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平仄格律韵脚
- 格式:doc
- 大小:12.15 KB
- 文档页数:1
- 1 - 踏莎行平仄格律韵脚
《踏莎行》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诗,共有四十九首,描述了他游历江南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本篇将介绍《踏莎行》的平仄格律韵脚。
平仄是指汉字的音调,平声和仄声的区别。平声为声调平缓的音,仄声为声调上扬的音。唐诗的平仄格律非常严格,每个字都必须符合平仄要求,才能符合诗歌的音韵美。
《踏莎行》的平仄格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这意味着每七个字为一句,前四个字中有两个平声和两个仄声,后三个字中有两个平声和一个仄声。这种平仄的排列方式被称为“七绝”。
韵脚是指诗歌中相同的音韵部分,通常是诗句的末尾。《踏莎行》的韵脚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每个句子的最后两个字必须符合这个韵脚。
通过这种平仄格律韵脚的要求,诗歌才能在音韵上达到完美的和谐,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