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章第46课时电阻定律欧姆定律双基落实课讲义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9
专题8.2电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能分析、计算;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电路的动态分析和计算。
知识点一、电路的串联、并联串联并联电流I =I 1=I 2=…=I nI =I 1+I 2+…+I n 电压U =U 1+U 2+…+U n U =U 1=U 2=…=U n 电阻R =R 1+R 2+…+R n1R =1R 1+1R 2+…+1R n 功率分配P 1R 1=P 2R 2=…=P n R nP 1R 1=P 2R 2=…=P n R n知识点二、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电动势(1)定义: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 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2)表达式:E =Wq。
电动势是描述电源的参量,由电源本身决定。
(3)物理意义:反映了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
2.内阻:电源内部导体的电阻。
知识点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2.公式(1)I =ER +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2)E =U 内+U 外(适用于任何电路)3.路端电压U 与电流I 的关系(1)关系式:U =E -Ir 。
(适用于任何电路)(2)UI图像①当电路断路即I=0时,纵轴的截距为电源电动势。
②当外电路电压为U=0时,横轴的截距为短路电流。
③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
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极间测得的电压U是指路端电压,不是内电阻两端的电压,也不是电源电动势。
知识点四电路的动态分析1.解决电路动态变化的基本思路“先总后分”——先判断总电阻和总电流如何变化.“先干后支”——先分析干路部分,再分析支路部分.“先定后变”——先分析定值电阻所在支路,再分析阻值变化的支路.2.电路动态分析的方法(1)程序法: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即(2)极限法:因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引起的电路变化问题,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分别滑至两个极端去讨论.(3)串反并同法:“串反”是指某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或增大).“并同”是指某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或减小).3.分析含容电路应注意的两点(1)电路稳定后,电容器所在支路电阻无电压降,因此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就等于该支路两端的电压.在电路稳定后,与电容器串联的电阻阻值变化,不影响电路中其他电表示数和灯泡亮度.(2)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变化时,将会引起电容器的充、放电.如果电容器两端电压升高,电容器将充电,电荷量增大;如果电容器两端电压降低,电容器将通过与它连接的电路放电,电荷量减小.4.电路故障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技巧(1)故障特点①断路特点:表现为电路中的两点间电压不为零而电流为零,并且这两点与电源的连接部分没有断点.②短路特点:用电器或电阻发生短路,表现为有电流通过电路但其两端电压为零.(2)检查方法①电压表检测:如果电压表示数为零,则说明可能在并联路段之外有断路,或并联路段短路.②欧姆表检测:当测量值很大时,表示该处是断路,当测量值很小或为零时,表示该处是短路.在运用欧姆表检测时,电路一定要切断电源.③电流表检测:当电路中接有电源时,可用电流表测量各部分电路上的电流,通过对电流值的分析,可以确定故障的位置.在运用电流表检测时,要注意电流表的极性和量程.④假设法:将整个电路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某种故障,运用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进行推理.知识点五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在恒流电路中常会涉及两种U -I 图线,一种是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斜率为负值的直线),另一种是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过原点的直线).求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高考物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解析版汇编及解析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部分电路欧姆定律1.材料的电阻随磁场的增强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如图所示为某磁敏电阻在室温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其中R B、R0分别表示有、无磁场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为了测量磁感应强度B,需先测量磁敏电阻处于磁场中的电阻值R B.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1)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磁场中该磁敏电阻阻值的电路,并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磁敏电阻及所处磁场已给出,待测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约为0.6~1.0 T,不考虑磁场对电路其他部分的影响).要求误差较小.提供的器材如下:A.磁敏电阻,无磁场时阻值R0=150 ΩB.滑动变阻器R,总电阻约为20 ΩC.电流表A,量程2.5 mA,内阻约30 ΩD.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3 kΩE.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F.开关S,导线若干(2)正确接线后,将磁敏电阻置入待测磁场中,测量数据如下表:123456U(V)0.000.450.91 1.50 1.79 2.71I(mA)0.000.300.60 1.00 1.20 1.80根据上表可求出磁敏电阻的测量值R B=______Ω.结合题图可知待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______T.(3)试结合题图简要回答,磁感应强度B在0~0.2 T和0.4~1.0 T范围内磁敏电阻阻值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在查阅相关资料时看到了图所示的磁敏电阻在一定温度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关于纵轴对称),由图线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见解析图(2)1500;0.90(3)在0~0.2T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非线性变化(或不均匀变化);在2.