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计算战略模型在东北振兴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曾经是我国工业的重要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东北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
要实现东北经济的振兴与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成为关键所在。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对于东北地区而言,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应对当前经济困境的迫切需求,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选择。
首先,要提升东北区域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是重中之重。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创新就无从谈起。
东北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具有一定的人才培养基础。
然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优秀人才毕业后选择离开东北,前往更发达的地区发展。
为了留住人才,东北地区需要提供更多具有吸引力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为科研人才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和良好的实验条件;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才的待遇和福利,改善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外部人才。
通过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的高端人才来东北创新创业。
比如,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等福利,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其次,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东北地区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者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放心地投入创新活动。
此外,建立健全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包括创业孵化基地、科技企业加速器等,为创业者提供从创意到产品的全方位支持。
还要加强金融支持,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为有潜力的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再者,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融合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如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些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统筹城乡与城镇化发展(下)第1部分:判断题(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2.5分)正确错误2、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平衡器和安全网。
(2.5分)正确错误3、金融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完善,完全可以搞成商业银行“嫌贫爱富、锦上添花”的模式。
(2.5分)得分:正确错误4、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支持微型企业创业。
(2.5分)正确错误5、投资的指导思想和体制机制存在调整改革问题。
(2.5分)正确错误6、统筹城乡与资源配置调整改革,要收入分配适当向城乡居民倾斜。
(2.5分)正确错误7、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2.5分)得分:正确错误8、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2.5分)得分:正确错误9、当前我国应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发展壮大县城经济。
(2.5分)正确错误10、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是实现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条件。
(2.5分)正确错误第2部分:单选题(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1、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刘易斯在()一文中首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二元结构的理论模型。
(2.5分)《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国际经济秩序之演化》《经济成长面面观》《经济成长理论》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2.5分)得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3、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
(2.5分)农民税费改革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农产品市场体系4、2004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主要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粮农直接补贴、发展农村科教文卫事业。
其目的是为了()。
(2.5分)深化农村的经济改革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强化政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发挥市场对财政投向的决定作用5、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
探究过程方法在我国软科学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社会的系统性特征愈发显现,分工越来越细致,政府的决策不再是仅仅依靠人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而是开始借助于各类智库机构和专家群体的研究,更多地依赖专业力量获取并分析信息,寻求不同的参考方案,以作出优化选择,专家知识在解决日趋复杂的政策问题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由此衍生出新的科学——软科学。
就与此,本文研究了过程方法在我国软科学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软科学;项目管理;过程方法;质量管理引言多年来,中国的软科学经历了漫长的路途,最终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而达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中国软科学的发展体现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软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它在很多重点项目上,其新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效应。
1软科学的特点与作用软科学一词,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学者提出,改革开放后引入我国并得到快速发展。
成思危先生在1993年总结软科学的特点时指出:软科学研究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等包含人为事物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二是其研究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三是其研究结果是为了支持各类决策。
这一观点虽不是一个正式的定义,但它从软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三个方面,简单明确概括了软科学概念的外延,基本统一了学术界和政界对软科学概念外延的认识。
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宋健在1993年为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八号《中国软科学》所写的前言中说,支撑民主和科学决策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在国内外简称“软科学”。
典型的软科学项目包括规划支撑、咨询建议和问题研究等。
尽管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软科学的研究实践极大促进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不同时期我国软科学研究关注的焦点,都是当时国家号召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
软科学研究对我国改革开放后许多思想认识的转变、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建国以来东北振兴与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建国以来东北振兴与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旨在深入剖析自建国以来东北地区振兴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影响。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老工业区,其兴衰历程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通过梳理建国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脉络,分析城镇化发展战略在其中的作用,本文旨在为东北地区的振兴提供历史借鉴和战略思考。
本文首先对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回顾,分析当时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以及城镇化水平。
接着,探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在国家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调整与优化。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梳理和对比分析,揭示城镇化发展战略对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本文还将深入剖析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人口外流、产业结构单资源环境压力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优化路径和对策建议,以期为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建国以来东北地区的振兴历程和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演变,为未来的区域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二、建国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自建国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经历了多次重要的阶段和变革。
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关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也反映了国家对于地区平衡发展的重视。
建国初期,东北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迅速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特别是重工业和军工产业的崛起,使得东北地区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这种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东北地区开始尝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通过引进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措施,东北地区的经济逐渐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然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地区差距逐渐拉大。
东北振兴战略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启示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经济重心向东北转移的重要区域。
