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走进京剧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68 MB
- 文档页数:24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一、课题: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
二、课型:综合课
三、教材分析
“人音版”教材十六册第五单元是学习京剧的内容,但可学唱曲目很少,仅有《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京剧的表演实践中,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学习,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加入了大量京剧入门的基本知识,希望学生对京剧产生浓厚兴趣。
四、学情分析
对于有着数百多年历史的国粹,学生只知其名而不愿闻其声,仿佛离学生的距离太遥远,由于节奏缓慢、音调唱腔等特点不能很快被学生所接受,部分学生对京剧依旧存在着偏见,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感兴趣。
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营造浓厚的课堂环境氛围、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从而进一步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概要的了解京剧的历史起源、行当和京剧表演要素“唱念做打”和锣鼓经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结合京剧的表演实践,通过听唱、模仿及对比等方法,了解京剧唱、念、做、打等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通过聆听经典京剧曲目及教师的讲解,了解国粹,并将其发扬光大。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功),并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到京剧表演中。
教学难点:京剧的唱腔、念白、做功等。
七、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搜集关于京剧的起源、行当和四功等,对国粹京剧有所了解。
2.了解京剧的场面,为武场配乐
八、教学过程。
初中音乐《戏曲百科——京剧篇》教学课件导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而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代表之一,京剧在戏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教学课件将以《戏曲百科——京剧篇》为主题,通过系统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表演特点、音乐特色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京剧,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一、背景介绍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始于清朝嘉庆年间,形成于咸丰年间。
其经历了从传统京剧到现代京剧的发展过程,融合了元曲、明曲、清曲等多种曲艺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基本知识1. 京剧的特点- 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舞等。
以唱为主,融合了北京方言和古代文言语言。
- 角色种类丰富,包括生、旦、净、末、丑等。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行当和表演技巧。
- 剧目题材广泛,既有史传剧,也有话本戏和新编历史剧。
2. 常见唱腔- 评弹:以晋剧、秦腔为基础,搭配曲调的变化,突出唱腔的音调技巧。
- 京腔:以平板声腔为基础,讲究音调的平稳、婉转。
- 黄梅腔:以湖北黄州为源头,音调高亢、婉转,注意音节的拖腔和抑扬顿挫。
3. 剧目经典- 《红楼梦》:根据曹雪芹的经典小说改编,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 《白蛇传》:讲述了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 《窦娥冤》:以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悲惨遭遇为原型,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三、发展历程1. 传统京剧时期- 由明代戏曲形式逐渐发展而来,吸收了元曲、曲剧等多种元素。
- 具有严格的行当、程式化的唱腔和错综复杂的演技要求。
2. 现代京剧时期- 20世纪20年代起,逐渐与新文化运动相结合,注重现实主义题材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 引入西洋音乐和舞蹈元素,推动了京剧的艺术创新与发展。
3. 当代京剧- 在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背景下,京剧得到了新的关注和发展。
- 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向更广泛的观众传播。
初中走进国粹京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2. 了解京剧的基本行当、唱腔和表演特点。
3. 欣赏京剧表演,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 京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京剧的基本行当、唱腔和表演特点。
教学难点:1. 京剧的专业术语和表演技巧。
2. 欣赏京剧表演,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介绍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和表演特点。
2. 视频资料:京剧表演片段。
3. 图片资料:京剧人物形象、脸谱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2. 展示京剧人物形象和脸谱,引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京剧的基本行当:生、旦、净、丑。
2. 讲解京剧的唱腔:西皮、二黄、京韵、秦腔等。
3. 讲解京剧的表演特点:唱、做、念、打。
三、欣赏(10分钟)1. 播放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亲身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 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表演中的行当、唱腔和表演技巧。
四、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京剧行当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尝试模仿京剧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让大家共同欣赏。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京剧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京剧的历史背景、行当、唱腔和表演特点,使学生对京剧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欣赏环节,学生亲身感受了京剧的艺术魅力,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京剧的表演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京剧,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走近京剧课件教案教案标题:走近京剧课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学习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和动作。
