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餐烹调技术授课教案:焯水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4
火烹技法之焯水火烹技法之焯水焯水又名沸水,是根据烹调的需要,把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在水锅中,加热至半熟或刚熟的状态,随即取出,以各烹调或切配后再烹调使用。
1.焯水的作用需要焯水的原料比较广泛,大部分有血污或有腥膻气味的肉类原料,都应进行焯水,也有部分蔬菜焯水的作用是:可使蔬菜色泽鲜艳、口味脆嫩,并除去苦、涩、辣味。
如菠菜、油菜、薹菜等绿叶菜类焯水后,可使色泽更加鲜艳,口味保持脆嫩;笋焯水后,除去了涩味;萝卜焯水后可除去辣味等;可使禽、畜类原料排除血污,除去异味。
如鸡、鸭、肉等通过焯水可排出原料中的血污;牛、羊肉及内脏等通过焯水还可除去腥膻味;可缩短正式烹调时的加热时间。
原料经过焯水后,呈半熟或刚熟状态,在正式烹调时,可大大缩短加热时间,这对一些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烹调的菜肴更为有利:可以调整不同性质的原料的成熟时间,使其在正式烹调时,成熟时间一致。
2.焯水的分类根据原料和水温不同,焯水一般可分为冷水锅和沸水锅两大类。
冷水锅:冷水锅是把需要焯水的原料与冷水同时下锅。
动物性原料中,冷水锅焯水适用于腥昧重,血污多的牛肉、羊肉、大肠、肚子等,因为这些原料如在水沸后下锅,表面骤受高温立即收缩,内部的血污和腥膻气味就不易排出,所以应该冷水下锅。
冷水锅的操作要点是:在焯水过程中,必须经常翻动原料,使各部分受热均匀。
沸水锅:沸水锅是先将锅中的水加热煮沸,再将原料下锅。
在动物性原料中,适用于腥味小,血污少的原料,如鸡、鸭、方肉等,这些原料在水沸后下锅,就可除去血污和腥膻气味。
不必用冷水锅进行处理。
沸水锅的操作要点是:原料在锅中水略沸后应即取出,加热时间不能过长;鲜嫩的蔬菜不易焯水,因为维生素易遭到破坏。
根据烹制需要炝、拌的菜焯水时应先焯后切,断生即可。
3.焯水应掌握的原则根据原料的不同性质,适当掌握焯水时间。
各种原料,一般均有大小、老嫩软硬之分,在焯水时必须分别对待。
如笋有大小、老嫩之分,大的、老的焯水时间应长一些;小的、嫩的焯水时间应短一些。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doc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系统地介绍中餐烹调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巧,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餐烹调的基本方法,了解中餐食材的特性,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烹调中餐的能力。
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本部分为第一至第五章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餐烹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餐烹调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熟悉中餐食材的特性及运用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餐烹调概述1.1 中餐烹调的基本概念1.2 中餐烹调的特点与魅力第二章:厨房工具与设备2.1 常用厨房工具介绍2.2 厨房设备的维护与使用第三章:食材处理技术3.1 食材的选购与保存3.2 食材的切割与加工第四章:烹调基本技法4.1 炒4.2 炖4.3 烧4.4 蒸4.5 煮第五章:火候与调味5.1 火候的掌握5.2 调味的原理与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餐烹调的基本概念、技法和原理。
2. 演示法:现场演示食材处理和烹调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烹调过程。
4.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餐烹调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作品展示:欣赏学生创作的中餐菜品,评价其烹饪技艺。
4. 小组评价: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餐烹调技术》2. 厨房工具与设备:刀具、锅具、砧板等3. 食材:肉类、蔬菜、海鲜等4. 演示视频:优秀中餐烹调技艺视频素材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3课时4. 第四章:4课时5. 第五章:2课时八、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知识,总结学习中餐烹调的要点。
