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度指数改进剂
- 格式:docx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产技术及研究进展301 概述⼄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发成功的新型粘度指数改进剂,由于其性能优良,且⼄烯、丙烯价廉易得,从⽽使之成为发展最快、使⽤最⼴泛的⼀种粘度指数改进剂 [1]。
80年代初期⾄今,国内的⼀些单位如中科院⼤连化物所、⼤连⽯油七⼚、兰化公司合成橡胶⼚、南京长江⽯油化⼯⼚、茂名⽯化公司研究院、吉林⽯化公司、燕⼭⽯化等单位在⼄丙共聚物枯度指数改进剂的研究开发和⽣产应⽤⽅⾯进⾏⼤量的⼯作。
2 单效⼄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单效⼄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是指只具备粘度调节功能的粘度指数改进剂。
⽣产⽅式有两种:直接合成法和降解法。
2.1 直接合成法80年代初,长江⽯油化⼯⼚和兰州⽯化公司所以三氯氧钒-倍半烷基铝为催化剂进⾏了直接法制备⼄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研发。
在经历了⼩试、中试的研发后,兰州⽯化公司在2000t/a的⼄丙橡胶⼯业装置上进⾏了粘度指数改进剂的试⽣产。
其⼯艺流程为先以三氯氧钒-倍半铝为催化剂常压连续聚合得到⼆元⼄丙共聚物胶液,胶液在经过脱除未反应单体和脱灰,后按⽐例加⼊基础油,最后通过分离聚合溶剂得到⼄丙共聚物粘指剂。
其合成得到的粘指剂T-604具有较好的增稠效果 [2-5]。
但由于原料不⾜、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原因,兰州⽯化公司的2000t/a的⼯业装置在90年代末停产 [6]。
在兰州⽯化公司对⼄丙共聚物粘指剂初步尝试之后,吉林⽯化公司通过引进吸收⽇本三井油化公司⼄丙橡胶技术,于90年代末期相继开发出了J-0010、J-0030、J-0050等⽤于调配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元⼄丙橡胶牌号。
2012年燕⼭⽯化采⽤⾃主研发技术,建成800吨/年⼄丙橡胶⽣产装置,⽣产出⼆元⼄丙牌号YS-2045,并得到了下游⽤户的认可。
由于共聚过程中,⼄丙共聚物的性能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如⼄烯丙烯单体的⽐例、共聚反应时间、共聚反应温度、催化剂的浓度、分⼦量调节剂等等,因此控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是⼀个难点。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林强油剂制品有限公司
T612粘度指数改进剂
应用
T612粘度指数改进剂是以吉化J-0050胶与大庆优质低粘度中性油经热熔、剪
切等工艺研制而成。
产品具有色泽浅、稠化能力强、剪切性能良好与降凝剂的配伍
性能好等优点,该产品具有大庆石化研究院的台架报告数据。
适用于调配CC、SE、SD等中档内燃机油。
产品符合SH0622—95标准。
技术指标
外观浅黄色透明粘稠液体
闪点(开口),℃, 200
运动粘度(100℃)㎜mm2/s 1500
密度(20℃)kg/m3 875
水分 % 痕迹
机杂 % 0.08
稠化能力㎜ mm2/s 7.5
剪切稳定指数 38
包装、贮存、使用
一、以200L专用金属桶包装,净重200±0.5kg。
二、贮存温度不超过40℃,调合温度70℃~85℃,应防水、防潮。
三、该复合剂非易燃易爆、非腐蚀性物品,应用时的预防及安全措施与一般石
化产品相仿。
四、在生产过程中,用基础油先加入本产品在70℃~85℃中,搅拌、循环后再
依次加入其它添加剂。
五、其包装、标识、运输、贮存、装货验收按SH0164执行。
缝纫机油成分
缝纫机油通常是一种轻质、低黏度的润滑油,用于润滑缝纫机的运动部件,以确保其顺畅运转。
缝纫机油的成分可能因品牌和制造商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 基础油:缝纫机油的主要成分是基础油,通常是矿物油或合成油。
这些基础油提供了润滑性能,减少缝纫机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2. 添加剂:为了提高缝纫机油的性能,可能会添加一些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可以包括抗氧化剂、防腐剂、防锈剂等,以延长机油的使用寿命和保护缝纫机部件。
3. 黏度指数改进剂:缝纫机油通常具有较低的黏度,以确保在缝纫机的高速运转中能够快速流动和润滑。
黏度指数改进剂可以帮助维持机油的黏度稳定性,使其在不同温度下保持适当的黏度。
4. 极压添加剂:在某些情况下,缝纫机油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极压性能,以应对高负荷的缝纫机操作。
极压添加剂可以提供额外的润滑和保护,减少部件磨损和摩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缝纫机油可能会有不同的成分和性能特点。
在选择缝纫机油时,建议参考缝纫机制造商的建议,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产品。