如图所示的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1Ω,灯泡A标有“6V,3W”,灯泡B标有“4V,4W”.当开关S闭合时A、B两灯均正常发光.求:R1与R2的阻值分别为多少?【答案】R1与R2的阻值分别为3Ω和2Ω【解析】试题分析:流过及B灯的电流,所以流过A灯的电流,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得:.考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名师点睛】对于直流电路的计算问题,往往先求出局部的电阻,再求出外电路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路端电压和总电流,再计算各部分电路的电压和电流.3.如图所示为检测某传感器的电路图,传感器上标有“3 V 0.9 W”的字样(传感器可看做一个纯电阻),滑动变阻器R0上标有“10 Ω 1 A”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3 V.求(1)传感器的电阻和额定电流?(2)为了确保电路各部分的安全,在a、b之间所加的电源电压最大值是多少?(3)如果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超过标准值1 Ω,则该传感器就失去作用.实际检测时,将一个恒压电源加在图中a、b之间,闭合开关S,通过调节R0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R0两端的电压,检测记录如下:电压表示数U/V电流表示数I/A第一次1.480.16第二次0.910.22若不计检测电路对传感器电阻的影响,你认为这个传感器是否仍可使用?此时a、b间所加的电压是多少?【答案】(1)10 Ω 0.3 A (2)6 V (3)仍可使用 3 V【解析】(1)R传==Ω=10 ΩI传==A=0.3 A(2)最大电流I=I传=0.3 A电源电压最大值U m=U传+U0U传为传感器的额定电压,U0为R0m=10 Ω时R0两端的电压,即U0=I传·R0m=0.3×10 V=3 V所以U m=U传+U0=3 V+3 V=6 V(3)设实际检测时加在a、b间的电压为U,传感器的实际电阻为R传′,根据第一次实验记录数据有U=I1R传′+U1根据第二次实验记录数据有U=I2R传′+U2代入数据解得R传′=9.5 Ω,U=3 V传感器的电阻变化为ΔR=R传-R传′=10 Ω-9.5 Ω=0.5 Ω<1 Ω所以此传感器仍可使用4.有三盘电灯L1、L2、L3,规格分别是“110V,100W”,“110V,60W”,“110V,25W”要求接到电压是220V的电源上,使每盏灯都能正常发光.可以使用一直适当规格的电阻,请按最优方案设计一个电路,对电阻的要求如何?【答案】电路如图所示,电阻的要求是阻值为806.7Ω,额定电流为A.【解析】将两个电阻较大的电灯“110V 60W”、“110V 25W”与电阻器并联,再与“110V100W”串连接在220V的电源上,电路连接如图所示,当左右两边的总电阻相等时才能各分压110V,使电灯都正常发光.由公式P=UI得L1、L2、L3的额定电流分别为:I1==A=A,I2==A=A,I3=A=A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 I=I1﹣I2﹣I3=A=AR==Ω=806.7Ω答:电路如图所示,电阻的要求是阻值为806.7Ω,额定电流为A.【点评】本题考查设计电路的能力,关键要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知道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设计好电路后要进行检验,看是否达到题目的要求.5.如图所示,灵敏电流计的内阻Rg为500Ω,满偏电流为Ig为1mA。
高二物理欧姆定律、电阻定律通用版【本讲主要内容】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电流、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电阻率【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 电流1.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意]电荷的热运动,从宏观上看,不能形成电流。
2. 形成电流的条件:(1)存在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液——正、负离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压当导体两端存在电压时,导体内建立了电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源的作用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的电流。
3.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荷(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在电解液中,电流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与负离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是标量。
它的运算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 电流的强弱——电流I(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称为电流:。
(2)单位:电流是物理学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相应的单位是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简称安,符号是A. 1A=1C/s。
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
(3)直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恒定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5. 决定电流大小的微观量如图所示,在加有电压的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AD上选取两个截面B和C,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
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电荷的电荷量为q,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则在时间t内处于相距为vt的两截面B、C间的所有自由电荷将通过截面C。
由可设[注意]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速度很小,远小于电场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电路一接通,导线中以的速率在各处建立电场,导线各处自由电子几乎同时开始做定向移动,在整个电路中几乎同时形成电流。
二. 欧姆定律电阻1. 电阻R对给定的导体,保持不变;对不同的导体一般不同。
比值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用R表示。
课题: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一、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阻之和成反比。
