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管理新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58.55 KB
- 文档页数:1
新形势下门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医院改革的形势下,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门诊就诊专科多、就诊拥挤秩序乱、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员知识面较窄且护理质量较低等,加上护士职业环境受到冲击,导致护理质量评价方法滞后,进而出现护理人员积极性受挫,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与医院的发展不相适应等。
为优化护士职业环境,建立与整体护理相适应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使护理人员适应新的工作规律和特点,实行量化管理,强化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深化质量控制内涵。
【关键词】门诊;护理工作;新形势;问题;对策门诊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其环境特殊且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就诊环节多且秩序混乱,门诊工作质量的高低能够充分体现医院的特色和专业水平,决定医院的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
因此,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给予积极有效的对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治病救人的效率,对实现门诊工作的高效性,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形势下门诊护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1.1 门诊专科多,就诊拥挤秩序乱门诊包括五官科、妇产科、儿科及内外科等共20多个科室,患者在门诊从挂号开始,经过缴费、就诊检查、科室治疗、取药注射等一系列就诊环节,加上特殊检查,如CT、B超、胃镜等,大部分患者至少需经过3次门诊后才能完成,出现排队等待,转换科室等,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方便感,还给门诊造成拥挤、秩序乱等现象,进而降低门诊就诊率。
1.2 人力资源不足且护理人员知识面窄目前,门诊护士知识面受到局限且业务水平普遍偏低,长期以往出现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
医院为降低用人成本,使较多护理人员被转移到非护理专业技术岗位,造成许多技师岗位人员紧缺,造成了医院护理人员总数逐年增加,许多高、精、尖技术不断用于临床,但在护理岗位的人员相对不足[2]。
加上不平等的劳务分配制影响,掌握边缘学科知识和技术,门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受挫,从而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1.3 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方法滞后随着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开展,医院均在积极推行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病区的覆盖面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医疗模式得到改变,但医院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仍以医嘱是否按时准确执行,停留在功能制护理和责任制护理水平,缺乏完善的整体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门诊护理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随着社会医疗体系的改革,门诊的手术、输液、健康体检、咨询、社区医疗服务等一系列业务都在不断增加。
患者对门诊就诊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但要求能够治疗疾病,同时也会要求有完善的配套服务,因此,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要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够提高门诊的护理质量。
接下来,一同了解下门诊护理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处理对策有哪些吧。
一、门诊护理管理的常见问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存在不足。
如果,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一直处于传统的状态下,不能跟上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
并且,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设备不断更新,不能对现有的设备做到有效的利用,从而影响护理水平的提升。
此外,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的观念,未对护理人员给予足够的尊重及重视,影响到护理人员的上进心、责任感,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懈怠,使护理质量得不到提升,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从而引发矛盾及医疗纠纷。
管理不够科学。
门诊科室较多,门诊护理人员需要管理的科室也就相对较多,不同科室之间的工作内容不同,在管理上也就大不相同,因为这些设计的外界因素较多,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也会有很大的难度。
很多护理相关工作的规整制度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医疗环境,有关的评估也缺乏合理性,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门诊护理管理的具体工作。
传统观念未改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文化程度、法律意识等观念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全面、详细地了解治疗方案、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如果门诊护理人员依旧处于传统的观念中,不了解患者的维权意识,对于患者过多的提问出现厌倦、不耐烦表现,会增加护患之间的矛盾,造成一些不良事件以及医患纠纷的发生。
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低。
门诊护理过程中,经常有病情危重急、没有家属陪同、年老体弱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就会经常出现突发紧急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门诊护理人员熟练的操作水平、高效的技术能力来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时帮助患者脱离危险。
门诊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门诊护理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门诊护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会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门诊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门诊护理中存在着医疗事故的风险。
由于门诊护理的工作环境复杂,工作强度大,护士和医生可能会因为疲劳、沟通不畅、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门诊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门诊护理部门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流程,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门诊护理中存在着药物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药物是门诊护理中常用的工具,但是药物的使用不当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门诊护理部门应该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药物管理制度,明确药品的存储、配药、给药等具体步骤,严格执行药品的操作规程,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