3. 探索京剧的音乐、戏曲唱腔和戏曲服饰。
4. 培养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2. 京剧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
3. 京剧服饰和道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京剧的概念和背景,通过展示京剧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可以播放一段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
Step 2:了解京剧(15分钟)通过展示PPT,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包括京剧的四大名旦、四大名家等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其他戏曲形式进行比较。
Step 3:学习京剧动作(20分钟)通过观看示范视频,学生学习京剧的基本动作,如走、站、坐、起、转等。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模仿和练习这些动作,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表演能力。
Step 4:探索京剧音乐(15分钟)播放京剧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如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独特的乐器伴奏。
可以分析京剧音乐的节奏、音调和情感表达,并与其他音乐形式进行比较。
Step 5:了解戏曲服饰(15分钟)展示京剧的戏曲服饰图片,介绍不同角色的服饰特点和象征意义。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戏曲服饰与角色身份、性格等之间的关系。
Step 6:欣赏京剧表演(15分钟)播放一段经典的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欣赏京剧的精彩演出。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演员的表演技巧、动作和音乐配合等方面,加深对京剧的理解和欣赏。
Step 7:总结和讨论(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回顾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对京剧的理解和喜爱之处。
Step 8:拓展活动(选做)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选择一个京剧故事或角色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表演或展示。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2、在听、唱、念、做的活动中,感受京剧不同行当角色的特征。
教学重点: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2、体验京剧的锣鼓经及圆场步。
教学难点:锣鼓经及圆场步。
教学准备:锣鼓镲,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京剧。
1、师简介京剧: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漫步在戏曲的殿堂,共同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所以有被称为“国粹”。
2、复习京剧歌曲《京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短小的京歌,名字叫做《京调》,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3、分析歌曲《京调》歌词。
同学们,其实这首短小的京歌里却囊括了京剧的基本常识,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旦净丑”指的是京剧的四大角色行当,“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大基本功,“脸上画油彩”是京剧脸谱艺术的绘画手法,“锣鼓”则是京剧最主要的伴奏乐器。
可见,这首歌曲带领我们敲开了京剧的大门,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近距离的了解京剧背后的相关文化。
二、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1、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人物根据年龄、性别和性格特征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A生角a(出示图片)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生角。
生角:是男性的正面形象。
(分老生、小生、武生)b结合图片介绍武生:需要有一定得武术功底和跌打技巧。
C请男生跟着老师来学学小生的简单动作。
(欣赏小生的简单动作,学生一起来模仿,教师带领做)B旦角a(出示图片)认识旦角。
旦角:女性正面形象。
分青衣、花旦、武旦和老旦。
b介绍青衣:端庄娴静、大家闺秀的女子,以唱功为主。
c介绍花旦:性格活泼或泼辣灵巧,一般以小姐身边的丫鬟为主。
d请女同学来学学花旦的动作,我们也来做一回花旦吧!(教师做简单的花旦动作,女同学一起学着做一做)。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漂亮,像极了真正的花旦。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净和丑。
C净角a(出示图片)净角: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
净是脸谱文化最为丰富绚丽的一个行当。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课题:《走进京剧》2.课时:13.所属单元: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4.课型:欣赏课4.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京剧相关物件5.教学方法:参与体验法二、课标要求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
三、教材分析《我不挂帅谁挂帅》这一唱段不仅体现出梅派唱腔的特点,还通过〔西皮流水〕和〔西皮散板〕两种板式唱腔的对比,表现出剧中人物穆桂英报国杀敌的决心。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本单元所有欣赏曲目中唯一一个现代题材的唱段。
将现代京剧的一个唱段选入教科书中,一是因其记录着一段京剧改革的历史;二是因其为二黄原板唱腔。
学生可以通过该唱段的欣赏,对比现代京剧在传统京剧基础上的发展变化,感受二黄与西皮唱腔在情绪与情感表现方面的不同特征。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是欣赏课,《我不挂帅谁挂帅》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中的经典唱段。
学生主要是对梅兰芳以及其对京剧改革的重大贡献着手来对比学习现代京剧《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在感受西皮与二黄唱腔的区别的同时了解现在京剧与从传统京剧的不同。
五、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国京剧的欣赏认识京剧的唱腔、伴奏场面、感受京剧的演唱韵味同时归纳梅兰芳对京剧改革作出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学唱《我不挂帅谁挂帅》模仿青衣的演唱韵味,观看京剧的场面表演感受锣鼓经的表现。
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京剧的念白,小组合作探究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感受、体验京剧唱段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并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自豪感。
