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欧姆定律及电阻
- 格式:ppt
- 大小:789.00 KB
- 文档页数:30
欧姆定律与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Ohm's Law)是电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公式可以表示为V=IR,其中V是电压(单位为伏特),I是电流(单位为安培),R是电阻(单位为欧姆)。
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于1827年提出的。
他的实验发现,当通过一段电导体时,电流的强度正比于施加在该电导体两端的电压,并且反比于电导体的电阻。
简单来说,欧姆定律告诉我们,电流是通过电压推动的,并且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换句话说,如果电压增加,电流也会增加;如果电阻增加,电流也会减小。
电阻是电流通过电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电导体的材料、长度以及截面积。
单位欧姆是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得到的。
1欧姆的定义是当电流为1安培、电压为1伏特时,电阻的值为1欧姆。
电阻的种类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
固定电阻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而可变电阻可以通过调节来改变其电阻值。
电阻的材料也有很多种类,例如金属、碳、水银等。
除了欧姆定律,还有一些其他的电学定律与电阻有关。
其中之一是功率定律,它描述了电流通过电阻时所产生的功率。
功率定律的公式为P=VI,其中P表示功率(单位为瓦特),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根据功率定律,当电阻固定时,电流越大,功率也越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使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通过测量其中两个量,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第三个量。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电路设计、电子设备维护以及各种电学实验中。
总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它告诉我们电流是由电压推动的,并且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阻是电流通过电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大小取决于电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截面积。
欧姆定律的应用广泛,被用于电路设计、电子设备维护和各种电学实验中。
电阻与欧姆定律电阻是指材料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是电路中重要的基本参数。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阻和欧姆定律的相关概念、公式以及应用。
一、电阻的概念和单位电阻是指材料对电流运动的阻碍程度,常用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特性,例如材料的导电性质、长度、横截面积等。
电阻与电流流过的截面积成反比,与电流流过的长度成正比。
二、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U = IR其中U表示电压(单位为伏特),I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R表示电阻(单位为欧姆)。
三、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和电器设备中。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电阻、电流或电压的大小,也可以确定电路中其他元件的参数。
1. 计算电阻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的大小。
例如,如果我们测量到一个电路中的电压为5伏特,电流为2安培,那么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阻为2.5欧姆。
2. 计算电流如果已知电阻和电压,我们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流的大小。
例如,某电路中的电压为10伏特,电阻为3欧姆,那么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流为3.33安培。
3. 计算电压当已知电阻和电流时,我们可以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压。
例如,某电路中的电阻为4欧姆,电流为2安培,那么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压为8伏特。
四、电阻的分类和特性根据电阻的性质和应用,可以将电阻分为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
1. 固定电阻固定电阻是指阻值固定不变的电阻。
常见的固定电阻有炭膜电阻、金属膜电阻、金属氧化物电阻等。
固定电阻在电路中常用来限制电流、分压、分流等。
2. 可变电阻可变电阻是指阻值可以调节的电阻。
可变电阻的阻值可以通过旋钮或滑动变片来调节。
可变电阻在电路中常用于调节电流、电压和信号的幅度等。
电阻的另一重要特性是功率耗散能力。
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P = IV其中P表示功率(单位为瓦特),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
物理知识点电阻的计算与欧姆定律物理知识点:电阻的计算与欧姆定律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表示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本文将介绍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欧姆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一、电阻的计算方法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限制作用,它的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通过一个导体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V)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数学表示为:V = I × R。
3. 电阻的计算方法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电流和电压来计算电阻。