门诊护理中存在着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由于门诊护理过程涉及患者的个人信息,如果不加以妥善保护,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个人隐私被泄露。
为了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门诊护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意识培训,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加密和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
门诊护理中存在着抗生素滥用的问题。
由于患者对抗生素的需求较高,一些医生和护士可能会滥用抗生素来治疗病人,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增加,甚至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门诊护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使用管理,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严格执行抗生素的使用指南,避免滥用和误用抗生素。
门诊护理中存在着患者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
由于门诊护理人员较少、工作量大,患者可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治疗。
长时间的等候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门诊护理部门应该优化门诊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门诊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门诊护理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医疗事故、患者不满意以及工作严重受阻。
门诊护理中的安全管理对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门诊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一、不安全因素1.人员短缺:门诊护理中护士人员不足,容易导致工作负荷过重,护理照顾不到位,患者满意度低下。
2.患者拥堵:门诊患者众多,特别是在繁忙的就诊时间,患者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容易导致不满意和情绪激动。
3.设备故障:门诊护理所使用的耗材和设备必须正常工作,但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延误和错误。
4.信息传递不畅:门诊护理涉及多方之间的信息传递,如果信息传递不到位或有误,可能导致医疗错误和疏漏。
5.缺乏标准化操作:门诊护理中缺乏标准化操作流程,容易导致护理不规范,医疗风险增加。
6.药品管理不当:门诊护理中对药品的储存、分发和使用管理不当,可能导致药品交叉感染和用药错误等问题。
7.医患沟通不畅:门诊护理中医患沟通是关键环节,如果沟通不畅、信息不准确,可能导致诊断错误和患者投诉。
二、管理对策1.合理调配人员:门诊护理中应根据工作量和需求合理配置护士人员,确保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2.优化就诊流程:通过合理的预约安排和分诊制度,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3.建立设备维护和检修制度:定期维护和检修门诊护理所使用的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故障和延误。
4.加强信息传递和沟通:建立健全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各方之间的及时、准确沟通,减少信息传递错误的风险。
5.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建立门诊护理标准化操作流程,明确各类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7.提升医患沟通技巧:加强门诊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医患沟通质量,减少沟通误解和不满意。
门诊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对策加以解决。
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提高门诊护理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新形势下门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关于医学的“目的和价值”问题的探讨成为医学的热点,人类对于医学人文性的思考越来越多,对于生命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
随着医学工作者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医学工作者对于工作的思考与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标签:医疗新形势门诊护理问题对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关于医学的“目的和价值”问题的探讨成为医学的热点,人类对于医学人文性的思考越来越多,对于生命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
随着医学工作者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医学工作者对于工作的思考与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從护理专业的历史看,现在的护理工作水平与8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质的提高,改变了过去形式化的护理模式,更加重视人文关怀;改变了环境枯燥单一的护理环境,在基础设施的配套上也有显著提高。
一、门诊护理工作的典型问题(一)教育层次的差异性护理专业的需求与功能在不断的扩展,护理者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角色,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的素养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现阶段的整体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教育层次差异性较大。
以前护理的工作局限在打针、发药等阶段,而现在的护理人员更应该注重在患者的心理护理上,同时,应该懂得疾病的相关知识,能够做到预防传播,提供更高层次的护理服务。
作为门诊的护理工作者,细心观察以及处理突发事件,已经是必备的条件之一,如果受教育程度不够,就会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不及时,不能第一时间平复患者的心情,严重的后果可能将事件扩大,造成不利影响等。
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问题应对能力,是非的判断力,这是护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曾有调查显示,护理人员接受本科与大专教育的人员核心能力较强。
[1](二)护理方法落后我国在护理理论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比较系统的护理管理教育教学也是在护理高等教育恢复才开始的。
医院门诊护理管理难点及对策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现代医院门诊护理工作愈加重要。
门诊护理是医院组织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医院门诊护理管理工作却面临着许多难点。
本文将主要探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难点及对策。
一、人员管理随着门诊规模不断扩大,人员管理成为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员管理涉及到人员安排、招聘、培训、晋升等各个方面。
门诊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因此,医院需要招聘专业护理人员。
而门诊护理工作的性质要求护士们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才能使护士们具备。
