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操作课程的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37
车床操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车床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掌握车床操作的原理;2. 学生能掌握车床的安全操作规程,了解车床的维护与保养方法;3. 学生能掌握车床加工的基本工艺,如车削、钻孔、攻丝等;4.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车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车床,完成给定零件的加工;2. 学生能根据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加工参数;3. 学生能运用测量工具,对加工零件进行精度检测;4. 学生具备初步的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安全意识,遵循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2.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3. 学生提高对机械加工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4. 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中职或高职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车床操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安全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车床基本结构及功能:车床的组成部分、各部件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车床的分类及特点。
2. 车床操作原理:车床的运动原理、加工工艺路线、刀具的选择与安装。
3. 车床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前的准备、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4. 车床维护与保养:车床日常保养、常见故障排除、定期检查与维修。
5. 车削加工工艺:车削基本操作、加工参数的选择、车削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6. 钻孔与攻丝:钻孔操作要领、刀具选用与安装、攻丝工艺及质量控制。
7. 测量工具的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精度检测。
8.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编程:加工工艺流程设计、数控编程基本指令及运用。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系统。
菏泽市牡丹区技工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一、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课程体系建设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关键,课程体系内容建设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适应培养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持续的需要,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需要。
以统编课程为基础,将未来得及编入统编教材的新知识、新技术,将用人单位需要的知识技术,将企业文化内容编入课程。
从而使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适应当地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体系结构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引领教学模式的需要,适合职业技术教育规律,适合中职生学习特点,使学生能够学得进、学的好,顺利就业,服务社会.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课程体系建设要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构建以“项目教学”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立足于培养既有特长又有综合素质、可持续、终身发展能力的学生,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寻求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拓展课程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协调开发的平衡点,突出职业性,把技能、知识、态度有机结合,将能力标准转化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选修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重组教学资源,培养“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强、发展后劲足、综合素质高”的新型教育行业的技能型人才。
(一)调研岗位群及典型岗位,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调研数控技术岗位群、数控技术典型工作岗位,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相关岗位的岗位能力要求,分析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要面向制造业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和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为主)、计算机绘图及技术档案管理、加工质量检测与管理、数控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CAD/CAM软件的应用、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2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计算 (2)2.1主切削力及其切削分力计算 (3)2.2导轨摩擦力的计算 (3)2.3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负载力 (3)2.4确定进给传动链的传动比i和传动级数 (3)2.5滚珠丝杠的动载荷计算与直径估算 (4)2.6滚珠丝杠螺母副承载能力校核 (5)2.7计算机械传动的刚度 (6)2.8驱动电机的选型与计算 (7)2.9机械传动系统的动态分析 (9)2.10机械传动系统的误差计算与分析 (10)2.11确定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精度等级和规格型号 (10)3进给系统的结构设计 (11)3.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设计 (11)总结与体会 (12)致谢词 (12)参考文献 (13)1数控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在完成数控机床及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课程学习之后,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数控机床传动系统的设计,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同时巩固《金属切削机床》课程的部分知识。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1.运用所学理论及知识,进行数控机床部分机械结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2.