2. 观察家庭或餐馆的中餐烹调过程,分析其技法与特点。
3.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人烹制一道中餐菜品,分享烹饪心得。
六、第六章:烹调技法拓展6.1 煎6.2 炸6.3 烤6.4 蒸馏6.5 冷菜制作七、第七章:地方特色菜系7.1 川菜7.2 粤菜7.3 鲁菜7.4 苏菜7.5 浙菜八、第八章:中餐宴会设计8.1 宴会主题与布局8.2 菜单设计8.3 烹调流程与服务九、第九章:食材搭配与营养均衡9.1 食材的营养成分9.2 食材的搭配原则9.3 营养均衡的烹饪方法十、第十章:中餐创新与烹饪艺术10.1 中餐创新的意义与方法10.2 烹饪艺术的表现形式10.3 烹饪美学与饮食文化十一、教学方法与评价6. 教学方法:6.1 讲授法:讲解烹调技法的原理与要点。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工具和设备。
2. 掌握中式烹调的基本技巧,如刀工、火候、调味等。
3. 学会制作常见的中式菜肴,如红烧肉、鱼香茄子、宫保鸡丁等。
4. 培养学生的烹饪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饮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中式烹调概述教学重点:了解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中式烹调与其他烹饪方式的区分。
2. 第二节:中式烹调工具和设备教学重点:掌握中式烹调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不同工具和设备的功能及正确使用。
3. 第三节:刀工技巧教学重点:学会刀工的基本刀法,如切、剁、刮等。
教学难点:刀工技巧的熟练运用。
4. 第四节:火候掌握教学重点:了解火候的分类和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食材特性合理控制火候。
5. 第五节:调味技巧教学重点:掌握中式调味的基本原则和常用调料。
教学难点:调味的创新和搭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技巧和菜肴制作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菜肴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菜肴,提高操作能力。
4. 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分享烹饪心得,促进师生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工具和设备。
2. 学生能灵活运用刀工、火候和调味技巧,制作出美味的中式菜肴。
3. 学生具备一定的烹饪创新能力和饮食文化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教材等教学资料。
2. 中式烹调工具和设备(如刀具、炉灶、锅具等)。
3. 食材、调料等烹饪原料。
4. 烹饪演示视频或图片。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式菜肴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中式烹调技术》的学习。
2. 讲授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对中式烹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演示中式烹调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讲解不同工具和设备的功能及正确使用。
4. 讲授刀工技巧,示范基本刀法,如切、剁、刮等,并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
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教学内三、巡回指导容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随时巡视,纠正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杜绝危险情况发生。
四、任务评价1.自我评价评价的主体是学生,由学生参照该作品的评定标准对其制作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或学生之间对作品进行相互评价。
2.教师评价任课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参照该作品应有福标准和操作规范对学生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分值。
板书设根据“土豆丝”的制作过程,写出实训实验报告。
计教后札记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教学内容3.学生制作(个人练习)(1)原料、制作方法同“示范”。
