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税务大赛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842.54 KB
- 文档页数:24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甲公司为了提高市场份额,采取了低价竞争的策略。
为了降低成本,甲公司采取了多种手段,其中包括虚开发票、隐瞒收入、偷税漏税等行为。
然而,这些行为在2019年被税务机关发现,导致甲公司被查处,并处以巨额罚款。
二、案例分析1. 甲公司违法行为(1)虚开发票:甲公司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商签订了虚假的采购合同,并虚开发票,将虚假采购成本计入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2)隐瞒收入:甲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隐瞒销售收入等方式,将部分销售收入转移至关联企业,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3)偷税漏税:甲公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将应纳税所得额转移至关联企业,从而逃避税收。
2. 税务机关查处过程(1)税务机关接到举报后,立即对甲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2)税务机关通过调取甲公司财务资料、询问相关人员、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了大量证据。
(3)税务机关根据收集到的证据,认定甲公司存在虚开发票、隐瞒收入、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3. 税务机关处罚决定(1)税务机关对甲公司虚开发票、隐瞒收入、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包括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和罚款。
(2)税务机关对甲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包括罚款、行政拘留等。
4. 案例启示(1)企业应加强税务法律合规意识,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不得采取虚开发票、隐瞒收入、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2)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合规意识。
(3)税务机关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税收秩序。
三、案例分析总结1. 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违法行为给自身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
甲公司因违法行为被查处,不仅遭受巨额罚款,还损害了企业声誉,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 案例分析启示企业应加强税务法律合规意识,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3. 案例分析表明,税务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0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分组比赛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八日分组比赛规则32010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分组比赛规则总则1. 参加过以前年度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的学生不得再次参赛。
2. 参赛队员须携带本人有效学生证进入赛场。
3. 只有参赛队员可进入指定的比赛房间。
参赛队员在比赛期间除不得擅离房间外,亦不得以任何形式联络房间外的任何人。
4. 任何队伍违反以下规则,均有被取消参赛资格的可能性。
5. 评审委员会对各项规则及裁定享有最终解释权及决定权。
6. 主办方保留修改参赛规则的权利。
如规则修改,将适用于所有参赛队伍。
7. 个案分析环节占分组比赛总分的55%,竞答环节则占分组比赛总分的45%。
8. 全国比赛共有11个参赛名额,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共占八个名额。
每个比赛组分数最高的两支队伍,即共六支队伍,连同余下其他大陆队伍中分数最高的两支可进入全国决赛。
港、澳小组分数最高的两支队伍,以及台湾小组分数最高的队伍亦将进入全国决赛。
个案分析比赛1. 比赛进行期间,各参赛队员只可使用以下由主办方提供的参考资料(各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税收法律法规汇编》《税收法规汇编2002/03 – 2010/04》除上述资料外,各参赛队不得携带任何自备的其它资料至比赛场地。
2. 主办方将向每支参赛队提供四套竞赛试题。
3. 参赛队员需在限时内于指定的房间内,讨论个案及撰写书面报告。
主办方将为每支参赛队伍提供两部便携式电脑、两个移动存储U盘、两台计算器、文具和纸张若干用于文书处理工作。
4. 书面报告的指定语言为中文,简体或繁体均可。
5. 书面报告内应注明学校名称。
46. 书面报告如果是电子版,撰写的格式必须为Word文檔,并储存于主办方提供的U 盘内。
参赛队伍亦可选择在主办方提供的纸张上手写书面报告。
除以上的格式外,任何格式均不被接纳。
7. 书面报告的篇幅限于十页A4纸以内,附录不计算在内(所有电子版报告字体大小需设定为14号字体,并且不隔行书写)。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某企业为一家生产型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因此对企业税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企业决定聘请税务师为其提供专业的税务咨询服务。
以下是税务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案例。
二、案例分析(一)案情简介2018年4月,税务师在对该企业进行税务审计时,发现以下问题:1. 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将部分研发费用未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而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2. 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将部分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按规定确认收入。
3. 企业在申报增值税时,未按规定进行进项税额转出,导致进项税额多抵扣。
(二)案例分析1. 关于研发费用处理问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在本案例中,企业将部分研发费用未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而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违反了上述规定。
因此,税务师建议企业将这部分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并按照规定进行加计扣除。
2. 关于收入确认问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收入确认的时间,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
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应当在实际交付商品或者提供劳务时确认。
在本案例中,企业将部分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按规定确认收入,违反了上述规定。
因此,税务师建议企业将这部分销售费用冲减当期收入,按照实际交付商品或者提供劳务时确认收入。
3. 关于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等合法扣税凭证的,可以按照规定抵扣进项税额。
但是,因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用途发生变化,导致进项税额无法抵扣的,应当将进项税额转出。
德勤在科龙事件中的角色分析篇一: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2021208108 王乐羽20xx年对于科龙电器来说,可谓多事之秋。
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独立董事辞职、股权被冻结、公司被收购??科龙电器事件集中暴露了其潜藏已久的问题。
2002年以来,顾雏军等人通过虚增收入、少计费用以虚增利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编制虚假银行票证,抽逃关联企业注册资金等转移科龙资金的手段涉嫌侵占、挪用科龙电器财产累计达到34.85亿元。
顾雏军,这位2003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精于运作的资本玩家,20xx年被中国证监会实施永久性市场禁入,其麾下盛极一时的格林柯尔系也正式分崩离析。
