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2
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护理的价值分析门诊抽血是一项常见且必要的医疗技术,它的目的是获取患者的血液样本以进行相关检验。
由于抽血操作的特殊性和对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性,门诊抽血护理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对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护理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护理中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门诊抽血过程中,存在诸多潜在的风险,如错误的抽血部位、不合理的抽血方法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受伤甚至危及生命。
护理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可以有效地降低护理差错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门诊抽血是一项技术活,要求护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护理安全管理的培训和考核,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抽血技术,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
护理安全管理还可以培养护士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护理中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为医院的门面工作之一,门诊抽血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评价和口碑。
通过护理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操作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抽血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进而增加医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护理中还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门诊抽血过程中,护士需要合理安排护理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
护理安全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和资源分配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
护理安全管理对于门诊抽血护理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并不断完善和强化其在门诊抽血护理中的应用,以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安全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安全护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安全护理管理的概念、应用意义以及在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安全护理管理概念安全护理管理是指在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确保医疗过程中各种可能产生危险或损害的因素都得到有效控制和预防。
其目标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安全护理管理的应用意义1.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对患者进行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2.降低医疗风险:通过对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等方面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能够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安全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效果1.患者评估在接收患者时,要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过敏史、药物史等方面。
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个体差异导致的意外事件发生。
2.感染控制在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中,感染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注意手卫生和消毒灭菌等方面的操作规范,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得到有效消毒。
3.药物管理在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中,药物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注意对药品进行分类存储,并确保药品处方合理、用药剂量正确等方面。
4.设备管理在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中,设备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注意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医务人员培训在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五、结论安全护理管理是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患者、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护理的价值分析门诊抽血是临床常见的检验操作,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门诊抽血的护理安全管理对减少医疗事故和保障患者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一、护理安全管理的目的门诊抽血是医疗机构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也是患者最常接受的操作之一。
门诊抽血的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权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维护医疗机构声誉等方面作用的重要手段。
护理安全管理的目的在于:1. 确保患者护理质量:门诊抽血是非常细致的护理过程,有很多的注意事项需要护士秉持和遵守,如干净清洁穿刺口、反复确认患者资料、正确选择适当导管等,这些细节的把握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口碑度。
2. 避免人为误操作:门诊抽血是技术性重的护理过程,护士对抽血步骤的熟悉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操作的成功与否。
若护理标准流程得到执行,能够有效避免人为的误操作,为抽血操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3. 防范医疗事故:门诊抽血时,如遇意外,患者将立即陷入危险的境地,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掌握口腔制动、创面处理和抽血标本包装的操作技巧。
此项措施同样有助于防范护理差错,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1. 门诊抽血前,护士应阅读并了解相关护理操作的标准流程,并检查必要的护理工具和设备确保齐全、准备就绪。
2. 护士必须考虑患者的护理权益,执行护理过程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和恐惧。
3. 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消毒制度和操作规范,保持个人卫生和手部消毒。
4. 护士在执行抽血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抽血相关的疾病,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掌握患者的身心特点以便运用正确的操作技巧,降低抽血的痛苦和损伤。
5. 护士应动作轻柔温和,应针对各类患者选择不同的抽血部位和对应器械,减少患者抽血后的不适感及不良反应。
6. 护士在医疗过程中,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介绍抽血程序,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听取患者的反馈,提供及时安抚和鼓励。
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护理的价值分析护理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建立和实施安全政策、指南和程序,以及监测、评估和改进护理工作中的各种安全问题,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门诊抽血护理是门诊护理中的一项常见操作,由于操作简单、风险低,容易被忽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患者和护理人员两个方面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护理中的应用和价值。
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门诊抽血是一项涉及血液和针具的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如艾滋病、乙肝等。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规范门诊抽血操作,可以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
