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粘度指数改进剂PPT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27.50 KB
- 文档页数:35
黏度指数改进剂
黏度指数改进剂又称增黏剂或黏度剂。
主要用在适应宽温度范围的润滑油中,如内燃机油、齿轮油等。
因为这类润滑油多用在户外工作的车辆中,受外界气温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在寒冷地区工作的车辆,在车辆未开动时,润滑油温度接近外界气温,润滑油的黏度很大,车辆不易启动;或因润滑油不易流动,难以保证良好的润滑。
为了保证寒区车辆的启动和润滑,多采用低黏度的润滑油。
但是当车辆启动后,进入正常的工作,摩擦表面的温度较高,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润滑油黏度就会降低。
在寒冷地区使用的低黏度润滑油,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黏度可能降低到不能满足良好的润滑要求。
为了保证润滑油在低温下和较高温度下均能满足要求,就需要在寒冷地区使用的低黏度润滑油中加入增黏剂,使润滑油在较高温度下保持较大的黏度,同时提高油品的黏度指数,满足机械正常工作的润滑要求。
黏度指数改进剂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在矿物油中,随温度的变化其分子呈不同状态而影响油品的性能。
高温时,添加剂的分子溶胀,溶液内摩擦增加,导致溶液的黏度有所增加。
低温时,添加剂分子收缩蜷曲,对溶液(油)的内摩擦影响不大,对油的黏度影响较小。
黏度指数改进剂正是基于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形态来影响润滑油的黏度,达到改善油品黏温性能的目的。
对于黏度指数改进剂或增黏剂来说,应具有增黏能力大、低温性能好、抗剪切性能好和热氧化安定性好四个主要性能。
如何正確選用適合的黏度指數改進劑(俗稱增黏劑)首先,在您瞭解如何正確選用適合的黏度指數改進劑(俗稱增黏劑)前, 先為您簡單敘述一些在潤滑油上經常見到的一些名詞及其意義。
何謂黏度:黏度是流體(一般指的是液體,而作為石油及石油產品主要是液體)流動時內摩擦力的量度。
也就是液體分子再外力作用下發生相對運動時,在分子內部產生的一種摩擦阻力它阻礙液體分子的運動。
液體的這種性質叫做黏滯性,也稱為黏性。
黏度即為表示內摩擦力係數數量的名稱,同時也作為流體對剪切應力顯示組抗作用的性質名稱。
黏度的表示方法、常用單位及測量範圍:何謂黏溫性:油品的黏度隨溫度的變化的特性,稱為油品的黏溫性。
黏溫性對潤滑由是一項重要的質量指標。
為了使潤滑油在溫度變化的條件下能保證潤滑作用,要求潤滑油的黏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幅度不要過大。
在石油產品中常用黏度比(ν50/ν100)與黏度指數(VI)表示。
何謂黏度指數:黏度指數是指油品黏度隨溫度變化這個特性一個約定量的值。
黏度指數高表示油品的黏度隨溫度變化較小。
黏度指數計算時只要先測得40℃和100℃的運動黏度然後用公式計算。
或由查表取得。
何謂剪切穩定性與剪切穩定指數(SSI %):過去常用油品由於剪切後黏度下降的百分率表示,現在大多數均用剪切穩定指數(SSI%)表示,這樣可以消除基礎油粘度大小的影響。
而剪切穩定指數SSI%,以越小越好。
新油黏度-剪切後油黏度剪切後黏度損失SSI%=--------------------- = -----------------新油黏度-基礎油黏度由聚合物增稠上升黏度何謂增黏能力:增黏能力。
這是指如入一定量添加劑後,油品黏度提高的幅度,如入添加劑數量越少,得到的黏度越高則增黏能力越強。
黏度指數改進劑的增黏能力與其分子質量與結構類型有關。
分子質量大的增黏能力也較大,一般使用的粘度指數改進劑的平均分子質量在4--6萬為宜,分子質量過高,抗剪切性下降。
不同黏度指數改進劑用量的比較何謂低溫使用性能:這包括油品的低溫啟動性和低溫泵送性。
2024年粘度指数改进剂市场规模分析引言粘度指数改进剂是一种在润滑油中添加的化学添加剂,其作用是改善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提高润滑油的抗剪切性和温度稳定性。
粘度指数改进剂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粘度指数改进剂市场规模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
市场规模分析1. 市场概况粘度指数改进剂市场是化工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其主要产品包括聚丙烯酰胺、聚己内酰胺、共聚酰胺等。
这些产品在润滑油中广泛应用,以提高润滑油的粘度指数和性能。
2.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润滑油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粘度指数改进剂作为润滑油的重要添加剂,其市场需求也相应增长。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粘度指数改进剂的性能也不断提高,满足了用户对润滑油性能的更高要求。