而东北振兴战略在我国的道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会影响东北的发展,同时对全国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这样的机遇下,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指导区域产业升级,让东北经济更好地步入快速增长轨道呢?第一、环境治理不断优化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东北地区发展中的一大难点。
然而,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环境治理的效果也逐渐显现。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绿色环保产业,推进降低污染的技术变革。
同时,要加强对环境损害的处罚力度,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让环保指导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东北振兴战略中,科技创新也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应该深度挖掘区域科技资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技术转化和产业孵化,培育一批优秀的高科技企业,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园区。
同时,要加快对人才的培育、吸引和使用,吸引优秀人才来到东北,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
第三、发挥良好的产业基础东北地区拥有着庞大的产业基础,它在重工业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对老工业基地的调查研究,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推进产业升级。
其中,发挥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科技创新、专业化程度和规模经济优势,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四、拓展开放合作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是东北地区扩大开放合作的重要优势。
我们应该进一步积极开展开放合作,拓展经贸合作渠道,拓宽贸易领域,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同时,要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动合作,拓展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外交合作,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力。
总之,东北振兴战略对于推动东北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区域产业升级是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需要加强环境治理、推进科技创新、利用产业基础和拓展开放合作等措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成效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在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方面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制定了东北振兴战略,旨在重塑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本文将分析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成效。
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主要包括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多个方面。
首先,经济结构调整是东北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的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在东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但也面临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东北振兴战略提出了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通过转型升级,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一些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等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
其次,技术创新也是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东北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吉林长春的汽车制造业和辽宁沈阳的航空航天产业成为东北地区的两大亮点。
通过引入高科技企业和大学研究机构等,东北地区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也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此外,东北振兴战略还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哈尔滨-长春-沈阳经济带,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区域合作等措施,东北地区不仅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也提升了整个东北地区的竞争力。
例如,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和哈沈客专的开通,为整个东北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还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间的协作发展,助力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
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在经济增长方面,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持续回升。
例如,辽宁和吉林两省的GDP增速在过去几年中均保持在6%以上,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
其次,在产业转型方面,传统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摘要: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这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约因素之一。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探索出一条具有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发展的过程中共享发展成果。
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要在2035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区域、城乡、产业、企业的协调平衡发展。
关键词:共同富裕;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路径;企业社会责任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517(2022)01-0003-07DOI :10.16620/ki.jrjy.2022.01.001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102445)收稿日期:2021-12-18作者简介:黄群慧,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①。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精辟论述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
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全体人民对发展成果的共享,不仅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出,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对就业和收入分配带来深刻影响,包括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有效应对和解决。
东北经济振兴的政策路径与前景展望一、东北经济振兴的背景与现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东北经济发展逐渐失速,面临着严重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压力。
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东北地区开始实施一系列振兴政策,以重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东北经济仍然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撑;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口外流的现象,劳动力资源也在逐渐减少。
因此,在东北经济振兴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政策路径,以及展望未来的前景。
二、东北经济振兴的政策路径1. 产业转型升级东北地区应致力于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从传统重化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转型。
政府应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等方式,吸引外部投资和人才,推动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2. 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实现东北经济振兴的重要动力。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创新基金、科技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3. 推动区域合作东北地区与周边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关系,可以通过加强与俄罗斯、朝鲜等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开展跨国项目,推动区域发展。
同时,东北地区内部也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发展。
4. 培育新动能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同时,东北地区还需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注重发展新动能。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加大投融资力度等方式,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东北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三、东北经济振兴的前景展望东北经济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等到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实现。
然而,可以看出的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东北地区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东北经济正在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可计算均衡模型在东北振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在分析东北地区经济特征和国内外关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东北地区利用可计算均衡模型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和相关的研究问题,为振兴东北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一般均衡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Abstract:Based on analysis of economy characteristic of dongbei region and research result of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put forward relative research problem and strategic design of economy development, supply decision support for developing dongbei region.