(2)练习要求。
三、巡回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随时巡视,纠正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杜绝危险情况发生。
四、任务评价1.自我评价评价的主体是学生,由学生参照该作品的评定标准对其制作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或学生之间对作品进行相互评价。
2.教师评价任课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参照该作品应有福标准和操作规范对学生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分值。
板书设计写出红烧肉的实训实验报告教后札记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教学内容制作材料主料:圆白菜300克调料:大蒜5克,大葱10克,植物油15克,盐3克,味精2克,鸡精2克,酱油5克,醋10克步骤包菜手撕成大片过水备用;下茶油、蒜片炒香,下过水的包菜同炒;续下调味料、撒葱段即可。
制作流程1. 整棵包菜放入清水中冲洗干净,去掉包菜根茎后将菜叶手撕成大约1/3手掌大小的片状,将手撕菜叶放入盆中,用流动清水再次清洗后稍加浸泡,蒜瓣去皮切片,花椒粒用温水稍加浸泡后控水备用;2. 炒锅烧热将猪油下锅,猪油慢慢融化。
3. 油温升至三、四成热度时将花椒粒下锅煸香,将蒜片下锅煸香,将干红椒丝撒入锅中炝锅;4. 将控干水的包菜叶倒入锅中急火快炒。
5. 沿锅边浇淋一圈米醋,快速炒匀,依次往锅中添加鲜味酱油1汤匙,白糖1/4茶匙,精盐1/2茶匙炒匀;大火将包菜叶炒香炒脆后,沿锅边再次浇淋一汤匙米醋,淋少许香麻油即起锅装盘。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烹饪教研组第一章烹饪技术概述[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烹饪技术的含义,理解我国菜肴的特点和我国菜的组成。
[教学重点]我国菜肴的特点[教学难点]我国菜肴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烹饪技术的内涵1.烹饪技术的含义烹饪技术在使用上,是指菜肴的制作技术。
烹饪技术包括烹调技术和面点技术。
2.烹饪技术和面点技术3.烹饪技术的工艺特点(二)我国菜肴的特点1.选择原料广,制作精细2.制作方法多,随意性大3.调味灵活,口味突出4.风味特色多、地方性强5.搭配合理、营养丰富(三)我国菜的组成1.地方风味1) 山东菜2) 四川菜3) 广东菜4) 江苏菜2.民族风味1) 清真菜2) 朝鲜菜3.素菜特点:1) 选料应时,并以烤麸、素鸡、腐衣、豆腐、粉皮为主要原料。
2) 制作考究,技术精湛。
4.宫廷菜特点:1) 用料广泛、珍贵猎奇2) 讲究菜肴的造型3) 菜名寓以吉祥富贵4) 餐具华贵独特5.官府菜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达官贵族家庭所使用的菜肴。
三、小结本章讲述了烹饪技术的内涵,我国菜肴的特点,我国菜的组成四、布置作业1.简述我国菜肴的特点2.简述素菜的特点3.简述宫廷菜的特点第二章刀工技术[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刀工的作用,掌握刀工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种刀法及原料的成型方法[教学内容]刀工技术[教学重点]直刀法,平刀法[教学难点]花形原料的切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刀工的基本作用及基本要求1.刀工的作用1) 便于烹调和饮食2) 可使菜肴的外形千姿百态2.刀工的基本要求1) 必须掌握原料的不同特性2) 必须使改刀后的原料整齐划一,清爽利落。
3) 必须与烹调方法相适应4) 操作姿势必须准确(二)刀法1.直刀法1) 切2) 剁3) 坎2.平刀法3.斜刀法4.锲刀法(三)原料的成型方法1.片1) 切法2) 片法2.块1) 切法2) 砍法3.丝与条4.段5.丁、粒、末6.茸7.花形原料的切法1) 麦穗花刀2) 菊花花刀3) 梳子花刀4) 荔枝花刀5) 蓑衣花刀6) 卷筒花刀7) 牡丹花刀8) 斜双十字花刀9) 多十字花刀10) 柳叶花刀11) 一字花刀三、小结本章学习了刀工的基本作用及基本要求,刀法,原料的成型方法四、布置作业1、刀工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练习各种刀法3、练习原料的成型方法第三章原料的初步加工技术[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蔬菜初加工的要求,理解蔬菜初加工的方法,理解鱼类初步加工的工序,掌握整鱼出肉出骨的方法,理解贝、虾、蟹及其它水产品的初步加工,理解家禽初步加工的工序,掌握家禽整料出骨的步骤,了解家禽初步加工的洗涤方法,理解鸡、猪、牛、羊肉的分档取料及用途[教学内容]原料的初步加工技术[教学重点]蔬菜、鱼类、家禽初步加工的工序[教学难点]整鱼出肉出骨的方法,家禽整料出骨的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蔬菜的初步加工1.