此外,缝纫机油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更换缝纫机油,以保持缝纫机的良好性能和寿命。
如果你对缝纫机油的成分有特定的问题或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士或参考产品说明书。
1.前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机器设备对润滑油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从炼制工艺提高润滑油质量已不能满足高速度、高负荷、大功率等苛刻条件的要求。
添加剂是现代润滑油的精髓,对减摩抗磨,提高机器性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粘度指数改进剂是用于制备多级内燃机油、液压油和齿轮油的主要添加剂,在润滑油中添加粘度指数改进剂,可获得低温起动性能好、高温下又能保持适当粘度的多级油,从而使油品四季通用、南北通用。
2.常用的添加剂种类润滑油添加剂是加入基础油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使润滑油得到某种新的特性或改善基础油中已有的特性,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添加剂按功能分主要有清净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抗氧化剂、抗磨剂、降凝剂、摩擦改善剂等类型。
3.主要作用目前普遍采用的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作用机理是由塞尔贝(Selby)提出的。
粘度指数改进剂通常是一种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在室温下一般呈橡胶状或固体形态,其分子量从几万到几十万,而润滑油基础油的平均分子量仅为500左右。
当把这种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在基础油中后,会形成线团结构,且在溶剂中的线团体积比分子量较小的润滑油要大得多,因而使油品的粘度远大于基础油的粘度,这就是增稠作用的原因[[30,31]。
在低温下,高分子聚合物以卷曲的线团状存在,对油品粘度影响不大;随着温度升高,其线团伸张,有效容积增大,从而对油品流动阻碍作用增大,导致油品粘度相对显著增大。
粘度指数改进剂就是基于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形态,并对粘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增加油品粘度和改进粘温性能的。
4.作用原理人们在使用内燃机油时,都希望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其粘度变化不要太大,这样的内燃机油在低温时使发动机易于起动,而在高温时又具有足够的润滑性,也就是要求内燃机油具有较好的粘温性能[}2}}。
通常这种粘温性能是用粘度指数VI(Viscosity Index)来表示的,VI数值越大表示该油的粘温性能越好。
采用溶剂精制生产的基础油,粘度指数一般在100左右,用其调制的内燃机油,粘温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为提高油品的粘度指数,就必须使用粘度指数改进剂。
黏度指数改进剂
黏度指数改进剂又称增黏剂或黏度剂。
主要用在适应宽温度范围的润滑油中,如内燃机油、齿轮油等。
因为这类润滑油多用在户外工作的车辆中,受外界气温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在寒冷地区工作的车辆,在车辆未开动时,润滑油温度接近外界气温,润滑油的黏度很大,车辆不易启动;或因润滑油不易流动,难以保证良好的润滑。
为了保证寒区车辆的启动和润滑,多采用低黏度的润滑油。
但是当车辆启动后,进入正常的工作,摩擦表面的温度较高,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润滑油黏度就会降低。
在寒冷地区使用的低黏度润滑油,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黏度可能降低到不能满足良好的润滑要求。
为了保证润滑油在低温下和较高温度下均能满足要求,就需要在寒冷地区使用的低黏度润滑油中加入增黏剂,使润滑油在较高温度下保持较大的黏度,同时提高油品的黏度指数,满足机械正常工作的润滑要求。
黏度指数改进剂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在矿物油中,随温度的变化其分子呈不同状态而影响油品的性能。
高温时,添加剂的分子溶胀,溶液内摩擦增加,导致溶液的黏度有所增加。
低温时,添加剂分子收缩蜷曲,对溶液(油)的内摩擦影响不大,对油的黏度影响较小。
黏度指数改进剂正是基于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形态来影响润滑油的黏度,达到改善油品黏温性能的目的。
对于黏度指数改进剂或增黏剂来说,应具有增黏能力大、低温性能好、抗剪切性能好和热氧化安定性好四个主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