护士应该在操作前进行手部消毒,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门诊抽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采集、保存和传送血液样本的操作规范,以避免样本污染或失误。
护理安全管理还可以通过建立患者身份核对机制,防止误抽血等失误的发生。
护理安全管理可以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
门诊抽血护理中,护士需要处理大量的患者,尤其在繁忙的门诊时间段,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或工作疲劳的情况。
通过建立和应用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提醒护士注意操作规范,减少因疲劳或分心而导致的错误。
安全管理还可以提供紧急处理的指导和应对策略,例如在不慎被针尖扎伤或出现血液喷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避免感染或伤害的发生。
护理安全管理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排班安排和培训措施,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提升门诊抽血护理的质量。
通过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可以监测和评估护理工作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护士可以参与各种培训、讲座和学习班,提高自身安全管理能力和技能,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门诊抽血护理中,提高操作规范和技术水平。
护理安全管理还可以通过建立和应用信息化系统,对抽血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追踪,提高护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和探讨摘要:门诊护理是医院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对于提高门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以期为医院门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实施;探讨一、引言门诊护理是医院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由于门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如患者数量众多、就诊时间短、病情复杂等,使得门诊护理安全管理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和挑战。
为了提高门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需要制定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并加强其实施。
本文将就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和探讨进行论述。
二、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意义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是指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求,制定一套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流程,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院的质量。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对于提高门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规范门诊护理工作流程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能够规范门诊护理工作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操作流程,避免工作中出现混乱和疏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能够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3.降低医疗风险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能够降低医疗风险,通过制定操作规范和流程,规避医疗事故和病情恶化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院的声誉。
三、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需要具体的操作方案和流程,以下是具体的实施步骤:1.明确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制定目的和意义,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确定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
2.对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加强门诊护理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制定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标准化操作和操作流程,避免工作中出现混乱和疏漏。
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护理的价值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门诊抽血护理已经成为了医院门诊部的一项常见操作。
门诊抽血护理的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旦护理操作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护理的相关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一、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护理中的意义1.1、保障患者的权益门诊抽血护理是医院门诊部的常见操作之一,患者需要通过这项护理操作获取血液标本,用于各项化验和检查。
在抽血护理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发生意外,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操作风险,保障患者的权益,让患者在得到必要检查的不会因为抽血护理而受到伤害。
1.2、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抽血护理作为门诊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声誉。
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可以规范操作流程,约束护理人员的行为,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操作失误,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1.3、减少医疗事故在门诊抽血护理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发生意外,有可能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而医疗事故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伤害,也会对医院的声誉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增强医院的安全稳定性。
1.4、降低经济成本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事故和患者投诉时,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因医疗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从长远来看,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可以降低医院的经济成本,提升医院的综合效益。
2.1、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在门诊抽血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医疗标准。
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可以加强对护理操作规范的培训和监督,让护理人员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操作规程,提高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在门诊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门诊于2015年2月-2015年12月间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随机选取门诊就诊患者117例,作为对照组,于2016年1月-2016年11月间门诊科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路径,随机选取门诊就诊患者117例,作为干预组,评价两组患者对门诊护理质量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情况。
结果:对照组患者对门诊护士技术水平、科室环境、就诊流程安排及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
对照组患者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干预组发生率为3.42%,干预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门诊科室实施安全管理流程,大部分就诊患者主诉对科室护理质量评价较高,且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情况较少。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门诊;护理管理;护理不良事件【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309-02门诊科室是患者就医经历的首要步骤,此科室人流量较大、人员密集,患者需经历多个环节检查、就诊等,科室工作繁复,且患者病情不明、变化较快等导致科室存在安全隐患,对门诊护理管理工作提出较大难题,针对此种现象,如何制定护理管理措施保证科室就诊患者安全已经成为医护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次研究为患者提供安全管理,护士通过全面分析科室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制定全面护理管理流程,可保证科室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完成、规范医护人员行为[1-2]。