蔬菜初加工的要求1) 摘除不可食的部分2) 去掉污物3) 要先洗后切4) 注意器皿的卫生5)要随用随加工6) 厉行节约2.蔬菜初加工的方法1) 叶菜类2) 根菜类3) 瓜果类4) 豆类5) 花菜类(二)水产品的初步加工1.鱼类的初步加工1) 刮鳞2) 去鳃3) 去内脏4) 洗涤2. 鱼类初步加工的实例1) 黄鱼2) 鲥鱼3) 鲳鱼4) 带鱼5) 鲨鱼6) 鲤鱼7) 鲶鱼3.鱼出肉出骨的方法1) 出肉的方法2) 整鱼出骨A.口除法B.背除法4.贝、虾、蟹及其它水产品的初步加工1)贝类2) 虾类3) 蟹类4) 甲鱼5) 鳝鱼(三)家禽的初步加工1.宰杀2.褪毛3.开膛取内脏4.内脏洗涤5.家禽的整料出骨1) 划开颈皮,斩断颈骨2) 出翅膀骨3) 出躯干骨4) 出鸡腿骨5) 翻转鸡皮(四)家畜的初步加工1.盐醋搓洗法2.里外翻洗法3.刮剥法4.漂洗法5.灌水冲洗法(五)分档取料1.鸡的分档取料及用途1) 脊背2) 鸡腿肉3) 胸脯和里脊肉4) 翅膀5) 鸡爪6) 鸡头7) 鸡脖2. 猪肉的分档取料及用途1) 前槽2) 腰排3) 后秋3.牛肉的分档取料及用途1) 牛头2) 牛尾3) 上脑4) 前腿5) 颈肉6) 前腱子7) 脊骨8) 腑肋9) 胸脯10) 米龙11) 里仔盖12) 仔盖13) 后腱子4.羊肉的分档取料及用途1) 羊头2) 羊尾3) 前腿4) 颈肉5) 脊背6) 肋条7) 胸脯8) 后腿9) 前腱子10) 后腱子三、小结本章讲述了蔬菜初加工的要求和方法,水产品、家禽、家畜的初步加工以及分档取料四、布置作业1、简述蔬菜初加工的要求2、练习鱼类初步加工3、练习整鱼出肉出骨4、练习家禽初步加工5、简述家禽整料出骨的步骤第四章干货原料的泡发技术[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干货原料的泡发要求,掌握干货原料的泡发方法[教学内容]干货原料的泡发技术[教学重点]水发、油发[教学难点]水发、油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干货原料的泡发要求1、熟悉原料的产地和性质2、掌握干货泡发的各种方法3、要了解泡发过程中相关的因素4、要选择合适的容器(二)干货原料的泡发方法1. 水发1) 冷水发2) 温水发3) 沸水发2. 油发1) 油汆2) 水浸3) 漂洗3. 碱发1) 碱发工序:水洗、碱液浸泡、漂洗2) 碱液配制4. 盐发5. 火发(三)干货原料的泡发实例1. 燕窝的泡发2. 鱼翅的泡发3. 熊掌4. 海参的泡发5.鱼肚的泡发6. 鱿鱼泡发7. 鲍鱼的泡发8. 鱼皮、鱼唇的泡发9. 明骨的泡发10. 海蜇的泡发11. 不干杯的泡发12. 乌鱼蛋的泡发13. 哈士蟆的泡发14. 冬菇、口蘑的泡发15. 猴头蘑的泡发三、小结本章讲述了干货原料的泡发要求,干货原料的泡发方法,干货原料的泡发实例四、布置作业练习:水发、油发、碱发、盐发、火发第五章食品雕刻技术[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雕刻的意义,了解食品雕刻的工具,理解食品雕刻的表现方式,掌握食品雕刻的刀法,了解食品雕刻的操作程序,了解雕刻品的使用与保管[教学内容]食品雕刻技术[教学重点]食品雕刻的刀法[教学难点]食品雕刻的表现方式,食品雕刻的刀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食品雕刻的意义它是美化宴会,追求“美食”的一种造型艺术。
中国烹饪(中式烹调师劳保版)授课教案第七章烹调方法十五、氽15分钟指将加工成丝、丁、片、块和圆子形的小型原料码味,上浆或不上浆,直接投入已调好味的沸汤之内煮至刚熟,并添加相应配料,连汤汁一起上菜的烹调方法。
适合原料:质地细嫩易熟的如里脊、肝腰、鸡脯、鱼虾等为主料,柔嫩的时蔬、鲜菌、粉丝、水发木耳、鲜冬笋等为辅料。
以及具有特殊口味的腌制菜,如冬菜、榨菜、泡菜、盐白菜等。
工艺流程:(1)选料----刀工切配----上浆(根据菜肴需要码味上桨)氽制(抖散原料入锅氽制加调、辅料)装碗----成菜(2)制泥(相当制糁)氽制(丸子放清汤中氽熟捞出盛汤碗中再回灌清汤)成菜成菜特点:菜肴具有汤宽量多、滋味醇和清鲜、质地细嫩爽口的特点。
注意事项:(1)氽与煮相似,但相间要短,原料选择限于鲜嫩类。
(2)码味、码芡是成菜鲜嫩的关键。
(3)氽原料在汤处于微沸状态下锅。
(4)氽制菜一般先下主料,再下配料。
但咸菜类的可先下,煮出味后直下主辅料。
菜肴举例:清汤鸡圆、酸辣肉丝汤、五色鱼圆、肝片汤等。
十六、炖15分钟是指将大块或整形的原料,放入汤锅或陶罐中,添加配料,大量加水,大火烧开,小火久煮使原料熟透的烹调方法。
适合原料:多以带骨的猪、牛、狗、鸡、鸭以及猪蹄、牛尾等形体较大且质地老硬的禽畜肉类等富含蛋白质的为主料。
配料常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雪豆、花生等;富矿物质的海带、黑鱼等;有食疗作用的当归、苡仁等,以及时蔬中菜头、萝卜等,起到与主料营养互补、调剂口味的作用。
工艺流程:选料----初步加工----焯水(除去血腥浮沫)——炖制(掺足水大火烧开、撇浮沫,小火保持微沸)——调味(酌情调味)——成熟装碗(可配味碟)成菜成菜特点:成菜具有汤多味鲜、原汁原味、形态完整、软熟不烂的特点。
