正比 ( )15. 由过量KBr 与AgNO 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电位离子是Ag + B. 反号离子是NO 3- C. 胶粒带正电 D. 它是负溶胶 。 二、填空题(20) 1、高温热源温度T1=600K,低温热源温度T2=300K.今有120KJ 的热直接从高温热源传给低温热源,此过程ΔS=___ _____。 2、临界温度是气体可以液化的___ __温度。(最高,最低) 3、理想气体经过节流膨胀后,热力学能__ __。(升高,降低,不变) 4、1mol H 2(g)的燃烧焓等于1mol___ ____的生成焓。 5、恒温恒压可逆相变,哪一个状态函数为0__ ______。 6、Pt|Cu 2+,Cu + 电极上的反应为Cu 2+ + e -→Cu +,当有1F 的电量通过电池时,发生反应的Cu 2+ 的物质的量为____。

2014-2015下学期医学检验医用物理学期末复习题纲

2014-2015下学期医用物理学复习提纲 第三章 振动、波动和声 重点:简谐振动及其应用。 1、简谐振动的相关概念,简谐振动方程,波动方程 2、习题 3-3 一弹簧振子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kg 2.0的物体,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m N 8.1-?,求在下列情况下的谐振动方程.(1)将物体从平衡位置向右移m 05.0后释放.(2)将物体从平衡位置向右移m 05.0后给与向左的速度1s m 15.0-?. 解:32 .08.1=== m k ω1s rad -? ⑴ 将物体从平衡位置向右移m 05.0后释放,说明物体处在正的最大位移处,下一时刻 向位移的负方向运动,所以,05.0=A m ,0=?. 振动方程为 t s 3cos 05.0=(m) (2)将物体从平衡位置向右移m 05.0后给与向左的速度1s m 15.0-?,则 05.0cos 0 ==?A s ,v 0=15.0sin -=-?ωA , 205.0)315.0(05.022=-+=A (m),4)305.015.0arctan(π?=?=, 振动方程为 )4 3cos(205.0π+=t s (m) 3-4 质量为m 物体和一个轻弹簧组成弹簧振子,其固有周期为T ,当它作振幅为A 的简谐振动时,其振动能量E 是多少? 解:,2T πω= 222 22221A T m A m E πω== 3-5 一物体同时参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简谐振动,)3 2 4cos(05.01π+ π=t s , )3 4 4cos(03.02π-π=t s ,求合振幅的大小是多少? 解: πππ????2)34(3221=--=-= )(08.003.005.021m A A A =+=+= 合振动的振幅为0.08m . 3-6 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时,若其振动振幅和频率都分别为原来的三分之一,总能量是多少?,若振幅增加到原来的两倍,而总能量保持不变,如何实现? 解:81 21811)3()3(2121222222E A m A m A m E =?==''='ωωω

生物化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B(每克样品*6.25)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E 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 D.色氨酸 E.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D A.盐键 B.疏水键 C.肽键D.氢键 E.二硫键(三级结构) 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B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E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 A.溶液pH值大于pI 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 E.在水溶液中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D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D 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 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B A.8 B.>8 C.<8 D.≤8 E.≥8 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E A.半胱氨酸 B.蛋氨酸 C.胱氨酸 D.丝氨酸 E.瓜氨酸二、多项选择题 1.含硫氨基酸包括:AD A.蛋氨酸 B.苏氨酸 C.组氨酸D.半胖氨酸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ACD 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 3.芳香族氨基酸是:ABD A.苯丙氨酸 B.酪氨酸 C.色氨酸 D.脯氨酸 4.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ABD 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氢键)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ABCD A.α-螺旋 B.β-片层C.β-转角 D.无规卷曲 6.下列关于β-片层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BC A.是一种伸展的肽链结构 B.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C.也可由两条以上多肽链顺向或逆向平行排列而成 D.两链间形成离子键以使结构稳定(氢键) 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BCD A.肽键B.疏水键C.离子键D.范德华引力 8.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的溶液中带正电荷?BCD(>5) A.pI为4.5的蛋白质B.pI为7.4的蛋白质 C.pI为7的蛋白质D.pI为6.5的蛋白质 9.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AC A.中性盐沉淀蛋白 B.鞣酸沉淀蛋白 C.低温乙醇沉淀蛋白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 10.变性蛋白质的特性有:ABC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糖代谢

一、选择题 1.果糖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 A、F-1-P B、F-6-P C、F-1,6-2P D、G-6-P E、G-1-P 2.醛缩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 A、G-6-P B、F-6-P C、1,3-二磷酸甘油酸 D、3-磷酸甘油酸 E、磷酸二羟丙酮 3.14C标记葡萄糖分子的第1,4碳原子上经无氧分解为乳酸,14C应标记在乳酸的: A、羧基碳上 B、羟基碳上 C、甲基碳上 D、羟基和羧基碳上 E、羧基和甲基碳上 4.哪步反应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高能化合物的? A、草酰琥珀酸→a-酮戊二酸 B、 a-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C、琥珀酰CoA→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5.糖无氧分解有一步不可逆反应是下列那个酶催化的?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丙酮酸激酶 C、醛缩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E、乳酸脱氢酶 6.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需要下述那种物质? A、乙酰CoA B、硫辛酸 C、TPP D、生物素 E、NAD+ 7.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是: A、丙酮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 E、延胡羧酸酶 8.糖无氧氧化时,不可逆转的反应产物是: A、乳酸 B、甘油酸-3-P C、F-6-P D、乙醇 9.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羧酸的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助因子是: A、NAD+ B、CoA-SH C、FAD D、TPP E、NADP+ 10.下面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中都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D、己糖激酶 E、果糖-1,6-二磷酸酯酶 11.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是: A、R酶 B、D酶 C、Q酶 D、 a-1,6糖苷酶 12.支链淀粉降解分支点由下列那个酶催化? A、a和b-淀粉酶 B、Q酶 C、淀粉磷酸化酶 D、R—酶 13.三羧酸循环的下列反应中非氧化还原的步骤是: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a-酮戊二酸 C、a-酮戊二酸→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 14.一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后产物是: A、草酰乙酸 B、草酰乙酸和CO2 C、CO2+H2O D、CO2,NADH和FADH2 15.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A、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