(2)公式 ①I =E R +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②E =U外+Ir (适用于所有电路)。
(3) 在外电路中,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二、.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1.路端电压随着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外电阻的减小而减小,但不呈线性变化.2.U -I 图像中,直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即内阻r =|ΔU ΔI|. 典例强化例1、将一电源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的电池与外电路连接,构成一个闭合电路,用R 表示外电路电阻,I 表示电路的总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U 外=IR 可知,外电压随I 的增大而增大B .由U 内=Ir 可知,电源两端的电压随I 的增大而增大C .由U =E -Ir 可知,电源输出电压随输出电流I 的增大而减小D .由P =IU 可知,电源的输出功率P 随输出电流I 的增大而增大例2、如图所示,R 为电阻箱,电表为理想电压表.当电阻箱读数为R 1=2 Ω时,电压表读数为U 1=4 V ;当电阻箱读数为R 2=5 Ω,电压表读数为U 2=5 V .求:电源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例3、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
开关S 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R 0的滑片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 .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一般情况 U =IR =E R +r ·R =E 1+r R ,当R 增大时,U 增大 特殊情况 (1)当外电路断路时,I =0,U =E (2)当外电路短路时,I 短=E r ,U =0B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C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D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例4、如图所示的电路,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中有一个带电液滴正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则( )A .电容器中的电场强度将增大B .电容器的电容将减小C .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将减少D .液滴将向上运动例5、如图所示为某一电源的U -I 图线,由图可知() A .电源电动势为2 V B .电源内电阻为13Ω C .电源短路时电流为6 A D .电路路端电压为1 V 时,电路中电流为5 A例6、如图所示是某直流电路中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图象,其中a 、b 分别表示路端电压、负载电阻上电压随电流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电源输出功率B .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电源的内阻上消耗的功率C .当满足α=β时,电源效率最高D .当满足α=β时,电源效率小于50% 知识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电动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动势就是电压,就是内、外电压之和B .电动势不是电压,但在数值上等于内、外电压之和C .电动势是表示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D .电动势的大小与外电路的结构无关2.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的电源,向可变电阻R 供电,关于路端电压说法正确的是()A .因为电源电动势不变,所以路端电压也不变B .因为U =IR ,所以当I 增大时,路端电压也增大C .因为U =E -Ir ,所以当I 增大时,路端电压减小D .若外电路断开,则路端电压为E3..某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池组的总内阻r =1 Ω,外电路电阻R =5 Ω,理想电压表的示数U =3.0V,则电池组的电动势E等于()A.3.0 V B.3.6 V C.4.0 V D.4.2 V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
专题8.1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功1.理解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的内容,并会利用它们进行相关的计算与判断;2.会用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I -U 图象及U -I 图象解决有关问题;3.会计算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热功率。
知识点一、电流及欧姆定律1.电流的理解(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条件:①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②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3)方向:电流是标量,为研究问题方便,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外电路中电流由电源正极到负极,在内电路中电流由电源负极到正极。
[注1](4)三个表达式①定义式:I =qt,q 为在时间t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②微观表达式:I =nqSv ,其中n 为导体中单位体积内自由电荷的个数,q 为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S 为导体的横截面积,v 为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
③决定式:I =UR ,即欧姆定律。
2.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I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 成反比。
[注2](2)适用范围:适用于金属和电解液等纯电阻电路。
知识点二、电阻定律1.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表达式:R =ρlS 。
[注3]2.电阻率(1)计算式:ρ=R Sl。
(2)物理意义:反映导体的导电性能,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
(3)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知识点三、电功率、焦耳定律1.电功(1)定义: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做的功称为电功。