本次研究中,我院门诊于2016年1月-2016年11月间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门诊于2015年2月-2015年12月间,随机选取门诊就诊患者11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75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在20~66岁间,平均为(41.5±9.5)岁;于2016年1月-2016年11月间门诊科室,随机选取门诊就诊患者117例,作为干预组,包括男性患者74例、女性43例,年龄范围在21~67岁间,平均为(41.1±9.6)岁。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和探讨门诊是医疗机构中较为常见的就诊方式之一,门诊护理安全管理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医疗机构的声誉至关重要。
本文从门诊护理安全的现状出发,探讨了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包括建立门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方案、加强门诊护理安全教育等方面。
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实施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门诊护理安全;安全管理路径;制度建立;教育加强一、引言门诊是医疗机构中最常见的就诊方式之一,其特点是诊疗时间短、诊疗量大、患者流动性强等。
然而,由于门诊患者数量众多,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因此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医疗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不仅涉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还关系到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
因此,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门诊护理安全的现状1.门诊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1)患者安全问题。
由于门诊患者数量众多,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伤害。
(2)医疗纠纷问题。
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容易出现医疗纠纷,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
(3)教育不足问题。
由于门诊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2.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的基本管理工作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患者安全。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2)提升医疗机构信誉。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落实能够提升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提升其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1.建立门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门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制度,确保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时不受到任何意外伤害或不良后果的发生。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
下面将从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目标、原则、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首先,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其次,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医疗机构的信誉和声誉。
此外,护理安全管理还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织。
二、护理安全管理的目标护理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患者的满意度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满意度。
具体来说,护理安全管理的目标包括: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建立和完善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加强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
三、护理安全管理的原则护理安全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患者为中心,实行全员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重视过程管理;强调责任追究,倡导团队合作;注重信息共享,保障隐私安全;尊重患者权益,维护医疗尊严;强化风险管理,不断改进提高。
四、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为了有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制定完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记录和通报医疗事故;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培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评价和风险管理体系,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对促进医疗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医护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不断完善制度和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及效果评价门诊护理是医院中重要的环节,对于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保障门诊护理过程的安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需要制定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
本文将介绍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和效果评价。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和任务、规定标准和程序、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首先,确定目标是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实施的首要任务。
目标需要明确具体,例如提高门诊护理过程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等。
在制定计划阶段,需要依据目标制定实施步骤、时间节点和资源需求等。
计划应该具有操作性,以便实施过程中可以具体执行。
明确责任和任务是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实施的基础。
门诊中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需要明确工作分工,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规定标准和程序是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实施的关键。
标准和程序可以包括门诊护理操作的规范、患者隐私的保护措施、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使用规范等。
这些标准和程序需要科学合理,并得到相关专业机构的认可。
组织实施阶段需要合理组织门诊护理团队进行实施。
门诊护理团队由医生、护士、药师等多个职业组成,需要协同合作,高效运作。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监督检查是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实施的保障措施。
门诊护理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门诊护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同时,还可以借助科学评估工具对门诊护理过程进行评价,如患者满意度调查、不良事件报告等。
其次,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过规范门诊护理操作、合理使用医疗设备和药品等措施,可以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
2019 年
9月 第6卷/第27期V ol.6, No.27 Sept. 2019
110
护理安全管理路径
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分析
刘振荣