如果已知电流为I(单位为安培)和电压为V(单位为伏特),则电阻R的计算公式为:R = V / I。
二、欧姆定律的原理欧姆定律的原理是基于导体内部的电阻抵抗导体上电流通过的能力。
当电流通过一个导体时,导体内部的原子和分子会与电子发生碰撞,使得电流的传输受到阻碍。
这种阻碍作用就是电阻。
欧姆定律的原理可以从微观角度来解释,根据电阻的定义,电阻R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导体的材料影响了导体内原子和分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材料的导体具有不同的电阻。
导体的长度决定了电流通过的路径长度,而横截面积决定了电流通过的空间大小。
三、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在电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设计电路。
1. 串联电阻当电阻依次连接在电路中形成串联电路时,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即:RTotal = R1 + R2 + R3 + ...,其中RTotal表示总电阻。
2. 并联电阻当电阻同时连接在电路中形成并联电路时,总电阻可以通过计算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再取倒数得到。
即:1 / RTotal = 1 / R1 + 1 / R2 + 1 /R3 + ...。
欧姆定律与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重要定律。
它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于19世纪初提出的。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如何受到电压和电阻的影响的。
本文将探讨欧姆定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1. 欧姆定律的表述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述是I = V/R,其中I代表电流,V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当电压增大时,电流也会增加;而当电阻增加时,电流会减小。
2. 电阻对电流的影响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进行解释。
当电流通过一个电阻时,电阻会阻碍电流的流动,使电流减小。
这是因为电阻会引起电子在导体中的散射和碰撞,增加了电子通过导体的困难程度。
因此,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3. 电流对电阻的影响相反地,电流对电阻也会产生影响。
当通过一个导体的电流增加时,电子的流速也会增加。
这会导致电子与导体原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增加了电阻。
因此,电流越大,电阻也会随之增加。
4. 电压对电阻的影响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对电阻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来解释。
当保持电流不变时,如果电压增加,就意味着电阻的变化。
这是因为电压的增加会引起电子更容易通过导体,从而降低了电阻。
反之,当电压减小时,电阻会增加。
综上所述,欧姆定律与电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电阻的大小决定了电流的大小,而电流的改变也会影响电阻。
电压的变化对电阻也有直接的影响。
通过理解欧姆定律与电阻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调节电路。
合理选择电阻的大小可以控制电流的流动,以满足特定的电路要求。
在电子技术和电路设计中,这些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欧姆定律与电阻的关系可以用简洁的公式I = V/R来描述。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了解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电阻的变化会影响电流大小,电流的改变也会影响电阻大小。
同时,电压的变化也会对电阻产生直接的影响。
欧姆定律公式讲解
欧姆定律公式:
标准式:I=U/R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或I=U/R=GU(I=U:R)
公式说明:
定义: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通过的其中G= I/R,电阻R的倒数G叫做电导,其国际单位制为西门子(S).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I=Q/t电流=电荷量/时间(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电压=电阻×电流『只能用于计算电压、电阻,并不代表电阻和电压或电流有变化关系』
注意:在欧姆定律的公式中,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如果题目给出的物理量不是规定的单位,必须先换算,再代入计算.这样得出来的电流单位才是安培。
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
都闭合,电路的总电阻是
的四个电阻可供选用.若要获得1.6Ω的电阻,则(
有一个电阻是
济宁课改区)如图10—9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图l0—9
A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大
B、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图10—2
A、只需将电池数增加一倍
B、只需将电池数减半
C、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D、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例12】(2006·扬州)如图
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中点位置时,两灯均正常发光.
光时,下列关于滑片位置和电流表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0—8
A、滑片在中点右侧,电流表示数变小
B、滑片在中点左侧,电流表示数变大
C、滑片在中点右侧,电流表示数不变
D、滑片在中点左侧,电流表示数不变
【例13】(2006·河北)
Ω
图10—10
【例14】如图4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恒定。
电流表示数为
(1)电源电压是多少?
(2)当S1和S2均断开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少?
(3)当S1和S2均闭合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2)S1、S2都闭合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2A,R1的阻值是多少?
