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相关测量法预测量层次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91
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 李沛良第二篇 统计叙述:单变项与双变项 2~3 简化一个、两个变项之分布1.关于数值中小数的取舍问题。
“四舍五入”之“四舍”没有问题,同时结合“前单五入”,即“五”前面是单数就进位,若是双数则舍掉(0算双数)。
2.所谓集中趋势测量法,就是找出一个数值来代表变项的分布,以反映资料的集结情况。
此法的意义在于,可以根据这个代表值(或称典型值)来估计或预测每个研究对象(即个案)的数值。
这样的估计或预测,当然会有错误,但由于所根据的数值最有代表性,故所发生之错误的总和理应是最小的。
众值 (Mo ):次数最多的值。
中位值(Md ):在一个序列的中央位置之值。
均值 ():变项的各个数值之和,求取一个平均数。
3.离散趋势测量法,是要求出一个值来表示个案与个案之间的差异情况。
该法与集中趋势测量法具有互相补充的作用。
集中趋势测量法所求出的是一个最能代表变项所有资料的值,但其代表性的高度却要视乎各个个案之间的差异情况。
如果个案之间的差异很大,则众值、中位值、均值的代表性就会甚低;此时以这三个值作估计或预测,所犯的错误就会很大。
离异比率(V ):非众值的次数与全部个案数目的比率。
质异指数(IQV ):其作用是求出各个类别之间在理论上最多的可能差异中实际上出现了多少差异。
(k=变项的类别数目,f=每个类别的实际次数)四分位差(Q ):将个案由低至高排列后分为四个等分,第一个四分位置的值Q1与第三个四分位置的值Q3的差异。
标准差(S ):将各数值(x )与其均值()之差的平方和除以全部个案数目,然后取其平方根。
公式中x 与相差,就是表示以均值作为代表值时会引起的偏差或错误。
总之,集中趋势测量法与离散趋势测量法并用,可以一方面知道资料的代表值,有助于估计或预测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知道资料的差异情况,反映估计或预测时会犯的错误。
正态分布与标准值? 简化两个变项之分布 统计相关交互分类与百分表简化相关与消减误差相关测量与假设检定相关测量法,目的是要理解两个变项在“样本”(随机与非随机样本均可)中的相关“强弱”程度及方向。
测量层次是指对某一概念或变量进行测量时,所采用的不同抽象程度或精细程度的级别。
测量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
- 定类: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的类别,但不关心各类别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如,性别可以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类。
- 定序:将研究对象按照某种特征的大小顺序排列,但不关心具体数值。
例如,将学生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和较差四类。
- 定距:将研究对象按照某种特征的具体数值进行测量,但不关心绝对数值。
例如,将学生的身高用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 定比:将研究对象按照某种特征的具体数值进行测量,并关心绝对数值。
例如,将学生的体重用千克为单位进行测量。
第一章科学方法与社会研究历程1·社会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搜集和分析社会事实,以理解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2·科学研究:就是运用客观的、逻辑的和系统的方法来搜集事实及分析事实。
3·社会学研究的整个历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筹划,(2)执行,(3)总结。
4·初步探索步骤:(1)收集有关的文献,(2)咨询那些对研究的题目有经验、有知识的人,进行了解,(3)观察个案。
5·假设:就是根据我们对问题的了解,假定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就是假定某一现象的变化与另一种现象的变化具有某种关系。
假设的方式:函数式(要求变项之数值有高低之分)、差异式(不存在高低之分)6·较为常用的研究方式:实验法、社会调查法。
(皆可验证假设)①实验法的逻辑:有意的改变A变项,然后看看B变项是否随着变化;如果B变项显然是随着A变项的变化而变化,就说明A变项对B变项有影响.②社会调查法特点:在研究过程中不改变社会现状,只求就地取材,然后以统计方法推算变项与变项之间的关系。
7·能够有效地验证假设的实验法称为典型或理想实验法8·社会调查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叙述性调查(重点是报道社会事实,较少分析社会事实(即变项)之间的因果关系),一是解释性调查(目的是要证明不同的变项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9·全体调查:就是从所有研究对象中搜集资料。
抽样调查:就是从全体的研究对象中科学的抽出一个数目较少的样本,然后据此样本的资料推论全体的情况.10·个案研究:就是选择一个或几个个案(即研究对象),作深入的接触和观察,目的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作深入的了解。
11·横剖研究:指的是在同一时期搜集资料,目的是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即变项)在某时期的相关情况的研究。
纵贯研究:是指在不同时期搜集的,目的在了解社会现象(即变项)在不同时期中的变动情况的研究。
第四章预测分析第一节预测分析概述所谓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有的信息,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预计和估计事物未来发展趋势。
一、预测分析的基本原理1.可知性原理可知性原理也称为规律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事物的发展尽管千姿百态,但还是有其固有的变化规律。
只要人们掌握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就可以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状况。
一切预测活动都奠基于可知性原理。
2.延续性原理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过去和现在的某种发展规律将会延续下去,并假设决定过去和现在发展的条件同样适用于未来。
预测分析根据延续性原理,就可以把未来视作历史的延伸进行推测。
趋势预测分析就是基于这条原理而建立的。
3.相关性原理任何事物总是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作为预测对象的任何事物,其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也必然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
预测分析根据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利用对某些经济变量的分析研究来推测受它们影响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发展的规律性。
因果预测分析就是基于这条原理而建立的。
4.可控性原理预测对象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们在掌握其规律性的情况下,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事物朝着符合人们愿望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可控性原h理。
h二、预测分析的方法(一)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主要应用数学方法和各种现代化计算工具对经济信息进行科学加工处理,建立预测分析数学模型,揭示各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作出预测结论。
按照对数据资料的处理方式,定量分析法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趋势预测分析方法趋势预测分析方法也称为时间序列分析法或外推分析法,它是将预测对象的历史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应用数学方法处理、计算、借以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它的实质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
如: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趋势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时间序列分析法。
2.因果预测分析法因果预测分析法是根据预测对象与其他相关指标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规律性联系,建立相应的因果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