注意事项:(1)炖与煨很相似只是一般原料要小些、火力要大些时间要短些。
(2)炖菜中常用姜、葱、花椒、胡椒、料酒等除去原料异味。
(3)炖汤有清汤,奶汤之分。
厨房技术要领宝典-怎样焯水焯水,就是将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在开水锅中加热至半熟或全熟,取出以备进一步烹调或调味。
它是烹调中特别是冷拌菜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
对菜肴的色、香、味,特别是色起着关键作用。
焯水的应用范围较广,大部分蔬菜和带有腥膻气味的肉类原料都需要焯水。
焯水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使蔬菜颜色更鲜艳,质地更脆嫩,减轻涩、苦、辣味,还可以杀菌消毒。
如菠菜、芹菜、油菜通过焯水变得更加艳绿。
苦瓜、萝卜等焯水后可减轻苦味。
扁豆中含有的血球凝集素,通过焯水可以解除。
2.可以使肉类原料去除血污及腥膻等异味,如牛、羊、猪肉及其内脏焯水后都可减少异味。
3.可以调整几种不同原料的成熟时间,缩短正式烹调时间。
由于原料性质不同,加热成熟的时间也不同,可以通过焯水使几种不同的原料成熟一致。
如肉片和蔬菜同炒,蔬菜经焯水后达到半熟,那么,炒熟肉片后,加入焯水的蔬菜,很快就可以出锅。
如果不经焯水就放在一起烹调,会造成原料生熟不一,软硬不一。
4.便于原料进一步加工操作,有些原料焯水后容易去皮,有些原料焯水后便于进一步加工切制等。
焯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水锅焯水;另一种是冷水锅焯水。
开水锅焯水,就是将锅内的水加热至滚开,然后将原料下锅。
下锅后及时翻动,时间要短。
要讲究色、脆、嫩,不要过火。
这种方法多用于植物性原料,如:芹菜、菠菜、莴笋等。
焯水时要特别注意火候,时间稍长,颜色就会变淡,而且也不脆、嫩。
因此放入锅内后,水微开时即可捞出晾凉。
不要用冷水冲,以免造成新的污染。
冷水锅焯水,是将原料与冷水同时下锅。
水要没过原料,然后烧开,目的是使原料成熟,便于进一步加工。
土豆、胡萝卜等因体积大,不易成熟,需要煮的时间长一些。
有些动物性原料,如;白肉、牛百页、牛肚领等,也是冷水下锅加热成熟后再进一步加工的。
有些用于煮汤的动物性原料;也要冷水下锅,在加热过程中使营养物质逐渐溢出,使汤味鲜美,如用热水锅,则会造成蛋白质凝固。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doc教案章节一:中餐烹调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餐烹调的历史和发展2. 掌握中餐烹调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熟悉中餐烹调的主要技法和特点教学内容:1. 中餐烹调的历史和发展2. 中餐烹调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中餐烹调的主要技法和特点教学活动:1. 讲解中餐烹调的历史和发展2. 演示中餐烹调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实践中餐烹调的主要技法和特点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餐烹调历史和发展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中餐烹调基本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中餐烹调主要技法和特点的熟悉程度教案章节二:刀工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中餐刀工的基本技巧2. 学会使用不同的刀具进行切割3. 熟悉刀工对于食材的影响和美感呈现教学内容:1. 中餐刀工的基本技巧2. 不同刀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 刀工对于食材的影响和美感呈现教学活动:1. 讲解中餐刀工的基本技巧2. 演示不同刀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 实践刀工对于食材的切割和美感呈现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餐刀工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不同刀具使用方法和技巧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刀工对于食材影响和美感呈现的理解程度教案章节三:烹饪技法之一:炒教学目标:1. 掌握炒的技法和要领2. 学会使用炒锅和炒铲3. 熟悉炒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内容:1. 炒的技法和要领2. 炒锅和炒铲的使用方法3. 炒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活动:1. 