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范例
- 格式:doc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34
教师教案范例模板范文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年级:XX年级班级:XX班学科:XX学科三、授课时间课时:2课时日期:XX年XX月XX日四、授课教师姓名:XXX职称:XX级教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掌握XX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和应用;(2)培养学生运用XX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在XX领域的技能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XX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和应用;(2)XX方法的掌握和运用;(3)XX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2、教学难点(1)XX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2)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3)XX技能的熟练掌握和发挥。
后续部分(七至十二)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补充和完善。
以下为范例模板: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新课知识。
3、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巩固练习(10分钟)设计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5分钟)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八、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设计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例8篇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哪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它是那样可笑而可爱。
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
板书:白公鹅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多媒体。
2、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3、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三、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我会写的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
2、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准确。
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四、学生交流1、谁来说说这只白公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2、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公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耀武扬威)的大公鹅(威风凛凛)的.大公鹅(派头十足)的大公鹅3、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高傲的)白鹅4、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5、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
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
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6、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⑴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⑵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⑶ 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五、品读词句,体会感情〖板书设计走路的姿势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可爱水中的活动第二课时一、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1、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⑴ 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① 每一步动作。
教案的格式范文教案的格式范文(第1篇)【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亲亲绿色》,并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绿色的好处,萌发喜爱绿色的情感。
3、能用比较完整的语句表达对绿色事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图片(红、黄、蓝、绿宝宝、木偶、山羊、小兔、长颈鹿、小朋友、小青蛙)【活动过程】一、引出绿色。
1、教师通过出示教具来引起幼儿的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四种颜色宝宝,你们认识它们吗?(教师出示红、黄、蓝、绿)原来它们是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宝宝,他们常常把别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你们看绿宝宝怎么了?猜一猜它为什么不开心?因为秋天到了,树叶喜欢黄宝宝,苹果喜欢红宝宝,天空喜欢蓝宝宝,秋天里找不到绿宝宝,绿宝宝好伤心,这下该怎么办呢?别着急,你们瞧谁来了?(出示小木偶)小木偶说:“大家都很喜欢你,我带你去找找看!”小朋友想知道谁会喜欢绿宝宝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二、倾听绿色。
1、第一次讲述故事。
提问:(1)小木偶和绿宝宝都遇见了谁?他们都是怎么对绿宝宝说的?(用故事中“喜欢,喜欢,我最爱”的话来回答)(2)小朋友们猜猜看,绿宝宝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啊?为什么会高兴?小结:绿宝宝的心里真开心,原来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和小朋友都喜欢他,愿意亲亲它,所以我们把这个故事取个名字叫《亲亲绿色》。
我们再来听一遍吧。
2、第二次讲述故事(结合图片)故事的题目是什么?三、喜爱绿色。
故事里有这么多动物都喜欢绿色,我也喜欢绿色,(出示绿色的青蛙)“我喜欢绿色的青蛙,因为青蛙可以帮农民伯伯捉害虫。
”小朋友,你们喜欢绿色吗?喜欢绿色的什么?为什么?四、寻找绿色。
在我们的幼儿园里面也有许多许多的绿色你们发现了吗?我们一起扮演绿宝宝去和绿色捉迷藏吧!规则:请小朋友们当绿宝宝,念《捉迷藏》的儿歌,让幼儿找一个绿色的地方躲起来,老师当太阳去找(找到躲错地方的绿宝宝,一次游戏结束集合总结下,再玩一次)小结:回家的时候请小朋友到处找找看,你还发现了哪些绿宝宝,回来告诉别的小朋友你发现的小秘密。
一、课程名称《XX课程》二、授课教师XXX三、授课时间第X周,第X节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XX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使学生了解XX课程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3)使学生熟悉XX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XX课程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XX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XX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XX课程复杂理论的理解与应用;(2)XX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思维。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XX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4.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验、实训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内容;(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学习(1)讲解XX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3.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分析案例;(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经验。
