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功和能回顾内容_教学PPT_张三慧第三版B版
- 格式:ppt
- 大小:355.00 KB
- 文档页数:18
第10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10.1 在HCl 分子中,氯核和质子(氢核)的距离为0.128 nm ,假设氢原子的电子完全转移到氯原子上并与其他电子构成一球对称的负电荷分布而其中心就在氯核上。
此模型的电矩多大?实测的HCl 分子的电矩为3.4×10-30C·m ,HCl 分子中的负电分布的“重心”应在何处?(氯核的电量为17e )解:按假设模型计算,HCl 分子的电矩为此结果比实测数值大。
设如图10-1所示,在HCl分子中负电分布的“重心”在氯核与质子中间离氯核l 距离处。
这时HCL 分子的电矩应为图10-110.2 两个同心的薄金属球壳,内、外球壳半径分别为R1=0.02 m 和R2=0.06m 。
球壳间充满两层均匀电介质,它们的相对介电常量分别为εr1=6和εr2=3。
两层电介质的分界面半径R =0.04 m 。
设内球壳带电量Q =﹣6×10-8 C ,求:(1)D 和E 的分布,并画D-r ,E-r 曲线;(2)两球壳之间的电势差;(3)贴近内金属壳的电介质表面上的面束缚电荷密度。
解:(1)由D 的高斯定律可得再由,可得D-r 和E-r曲线如图10-2所示。
图10-2(2)两球壳之间的电势差为(3)10.3 两共轴的导体圆筒的内、外筒半径分别为R1和R2,R2<2R1。
其间有两层均匀电介质,分界面半径为r0。
内层介质相对介电常量为εr1,外层介质相对介电常量为εr2,εr2=εr1/2。
两层介质的击穿场强都是Emax 。
当电压升高时,哪层介质先击穿?两筒间能加的最大电势差多大?解:设内筒带电的线电荷密度为λ,则可导出在内外筒的电压为U 时,内层介质中的最大场强(在r =R L处)为而外层介质中的最大场强(在r =r 0处)为两结果相比由于r 0<R 2,且R 2<2R 1,所以总有E 2/E 1>0,因此当电压升高时,外层介质中先达到E max 而被击穿。
而最大的电势差可由E 2=Emax 求得为10.4 一平板电容器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电介质而带有电量Q 。
第4章 功和能4.1 电梯由一个起重间与一个配重组成。
它们分别系在一根绕过定滑轮的钢缆的两端(图4-1)。
起重间(包括负载)的质量M =1200 kg ,配重的质量m =1000 kg 。
此电梯由和定滑轮同轴的电动机所驱动。
假定起重间由低层从静止开始加速上升,加速度(1)这时滑轮两侧钢缆中的拉力各是多少?(2)加速时间t = 1.0 s ,在此时间内电动机所做功是多少(忽略滑轮与钢缆的质量)?(3)在加速t =1.0 s 以后,起重间匀速上升。
求它再上升的过程中,电动机又做了多少功?图4-1解:(1)如图4-1所示,沿竖直方向,分别对M 和m 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由此可得(2)在加速t=1.0 s的过程中,起重间上升的距离为这也就是电动机拖动钢缆的距离,电动机做的功为(3)起重间匀速上升时,滑轮两侧钢缆中的张力分别为拖动钢缆的距离为时电动机又做的功是4.2 一匹马拉着雪橇沿着冰雪覆盖的圆弧形路面极缓慢地匀速移动。
设圆弧路面的半径为R,马对雪橇的拉力总是平行于路面,雪橇的质量为m,与路面的滑动摩擦系数为当把雪橇由底端拉上圆弧时,马对雪橇做功多少?重力和摩擦力各做功多少?解:如图4-2所示,以F表示马拉雪橇的力,则对雪橇,由牛顿第二定律切向:法向:再由可解得由此得马拉雪橇做功重力对雪橇做的功为摩擦力对雪橇做的功为图4-24.3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遭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袭击而被撞毁(图4-3)。
据美国官方发表的数据,撞击南楼的飞机是波音767客机,质量为132 t,速度为942 km/h。
求该客机的动能,这一能量相当于多少TNT炸药的爆炸能量?图4-3解:将题给数据代入动能公式中即可得该客机的动能为由于1kg TNT爆炸放出能量为(见教材表4.1),所以上述动能相当于的TNT爆炸所放出的能量。
4.4 矿砂由料槽均匀落在水平运动的传送带上,落砂流量q=50 kg/s。
传送带匀速移动,速率为v=1.5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