Keywor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y
1.区域经济战略的研究意义
地区发展政策已经成为中央政府总体政策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设计合理的政策措施体系,引导区域经济逐步走向协调发展的方向,是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我国目前以及未来地区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开展分析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其研究内容包括:我国中长期地区发展趋势;地区发展中的中央地方关系问题;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特殊问题地区的区域经济振兴问题;跨区域经济协作问题;不同类型地区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
目前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核心内容是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改革和发展。
其中的主要任务:一是推进重点行业的改革和调整,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机电、船舶、汽车、石化、冶金等产业基地。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商品粮生产和外调基地,发展农副产品精加工、深加工。
三是突出解决资源型城市治理和转型的矛盾,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力度,加快矿区环境修复和污染防治,大力发展接续产业。
四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改革和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健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五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到东北地区投资。
六是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区域经济战略的研究将为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优化的发展模式。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可计算区域经济一般均衡模型是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最新研制的,专门用于区域经济问题,制订经济政策的模型化软件。
该模型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目前,已经使用该软件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日本。
其中澳大利亚的研究项目是:墨累河(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水资源的使用状况改善的经济分析;澳大利亚的植物健康和地球科学的经济学研究。
目前国内没有针对区域经济的可计算经济模型,相关的研究有:(1)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发的: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广东经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把以时间折现率为度量的代际公平性纳入CGE 框架,为研究广东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化、经济政策制定与发展战略选择、外部冲击下的经济调整与战略决策提供有效的决策方法。
其研究内容为CGE 模型的行为结构、数据结构与求解研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方法优于线性规划、投入产出法。
(2)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开发的: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贸易经济研究,将国际经济学中的增长与贸易的大国模型应用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过程等, 发现在区域的地域分工中, 经济的增长导致贸易的扩大, 使得某些区域的贸易条件恶化, 相对福
利下降。
最后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趋势, 用数据加以检验, 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 在区域间的地域分工中, 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总有一些区域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 由于贸易的扩大而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 使得该区域的福利水平相对下降, 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扩大。
(2) 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 要素变动表现为贸易倾向的一致性, 而需求的变动则表现相反, 因此需求成为影响贸易条件的主要因素。
(3)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开发的: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该项目运用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PRCGEM ) , 模拟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宏观经济、行业和地区经济的短期比较静态影响, 分析和探讨了这些模拟结果的政策含义。
分析表明, 第一, 中国加快贸易自由化进程总的来讲利大于弊, 但在现有条件下仍然要充分利用关税杠杆, 帮助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第二, 不同部门、不同地区, 由于投入- 产出和贸易结构不同, 受到的影响差异很大, 应就贸易自由化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第三, 中国在自主进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 应该积极参与和推进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
3.基于可计算区域经济一般均衡模型的发展战略研究
笔者认为利用可计算区域经济一般均衡模型(T he E normous R egional M odel )及其国外先进的软件,针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区域经济结构模型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型,同时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研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可计算区域经济一般均衡模型(TERM)能够提供积极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如何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预测数据支持。
2.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提供新产业的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数据支持。
3.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以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的政策参考。
4.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利用可计算区域经济模型将极大推进地区发展的战略问题的重大决策的科学化。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之间竞争的加剧,区域发展的政策和研究也发生根本的范式转变:由传统关心如何引进产业、减少区域差距等问题,转向如何发展区域优势、活化区域经济。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引入相关的区域发展理论,涵盖传统的新古典经济模型(如Hoover等的区位理论, North的需求导向模型等),政治经济学取向(如空间分工理论),以及,结合新制度经济学解释产业集聚的新产业空间(new industrial spaces)理论等。
同时结合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设计可计算区域经济一般均衡模型,通过计算机软件的计算,为制订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子江. 关于公有制市场经济均衡模型的构造[J ]1 学术研究,1997 , (11) :152-171
[2 ]Willam A Byrd. Plan and Market in the Chinese Economy : A Simp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J ]1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1989 , (13) :177-204 [3 ] Robinson S. Macroeconomic Structure and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 J ]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 1988 , 10(3) :353-375
[4 ]Dervis K de Melo , Robinson S.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for Development Policy [M]1London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168-176。
[5 ] Gruver Gene W.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An Overview of Applications to Development [J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Literature ,1986 ,(1) :85-104。
[6 ]冯珊. 我国经济系统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 - CGE[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9 , (4) :10-14。
[7 ]翟凡,李善同,冯珊,等1 一个中国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 , (3) :202251
[8 ]郑玉歆,樊明太,马纲,等 1 中国CGE 模型及政策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