4. 实践操作(1)布置实验、实训任务;(2)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3)检查学生实践操作情况,给予评价。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回顾重点、难点,巩固知识;(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出勤、参与度、课堂纪律等;2. 实践操作:实验、实训报告、实践成果等;3. 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成果、个人总结等;4.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资源1. 教材:《XX课程》;2. 课件:XX课程相关课件;3. 实验实训设备:XX课程实验实训设备;4. 案例资料:XX课程相关案例资料。
教学设计(模板及范例)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的学生,学生应具备基础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课程相关知识背景。
三、授课时间本课程设计为1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XX老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应用能力。
- 学生能在实践中运用学习策略,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信息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通过课后练习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调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求知欲。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合作共赢的精神风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与示范。
- 实践活动中关键步骤的指导与解析。
- 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与培养。
2、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并内化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回顾已学知识或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设计一个简短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状态。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或板书讲解等方式,清晰、系统地传授新课程的知识点和关键概念。
- 结合实际案例和具体操作,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准确把握。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程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共同解决问题。
语文教案范例(10篇)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活动,能认识人性的美丑,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初步学会欣赏小小说。
课前学习:1、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课堂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窗,在我们的生活中寻常不过,但窗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字眼,它是迎来光明的地方,也是多彩世界的了望口。
也许窗外有七色阳光,窗内还有动人的故事。
课前同学们读了泰格特的小说《窗》,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这个“窗”的故事呢?听讲2指名讲述故事讲述故事听讲故事3组织评价评点二、研读课文,探究问题1过渡:故事的结局除令你感到意外、震惊,还给你什么感觉?关于故事悲剧性的结局,有人说都是“窗”惹的祸,也有人说一扇窗户有什么错,究竟谁对谁错呢?我们不忙下结论,等真正读透读懂了课文,我们才有发言权。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读书、思考,写下自己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或想提出来和老师同学探讨的问题(从内容、写法切入)3组织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交流提出的问题交流并确定小组内最有价值的问题并上交4筛选问题选代表和老师一起筛选本节课拟讨论的问题5组织招标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领回感兴趣的问题,自选学习伙伴,结成小小组,明确分工,讨论问题讨论前明确要求6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三、语文活动:发挥想象,续编故事1创造情境:假如一个新的病人进了这间病房,这扇“窗”下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发挥想象,续编故事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课后学习:将续编的故事写出来,尽可能做到合理,有创意。
语文教案篇2师: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板书“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吗?生:古代的文章生:古代的人写的文章。
师:说得有道理。
古时侯的人写的文章自然就是古代的文章了。
古文有时也叫文言文。
古文和我们现在学的现代文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现在学的文章,包括你们自身习作课上的写的一些文章,都叫“文言文:”。
文言文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大力倡议的。
实验教案范例6篇标题:实验教案范例6篇教案1:科学实验初探——探究物体的密度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密度概念,并能正确计算物体的密度。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3. 能够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密度实验。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几个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密度,并提出问题。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密度的概念,以及计算密度的公式。
3. 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包括选择物体、测量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等。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导入阶段的问题。
7.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密度。
教案2:化学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能够正确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3. 掌握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几种常见的酸碱物质,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制备酸碱溶液、使用酸碱指示剂等。
4. 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7.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3:物理实验探究——测量光的折射角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能够正确使用直尺和量角器进行光的折射角测量。