掌握数控机床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掌握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查阅和运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基本掌握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2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计算设计参数如下:工作台工作台质量 kg m T 600= 最大加工受力N F W 1500= 快进速度s m v f /2.0max =工作台导轨摩擦力 N F R 5.2= 工作行程m s W 7.0=减速机构丝杠螺母机构(图2),已知数据如下:图2 丝杠螺母机构轴承轴向刚度 800/L K N m µ=丝杠螺母刚度 800/M K N m µ=螺母支座刚度 1000/TMK N mµ=丝杠传动效率 0.9sp η=丝杠长度 0.5sp L m=丝杠轴承、丝杠螺母摩擦力矩, 2.5R sp M N m =g轴承平均间距 1550L mm =导程10sp h mm = 最大转速常数 60000A = 支承方式 双推—双推 伺服电机电机转子惯量320.0510M J kg m −=×g2.1主切削力及其切削分力计算取机床的机械效率0.8η=,/1w z F F =,/0.35c z F F =,/0.2v z F F =则有 1500z w F kF N N ==工作台横向进给方向载荷c F 和工作台垂直进给方向载荷v F 为0.350.351500525c z F F N N ==×= 0.20.21500300v z F F N N ==×=2.2导轨摩擦力的计算导轨受到垂向切削分力300v F N =,纵向切削分力c F =525N ,移动部件的全部质量(包括机床夹具和工件的质量)m=600kg ,查表得镶条紧固力2000g f N =,取0.15(3002000300525)=×+++468.75N =计算在不切削状态下的导轨摩擦力0F µ和0F 0()0.15(3002000)345g F W f N µµ=+=×+= 00()0.2(3002000)460g F W f N µ=+=×+=2.3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负载力计算最大轴向负载力max a Fmax (300468.75)768.75a y F F F N N µ=+=+= 计算最小轴向负载力min a F min 0345a F F N µ==2.4确定进给传动链的传动比i 和传动级数取步进电动机的步距角 1.5α=°,滚珠丝杠的基本导程010L mm =,进给传动链的脉冲当量0.004/p mm P δ=,则有0 1.51010.423603600.004p L i αδ×===× 根据结构需要,确定各传动齿轮的齿数分别为120z =、2208z =,模数m=2,齿宽b=20mm 。
R 改革EFORMATIONOCCUPATION2013 0358浅谈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精品课程建设金伟群摘 要:本文根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现状,通过设置学习领域学习情景、工作页学业评价表等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精品课程建设。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 常规零件 数控加工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课程主要承担培养学生编制数控程序,并实施加工的数控操作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院根据数控专业教学和学生的具体状况及数控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的学习情景、工作页以及学材等教学参考资源。
一、课程现状现在的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学科制模式,基本由数控加工工艺学、数控车床编程与技能训练、数控铣床编程与技能训练、金属切削机床及机床夹具、数控机床CAM 编程等多学科组成,由部分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结合教学,教学没有很好的延续性,缺乏一定的生动性与实践性。
二、课程建设课程开发是在学院课程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先进的精品课程理念开发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课程,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重新进行整合,把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具体应用对象与培养学生目标、模式、职业能力等方面,与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生操作技能提升相联系。
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课程开发能够把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技能充分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素质,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努力实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努力实现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适应性和技术技能应用性。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体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教学模式上增加研究型、讨论型、自主实践型等教学环节,把学生为主体作为重点。
同时还要运用仿真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
三、开发思路该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思路是整合课程内容,突出学生技能操作,创新评价模式,力求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学生提高技能水平,满足企业需求,让家长和社会满意。
《数控车床操作》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控车床操作》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引导、组织学生按照企业数控车削加工流程,运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教学方式,以典型图样作为项目,以图样分析、拟定工艺;数控车床编程;数控车床操作;检测与评价为四个教学任务开展教学,将企业实际岗位实用、常用和必须的知识与技能逐步融入到项目中。
同时融入市数控车工(四级)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数控车削技术综合能力。
二、课程学时与学分本课程共300学时,16学分,分2学期完成。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强化机械图样识读的能力,较好地掌握常用数控车削工艺分析知识;熟练掌握数控车床编程(FANUC系统)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充分运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教学方式,以典型图样作为项目,以图样分析、拟定工艺;数控车床编程;数控车床操作;检测与评价为四个教学任务开展教学。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开发校本教材和校本实训指导手册,以满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体现任务引领课改理念,便于学生技能掌握。
2、制作实训操作核心项目的教师演示视频,作为网上教学资源,便于学生学习。
(三)教学设施与实训环境校机电实训中心提供多媒体教室(图纸识读、拟定工艺)、编程仿真室、数控车床操作实训区(数控车床12台)、测量实训室(检测与评价)。
六、考核与评价本课程采用过程与项目综合评价,评价比例:平时占50%(考勤、课堂表现、实训规范、实训报告等),各项目(每学期不少于四次,资料完备)评分占50%。
七、编制说明本课程标准在认真学习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数控技术部及实训中心现状编制。
教案一、教学设计小结回顾本节内容,布置作业二、教学内容第五章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第二节数控车削刀具及切削用量的选择五. 常用车刀的刀位点六. 常用刀具的类型1. 尖形车刀2. 圆弧形车刀3. 成形车刀七. 常用车刀的几何参数1. 尖形车刀的几何参数2. 圆弧形车刀的几何参数八. 可转位车刀的选择1. 车刀体2. 刀片材质的选择3. 刀片尺寸的选择4. 刀片形状的选择5. 刀片的刀尖半径选择6. 选择刀具还要针对所用机床的刀架结构九. 切削用量的选择三、回顾本节内容,布置作业P148/10完成本次车削中的后续编程。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标准《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项目式方式,采取理实一体化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控车床操作,编程能力,熟悉数控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方法.掌握数控车床编程的步骤,方法,特点及应用场合.培养学生工作执行,工作组织,团队协作等能力。