同时,护士人员还需要晋升和发展空间,医院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出有效对策。
解决方法:● 加强招聘工作针对门诊护理岗位招聘专业护理人员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从端正招聘理念、加强宣传等方面入手,招聘经验丰富、技能精湛的护士,协助门诊开展工作。
●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医院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鼓励护士参与,帮助护士提高技能和专业水平。
针对门诊护理工作特点,加强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医护服务质量。
二、患者服务门诊护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病人的医疗护理服务,给予人性化的服务,满足病人的需求与期望。
但由于医院门诊的数量和人员的有限性,导致现实中难以满足每个病人的需求,门诊护理工作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解决方法:● 加强人员配备加强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就需要足够的人员配备,不仅有利于门诊护理的质量提升,也可以有效解决患者服务方面的难题,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以及门诊竞争力。
● 制定服务规范多数病人对看病有着许多期望,也希望能够体验到医院提供的优质便捷服务,如此,制定服务规范,制定出相应的门诊服务指导手册,帮助护士们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水平。
三、数据处理门诊护理工作还需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以维护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及医院管理的总质量,但实际操作中,数据处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难点,尤其是在数据处理中遇到的含义和格式上的差异。
门诊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策略
门诊护理服务的质量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以下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策略:
1.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
-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 与医疗团队和其他部门保持紧密合作,促进信息的流动和患
者的无缝转诊。
2. 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 根据患者的病情、健康状况和个人喜好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 定期评估和调整护理计划,确保其与患者的实际需求保持一致。
3. 培训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 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教育,以更新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学术研究和专业交流,提高其专业水平。
4. 优化门诊流程和服务环境:
- 简化和优化患者的就诊流程,减少等待时间和不必要的繁琐程序。
- 提供舒适和安全的门诊环境,使患者感到温暖和放松。
5. 强化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 设立质量管理团队,定期评估和监控护理服务的质量。
- 收集患者的反馈和建议,及时改进和调整护理服务。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门诊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门诊护理管理案例
一、患者接待与分流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患者接待与分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效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 设立导医台,提供咨询和引导服务,帮助患者快速了解就诊流程。
2. 制定分流制度,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急重症患者得到优先处理。
3. 提供预约挂号、取报告等便捷服务,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二、护理人员排班
为了确保门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合理的人员排班至关重要。
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 根据门诊量调整排班,高峰期增加护理人员,保证服务质量。
2. 实行弹性排班制度,确保夜班及节假日期间有足够的护理人员。
3. 建立护理人员互助机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我们制定了以下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1. 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 对特殊检查和操作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防范措施。
四、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患者的安全与风险防范:
1. 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2. 完善急救药品和设备的管理,确保急救工作的及时性。
3. 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重点监测与管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五、消毒与感染控制
为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消毒与感染控制:
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对医疗器械和环境进行定期消毒,确保清洁无菌。
2024年门诊护理工作计划一、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努力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单元实行目标管理,护理部制定相关质量标准与检查评分细则1.各护理单元认真组织实施,进行考核,通过目标管理促使护理人员观念转变,增强奉献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
2、以过细、过精、过实、过严的严谨态度抓好每项护理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即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其中环节质量是重点。
护理部将深入科室规范各环节管理。
3、加大医院感染控制力度。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执行,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
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
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求管理、使用、处理。
二、继续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进一步充实整体护理的内涵,推出我院护理理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前提!选择我院就医,我们将为您呈上一份份精心而温馨的护理!三、制定和完善我院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四、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保障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制定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抓好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1.对工龄____年以下护士实行轮科,重点抓好基本功的训练。