3.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认识。
幼儿园教学教案范例15篇幼儿园教学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在集体中要守秩序,有先后意识,知道守秩序的重要性。
2、通过听故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在幼儿园及其他场合要守公共秩序。
3、乐意阅读故事,并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一.教师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倾听故事《我排在你后面》。
建议教师提下列问题:(1)在汽车站,你看到了谁?它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在有秩序地排队等汽车。
)(2)汽车来了,小动物们排队上车,可是谁没有排队?他想干什么?(3)大灰狼为什么不能站在松鼠的前面?什么叫插队?(4)大灰狼插队,小松鼠怎么说的?小熊怎么说的?大象排队了吗?(5)后来,大灰狼排队了吗?是谁说服了大灰狼的.?大象是怎么说的?(6)最后,大灰狼是怎么说的?二.迁移故事经验,组织幼儿讨论:1.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不喜欢谁?为什么?2.插队好不好?为什么不好?3.在幼儿园里,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守秩序。
如果不守秩序会怎样呢?想一想:如果做操时,不排队会怎样?如果大家同时都想上厕所,大家不排队都涌进厕所会怎样?如果小朋友出去游玩走在马路上,不排队,大家随便在马路上行走又会怎样?4.想一想,如果大家都能守秩序又会怎样呢?5.平时,你还看见哪些地方,人们都是有秩序地工作的?启发幼儿回忆生活中和父母外出时排队的经验,例如到银行、超市结算,去麦当老用餐的时候等。
三.阅读故事《我排在后面》。
教师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是生共同阅读画面。
幼儿园教学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2.大胆想象,能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愿意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好东西,分享快乐。
教学准备:图片、一次性塑料杯,PPT展示图教学重难点: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与朋友分享带来的快乐。
2.幼儿能简单的表演故事中的对话。
教学过程:一、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动1.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它是什么味道的呢?2这根棒棒糖是小熊的。
教案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并理解XXXX的概念和定义;•掌握XXXX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XXXX的概念和定义;•XXXX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3.1 教学内容1.第一部分:XXXX的概念和定义–介绍XXXX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解释XXXX的定义、特性和作用。
2.第二部分:XXXX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示范XXXX的基本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进行XXXX的实际操作。
3.2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设X个学时,具体安排如下:学时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XXXX的概念和定义1 第二部分:XXXX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授课、示范、讨论和实践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授课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XXXX的概念和定义。
2.示范法:通过具体操作示范,引导学生掌握XXXX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和思维碰撞,培养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XXXX的实践,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实践操作: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评价;•考试成绩:结合课程的考试或实践项目,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5.2 教学反馈机制•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提高;•教师评价与指导: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学校评价与指导:学校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提供教师和学生发展所需的支持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6.1 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实验设备等。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10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
这些课文中,有写景的,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也有记事的,讲述了人与动物的感人故事。
教学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周围的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
课时分配《五彩池》………………………… 2课时《珍珠泉》………………………… 1课时《小狮子爱尔莎》………………… 2课时《朱鹮飞回来了》………………… 1课时积累运用四……………………… 5课时13 五彩池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
课文通过对五彩池美丽、神奇特点的描写,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目标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构想通过学生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文字美,蕴寓美。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一、导课,检查预习1、今天我们学习13《五彩池》。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出示投影,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都读懂了什么?你哪些地方还不懂?提出来。
2、小组学习。
将你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待会我们一起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一)课时计划(Lesson Plan)1.学校、年级、班级(School、Grade、Class)2.使用教材(Text Book)3.课时(Period)4.课型(Type of the lesson)5.教学内容(Teaching Material)6.教学目的和要求(Aims and Requirements)a.知识(Knowledge)b.能力(Ability)c.德育(Moral Education)7.教学重点(Main Point)8.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9.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10.教具(Teaching Aids)(二)教学过程(T eaching Procedure)Step1、组织教学(Organization)(可省略)Step2、复习(Revision)Step3、介绍(Presentation)Step4、操练(Drill)Step5、练习(Practice)Step6、巩固、通常为写(Consolidation)(三)板书设计(Blackboard Design)(四)后记(Postscript)教案参考资料8例例1、AlphabetsT eaching Aims:1. To show the students that some alphabets are meaningful.2. To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pronounce these alphabets.3. To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write these alphabets.4. To learn some new words whose capital letters are these alphabets.5. To learn how to greet others in English.