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瓦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节轴瓦的结构常用的轴瓦分为整体和剖分式两种结构。
整体式轴瓦是套筒形(称为轴套)。
剖分式轴瓦多由两半组成。
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常在其内表面上浇铸一层或两层减摩材料,称为轴承衬,即轴瓦做出双金属结构或三金属结构。
轴承衬的厚度很小,一般随轴承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通常为:零点几mm到6mm。
轴瓦和轴承座不允许有相对移动,为了防止轴瓦的移动,可将其两端做出凸缘用于轴向定位或用销钉(或螺钉)将其固定在轴承座上。
为了使滑动轴承获得良好的润滑,轴瓦或轴颈上需开设油孔及油沟,油孔用于供应润滑油,油沟用于输送和分布润滑油。
其位置和形状对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寿命影响很大。
通常,油孔应设置在油膜压力最小的地方;油沟应开在轴承不受力或油膜压力较小的区域,要求既便于供油又不降低轴承的承载能力。
图为油孔和油沟对轴承承载能力的影响。
图为几种常见的油沟,油孔和油沟均位于轴承的非承载区,油沟的长度均较轴承宽度短。
在非承载区的轴瓦上开设的油沟,通常是以进油口(图中小口)为中心开出纵向,横向或倾斜的油沟。
其作用是:使油进入轴承后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整个轴颈上。
(油从轴承的两端流出去,即端泄)。
注意:油沟不能开在承载区(动压油膜的建立区),否则,会降低油膜的承载能力。
对于大型的滑动轴承,常采用“油室”结构。
润滑油从两侧导入,它可使润滑油沿轴向均匀分布,并起着贮油和稳定供油的作用。
形成动压油膜和液体摩擦的约束条件图中:为轴颈中心,为轴承中心,当、重合时,轴颈与轴承间有一间隙,称为半径间隙,也称为设计间隙(图8-13(e))。
图(a):轴颈静止时,在外载荷作用下,轴颈处于轴承孔最下方的稳定位置,两表面间自然形成一弯曲的楔形。
此时偏心距(即的连线)=等于半径间隙。
图(b):润滑油进入轴承间隙并吸附在轴径和轴承表面上。
轴颈开始转动时,速度极低,这时轴颈和轴承间的摩擦为金属间的直接摩擦。
作用于轴颈上的摩擦力的方向与其表面上的圆周速度方向相反,迫使轴颈沿轴承孔内壁向上爬。
轴瓦的形式和构造轴瓦是机械运转中常用的摩擦副元件,其主要作用是承受轴的径向和轴向负荷,并起到减少摩擦和磨损的作用。
在机械设备中,常见的轴瓦有滑动轴瓦、滚动轴瓦和滑动滚动轴瓦等。
本文主要介绍轴瓦的形式和构造。
滑动轴瓦滑动轴瓦是最简单的轴瓦形式,它的结构主要包括轴瓦本体、油膜和摩擦层。
轴瓦本体通常是以黄铜、铜或镀铅合金为材料制成,其内部有油槽和油道,用于放置润滑油。
油膜是位于轴瓦外表面的一层润滑油膜,用于减小摩擦系数和消除轴瓦和轴的直接接触。
摩擦层分为静摩擦层和动摩擦层,静摩擦层与轴瓦原料具有优异的锚定性和耐磨性,动摩擦层与摩擦副材料共同作用,增加摩擦系数和摩擦力。
滚动轴瓦滚动轴瓦以滚珠、滚针、滚柱等为滚动体,在轴瓦表面和滚动体之间形成润滑油膜,以减小摩擦系数。
滚动轴瓦的主要结构包括轴瓦本体、滚动体和保持架。
轴瓦本体、滚动体和保持架分别由各种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
滚动轴瓦主要适用于高速运转的机械设备,其优点是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滑动滚动轴瓦滑动滚动轴瓦结合了滑动轴瓦和滚动轴瓦的优点。
它可以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负荷,同时减小摩擦系数和摩擦力。
滑动滚动轴瓦的结构主要包括轴瓦本体、滑动体、滚动体和保持架。
轴瓦本体为滑动滚动轴瓦提供承载,并用于固定滑动体、滚动体和保持架。
滑动体通常为黄铜或铅青铜,用于提供滑动支持,滚动体为滚动支持,保持架固定滚动体在正确的位置。
总结轴瓦在机械设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形式和构造的合理选择对机械设备的性能影响很大。
通常情况下,滑动轴瓦用于低速大负荷场合,滚动轴瓦用于高速小负荷场合,而滑动滚动轴瓦则适用于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负荷的场合。
因此,在选择轴瓦形式和构造时,应该根据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和需求来进行选择。
轴瓦结构轴瓦结构轴瓦是滑动轴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轴瓦分整体式和剖分式两种结构。
1.整体式轴瓦(轴套)整体式轴瓦一般在轴套上开有油孔和油沟以便润滑,如图5-13b所示,粉末冶金制成的轴套一般不带油沟,如图5-13a所示。
图5-132.剖分式轴瓦剖分轴瓦由上、下两半瓦组成,上轴瓦开有油孔和油沟。
如图5-14所示的铸造剖分式厚壁轴瓦。
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可在内表面上浇铸一层减摩材料(如轴承合金),称为轴承衬。
轴瓦上的油孔用来供应润滑油,油沟的作用是使润滑油均匀分布。
常见油沟的形状如图5-15所示,应开在非承载区。
图5-14图5-15相关知识点:滑动轴承的特性及应用滑动轴承的结构轴瓦结构滑动轴承的安装与维护滑动轴承的安装、维护要点滑动轴承的安装、维护要点①滑动轴承安装要保证轴颈在轴承孔内转动灵活、准确、平稳。