(2)若所选用电源的电压为36V,则变阻器R0的阻值变化范围是多少?。
欧姆定律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1=I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路之和。
I=I1+I2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段电路的电压之和。
U=U1+U2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总电压。
U=U1=U23、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段电路电阻之和。
R=R1+R2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1/R=1/R1+1/R24、欧姆定律内容: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公式:I=U/R 伏安法测电阻表达式:R=U/I例题: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作用,导体都有电阻,电阻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只与电阻丝的、、和有关。
50Ω的实验用的小灯泡接入电路中,若开关没有闭合,则它的电阻是。
2、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__________和,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5A,50Ω”的字样,他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1)将C、D接入电路,移动滑片P,它的电阻。
将A、C接入电路时,它能起到的作用,此时滑片向左滑动,接入电路的电阻3、一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8V,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
现将该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应___联一个______的电阻。
4、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变小的是()5、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其电阻一定增大B 导体中的电流增大,其电阻一定减小C 若导体不接入电路,其电阻为0D 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及通过的电流无关。
6、分别将、U1=4V、U2=6V,分别加在某段导体的两端,则两次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之比为()A 3:2B 2:3C 1:1D 1:27、两个定值电阻R1、R2。
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4:3,则R1、R2的电阻之比是()A 8:3B 3:2C 3:8D 2:38、测量小灯泡的实验中,测的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2.2V,通过它的电流为0.1A,电源电压为3V,那么灯泡的电阻为()A 8ΩB 30ΩC 0.3ΩD 22Ω9、图(2)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由a滑到b的过程中()A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B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D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10、某同学用如图(3)所示的电路测一个小灯泡的电阻的阻值,不慎将电压表的两接线柱短路了,则()A 电流表有可能烧坏B 电压表有可能烧坏C 电流表和电压表都可能烧坏D 不会发生任何事故。
2.2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学习目标】1.明确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能够从实验和理论的两个方面理解电阻定律,能够熟练地运用电阻定律进行计算。
2.理解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意义,适用条件并能熟练地运用。
3.金属导体中电流决定式的推导和一些等效电流的计算。
4.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区别以及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电阻定义及意义要点诠释:1.导体电阻的定义及单位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与电压、电流均无关。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之比叫导体的电阻。
(2)公式:U R I=. (3)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 361Ω10k Ω10M Ω--==.2.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说明: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由于自由电荷在导体中做定向运动时,跟导体中的金属正离子或原子相碰撞发生的。
②电流流经导体时,导体两端出现电压降,同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③UR I=提供了测量电阻大小的方法,但导体对电流的这种阻碍作用是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所加的电压,通过的电流均无关系,决不能错误地认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 ④对U R I =,因U 与I 成正比,所以U R I∆=∆. 知识点二、电阻定律1.电阻定律的内容及适用对象(1)内容: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l R Sρ=. 要点诠释:式中l 是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S 是垂直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ρ是材料的电阻率。
(3)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
要点诠释:①电阻定律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规律,是电阻的决定式。
②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
2.电阻率的意义及特性(1)物理意义:电阻率ρ是一个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
欧姆定律与电阻一、电阻1、定义:电子在物质中流动时,物质对电子所产生的阻力,称为电阻,为通过导线两端的电压与电流之比值。
此阻力是电子流动时与导体中的原子核相互发生碰撞而造成的。
2、公式:3、单位:4、电阻的电路符号:5、电阻的测量:利用伏特计与安培计分别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再求其比值。
装置法如图:电阻一电阻二二、欧姆定律1. 若导体所通过的电流与施加的电压,两者的比值恒成,则此导体,称为,此种关系称为定律。
2. 一般金属导体,具有较低的电阻。
绝缘体的电阻(除石墨外)则非常大。
3. 有些电路元件,如,其电压与电流不成比例关系,不符合欧姆定律,为非欧姆式导体。
三、影响电阻的因素1、材质:金属导体的电阻小,有良好的导电性。
绝缘体的电阻大,较难导电。
2、粗细(截面积):导线的材质一定时,在固定的电压下,导线的电阻大小和导线的截面积成反比。
即导线截面积愈大,电阻愈小。
3、长度:导线的材质一定时,在固定的电压下,导线的电阻大小和导线的长度成正比。
即导线长度愈长,电阻愈小。