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1. To distinguish J and G,B and D,etc.2. Some pronunciation of the new words.3. How to introduce oneself.T eaching Aids: 1.some pictures;2. a recorderT eaching Procedures:Step 1:Lead—inAims:1. To arouse the student’s curiosity to learn English.2. To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pronounce and write them correctly.Methods:1. Show the first picture which is the capital letter P and ask the students if theyknow what it stands for.2. Show the second one that is W.C.3. Show the third one that is CCTV.4. Show the forth one that is NBA.5. Ask the students if they know any other alphabets which have some meanings.6. Ask the volunteers to say the alphabets if they can.Step 2:Presentation1. Teach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alphabet A.2. Check the students individually.3. Draw the four lines on the board and fix their eyes on how to write it.4. Ask one student to imitate what he saw on the board.5. Then ask another student to come to the board to write the alphabet again.6. Let all the students write the alphabet ―A‖ and ―a‖ three times in their exercisebooks.7. Go on teaching other letters B,C,D,E,F,G in the same way.8. Let them read the letter which is pointed to.9. Choose one student to be a teacher who can stand in the front of check the otherstudents.Step 3:ConsolidationGame: Say the letter which is after the asked one. For example: If the teacher says B,they must say C. Play the game in different group.The champion group will be the one who gets the most correct answers.At last the teacher can give some stickers to the champion group in award.Step 4:Word studyLearn these words: A—apple,B —boy,C —car,D —dog,E —egg,F —fish,G —gate(使用图片:苹果(A),男孩(B),狗(D),鸡蛋(E),鱼(F),大门(G)) Methods:1.show the picture apple,pronounce the word and spell it: a-p-p-l-e.2.The students read it.3.Teach the other words in the same way.Step 5:DialogueAs this is the first class,the students haven’t known each other. The dialogue offers a good chance to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mselves.1.Listen to the recorder and imitate it.2.Open the book. Read it again.3.Pair work. Read it in pairs and recite it.4.Act it out in front of the other students.Step 6:Feedback1.Check writing in order to know if they still remember the right order.2.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find the same vowel among these letters. Such as b、c、d、e、g.3.Read Part 34.Review the words that they have learned.5.Listen to the tape.Step 7:Homework1.Copy the seven letters twice.2.Recite the dialogue and the words.Number of students :50 Time :45 minutesLesson Objectives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 the learners will know the pronunciations of some alphabets and know how to write the letters from A to G in the right order.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learn some new words.Meanwhile the learners ca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fter learning the dialogue ,using what have been taught in class.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是一个不小的变化,由于小学英语课受到师资和课时的限制,因此与初中的英语教学有许多的不同。
但大部分同学升入初中已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已掌握了26个英语字母,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同学的发音不准确,书写不规范。
因此初中的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学生的英语启蒙教育,它的第一堂课就尤其重要了。
第一堂课效果的好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堂课既要体现出知识性,也要体现出趣味性,引起他们的求知欲,盼望着再上英语课。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在让学生全面接触到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英语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既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本课的导入就本着这一原则。
在导入中求内容的新颖,能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你走。
在新的同时,还力求材料的生活化、大众化,最后做到导入部分让学生觉得是自然的,而不是生拉硬拽地附加上的,因此我用了几幅生活中的图片,如停车场P,中央电视台的标记CCTV,公共厕所W.C,以及学生最喜爱的美国NBA篮球比赛,这些图片在吸引学生的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离不开字母。
其次,本堂课应加强纠音的力度,力求使每一个同学将所学字母做到发音标准、书写规范,这并不难,问题是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就是我本课所设计的一些活动。
如在Presentation中,让一些同学当老师,鼓励他们比着学、大胆说,让他们主动发现别人的错误,而自己少犯或不犯错误,另外还采用比赛的形式,鼓励他们在自己学好、学会的基础上,去帮助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字母并不是惟一的目标,它是为单词做铺垫,同时本课也用图片的形式给出与字母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单词,学生就能容易地记住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