②轴瓦与轴承座孔要修刮贴实,轴瓦剖分面要高出0.05~0.1 mm,以便压紧。
整体式轴瓦压入时要防止偏斜,并用紧定螺钉固定。
③注意油路畅通,油路与油槽接通。
刮研时油槽两边点子要软,以形成油膜,两端点子均匀,以防止漏油。
④注意清洁,修刮调试过程中凡能出现油污的机件,修刮后都要清洗涂油。
⑤轴承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润滑、发热、振动问题。
遇有发热(一般在60℃以下为正常)、冒烟、卡死以及异常振动、声响等要及时检查、分析,采取措施。
相关知识点:滑动轴承的特性及应用滑动轴承的结构轴瓦结构滑动轴承的安装与维护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特性及基本结构1.滚动轴承的特性滚动轴承是利用滚动体在轴径与支承座圈之间滚动的原理制成的。
它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与滑动摩擦轴承相比,滚动轴承的特点如下:(1)优点①在一般使用条件下摩擦因数低,运转时摩擦力矩小,起动灵敏,效率高;②可用预紧的方法提高支承刚度及旋转精度;③对同尺寸的轴颈,滚动轴承的宽度小,可使机器的轴向尺寸紧凑;④润滑方法简便,轴承损坏易于更换。
(2)缺点①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较差;②高速运转时噪声大;③比滑动轴承径向尺寸大;④与滑动轴承比,寿命较低。
浅谈可倾轴瓦张安教摘要:从可倾轴瓦的应用及检修要求方面对其结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详细阐述了维修要求、间隙测量方法及运行操作要求,对保证可倾轴瓦支撑的高速转子长期平稳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可倾轴瓦瓦块间隙油膜可倾轴瓦是大中型旋转机组支撑轴承中重要的一种,由于其具有承载能力强,稳定性高及检修方便等特点,使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我分厂DHP45-3型离心压缩机现采用的支撑轴承就是可倾轴承,下面结合实际对可倾轴瓦的特点、检修方法、间隙测量及运行要求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1.可倾轴瓦结构特点可倾轴瓦是由3~5块或更多的弧形瓦块组成,如图1及图2所示。
每个瓦块在工作时,可随转子载荷的变化而自由摆动,在轴颈周围形成多油契。
每块瓦背弧与轴承座内径为线接触,可以自行调整。
若忽略瓦块的惯性、支点的摩擦阻力及油膜剪切摩擦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每个瓦块作用到轴颈上的油膜力总是趋向轴颈中心,因而消除了导致轴颈涡动的力源,所以可倾瓦有良好的减振性。
可倾瓦不仅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低功耗而且还能够承受各个方向的径向载荷。
此外,还具有检修方便、瓦块互换性强的优点,为现代大功率、高转速机械所采用。
瓦块瓦体图1 可倾瓦实物照片图2 可倾瓦结构示意图2.可倾瓦设计制造的技术关键可倾瓦的设计一般均采用双曲线结构如图3所示。
瓦块的内与外圆应处在两个不同中心点上,这样才能使瓦块安装在瓦壳内,保持支点的线接触。
从而才能保证:瓦块在工作状态时自由地摆动,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
图3 双曲线结构图4 瓦块材料示意( 1 )瓦块在设计和制造时,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因为可倾瓦在加工完毕后,不允许做二次加工,特别是瓦块内径表面决不允许任何大的修刮和锉削,以保持瓦面与轴颈能够形成良好的均匀接触面,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 2 ) 为了防止在工作状态下瓦块顺轴向转动,一般应设计防转定位销,可根据结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定位方式,定位销与销应留有合理的间隙,最佳值应为孔径:D=d×1 .2~1 .4式中D为柱销孔,d为柱销,以此保证瓦块在瓦壳内能够自由摆动。
连杆轴瓦工作原理连杆轴瓦是机械设备中的一种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连杆轴瓦与连杆的配合,实现转动运动和传递力矩。
本文将从连杆轴瓦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连杆轴瓦的结构连杆轴瓦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连杆和轴瓦。
连杆是一种具有一定长度的金属材料,通常呈现L形或I形结构。
而轴瓦则是安装在连杆上的一种轴承,用于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二、连杆轴瓦的工作原理连杆轴瓦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当连杆受到外力作用时,轴瓦与连杆之间的接触产生摩擦力,从而使连杆发生转动。
同时,轴瓦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将外力传递给连杆或其他机械部件,实现力的传递。
具体来说,连杆轴瓦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润滑:在连杆轴瓦的接触表面涂抹一层润滑油或润滑脂,以减少摩擦和磨损,并提高工作效率。