R∞L / A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D) 1. 如果将电压减半,则同一条导线内的电阻将变为多少倍?(A) 1 / 2倍(B) 1 / 4倍(C) 4倍(D)不变(B) 2. 阿裕使用三个电阻R1、R2及R3做欧姆定律的实验,其所造成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由图中可以判断三个电阻的大小关系为何?(A) R1>R2>R3(B) R3>R2>R1(C) R3>R1>R2(D) R2>R3>R1(B) 3. 下列有关同样材质导线的长度、截面积和电阻大小关系之叙述,何者正确?(A)导线愈长,电阻愈小(B)导线愈长,电阻愈大(C)导线的电阻值不会随着导线截面积而改变(D)导线的截面积愈大,电阻愈大( A ) 4. 小毛测量铜片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流的关系,结果如右图所示,则铜片的电阻为多少欧姆?(A) 0.05欧姆(B) 0.15欧姆(C) 15欧姆(D) 50欧姆(C) 5. 有一镍铬丝,当其两端电压是6伏特时,通过其中的电流是3安培,当电压改为8伏特时,则通过电流又是几安培?(A) 2安培(B) 3安培(C) 4安培(D) 8安培(C) 6. 取一个尺寸为4厘米×5厘米×6厘米的铜块,若希望通入电流后获得较小的电阻,请问应从哪个方向通电?(A) 4厘米的方向(B) 5厘米的方向(C) 6厘米的方向(D)电阻与通电的方向无关(D)7. 若电阻符合欧姆定律,则代表此电阻符合下列何项条件?(A)电阻值很小(B)电阻值固定(C)电阻值不会随着导线截面积而改变(D)通过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恒成正比(D)8. 右图是一条镍铬丝及一个小灯泡作电流和电压关系之实验曲线,请问当电压为5伏特时,小灯泡的电阻为多少?(A) 5欧姆(B) 15欧姆(C) 0.3欧姆(D) 50 / 3欧姆(A)9. 承上题,当电压为5伏特时,镍铬丝的电阻为多少?(A) 5欧姆(B) 15欧姆(C) 0.3欧姆(D) 50 / 3欧姆(C)10. 小花制作一简单灯泡电路,发现灯泡太亮,为了让灯泡变暗些,她用一条均质、长型、延展性佳的甲金属接在电路中,如右图所示,但灯泡却变得太暗。
欧姆定律与电阻的计算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基础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V=IR,其中V代表电压(单位为伏特),I代表电流(单位为安培),R代表电阻(单位为欧姆)。
利用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以及电阻大小。
电阻是电路中抵抗电流流动的物理量,通常以Ω(欧姆)来表示。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电导率、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当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反之亦然。
当电流一定时,电压越大,电阻越小,反之亦然。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电阻的数值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情况和方法,帮助我们计算电阻大小。
一、串联电阻的计算当电阻器依次连接在电路中,形成一个串联电路时,电流经过每个电阻器时都会受到阻碍,因此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器阻值之和。
例如,如果有三个串联电阻器,其阻值分别为R1、R2和R3,则总电阻为Rt=R1+R2+R3。
二、并联电阻的计算当电阻器同时连接在电路中,形成一个并联电路时,电流可以选择多条路径流过不同的电阻器,因此总电阻需要经过计算得出。
例如,如果有三个并联电阻器,其阻值分别为R1、R2和R3,则总电阻为1/Rt=1/R1+1/R2+1/R3.计算得出总电阻Rt的倒数后,再取倒数即可得到总电阻。
三、复杂电路的计算对于较为复杂的电路,可以通过串联、并联电阻器的组合来计算总电阻。
先根据串并联的方式,将电路简化,然后进行计算。
例如,若电路既包含串联电阻器,又包含并联电阻器,可以先计算并联电阻器的总阻值,再与串联电阻器的阻值相加得到总电阻。
以上是根据欧姆定律和常见的电路连接方式来计算电阻值的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得到电路中电阻的大小,进而帮助我们进行电路设计和实际应用。
总结起来,欧姆定律与电阻的计算密切相关。
欧姆定律提供了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而电阻的计算方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求解电路中的总电阻值。
第一讲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识点一】电流1.电流的形成定义: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 形成条件:电势差+自由电荷+回路2.电流的速度a 电流传导速率等于光速3×108m/sb 电子定向移动速率,其大小与电流有关,一般为10-5m/s 的数量级(对每个电子而言、电子漂移)c 电子的热运动速率,任何微观粒子都做无规则运动,其速度与温度有关,一般为105m/s 数量级。
3.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负电荷移动的反方向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流是标量,电流的方向表示的是电流的流向,电流的叠加是求代数和,而不是矢量和。
4.电流的大小和单位4.1定义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时间的比值(计算式)tQ I =(单位:安培A ,1 A =103mA = 106µA ,标量) 拟环形电流:q I T = 4.2决定式/微观表达式:I nqsv =物理模型:取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两端加一定的电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沿导体定向移动的速率设为v ;横截面积为S ;导体中每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荷数为n ;每个自由电荷带的电量为q )5.电流的分类直流电流:方向不随着时间变化的电流.恒定电流: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交流电流:大小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题型一:电流基础概念理解【例】金属导体中满足什么条件,就会产生恒定电流( )A 有自由电子B 导体两端有电势差C 导体两端有方向不变的电压D 导体两端有恒定电压【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流的方向就是电荷移动的方向B 在一直流电源的外电路上,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C 电流都是由电子的移动形成的D 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是矢量【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只要使导体构成通路,导体中就有电流通过B 电路中只要有电压,就会有电流C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必要条件D 电路呈开路时,电流为零,则电路两端电压也为零【例】关于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中无电流的原因是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停止了运动B 由于电荷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比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大得多,所以电荷做无规则热运动形成的电流也就大得多C 导体通电有电流时,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一定不为零D 电荷做无规则运动不形成电流【例】关于电流与电流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流是电荷运动形成的B 电荷运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C 对于恒定电流,在同一段电路中,相同时间内通过截面的电量一定处处相等D 