(2)公式:W =qU =IUt 。
(3)电流做功的实质: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注4]2.电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公式:P =Wt =IU 。
3.焦耳定律(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考点二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基础点知识点1 电动势和内阻1.电源: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势能的装置。
2.电动势(1)定义: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 C 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2)表达式:E =Wq,单位:V 。
(3)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4)特点:大小由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跟电源的体积无关,也跟外电路无关,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3.内阻: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也有电阻r ,该电阻叫做电源的内阻,它是电源的另一重要参数。
知识点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闭合电路(1)组成⎩⎪⎨⎪⎧电源内部是内电路;用电器、导线组成外电路。
(2)内、外电压的关系:E =U 内+U 外。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内容:在外电路为纯电阻的闭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2)公式。
①I =ER +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②E =U 外+Ir (适用于所有电路)。
3.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 (1)一般情况:U =IR =ER +r·R 。
(2)特殊情况。
①当外电路断路时,I =0,U =E 。
②当外电路短路时,I 短=E r,U =0。
4.U I 关系图:如下图,路端电压随着电路中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1)当电路断路即I =0时,纵坐标的截距为电动势。
(2)当外电路电压U =0时,横坐标的截距为短路电流。
(3)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
(4)对于U I 图象中纵坐标(U )不从零开始的情况,图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坐标小于短路电流,但直线的斜率大小仍等于电源的内阻。
5.电源的功率和效率 (1)电源的总功率:P 总=EI 。
(2)电源内部损耗功率:P 内=I 2r 。
(3)电源的输出功率:P 出=UI 。
(4)电源的效率:η=P 出P 总×100%=UE×100%。
高考物理总复习--物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含解析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部分电路欧姆定律1. 4~1.0T 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线性变化(或均匀变化)(4)磁场反向,磁敏电阻的阻值不变.【解析】(1)当B =0.6T 时,磁敏电阻阻值约为6×150Ω=900Ω,当B =1.0T 时,磁敏电阻阻值约为11×150Ω=1650Ω.由于滑动变阻器全电阻20Ω比磁敏电阻的阻值小得多,故滑动变阻器选择分压式接法;由于xV A xR R R R >,所以电流表应内接.电路图如图所示.(2)方法一: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求得磁敏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30.4515000.3010R -=Ω=Ω⨯,230.911516.70.6010R -=Ω=Ω⨯,331.5015001.0010R -=Ω=Ω⨯, 431.791491.71.2010R -=Ω=Ω⨯,532.7115051.8010R -=Ω=Ω⨯, 故电阻的测量值为1234515035R R R R R R ++++=Ω=Ω(1500-1503Ω都算正确.) 由于0150010150R R ==,从图1中可以读出B =0.9T 方法二:作出表中的数据作出U -I 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电阻(略).(3)在0~0.2T 范围,图线为曲线,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非线性变化(或非均匀变化);在0.4~1.0T 范围内,图线为直线,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线性变化(或均匀变化);(4)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加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磁场时,磁敏电阻的阻值相等,故磁敏电阻的阻值与磁场方向无关.本题以最新的科技成果为背景,考查了电学实验的设计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从新材料、新情景中舍弃无关因素,会看到这是一个考查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设计问题,及如何根据测得的U 、I 值求电阻.第(3)、(4)问则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敏度和创新能力.总之本题是一道以能力立意为主,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建模能力的一道好题.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小灯泡L上标有“6V 3W”字样,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36Ω,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恒定电流第46课时电阻定律、欧姆定律(双基落实课) 点点通(一) 电流的三个表达式[小题练通]1.(鲁科教材原题)关于电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导体中,只要自由电荷在运动,就一定会形成电流B .电流的方向就是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C .电流总是从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D .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不能形成电流解析:选D 只有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A 错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B 错误;在电源内部,电流从电势低的一端流向电势高的一端,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C 错误;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不能形成电流,D 正确。
