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生物进化学说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23
《生物进化的学说》讲义一、引言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经历了无数的变化和发展。
生物进化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引人入胜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过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
例如,一棵蒲公英每年可以产生上万个种子,一只鱼在一个繁殖季节可以产下成千上万的卵。
2、生存斗争生物为了获取有限的生存资源,如食物、空间、阳光等,会展开激烈的斗争。
这种斗争不仅存在于不同物种之间,也存在于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
3、遗传和变异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遗传变异,即后代与亲代在性状上存在差异。
这些变异是随机的,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还有一些是中性的。
4、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更容易被淘汰。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不断积累,逐渐形成了新的物种。
例如,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桦尺蛾大多是浅色的,与树干的颜色相近,有利于躲避天敌。
但随着工业的发展,树干被煤烟熏黑,深色的桦尺蛾由于更能与环境融为一体而更容易生存下来,浅色的桦尺蛾则逐渐减少。
这就是自然选择的一个典型例子。
三、现代综合进化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进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现代综合进化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来的。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
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基因交流,基因频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2、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等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这些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仍然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它通过淘汰不利变异、保留有利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主备人赵永辉执教人赵永辉课时 1 总课时执教时间集体备课成员赵永辉预设目标1.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2.描述加拉帕格斯岛的确进化的原因,3.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难点:进化的原因教学准备PPT课件PPT1:用一张白垩纪时代的动态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为什么这些生物有的现在有,有的已经没有了呢?他们去了哪?对,一些生物进化了,一些生物灭绝了。
从而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PPT2:播放生物进化的短片,同时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告诉学生短片中一秒相当于现实时间100万年,生物进化其实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PPT3:初步介绍达尔文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
PPT4:用视频解说达尔文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PPT5:归纳视频中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PPT6:探究加拉帕哥斯雀的进化。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向学生提问来说一说每一种雀的进化过程和进化的原因。
PPT7:视频解说: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PPT8:视频解说:桦尺蛾的生存之道,讲述自然选择对生物的作用。
PPT9:总结生物进化的原因。
PPT10:小结自然选择学说。
PPT11:简单的介绍一下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现代综合进化论彻底否定获得性状的遗传,强调进化的渐进性,认为进化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现象,并重新肯定了自然选择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进化学说。
分子进化中性论认为大部分对种群的遗传结构与进化有贡献的分子突变在自然选择的意义上都是中性或近中性的,因而自然选择对这些突变并不起作用;中性突变的进化是随机漂移的过程,或被固定在种群中,或消失。
PPT12: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6.3生物进化的学说1.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2.自然选择学说,3.其他生物进化论学说。
家庭作业《学法大视野》本章第三节教学反思。
《生物进化的学说》(第1课时)导学案主备:审核:【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
3.说出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描述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感悟科学知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难点】1.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2.说出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知识链接】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进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evolution,原义为“展开”,一般用以指事物的逐渐变化、发展,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
1762年,瑞士学者邦尼特最先将此词应用于生物学中。
后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理论也是基于这一理论而诞生。
【自主学习】1.《物种起源》的作者:2.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英国学者的工作最为杰出,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之一。
3.地雀的进化表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存在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
4.经过漫长年代的进化,有利的变异被逐渐积累保存,原来的由此演变为。
5.自然选择?6.生物进化是的结果。
【合作探究】1.阅读P65探究《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讨论以下问题:1)喙的形状(有或没有)变化,说明生物存在。
2)喙的形态和大小方面存在差异:(1);(2);(3);(4)。
3)喙发生变化的原因:(如食物的类型)的改变。
说明达尔文喙的形态的改变与环境的变化。
4)假设它们生活的地方只有仙人掌,一种鸟喙无变化,一种变为凿状喙,一种变为尖而长的喙,在生存斗争中,哪种能活下来?为什么?具有的喙的地雀能活下来。
因为只有这种地雀能获取而存活下来。
5)由此可知,在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2.阅读P67思维拓展,回答以下问题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现象。
《生物进化的学说》讲义在生命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生物的进化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充满奥秘的主题。
从地球上最初的简单生命形式,到如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进化的力量一直在起着关键作用。
这一过程并非随机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众多学者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拉马克认为,生物具有一种内在的“向上发展”的趋势,即生物会不断地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指的是生物的器官,如果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如果不使用则会逐渐退化。
例如,长颈鹿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不断伸长脖子,久而久之,脖子就变得越来越长。
获得性遗传则是指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影响或自身的行为,使得身体的某些特征发生了改变,并且这种改变能够遗传给后代。
然而,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表明,获得性遗传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可靠。
尽管拉马克的学说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他的工作为后来的生物进化研究奠定了基础,激发了更多科学家对这一领域的探索。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里程碑。
达尔文通过对世界各地生物的广泛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自然选择的核心思想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在一个生物群体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遗传变异导致的。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具有某些有利变异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将这些有利的变异传递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更容易死亡,其不利的变异逐渐被淘汰。
例如,在一个岛屿上,假如有一种昆虫原本颜色多样,但随着环境变为以浅色为主,那些颜色较浅的昆虫因为更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而更容易存活和繁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选择,浅色的个体逐渐增多,最终该昆虫种群的颜色可能主要以浅色为主。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很好地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生物进化的学说1、重点:概述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2、难点:说出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预习案】1、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英国学者的贡献最为突出,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之一。
2、在生存竞争中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不适者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3、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的结果,而生物进化是的结果。
4、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但是由于和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度,生物会为争夺必要的和等进行激烈的生存竞争,其结果往往是胜者能更好地,败者最终被。
【行课案】一、讨论交流1、在加拉帕戈斯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如果岛上只剩下仙人掌,哪种地雀才能生活下来?2、地雀的喙出现不同形状,首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达尔文地雀是如何从同一种取食昆虫的地雀进化而来的?4、尝试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解释长颈鹿脖子变长的原因?5、达尔文在经过某个小岛的时候,发现这个常年刮大风的小岛上,同样是一种昆虫,无翅或残翅的较多,而有翅膀的较少,你能尝试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解释这种现象吗?6、为什么说云南的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是“20世纪震惊世界的发现之一”?7、尝试说出抗药性细菌的形成原因。
【检测案】1、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外在原因是()A、人工选择B、天敌的影响C、环境的改变D、温度的改变2、达尔文认为,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决定其生存或淘汰的是()A、自然选择B、繁殖能力C、遗传因素D、食物多少3、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达尔文的观点,现代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B、繁衍后代的需要C、代代经常作用的结果D、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的结果4.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进行生存斗争,这是因为()A.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B.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非常有限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非常有限D.以上三项导致生物都要进行生存斗争5、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曼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深黑色的。
《生物进化的学说》◆教学分析《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苏教版八年级新教材上册第十六章第三节。
本节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学说。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前面两节生命的诞生与生物的进化历程,而且把本节内容放到第十六章第三节,就是为了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这节课,在本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占据着核心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
2.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和长颈鹿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习达尔文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认识主流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3.领悟科学没有绝对真理,科学知识只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述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意义。
【教学难点】说出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生物进化的学说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屏幕展示有关达尔文的内容描述,让学生猜测出达尔文,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探究的兴趣:A.他是英国人。
B.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C.他在青年时代曾乘坐“贝格尔号”进行过五年的环球航海考察。
D.他是《物种起源》的作者,书中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二)新课学习依托学生的学习目标将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识记: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和意义;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应用: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
1、识记: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和意义。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步:提出问题,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64-65页的内容,然后回答达尔文提出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