3. 市场规模预测根据相关市场研究报告和行业分析,粘度指数改进剂市场规模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XX亿元。
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粘度指数改进剂市场的主要增长区域,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地区。
4. 市场竞争格局粘度指数改进剂市场存在着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和一些中小型企业。
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品牌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而中小型企业则通过创新和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较为稳定。
结论粘度指数改进剂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有望持续增长,受益于工业化进程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小型企业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
预计亚太地区将成为粘度指数改进剂市场的主要增长区域。
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粘度指数改进剂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
改进润滑油润滑性能的添加剂粘度指数改进剂❖为什么要在润滑油中添加粘度指数改进剂❖粘度指数改进剂的性能一、为什么要在润滑油中添加粘度指数改进剂❖润滑油的作用:•降低摩擦•减缓磨损❖要求润滑油有一定的粘度来保证工作时,摩擦副表面形成足够厚的油膜来防止摩擦面接触,达到较好的润滑性能❖温度对粘度的影响:瓦尔塞方程式:log log(ν+a)=b-c logT❖温度升高,粘度减小。
❖寒区工作的车辆,为保证低温启动性(或润滑油低温润滑性),采用低粘度润滑油,当车辆正常工作时,润滑油温度升高,粘度降低,不能满足良好的润滑效果❖为了保证润滑油在低温下和较高温度下均能满足要求,就需要在寒区使用的低粘度润滑油中加入粘度指数改进剂,使润滑油在较高温度下保持较大粘度,满足机械正常工作的要求。
❖粘度指数改进剂作用:粘度指数改进剂曾称增粘剂。
可以提高粘度较低的基础油的粘度,明显地改善润滑油的粘温性能,使润滑油满足温度变化范围宽而粘度稳定的要求。
❖加有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低粘度润滑油称为多级油。
多级油可同时满足冬夏两季使用的粘度级别。
❖粘度指数改进剂原理:油溶性的链状高分子(分子量由几万到几百万)聚合物,当加入溶液中时,随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的不同其分子具有不同形态。
在低温时,高聚物凝聚为蜷曲状,对溶液分子的内摩擦(粘度)影响不大,在高温时,高聚物分子溶胀,表面积增大,溶液分子的内摩擦显著增大,导致油的粘度显著增大。
❖粘度指数改进剂应用:粘度指数改进剂除用于配制多级油外,在齿轮油、航空液压油、自动变速机油、数控液压油、减震油等方面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粘度指数改进剂效益:❖改善粘度性能❖省油❖降低磨损❖简化油品,实现油品通用化❖增产高粘度润滑油二、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使用性能1.增粘能力❖与主链碳数及在油中形态有关增粘能力顺序:苯乙烯-双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聚异丁烯>聚甲基丙烯酸酯(SDC)(EPC) (PIB) (PMA)2.剪切稳定性❖剪切稳定性差的增粘剂,高分子在剪切应力作用下主链会断裂,分子量减小,对磨损、油耗产生影响❖影响因素:粘度指数改进剂聚合度(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分散度)高分子在溶液中的流体力学体积粘度指数改进剂3.抗氧化安定性❖粘度指数改进剂使用时高温氧化,热氧化分解使粘度下降,酸值增加,环槽积碳增多,粘环4.低温性能❖指对多级油低温性能的影响。
1.前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机器设备对润滑油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从炼制工艺提高润滑油质量已不能满足高速度、高负荷、大功率等苛刻条件的要求。
添加剂是现代润滑油的精髓,对减摩抗磨,提高机器性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粘度指数改进剂是用于制备多级内燃机油、液压油和齿轮油的主要添加剂,在润滑油中添加粘度指数改进剂,可获得低温起动性能好、高温下又能保持适当粘度的多级油,从而使油品四季通用、南北通用。
