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漫话清高1(新编201908)
- 格式:ppt
- 大小:206.00 KB
- 文档页数:17
高二语文《漫话清高》《巴尔扎克葬词》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漫话清高》《巴尔扎克葬词》《漫话清高》(一)作品简介:《漫话清高》是学术文化随笔。
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全文旁征博引,融通古今,其中的许多引证看似雪泥鸿爪,却环环相扣,凸显了文章的主线。
学习时,首先要对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等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辨别作者的思想倾向,提炼出他在“漫话”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二)文章简析:1. 清高的含义是什么?清:清白正直高:孤僻孤高(遗世寂居的隐士)2. 许由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诸葛亮、汲黯、苏武、魏征、颜真卿、史可法的事例又说明什么?清高与显贵乃至富贵无缘;做官的人不能被评为清高3. 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的例子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清高除有“清高”之实以外,还必须有才艺。
4. 李白的事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清高除有“清高”之实以外,还必须有才艺。
5. 孟浩然的事例说明了什么?古人评定清高的模糊6. 通览全文,怎样的人才可成为清高?(1)清高的名声首先总是落到遗世寂居的隐士头上。
(2)清高与显贵乃至富贵无缘。
(3)清高还必须有才。
7. 作者认为“清高”在当代有什么积极意义?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有点清高可使人失意时获得心理平衡;成功人士有一点清高可以使人清白正直,不利令智昏,这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巴尔扎克葬词》(一)背景简介: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
8月20日,巴尔扎克的遗体下葬时,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冒雨对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
在演讲中,他深情地悼念密友,高度评价巴扎克为法国文学做出重要贡献,充满哲理地告诫人们巴尔扎克的逝世带来的不是“黑夜”和“虚无”,而是“光明”和“永恒”。
他的这篇演讲词成为研究巴尔扎克的重要文献。
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
从这个意义上说,葬词属于悼词的范畴。
高二语文说课稿范文:漫话清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编辑推荐]下面是中国()为各位老师准备的“”中国相信只有在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上才能传授更多更完善的只是给学生,欢迎老师们参考中国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高二语文漫话清高说课稿《漫话清高》具体编排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篇。
这是一篇新编入高中教材的说理散文。
作者定位于一个“漫”字,写得轻松而又平实。
随意谈论,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审美的愉悦中获得认识和启迪。
本篇的成功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有着启发作用。
2、学情分析对于散文,高二的学生已有所接触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分析鉴赏散文的方法。
《漫话清高》是说理散文,用含蓄委婉、叙议结合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主要让学生弄清作者是如何围绕“清高”这一文化现象旁征博引的。
3、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对散文教学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标①知识目标:a了解文中涉及的作家作品b了解古人对清高的评论②能力目标:a理清思路b理解清高的内涵③情感目标: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培养一点清高思想,仍有其特殊的意义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清思路,如何围绕“清高”旁征博引难点:理解清高的现实主义二、说教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单元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便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感悟力。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
通过学生读、想、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把握课文思路,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一词评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