讲解炒的技法和要领2. 演示炒锅和炒铲的使用方法3. 实践炒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评价:1. 学生对炒的技法和要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炒锅和炒铲使用方法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炒的火候和时间控制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四:烹饪技法之二:炖教学目标:1. 掌握炖的技法和要领2. 学会使用炖锅和炖料3. 熟悉炖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内容:1. 炖的技法和要领2. 炖锅和炖料的使用方法3. 炖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活动:1. 讲解炖的技法和要领2. 演示炖锅和炖料的使用方法3. 实践炖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评价:1. 学生对炖的技法和要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炖锅和炖料使用方法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炖的火候和时间控制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五:食材处理和配菜教学目标:1. 学会处理不同类型的食材2. 掌握配菜的原则和技巧3. 熟悉食材处理和配菜的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 处理不同类型食材的方法2. 配菜的原则和技巧3. 食材处理和配菜的注意事项教学活动:1. 讲解处理不同类型食材的方法2. 演示配菜的原则和技巧3. 实践食材处理和配菜的注意事项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处理不同类型食材方法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配菜原则和技巧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食材处理和配菜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六:烹饪技法之三:烧教学目标:1. 掌握烧的技法和要领2. 学会使用烧锅和烧料3. 熟悉烧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内容:1. 烧的技法和要领2. 烧锅和烧料的使用方法3. 烧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活动:1. 讲解烧的技法和要领2. 演示烧锅和烧料的使用方法3. 实践烧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评价:1. 学生对烧的技法和要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烧锅和烧料使用方法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烧的火候和时间控制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七:烹饪技法之四:蒸教学目标:1. 掌握蒸的技法和要领2. 学会使用蒸锅和蒸架3. 熟悉蒸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内容:1. 蒸的技法和要领2. 蒸锅和蒸架的使用方法3. 蒸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活动:1. 讲解蒸的技法和要领2. 演示蒸锅和蒸架的使用方法3. 实践蒸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评价:1. 学生对蒸的技法和要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蒸锅和蒸架使用方法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蒸的火候和时间控制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八:烹饪技法之五:煮教学目标:1. 掌握煮的技法和要领2. 学会使用煮锅和煮具3. 熟悉煮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内容:1. 煮的技法和要领2. 煮锅和煮具的使用方法3. 煮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活动:1. 讲解煮的技法和要领2. 演示煮锅和煮具的使用方法3. 实践煮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评价:1. 