三、设计思路1.以职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学习领域按数控机床操作工的制订工艺方案-零件编程操作加工-工件检验等工作过程确定行动领域,根据行动领域确定零件的数控编程,学习情境设计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想设计理念:课程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课程的项目源自格特拉克公司的产品加工。
3设计思路①在教学过程中,以“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与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专业知识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在训练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主,把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就业竞争能力。
②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结合数控车床编程模拟操作软件辅助教学,使编程、仿真、加工一体化,以提高训练效率和安全性;结合中级数控车床操作工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与强化训练。
③通过学生合作教学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注重品质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素质养成与提高。
四、课程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数控车床操作、编程、维护和保养技术,能处理一般的报警故障。
2.能看懂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根据零件件的技术要求,制定一般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3.能熟练使用工、夹具和测量仪器,对工件精度进行检测和调整。
4.熟练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能正确操作机床完成各种零件的加工。
5.掌握在工件加工过程中,对工件质量进行分析,分析产生误差、废品的原因,寻求解决方法。
6.能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工件的编程与加工。
(二)方法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必要的政治素质。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在机械制造行业,数控加工技术岗位主要有:数控机床操作员(核心岗位)、数控工艺编程员(核心岗位).数控机床操作工按工种又可分为: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工等。
本课程是为培养数控车床操作员、数控工艺编程员的数控车床操作、数控工艺分析与编程、数控加工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技能而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它与《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课程一起对数控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形成起关键支撑作用。
本课程先修课程有《机加工岗位与工作过程认识实训》、《工程图识读与使用软件绘图》、《使用手动工具的零件加工》、《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后修学习领域有《顶岗实训》、《机械创新设计》。
同修的课程有《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计算机辅助造型与自动编程》。
本课程适用于数控技术专业。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是以就业为导向制定。
其课程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三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2)情境性原则(3)人本性原则.课程内容的选取既体现职业性,也体现开放性;既服务于地方经济,满足企业的需要,也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此本课程标准就以数控车床作为学习平台,选择最常用、最常见、最实用、最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加工过程为教学内容。
实现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是《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内容定位的方向.四、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二)知识目标1)熟悉操作安装FANUC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的基础知识;2)理解典型零件加工工艺,会合理选择相应的工艺,设计加工方案,填写工艺文件卡片;3)会使用数控机床装夹中常用工具和测量仪器,并独立完成工件的测量;4)能够完成典型零件的基点计算;5)熟悉FANUC数控车床常用指令,合理编制加工程序;6)具有合理选择与使用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零件的质量控制能力;7)熟悉数控机床保养条例;8)能够正确使用数控编程岗位的技术规范和查阅技术手册;9)能够按职业规范安全操作。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3. 掌握数控加工中常用的刀具、夹具及其选用原则;4. 了解数控机床的维护与故障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操作数控机床,完成简单的零件加工;2. 学会使用数控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加工程序;3. 能够根据零件图纸,选择合适的刀具、夹具进行加工;4. 具备数控机床日常维护与故障排除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4.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数控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操作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技术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的定义、分类及其工作原理;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 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编程方法;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安全规程。
3. 数控加工工艺: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刀具、夹具的选用及安装;切削用量的确定。
4. 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践: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操作,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机床的编程与加工。