六、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1.教学重点:欣赏并演唱《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习京剧精粹。
2.教学难点:青衣唱腔演唱韵味的把握。
3.突破方法:反复聆听示范音乐,教师对唱法做深入的分析。
七、板书设计走进京剧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小组讨论回答课自己对梅兰芳的了解(一)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梅兰芳:中国四大名旦之首(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9岁开始学习青衣,11岁登台以嗓音圆融,唱腔委婉,身段优美表情细腻,享誉全世界其代表作为《打渔杀家》《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其中以《贵妃醉酒》最为突出,至今无人超越。
课题:走近京剧一、教学内容:1、学习京剧的有关音乐文化知识2、学唱歌曲《唱脸谱》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京剧的唱腔、板式、表演形式、行当、脸谱等有关音乐文化知识。
2、通过学习《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学生能够模仿京剧韵味演唱《唱脸谱》。
(二)过程与方法讲授法、体验法、欣赏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可以接受不同曲风的音乐。
2、通过对歌曲情绪、格调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能够体验在通俗音乐中吸取戏曲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音乐作品。
三、重点:了解京剧的一般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代表的不同性格和形象。
难点:歌曲《唱脸谱》中结束句:拖腔的唱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歌曲:信乐团《one night in北京》教师:有没有同学听出这首歌曲与我们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它加入了哪些不一样的音乐元素?(第二部分加入了一段京剧唱段)(二)导入教学教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京剧的世界,了解一些有关京剧的文化知识(出示PPT课件)介绍京剧1、京剧的唱腔2、京剧的板式3、京剧的表演形式4、京剧的行当5、京剧的脸谱(三)欣赏《唱脸谱》,提问:1、这首歌曲的音乐体裁是什么?2、通过这首歌曲,你们能从中了解到脸谱的哪些内容?(四)谈论脸谱特点教师:有句俗话叫“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在京剧的脸谱中恰恰可以以貌取人,因为不同颜色的脸谱展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形象。
(出示PPT课件)(五)学唱《唱脸谱》第二部分1、复听歌曲第二部分第一段(教师:我们再来听听看第一段是怎么演唱的?)听完提问:这首歌在演唱的力度上怎么样?在文字咬字上又是怎么样呢?非常有力,一个字一个字咬得非常清楚,有劲,字头清楚、字尾归韵2、教师范唱《唱脸谱》3、教师教唱提问:我们学唱时在哪句出现了问题?(学生回答:最后一句……)教师:这就是京剧中最常见的拖腔唱法。
《走近京剧》音乐课教案《走近京剧》音乐课教案【教学设计理念】按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已降低音乐教学知识性的难度,但重要的基础知识不能丢,应突出音乐的本质教学。
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着眼于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渗透的教,顺带着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课名《走近京剧》,是人教版小学艺术新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的一篇课文。
这一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12岁左右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非常敏感,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宽慰的能力。
2.学生在学习能力中开始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渴望教师放开进行教学。
3.学生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领略戏曲的艺术风貌,感受不同戏曲的音乐特色。
4.学生缺少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本课拟增加一课时,以京剧为切入口,介绍戏剧的一般常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戏曲的音乐特色。
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感受京剧艺术的发展;2.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听唱、模仿来体验和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2.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2.通过听唱、模仿来体验和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走进京剧》课题:《走进京剧》教学目标:1 •能认真聆听所选古典京剧和现代京剧唱段,体味京剧音乐的魅力。
2•了解京剧表演的三大特征,提升学生对京剧艺术的鉴赏能力。
3•通过随乐哼唱京剧片段,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对名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浑身是胆雄赳赳》的欣赏,体味京剧艺术的魅力,掌握欣赏京剧的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学生能否准确的哼唱京剧片段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钢琴教学过程:课前音乐,营造气氛(一)导入教学,出示课题(二)新课教学1.京剧的形成:2.京剧的表演形式:唱京剧的声腔体系京剧《苏三起解》片段念京剧的道白特点京剧《野猪林》片段做动作与身形京剧《拾玉镯》、《三岔口》片段打京剧的武打表演。
京剧《杨门女将》片段3. 京剧的行当:a生“生行”b旦“旦行”c净“净行”脸谱艺术和人物性格d丑“丑行”4 •名段欣赏⑴:《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个唱段描写的是杨贵妃应唐明皇之约至百花亭赴宴,谁知唐明皇却爽约去了西宫,杨玉环十分悲怨、孤寂。
在太监及宫女的进劝下,她豪饮至醉,难以自持,以至失态。
b5E2RGbCAP 欣赏与思考:O剧中运用了那些表演形式?O剧中的伴奏是什么场面?O剧中杨玉环属于哪个行当?欣赏小结1 (归纳)名段欣赏⑵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浑身是胆雄赳赳》①作品简介②欣赏与思考:现代京剧在继承古典京剧优秀传统的同时,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吗?音响有什么特点?③分析探究④学唱与体验学唱《浑身是胆雄赳赳》片段,体味京剧旋律特点欣赏小结2(三)课堂总结: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国粹,也是世界音乐宝库的一朵奇葩!由于京剧博大精深,仅靠这节课实在无法领悟其全部内涵,课堂是有限的,而学习是无限的,希望大家能够走出课堂,进一步感受京剧的无穷魅力!plEanqFD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