2.(教科教材原题)在示波管中,电子枪2 s 内发射6×1013个电子,则示波管中电流大小约为( )A .4.8×10-6A B .3×1013A C .9.6×10-6 AD .3×10-6A解析:选A 由题意知,2 s 内发射的电荷量为q =1.6×10-19×6×1013 C =9.6×10-6C ,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 =q t ,得I =9.6×10-62A =4.8×10-6A ,A 正确。
3.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根据这一假说,电子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
设电荷量为e 的电子,以速率 v 绕原子核沿顺时针方向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关于该环形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大小为ve2πr ,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B .电流大小为ver,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C .电流大小为ve2πr ,电流方向为逆时针D .电流大小为ve r,电流方向为逆时针解析:选C 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2πr v ,由I =e T 得I =ve2πr ,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故电流方向为逆时针,C 正确。
通用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章第46课时电阻定律欧姆定律双基落实课讲义含解析恒定电流第46课时电阻定律、欧姆定律(双基落实课)点点通(一) 电流的三个表达式1.(鲁科教材原题)关于电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导体中,只要自由电荷在运动,就一定会形成电流 B .电流的方向就是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C .电流总是从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 D .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不能形成电流解析:选D 只有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A 错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B 错误;在电源内部,电流从电势低的一端流向电势高的一端,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C 错误;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不能形成电流,D 正确。
2.(教科教材原题)在示波管中,电子枪2 s 内发射6×1013个电子,则示波管中电流大小约为( )A .4.8×10-6A B .3×1013A C .9.6×10-6 AD .3×10-6A解析:选A 由题意知,2 s 内发射的电荷量为q =1.6×10-19×6×1013 C =9.6×10-6C ,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 =q t ,得I =9.6×10-62A =4.8×10-6A ,A 正确。
3.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根据这一假说,电子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
设电荷量为e 的电子,以速率 v 绕原子核沿顺时针方向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关于该环形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大小为ve2πr ,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B .电流大小为ver,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C .电流大小为ve2πr ,电流方向为逆时针D .电流大小为ve r,电流方向为逆时针解析:选C 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2πr v ,由I =e T 得I =ve2πr ,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故电流方向为逆时针,C 正确。
[融会贯通](1)电子流、带电粒子流都可以等效为电流,导体中自由电荷的无规则运动不能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点点通(二) 电阻定律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表达式为:R =ρl S。
2.电阻率(1)物理意义:反映导体的导电性能,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
(2)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小题练通]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R =U I可知,电阻与电压、电流都有关系B .由R =ρl S可知,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系C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 .所谓超导现象,就是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导体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的现象解析:选D R =U I 是电阻的定义式,R 与电压和电流无关,故A 错误;R =ρl S是电阻的决定式,即电阻与ρ、l 、S 都有关系,故B 错误;电阻率一般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 错误;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导体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的现象叫超导现象,故D 正确。
2.(教科教材原题)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然后给它们加上相同的电压,则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它们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 )A .1∶4B .1∶8C .1∶16D .16∶1解析:选C 根据电阻定律R =ρl S ,R 1=ρ2l 12S =4ρl S ,R 2=ρ·12l2S =14ρl S ,再根据I =UR,Q =It ,解得Q 1∶Q 2=1∶16,C 正确。
3.(粤教教材原题)工业上用一种称为“电导仪”的仪器测定液体的电阻率。
仪器中的一个部件如图所示,A 、B 是两片面积为1 cm 2的正方形铂片,间距d =1 cm ,把它们浸没在待测液体中。
若通过两根引线加上电压U =6 V 时,测出电流I =1 μA,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解析:根据电阻定律R =ρd S 及欧姆定律I =U R ,解得ρ=US Id =6×1×10-41×10-6×1×10-2Ω·m=6×104Ω·m。