5. 数控机床维护与故障排除: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方法;常见故障的排除及维修技巧。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数控技术基本概念、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第二周:数控编程基本指令、编程方法;第三周:数控机床操作流程、安全规程;第四周: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刀具夹具选用;第五周: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践(数控车床);第六周: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践(数控铣床);第七周:数控机床维护与故障排除。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加工》课程标准前言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全称,根据2010中职专业目录填写)课程类别:基础 (基础、技能、拓展)修课方式:必修(必修、选修)教学时数:240学时修读学期:第3、5学期考核类别:(考查/考试)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加工》课程是根据教育部2003年12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的基本要求及劳动技能型人才的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顺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趋势,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设的必修课。
该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综合性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能够依据生产工艺文件(或零件)选择刀具、夹具和测量工具,在数控车床上独立完成零件的车削加工,正确对零件进行检测,达到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的要求。
该课程以培养综合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成为企业迫切需要的劳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任务1.认识数控机床2.学会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3.学会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4.学会简单套类零件的加工5.学会槽类零件的加工6.学会螺纹类零件的加工7.学会圆弧曲面结构轴件的车削加工二、课程目标(一)职业关键能力根据产品的生产需求,参照客户提供零件图纸的技术要求,结合生产环境的实际条件,制定产品生产加工的方案,加工产品。
(二)职业专门能力学生以独立工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老师指导或借助资料学习的手段,制定零件加工的工作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测并进行评价反馈。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使用工具、设备、材料等均要符合安全和环境保护规定。
(三)方法能力1.使用国家标准的能力;2.对机加工过程合理规划、表达、组织的能力;3.解决机加工过程中实际问题能力;4.独立学习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
课程建设历程《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是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在科学分析学校办学定位,明确数控加工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数控加工职业工作岗位进行调研与分析后,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形成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
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课程基本建设阶段(1993年~1999年)在课程建设起步阶段,教学目标定位在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教学重点放在FANUC-0i系统的生产型机床编程应用方面,教学进程以编程技术应用来组织。
由于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课程实施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使用模拟编程器、教学型数控机床的实验、实习。
这样的建设策略为课程建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门课程更是典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
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强化动手能力的提高,学校在1995年购置了数控车床、数控线切割机和教学模拟编程设备,为全省最早购置数控机床等教学设备的职业学校之一。
为进一步扩大技能型数控加工人才的培养规模,提升学校在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教学培训水平,1999年学校投入近100万元添置了华中科技大学研发生产的数控机床7台(数控车床3台)、教学培训软件50余套和配套微机60台,出资委托华中科技大学为学院培养了6名“双师型”数控教师,并合作建立了“华中数控培训中心”。
随着数控设备台套数的增加,为实践教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可能。
开展课程内容综合化改革,强化实践教学。
数控专业教师结合多年在数控加工应用领域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和数控机床操作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课程向综合化发展,增加实践教学所占课程的比重,完善实验与实训大纲与指导书。
2.课程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2005年)2002年,学校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估确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机电项目),2004年8月和2005年4月,又先后投入120多万元从山东德州机床集团公司和陕西汉川机床厂购置了3台生产型数控车床、2台立式加工中心。
二坐标数控车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二坐标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功能及操作流程,了解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 使学生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掌握二坐标数控车床编程的相关知识,如坐标系、刀具补偿、加工路径等。
3. 帮助学生掌握二坐标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了解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及切削参数的选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二坐标数控车床进行简单零件加工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编程、操作机床、加工零件等任务。
2. 提高学生分析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相应调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遵循工艺规程,确保加工质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二坐标数控车床的相关知识。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二坐标数控车床概述- 数控车床的分类、结构及功能- 数控车床坐标系、刀具补偿原理2. 数控编程基础- 编程语言及编程格式- 常用数控指令、功能代码- 加工路径规划、刀轨优化3. 二坐标数控车床编程实例- 简单轴类零件编程- 复杂轴类零件编程- 螺纹加工编程4. 二坐标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 数控车床操作流程、安全规程- 零件装夹、刀具选用与安装- 加工参数设置、切削液选用- 加工过程监控、异常处理5. 数控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加工性能、切削参数选择- 工艺路线制定、加工顺序安排- 加工误差分析、质量控制措施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二坐标数控车床的相关知识。
教学大纲明确,内容安排合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数控机床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建设方案随着数控机床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数控机床理实一体化专业的培养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建设一个专门的数控机床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套建设方案,共计超过1200字。