2.常用的添加剂种类润滑油添加剂是加入基础油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使润滑油得到某种新的特性或改善基础油中已有的特性,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添加剂按功能分主要有清净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抗氧化剂、抗磨剂、降凝剂、摩擦改善剂等类型。
3.主要作用目前普遍采用的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作用机理是由塞尔贝(Selby)提出的。
粘度指数改进剂通常是一种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在室温下一般呈橡胶状或固体形态,其分子量从几万到几十万,而润滑油基础油的平均分子量仅为500左右。
当把这种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在基础油中后,会形成线团结构,且在溶剂中的线团体积比分子量较小的润滑油要大得多,因而使油品的粘度远大于基础油的粘度,这就是增稠作用的原因[[30,31]。
在低温下,高分子聚合物以卷曲的线团状存在,对油品粘度影响不大;随着温度升高,其线团伸张,有效容积增大,从而对油品流动阻碍作用增大,导致油品粘度相对显著增大。
粘度指数改进剂就是基于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形态,并对粘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增加油品粘度和改进粘温性能的。
4.作用原理人们在使用内燃机油时,都希望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其粘度变化不要太大,这样的内燃机油在低温时使发动机易于起动,而在高温时又具有足够的润滑性,也就是要求内燃机油具有较好的粘温性能[}2}}。
通常这种粘温性能是用粘度指数VI(Viscosity Index)来表示的,VI数值越大表示该油的粘温性能越好。
采用溶剂精制生产的基础油,粘度指数一般在100左右,用其调制的内燃机油,粘温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为提高油品的粘度指数,就必须使用粘度指数改进剂。
粘度指数改进剂工作性能及应用廖中文;杨旭志;王海林【摘要】黏度指数改进剂(Viscosity Index Improver)又名增黏剂,广泛用于改善内燃机油、液压油、自动传动液和齿轮油的黏温特性.现就4种常见的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特点及理化特性,概述其不同的应用范围,并重点介绍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润滑油理化性能的影响及功能性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研制方法和应用情况.【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10(032)010【总页数】4页(P180-183)【关键词】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功能性【作者】廖中文;杨旭志;王海林【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510642;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广州,510507;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73.60 引言黏温特性是润滑油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黏度是随温度变化的:温度升高,黏度变小;温度降低,黏度增大。
润滑油黏度过大,摩擦力增加,机械效率降低;润滑油黏度过小,油膜极易破裂,润滑失效,起不到润滑效果[1]。
为了改善润滑油的黏温性能,人们通常在其中添加粘度指数改进剂(VII),以获得低温启动性能好且在高温下又能保持适当粘度的多级发动机油[2-5]。
此外,粘度指数改进剂可降低燃料和润滑油的消耗[6],实现油品通用化。
1 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工作原理及分类VII是一种油溶性链状高分子化合物,低温时高分子收缩卷曲,对基础油的内摩擦影响减小;对粘度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高温时高分子溶胀,流体力学体积和表面积增大,基础油的内摩擦显著增加。
VII在不同温度下的形态发生变化,其作用的实质是改善油品的粘温性能,使油品具有较高的粘度指数,从而保证发动机能在低温下顺利启动,且在高温下能有足够大的粘度,确保良好的润滑。
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常见的有聚异丁烯(PIB)、乙丙烯共聚(OCP)、聚甲基丙烯酸酯(PMA)和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HSD)等[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