2.传递力矩:当连杆受到外力作用时,轴瓦会受到压力,产生一定的摩擦力。
这个摩擦力会使轴瓦与连杆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从而使连杆发生转动。
3.减少磨损:连杆轴瓦的接触表面通常采用高强度、耐磨损的材料制成,如钢、铜合金等。
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磨损,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4.降低温度:连杆轴瓦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温度,通常需要进行冷却。
常见的冷却方式有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等。
三、连杆轴瓦的应用领域连杆轴瓦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发动机、泵、压缩机、发电机等。
在这些设备中,连杆轴瓦起到了连接和传递动力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发动机中,连杆轴瓦连接曲轴和连杆,将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连杆的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活塞工作。
连杆轴瓦还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冶金设备、矿山机械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连杆轴瓦不仅承受着巨大的载荷和冲击力,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总结:连杆轴瓦作为机械设备中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连杆和轴瓦的配合,实现转动运动和传递力矩。
径向轴瓦原理一、概述径向轴瓦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轴承,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和保护旋转轴。
它由内圈、外圈和滚动体组成,可以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并转换摩擦力为旋转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径向轴瓦的原理。
二、结构1. 内圈内圈是径向轴瓦的主体部分,也是与旋转轴直接接触的部分。
它通常由钢或铜制成,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内圈上有一个圆形凹槽,用于容纳滚动体。
2. 外圈外圈是径向轴瓦的外壳部分,通常由钢或铜制成。
它与内圈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用于容纳滚动体。
外圈上有一个环形凹槽,用于固定滚动体。
3. 滚动体滚动体是径向轴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可以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滚动,并承受旋转过程中产生的载荷。
常见的滚动体有球形、柱形和锥形等。
三、原理径向轴瓦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转换。
当旋转轴转动时,内圈和外圈之间的空间会形成一个旋转的通道,滚动体会沿着这个通道滚动。
在滚动过程中,滚动体与内圈和外圈之间会产生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可以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并将其转换为旋转力。
在径向轴瓦中,由于滚动体的存在,相对于传统的平面轴承而言,接触面积更小,因此可以减少摩擦损失。
同时,在高速旋转时,由于滚动体可以自由滚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离心力和惯性力对轴承的影响。
四、优缺点1. 优点径向轴瓦具有以下优点:(1)承载能力强:径向轴瓦可以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并且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2)使用寿命长:由于采用了滚动摩擦原理,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减少摩擦损失,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3)运转平稳:由于滚动体可以自由滚动,因此在高速旋转时可以减少轴承的惯性力和离心力对轴承的影响,从而使运转更加平稳。
2. 缺点径向轴瓦也存在以下缺点:(1)价格较高:与传统的平面轴承相比,径向轴瓦的制造成本较高。
(2)安装要求高:径向轴瓦的安装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保证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间隙符合要求,并且需要正确安装滚动体。
(3)维护困难:一旦径向轴瓦出现故障,其维修和更换都比较困难,并且需要专业技术支持。