一、教室布局1.设备区:用于放置各种数控机床及其相关设备,包括铣床、车床、磨床等。
每台设备应有独立的操作台和操作面板,并保证操作台之间的间距足够,以便学生进行操作和观察。
2.材料储存区:用于储存各种加工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等,以供学生进行各类实验和加工。
3.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和实验成果,可以通过设立展示柜、展示架等方式进行展示。
4.工具储存区:用于储存各类手工工具和测量工具,如刀具、测量尺等。
应设置合适的工具储物柜,并保证工具的分类整齐。
5.教师办公区:用于教师备课和评估学生的作品。
应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
6.学生休息区:可设置合适的座椅和桌子,供学生放松休息或进行讨论。
二、设备采购1.数控机床: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数控机床,包括铣床、车床、磨床等。
在采购过程中应考虑设备的功能特点、品牌信誉、售后服务等方面。
2.材料加工设备: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需求,购买适当的材料加工设备,如切割机、焊接机等。
3.测量工具:购买各类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衡器等,以满足学生的测量需求。
4.模具制作设备:购买适当的模具制作设备,如钳工台、冲床等,以配合相关课程的教学需要。
5.计算机设备:数控机床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设备,用于操作数控机床和进行编程等任务。
三、实验室管理为了保证数控机床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管理:1.设立专门的实验室管理员,负责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等工作。
2.建立实验室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和教师在实验室内的行为规范,并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3.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数控车加工教学设计数控车加工教学设计是指在数控车加工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控车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数控车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数控车床的结构和主要零件的功能。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数控车床进行加工操作,熟练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技巧。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控车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介绍数控车加工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讲解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和加工流程。
2. 数控车床的结构和主要零件:详细介绍数控车床的结构组成和各个主要零件的功能,包括床身、主轴、进给系统、刀架等。
3. 数控编程基础知识:讲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指令,包括绝对指令、相对指令、进给速度指令等。
4. 数控编程实践: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和实操操作,教授数控编程的具体步骤和技巧,包括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和运行程序等。
5. 数控车床操作技巧:介绍数控车床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机床的开机、关机、刀具的安装和调整、工件的夹紧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操作,向学生传授数控车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和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实操考核等方式,测试学生对数控车加工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实际操作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数控编程和操作技巧。
3. 问题解决评价: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数控车床操作》精品课程的建设
1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数控车床操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引导、组织学生按照企业数控车削加工流程,运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教学方式,以典型图样作为项目,以图样分析、拟定工艺;数控车床编程;数控车床操作;检测与评价为四个教学任务开展教学,将企业实际岗位实用、常用和必须的知识与技能逐步融入到项目中。
同时融入市数控车工(四级)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数控车削技术综合能力。
二、课程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共300学时,16学分,分2学期完成。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强化机械图样识读的能力,较好地掌握常用数控车削工艺分析知识;熟练掌握数控车床编程(FANUC系统)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2
3
4
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充分运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教学方式,以典型图样作为项目,以图样分析、拟定工艺;数控车床编程;数控车床操作;检测与评价为四个教学任务开展教学。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校本教材和校本实训指导手册,以满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体现任1 务引领课改理念,便于学生技能掌握。
、制作实训操作核心项目的教师演示视频,作为网上教学资源,便于学生2 学习。
(三)教学设施与实训环境校机电实训中心提供多媒体教室(图纸识读、拟定工艺)、编程仿真室、
12台)、测量实训室(检测与评价)。
数控车床操作实训区(数控车床六、考核与评价%(考勤、课堂表本课程采用过程与项目综合评价,评价比例:平时占50现、实训规范、实训报告等),各项目(每学期不少于四次,资料完备)评分占%。
50 七、编制说明结本课程标准在认真学习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内容的基础上,合学校数控技术部及实训中心现状编制。
5
《数控车床操作》课程考核标准
6
教案
7
教案一、教学设计
8
二、教学内容
第五章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第二节数控车削刀具及切削用量的选择
五.常用车刀的刀位点
六.常用刀具的类型
1.尖形车刀
2.圆弧形车刀
3.成形车刀
七.常用车刀的几何参数
1.尖形车刀的几何参数
2.圆弧形车刀的几何参数
八.可转位车刀的选择
1.车刀体
2.刀片材质的选择
3.刀片尺寸的选择
4.刀片形状的选择
5.刀片的刀尖半径选择
6.选择刀具还要针对所用机床的刀架结构
九.切削用量的选择
三、回顾本节内容,布置作业
P148/10
9
教案
10
案教11
记教学后12
附图纸:13
14
《数控车床操作》精品课程习题集15
16
试题评分表
17
(未答题)E C(及格)D(差) A等级(优)(良)B 0
2
1.0
00.8
0.6
值比.“评价要素”得分=配分×等级比值
18
19
试题评分表
试题名称:轴类零件编程与仿真(二)
20
E(未答题)(差)C (及格) D(良)等级 A(优)B0.8 0.6
0.1.0
2
值比“评价要素”得分=配分×等级比值
21
《数控车床操作》实训指导书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