科龙电器案件的重要当事人之一顾雏军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1981于年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1984于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
1985~1988年在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
1989年,在英国,顾雏军创办了顾氏热能技术有限公司,1995年12月,回国发展,投资5,000万美元在天津建成亚洲最大非氟制冷剂生产基地。
2000年7月,以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4家工程公司为主体,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2.5亿股,筹集资金5.45亿港元。
以发行价计算顾雏军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值折合人民币17.3亿元,加上他的非上市资产,其总身价应当在20亿元以上。
从1989年只身赴海外到1995年回国创业,再到2000年成功上市,顾雏军11年挣了20多个亿。
2001年10月31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权转让提示性公告,科龙电器公司第一大股东──原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容声集团)”将总计20447.5755万股的法人股转让给原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据科龙电器2001年中报显示,公司每股净资产4.17元,而此次转让价格每股2.74元,转让价比净资产折价34%,共计转让价款5.6亿元人民币。
税务学院德勤杯税务精英挑战赛策划税务研究会2013/02/18一、活动背景为在税务学院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广大同学学习税务知识的热情,帮助同学熟悉实际市场情况,由德勤税务研究学会主办的德勤杯税务精英挑战赛在我中央财经大学展开选拔。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一)增强专业知识,打造一流人才德勤杯税务精英挑战赛属于专业竞赛,能够促进同学们更加关注专业知识,在比赛中加以展示。
同学们通过此类比赛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综合修养,锻炼分析能力税务学院极其重视德勤杯挑战赛,在比赛前期会请到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指导,以提高素质。
挑战赛的考题都是根据实际商业个案撰写,同学可学以致用,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锻炼分析能力。
(三)提供平台,互动交流此次比赛重点针对税务学院大三同学,同时面对全校有兴趣同学展开报名。
同学可通过分组培训进行交流学习,有助于加强税务学院的凝聚力与团队精神。
三、活动时间四、活动主办:税务学院税务研究学会五、活动内容与过程安排(一)宣讲阶段1.时间:03月15日—03月31 日2.工作内容:(1)宣传:03月25日完成A 在食堂宣传栏,主教学区张贴海报,广泛发放传单,设点在人员流动高峰期进行宣传和咨询,向同学介绍比赛情况。
B 在税研会人人主页上发布消息,介绍比赛情况,号召人员积极参与,在主页上留下有关人员的联系方式,方便回答疑问。
C 介绍一些去年参赛者的获奖资料,视条件而定,加一些德勤杯比赛对他们的积极的影响,对他们的求职经历、职业生涯的促进作用,可以以宣讲的形式,也可以做成一人一段话的留言在网上、海报、宣传单上宣传。
如果有可能,个人认为做成一种宣传片更好,形式可以是与德勤杯有关的微电影(但是这个难度有点大),或者可以做成电视上选秀选手的那种介绍(这个在海报、宣传片中都可以。
我看见过别的学校这样做过。
感觉效果不错)(负责人:税研会宣传部)(2)宣讲会:时间待定A 放映往年税务精英挑战赛的有关PPT,视频等资料,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企业税收筹划》案例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专业:MPACC教师姓名:饶茜组员姓名:倪溱20150213377蒲闳炯20150213378谢丽媛20150213383张圣轩20150213386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6年4月2015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案例分析(1)第一步:亨斯集团以其全资子公司亨斯制造100%股权(市场公允价值350万元)向H公司出资后,亨斯制造的计税基础上升为350万元,德普达科技根据公允价值全部以现金为对价吸收合并亨斯制造,其无股权支付,因此,不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根据财税财税〔2009〕54号规定,企业重组除符合规定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外,按一般性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企业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交易,相关交易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被收购方应确认股权、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2.收购方取得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3.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因此此项业务中:德普达科技计税基础为0,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亨斯制造应按公允价值360万元收到现金对价,亨斯制造之前的计税基础为350万元,出现10万元的增值,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360-350)*25%=2.5万第二步:德普达科技以其拥有的生产线以公允价值对德普达制造出资,实质是用其生产线作价进行投资入股形式有偿划转到其100%持股的子公司德普达制造名下。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16号)第一条规定:“居民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应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该条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可”,意思是可以让投资企业自己决定分5年计算还是一次性计入当年。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9号文件规定:“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成立初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降低成本,A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税收筹划措施。
然而,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公司逐渐暴露出税收筹划不当的问题。
以下是对A公司税务筹划不当的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事实(1)A公司采取关联方交易降低税负。
A公司旗下有多个子公司,这些子公司之间进行关联交易,通过降低内部价格、提高外部价格等方式,实现内部利润转移,从而降低整体税负。
(2)A公司采取虚构业务虚列成本。
为了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A公司虚构了一些业务,如虚开发票、虚列工资等,从而在财务报表中虚列成本,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3)A公司采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税。
A公司利用国家出台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等,进行避税。
2. 案例分析(1)关联方交易降低税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降低税负,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税务机关可以依据相关规定,调整A公司的关联方交易价格,恢复其应纳税所得额。
(2)虚构业务虚列成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在本案例中,A公司虚构业务虚列成本,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税务机关可以依据相关规定,调减A公司的虚列成本,恢复其应纳税所得额。
(3)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
在本案例中,A公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税,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税务机关可以依据相关规定,取消A公司的税收优惠资格,恢复其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