椭圆轴瓦,圆形轴瓦结构椭圆轴瓦和圆形轴瓦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关键零部件,作为轴与轴承之间的媒介,它们在保证传动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椭圆轴瓦和圆形轴瓦的结构、特点、应用以及选型要点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给读者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椭圆轴瓦的结构和特点。
椭圆轴瓦的设计借鉴了椭圆曲线的形状,其外形呈椭圆形,内部由高硬度材料包裹低硬度材料形成,这样的结构使得椭圆轴瓦具备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耐磨性能。
此外,椭圆轴瓦还具有较好的自润滑性,能够减少轴承与轴的摩擦损失,提高机械传动效率。
椭圆轴瓦广泛应用于高速、重载、高温等恶劣工况下的传动装置中,可以有效地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圆形轴瓦的结构和特点。
圆形轴瓦是最简单常见的轴瓦结构,其外形呈圆形,内部由高硬度材料制成。
圆形轴瓦具备较高的承载能力,适用于低速、轻载、低温等工况下的传动装置。
虽然圆形轴瓦相比椭圆轴瓦在某些方面略显逊色,但它便于加工和安装,并且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一些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论是椭圆轴瓦还是圆形轴瓦,它们的选型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轴瓦材料的选择,通常应选择具有较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的材料,如高速钢、铸铁等。
其次是轴瓦的精度要求,应根据实际传动需求选择适当的精度级别,以确保传动的稳定性和精度。
另外,还需要根据轴瓦的运行工况、负载和转速等参数进行合理的尺寸设计,确保轴瓦与轴之间的配合间隙和润滑状况符合要求。
总结起来,椭圆轴瓦和圆形轴瓦在机械传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椭圆轴瓦适用于高速、重载和高温工况下的传动装置,具备高承载能力和耐磨性能;而圆形轴瓦适用于低速、轻载和低温工况下的传动装置,成本较低且便于加工和安装。
无论选择哪种轴瓦,合理的材料选择、精确的尺寸设计和适当的精度要求都是关键。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使大家在轴瓦选型方面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做出决策。
轴承介绍及其种类介绍轴承是用来支承轴或轴上回转零件的部件。
根据工作时磨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两大类。
滚动轴承一般由专门的轴承厂家制造,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中。
但对要求不高或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如高速、重载、冲击较大及需要剖分结构等,使用更多的则是滑动轴承。
所以我们应了解两类轴承的特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合理选择滑动轴承的材料,确定其参数及结构;2. 合理选择滚动轴承的类型并定出轴承的型号;3. 确定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和密封等。
滑动轴承概述工作时轴承和轴颈的支承面间形成直接或间接滑动摩擦的轴承,称为滑动轴承(图12-1a)。
滑动轴承工作表面的摩擦状态有非液体摩擦和液体摩擦之分。
图12-1b、图12-1c 是轴承摩擦表面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2-1b所示,摩擦表面不能被润滑油完全隔开的轴承称为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这种轴承的摩擦表面容易磨损,但结构简单,制造精度要求较低,用于一般转速,载荷不大或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摩擦表面完全被润滑油隔开的轴承称为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如图12-1c所示。
这种轴承与轴表面不直接接触,因此避免了磨损。
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制造成本高,多用于高速、精度要求较高或低速、重载的场合。
a 滑动轴承原理图b非液体摩擦状态 c 液体摩擦状态图12-1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根据轴承所能承受的载荷方向不同,滑动轴承可分为向心滑动轴承和推力滑动轴承。
向心滑动轴承用于承受径向载荷;推力滑动轴承用于承受轴向载荷。
一、 滑动轴承的结构1.整体式滑动轴承 是在机体上、箱体上或整体的轴承座上直接镗出轴承孔,并在孔内镶入轴套,如图12-2所示,安装时用螺栓联接在机架上。
这种轴承结构形式较多,大都已标准化。