学生对煮的技法和要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煮锅和煮具使用方法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煮的火候和时间控制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九:中式调味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中式调味的基本原则2. 学会使用中式调味料和调味品3. 熟悉调味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内容:1. 中式调味的基本原则2. 中式调味料和调味品的使用方法3. 调味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活动:1. 讲解中式调味的基本原则2. 演示中式调味料和调味品的使用方法3. 实践调味的火候和时间控制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式调味基本原则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中式调味料和调味品使用方法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调味火候和时间控制的掌握程度教案章节十:食品安全与卫生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2. 掌握食品卫生处理的基本方法3. 熟悉厨房操作的卫生规范教学内容:1. 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2. 食品卫生处理的基本方法3. 厨房操作的卫生规范教学活动:1. 讲解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2. 演示食品卫生处理的基本方法3. 实践厨房操作的卫生规范教学评价:1. 学生对食品安全和卫生重要性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食品卫生处理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厨房操作卫生规范的熟悉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章节一:中餐烹调概述补充说明: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深入了解中餐烹调的历史和发展,掌握基本原则和技巧,熟悉主要技法和特点。
单元2 水烹法教案一[教学目的] 了解烧的概念、种类、特点、操作方法和菜例。
[教学重点] 烧的概念、分类、风味特点。
[教学难点] 烧的制作工艺、操作关键及各种菜例。
[教学方法] 讲解讲练结合,启发式、互动式,结合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课时] 8项目2.1 烧一、烧的概念烧是将加工整理,改刀成形并经熟处理(炸、煎、煸、煮或焯水)的原料,加适量汤汁和调味品,先用旺火烧沸,在用中或小火烧透至浓稠入味成菜的烹调方法。
二、烧的特点味型多样,质感软嫩。
三、烧的种类按工艺特点和成菜风味,烧可分为红烧、白烧和干烧三大类。
(一)红烧红烧是指将切配后的原料,经过焯水或炸、煎、炒、煸、蒸等方法制成半成品,放入锅中,加入鲜汤旺火烧沸,撇去浮沫,再加入调味品,如糖色、生抽、老抽等,改用中火或小火,烧至熟软汁稠,勾芡(或不勾芡)收汁成菜的烹调方法。
(二)白烧白烧与红烧在方法上基本相同,由于白烧菜肴颜色为白色故而得名。
(三)干烧在烧制过程中用中小火将汤汁自然收汁,使汤汁滋味渗入原料内部或粘附在原料表面的烹调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勾芡。
四、菜例:(一)红烧鱼烹调方法:红烧。
味型:咸鲜味。
风味特点:色泽红亮,咸鲜味美,鱼形完整。
原料:鲜鱼一尾(约600 g),猪肥瘦肉20 g,冬笋5 g,油菜心5 g,水发冬菇10 g,葱段15 g,姜片10 g,葱油30 g,料酒10 g,酱油20 g,白糖15 g,精盐2 g,湿淀粉10 g,花生油1000 g(实耗50 g)。
工艺流程:鱼的初加工→主辅料的刀工处理→热油炸鱼→炒配料调味→将鱼烧制→勾芡一装盘成菜制作工艺:1.将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在两面用斜刀法剞上1.5 cm宽的花刀,周身抹上酱油;冬菇、冬笋、肥瘦肉分别切成小薄片。
油菜心切成小段。
2.炒锅置于旺火上,加上花生油至200℃时,把鱼放入油中一炸(走油),迅速倒入勺内。
3.在炒锅内留热油40 g,加葱、姜炒出香味,加肉片略炒,然后加清汤(如无,可用水代替,本书后同)烧开,再放入鱼,加酱油、料酒、白糖、精盐,用小火烧至熟透,汤约剩70 g时,将鱼取出放在鱼盘内;锅中去掉葱、姜,加入冬菇、冬笋烧开,用湿淀粉勾芡.淋上葱油,浇在鱼身,油菜心用开水焯一下,摆在鱼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