(内蒙古包头市第六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267例门诊患者,按照是否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4例实施了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对照组133例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路径,采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方式,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安全管理评分。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安全管理评分较高。
对比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门诊安全护理中有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作用,提高安全管理评分,对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有重要的提升意义,应该广泛推荐于临床。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路径;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作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27.110.02
在院内可将门诊分为一般门诊、保健门诊和急诊门诊,三种不同的门诊面对的病患差别较大,一般门诊患者病情相对较轻,可在门诊内进行治疗、病情观察、进行进一步治疗;保健门诊主要针对患者的自身进行保健指导,帮助患者保持健康或促进康复,减免病症对患者的影响;急诊门诊是处理一些病情比较危急,或者意外伤害病症严重的患者,相对工作负荷较大[1]。
此次研究仅一般门诊的护理安全管理展开研究。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267例门诊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是否采用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4例,男性70例,女性64例,年龄在20~63岁,平均年龄(42.0±11.3)岁;对照组133例,男性69例,女性64,年龄在21-61岁,平均年龄(40.6±12.1)岁,两组年龄和性别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 >0.05,有对比意义,患者和院方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知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办法,遵照护理流程进行分诊、完善病历资料、指导挂号、维持门诊秩序、保障舒适的就医环境。
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内容包括:(1)定期更新护理流程,将一段时间护理不足的内容进行补充,与设备以及资源相似的医院学习先进的门诊安全护理管理办法,逐渐融入门诊管理流程;(2)门诊安全管理小组:不同班次的护理人员中选择能力强,责任心高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学习最新的护理安全管理办法,同时协助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实施;(3)增强护理人员的自身
素质:护士长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性,了解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督促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安全管理评分,常见的不良事件有:压疮、坠床或跌倒、管路滑落。
安全管理评分以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评分,分为查对制度(10分)、交换班制度(10分)、分级护理制度(15分)和危重症患者护理制度(15分),评分越高护理安全性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 (%)表示,行x 2检验。
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参考值。
2 结 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比
经对比,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对比差异显著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比
组别n 压疮坠床或跌倒管路滑落发生率(%)
观察组134110 1.49%对照组13343
4
8.27%
x 2- 6.6208P
-0.0100
2.2 两组安全管理评分的对比
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安全管理评分明显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安全管理评分的对比(x ±s )
组别n 查对制度(10分)交换班制度(10分)分级护理制度(15分)危重症患者护理制度(15分)
观察组1349.6±0.29.5±0.314.6±0.414.7±0.1对照组1338.7±0.47.6±0.613.1±0.613.5±0.3t -23.295932.786824.079143.9272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019 年9月第6卷/第27期V ol.6, No.27 Sept. 2019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
111
3 讨 论
门诊是医院重要的科室,面对的病患比较复杂,要确
保良好的医疗服务,护理安全的管理,护理安全管理路径
能够依据临床护理需求,开展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满足
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保障护理安全。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在门诊中采用护理安全管理路径
能够提升护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
更好的护理服务,原因是:护理安全管理路径能够及时的
在护理流程中融入最新的护理内容,使护理流程能够满足
当前的护理需求,逐渐提升护理质量;另外,还从护理人
员本身出发,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同时也使护理人
员学习最新的知识,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工作质量。
综合以
上来看,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门诊护理中从护理中存在的
问题到护理人员的自身问题,都进行改善,让护理人员既
有相应的护理流程约束,也能从自身做起逐渐提升护理质
量与护理安全管理,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护理方式,在
临床中可广泛推荐运用。
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门诊安全护理中有明显的降低不
良事件发生和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评分的作用,在门诊护理
安全管理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燕媚,洪荣梅,潘菊凤,等.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
血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6):
4637-4638.
[2] 唐玲,伍青,皮远萍,et al.三级双路径护理质量管
理模式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09):
50-54.
本文编辑:吴 卫
局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02):
195-198.
[2] 温改红.两种不同接产方式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32(02):
149-152.
[3] 岳跃红,刘春燕.接产方式对分娩的影响分析[J].临床检
验杂志(电子版),2017,6(03):587-589.
[4] 石巍,彭娟,陈宁宁.自由体位联合会阴无保护接
生技术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7,28(05):338-340.
本文编辑:吴 卫(上接107页)
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志敏.全科护理在基层医院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
国实用医药,2017(14):156-158.
[2] 石静伟.全科护理意识在基层医院综合护理中的应用效
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131-132.
[3] 梁雪芹,慕艳丽.全科护理意识在医院综合护理中
的作用及对护患纠纷率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
2017(22):72.
[4] 任倩.基层综合医院联动社区居家护理模式的建立与
运行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7(36):4512-4514.
[5] 王笑笑,王喜华,任燕.巴州地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J].全科
护理,2017,15(21):2673-2675.
本文编辑:吴 卫(上接108页)
果显著,值得大力宣传。
参考文献
[1] 施珊鸿.现代伤口护理理念在传统换药室中的应用[J].实
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5):137-138.
[2] 苗建文,苏影.门诊换药室的优质护理观察[J].中西医
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4):141-142.
[3] 许琪.浅谈现代伤口护理理念在慢性伤口中的运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5):99-100.
本文编辑:吴 卫(上接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