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轴颈只能从端部装入,安装和维修不便,而且轴承磨损后不能调整间隙,只能更换轴套,所以只能用在轻载、低速及间歇性工作的机器上。
图12-2整体式向心滑动轴承2.剖分式滑动轴承(对开式滑动轴承) 如图12-3所示,它由轴承座、轴承盖、剖分式轴瓦等组成。
薄壁轴瓦和厚壁轴瓦的厚径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薄壁轴瓦和厚壁轴瓦是机械工程中的常见零件,它们分别用于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中。
在设计和选择轴瓦时,厚径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本文将从薄壁轴瓦和厚壁轴瓦的结构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厚径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薄壁轴瓦和厚壁轴瓦的结构特点。
薄壁轴瓦通常由轴瓦套和轴瓦铜套组成,轴瓦套是由黄铜、青铜等材料加工而成,轴瓦铜套则是薄薄的一层。
薄壁轴瓦结构轻巧,重量轻,适用于要求较高转速的机器设备。
而厚壁轴瓦则由轴瓦壳体和轴瓦衬垫组成,轴瓦衬垫较厚,适用于要求较高承载能力的机器设备。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薄壁轴瓦和厚壁轴瓦的应用范围。
薄壁轴瓦通常用于高速、精密的机器设备中,比如数控机床、飞机发动机等。
由于薄壁轴瓦的结构轻巧,可以减小转子的离心力,降低振动和噪音,提高机器设备的运行效率。
而厚壁轴瓦则适用于承载能力较大的机器设备中,比如船舶、铁路等。
厚壁轴瓦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我们来讨论一下厚径比对薄壁轴瓦和厚壁轴瓦的影响。
厚径比是轴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轴瓦的厚度与直径之比。
一般来说,厚壁轴瓦的厚径比要大于薄壁轴瓦,因为厚壁轴瓦需要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在选择厚壁轴瓦时,需要根据机器设备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来确定合适的厚径比,以保证机器设备的稳定运行。
第二篇示例:在机械工程领域中,轴瓦是一种用于支撑和导向旋转轴的轴套组件。
根据轴瓦的壁厚与内径之比,可以将轴瓦分为薄壁轴瓦和厚壁轴瓦两种类型。
薄壁轴瓦和厚壁轴瓦在设计和应用上有各自的优缺点,而厚径比则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将对薄壁轴瓦和厚壁轴瓦的厚径比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薄壁轴瓦和厚壁轴瓦的定义薄壁轴瓦是指轴瓦的壁厚相对于内径较薄的一种轴瓦。
通常情况下,薄壁轴瓦的壁厚与内径之比小于0.1。
薄壁轴瓦由于其结构简单、重量轻、摩擦小等优点,在一些低速、低负荷的场合广泛应用。
轴瓦原理
轴瓦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旋转机械中。
轴瓦的作用是在高速旋转的轴与轴承座之间提供支撑和减摩功能。
轴瓦的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轴和瓦。
轴通常是一个圆柱体,在机械设备中负责传递动力和承受载荷。
而瓦则是安装在轴承座内的部件,其表面与轴精密配合,并利用润滑油涂层来减小摩擦力和磨损。
轴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润滑油的作用来实现。
当机械设备运转时,润滑油会被输送到轴瓦的接触面上,以减少轴与轴承座之间的直接接触,形成润滑膜。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摩擦力和磨损,延长轴瓦的使用寿命。
此外,轴瓦还能够承受来自轴的载荷,并将其分散到轴承座中。
通过适当的设计和材料选择,轴瓦能够在高速旋转时保持稳定的运行,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需要注意的是,轴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及时添加润滑油以保证正常工作。
如果润滑不足或润滑油质量不好,轴瓦就会出现过度摩擦和磨损,进而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总的来说,轴瓦在机械设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提供支撑和减摩功能,保证轴与轴承座之间的正常运行。
经过适当的设计和维护,轴瓦能够有效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其工作效率。
油孔及油槽
为了把润滑油导入整个摩擦面间,轴瓦或轴颈上须开设油孔或油槽。
对于液体动压径向轴承,有轴向油槽和周向油槽两种形式可供选择。
轴向油槽分为单轴向油槽和双轴向油槽。
对于整体式径向轴承,轴颈单向旋转时,荷载方向变化不大,单轴向油槽最好开设在最大油膜厚度位置,以保证润滑油从压力最小的地方输入轴承。
对开式径向轴承,常把轴向油槽开设轴承剖分面处(剖分面与荷载作用线成90°),如果轴颈双向旋转,可在轴承剖分面上开设双轴向油槽,通常轴向油槽应较轴承宽度稍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