金属导电电流的方向就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题型二:电流定义式【例】关于公式I=q/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式中的q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B q 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C 比值q/t 能表示电流的强弱D 此式表明电流跟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反比【例】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B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C 通电时间越长,电流越大D 导体中通过一定的电量所用的时间越短,电流越大【例】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两端加上电压U 后,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q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此图象的斜率可表示为( )A UB RC U RD 1R【例】在某次闪电中,持续时间为0.005s 所形成的平均电流为6.0×104A ,若闪电过程中产生的电荷以0.5A 的电流通过电灯,试求可供电灯照明的时间。
电流和电阻欧姆定律和电阻的计算电流和电阻——欧姆定律和电阻的计算引言:电流和电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在电路中,电流决定了电子的流动方向和强度,电阻则决定了电流通过的难易程度。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计算是理解和分析电路中电流和电阻的关键。
一、电流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的量,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I = U / 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二、电阻电阻是导体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电阻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等因素。
三、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当电阻恒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U = I * 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四、电阻的计算1. 串联电阻的计算串联电路中的电阻相互连接在一起,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阻。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电阻之和,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Rt = R1 + R2 + R3 + ...其中,Rt表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1、R2、R3等表示各个电阻的电阻值。
2. 并联电阻的计算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分别连接在电路的不同分支上,电流在各个分支中分流。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可以根据电阻的倒数之和来计算,用以下公式表示:1/Rt = 1/R1 + 1/R2 + 1/R3 + ...其中,Rt表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1、R2、R3等表示各个电阻的电阻值。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电流和电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提供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键公式,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
此外,电阻的计算方法也是电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电路的总电阻。
虽然电流和电阻只是电学领域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它们却是深入理解和应用电学的基础。
欧姆定律、导体的电阻和U-I 图像精讲年级:高中 科目:物理 类型:选考 制作人:黄海辉知识点:欧姆定律、导体的电阻和U-I 图像 1.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I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 成反比。
(2)公式:I =U R 。
(3)适用条件:适用于金属和电解液导电,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导体的电阻 (1)电阻①定义式:R =UI 。
②物理意义: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R 越大,阻碍作用越大。
(2)电阻定律①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②表达式:R =ρlS 。
(3)电阻率①计算式:ρ=R Sl 。
②物理意义:反映导体的导电性能,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
③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半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U -I 图象和I -U 图象R1>R2R1<R2电阻随电压U的增大而增大电阻随电压U的增大而减小4.电阻的决定式和定义式的区别5.根据伏安特性曲线求电阻(1)图甲中,图线a、b表示线性元件,图乙中图线c、d表示非线性元件。
(2)图线a、b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斜率越大,电阻越小,故R a<R b(如图甲所示)。
(3)图线c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图线d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如图乙所示)。
(4)伏安特性曲线上每一点的电压坐标与电流坐标的比值即R=UI对应这一状态下的电阻。
要特别注意R≠ΔU ΔI。
(1)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大小由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决定,与电压、电流无关,若考虑温度,导体的电阻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若U-I图线为直线。
求电阻R时可用直线的斜率ΔUΔI来计算。
若U-I图线为曲线,电阻跟曲线的斜率无关,只能依据曲线对应点的坐标比值UI计算求解。
【例1】关于导体的电阻和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B.由R=ρlS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C.由ρ=RSl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成反比D.由ρ=RSl可知导体的电阻越大,其电阻率越大解析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两端电压和电流无关,选项A错,B 对;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性质,只与材料和温度有关,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选项C、D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