答案:6×104Ω·m [融会贯通](1)当导线被拉长或对折时,长度、横截面积都会发生变化,但总体积是不变的。
(2)电阻定律和欧姆定律相结合,可以求解与之相关的多个物理量。
点点通(三)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 =UR。
适用范围: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不适用于气体导电或半导体元件。
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 、横坐标表示电压U ,画出的I U 图像,如图所示。
图线的斜率k =tan θ=I U =1R,图中R 1>R 2(选填“>”“<”或“=”)。
(2)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适用于欧姆定律。
(3)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不适用于欧姆定律。
[小题练通]1.(粤教教材原题)如图是两个电阻R 1、R 2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知两电阻的大小之比R 1∶R 2等于( )A .1∶3B .3∶1C .1∶ 3D .3∶1解析:选A 导体的电阻等于I U 图像斜率的倒数,由题图可得R 1∶R 2=tan 30°∶tan 60°=1∶3,A 正确。
2.(教科教材原题)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 V ,在2 min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5 C ,这段导体的电阻R =________Ω。
解析:根据公式I =q t ,R =U I ,解得R =Ut q =4×2×6015Ω=32 Ω。
答案:323.(教科教材原题)一卷铝导线,横截面积为1 mm 2。
在27 ℃下,当这卷导线两端电压为54 V 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为2 A ,这卷导线有多长?(铝的电阻率为2.7×10-8Ω·m)解析:根据公式I =U R ,R =ρl S,解得l =US Iρ=54×1×10-62×2.7×10-8m =1 000 m 。
答案:1 000 m [融会贯通](1)分清I U 图像和U I 图像,对于线性元件,U I 图像的斜率表示电阻,而I U 图像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
(2)欧姆定律可以和电流的定义式、电阻定律等公式相结合,求解相关联的物理量。
点点通(四) 电阻的串联、并联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电流 I =I 1=I 2=…=I n I =I 1+I 2+…+I n 电压 U =U 1+U 2+…+U n U =U 1=U 2=…=U n电阻 R 总=R 1+R 2+…+R n 1R 总=1R 1+1R 2+…+1R n分压原 理或分 流原理 U 1∶U 2∶…∶U n = R 1∶R 2∶…∶R n I 1∶I 2∶…∶I n =1R 1∶1R 2∶…∶1R n功率 分配 P 1∶P 2∶…∶P n = R 1∶R 2∶…∶R nP 1∶P 2∶…∶P n =1R 1∶1R 2∶…∶1R n[小题练通]1.(教科教材原题)某种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物体M 在导轨上平移时,带动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杆P ,通过理想电压表(内阻非常大)显示的数据,来反映物体位移的大小x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M 运动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发生变化B .物体M 运动时,电压表示数会发生变化C .物体M 不动时,电路中没有电流D .物体M 不动时,电压表没有示数解析:选B 物体M 不动时,电路中有电流,电压表有示数,C 、D 错误;物体M 运动时,电路中电流不变,电压表示数发生变化,A 错误,B 正确。
2.如图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a 、b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 V ,当使用a 、c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0 V 。
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 g为500 Ω,满偏电流I g为1 mA,则电阻R1、R2的值分别为( )A.9 500 Ω90 000 ΩB.90 000 Ω9 500 ΩC.9 500 Ω9 000 Ω D.9 000 Ω9 500 Ω解析:选A 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电流表串联R1,由串联电路特点有R总=R1+R g =U1I g,得R1=U1I g-R g=9 500 Ω;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电流表串联R1、R2,同理有R总′=R1+R2+R g=U2I g,得R2=U2I g-R g-R1=90 000 Ω。
故A正确。
3.(沪科教材原题)有一金属丝,长1 m,电阻为15 Ω。
现将金属丝两端连接成一闭合圆环如图所示,在圆环上取P、Q两点。
已知P、Q间的短圆弧长20 cm,求P、Q间的电阻值。
解析:P、Q将金属丝分为两部分,根据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故短圆弧电阻为R1=15R=3 Ω,长圆弧电阻为R2=45R=12 Ω,R1、R2并联,根据1R总=1R1+1R2,解得P、Q间的电阻值为R总=R1R2R1+R2=2.4 Ω。
答案:2.4 Ω[融会贯通](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电路中的任意一个电阻,串联电阻增多时,总电阻增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意支路的电阻,并联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减小。
(3)不论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只要某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就增大,反之则减小。
1.电阻的决定式和定义式的比较公式R=ρlSR=UI区别电阻的决定式电阻的定义式说明了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R由ρ、l、S共同决定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方法——伏安法,R与U、I均无关只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均匀的电解液适用于任何纯电阻导体2.对U I 图像和I U 图像的理解(1)只有图乙I U 图像才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2)图线a 、c 、e 、f 表示线性元件,b 、d 表示非线性元件。
(3)在图甲中,图线a 、c 的斜率表示导体的电阻,斜率越大,电阻越大,R a >R c ;在图乙中,图线e 、f 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斜率越大,电阻越小,R e <R f 。
(4)图线b 的斜率变大,电阻变大;图线d 的斜率变小,电阻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