2.在全院进行普遍的一般训练及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抓好骨干队伍的重点培养,要求熟练掌握护理技术,还要求掌握好难度大的新业务、新技术等方面的护理技术,在护理队伍中起示范及骨干带头作用。
3.护理部将采取多种渠道,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机会。
(1)鼓励在职人员参加护理自考和函授学习,提高学历。
改变护理队伍以中专为主的结构。
(2)认真抓好继续教育。
选派优秀护理人员到省内短期护理知识培训班学习,以管理知识、专科知识进展为主。
4、坚持每月在院内举办护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专业技术培训。
护理部重点要规范护理查房,提升查房质量,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五、护理安全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护理安全工作长抓不懈,应做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二级护理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门诊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门诊是指患者通过预约或自行前往诊所或医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及时医疗服务。
由于门诊患者基数相对较大,加之部分医院院内门诊组织结构不够完善,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本文将从患者安全、医护人员素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等方面分析门诊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患者安全问题门诊患者通常不需要住院,就诊时间短,缺乏住院患者那么密切的监控和照顾,因此患者安全问题成为门诊的一大难题。
门诊患者经常需要进行诊断和治疗,护士会涉及到输液、皮下注射、药品配制等操作,在这些操作中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患者损伤的事例并不少见。
门诊患者还常表示,在等候诊疗的过程中,医生之间的沟通紧张,药品和耗材管理混乱。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安全。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定期检查医疗器械和设备的使用情况,治理医院内部管理混乱的现象。
2、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
3、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以便及时解决患者的疑虑和担忧。
二、医护人员素质问题医护人员的素质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专业素养。
门诊护士应该保持良好的专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密切监控患者的病情,能熟练操作诊疗器械和设备,及时调整和给出相对应的治疗意见。
但现实情况往往是,由于医生太忙或者懒得与患者沟通甚至忽略了患者的情况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疑虑和误解。
医护人员时常把大多数时间花在了记录和报表上,而忽略了护理工作和患者问询。
这一点不仅仅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增加医疗纠纷的风险。
对策: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意识。
2、建立有效的问询制度来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在治疗方案制定和执行上始终与患者保持密切的联系。
3、常规考核以保证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问题医疗服务是门诊护理的重点之一,与可及性问题息息相关。
门诊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给予医疗服务,但是在医院内部,不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流程配套设施会使患者等待时间变得过长,医生和护士时间过于分散在各种事情上,杂乱无章的流程对患者提供的诊疗服务质量和速度影响很大。
门诊护理管理新对策
发表时间:2012-03-19T14:06:24.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8期供稿作者:覃滟涵[导读] 优美、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可以减轻患者心中的烦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覃滟涵(广西大新县人民医院广西大新 5323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192-02 【摘要】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临床不断更新的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相应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患者希望在医院获得及时的救助及关怀[1]。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存在着就诊高峰集中、时间性强、患者流动性大、护理人员不足等特点,致使门诊护理管理难度加大。
因此要创新性地做好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最优质、快捷、安全、低廉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必须加强门诊护理管理,不断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对促进医院全面建设,更好地为患者和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重点阐述了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医院门诊护理管理对策
门诊是医院的第一窗口,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门诊护理工作又是门诊质量中的关键,门诊护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反映门诊护理管理的水平,同时会影响到医院的整个声誉。
1 方法
1.1 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
优美、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可以减轻患者心中的烦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我科在门诊各诊室前和候诊厅放置靠背椅,大厅墙上挂着大屏滚动式显示屏幕,播放着宣传教育和科普知识、各种药品、材料的价格表,使每位来就诊的患者明明白白消费。
在医院的一楼大厅设立挂号室、分诊台、导诊台、收费处,候诊区配备电视,放置了宣传资料和报纸、杂志供患者取阅,减少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烦闷心理。
在每楼层摆放绿色植物,候诊区每楼层设一名导诊护士,主动介绍当日专家、门诊医生的专长和各种辅助检查注意事项,维持就诊秩序,努力做到“一室一医一患”,在就诊的高峰期要及时疏导病人,防止混乱及纠纷的发生。
1.2 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部分门诊医护人员因服务观念较为陈旧,服务意识不强,还存有进医院就得听医务人员的观念,人为设定医患之间的不平等地位,有根深蒂固的优越感[2]。
在工作中要转变“病人求医生”到“医院生存靠病人”的观念,在服务中给病人更多的关怀和同情,针对不同时的个体实行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时层次病人的需求。
要开展面对面的温馨服务,及时指导就诊。
护士在服务过程中要注重服务礼仪规范,态度和蔼,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缩短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距离。
如:对行动不便、年老体弱、伤残、病情危重的患者要用轮椅护送进行检查及治疗、入院等。
1.3 为病人提供便民服务
完善门诊部便民服务措施。
包括提供开水、一次性水杯、面巾纸、常见疾病防治小册、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等,这些措施都很受病人欢迎。
在病人就诊过程中主动关心病人,做到切实为病人着想,使病人在得到良好治疗的同时,感受到人情的温暖。
1.4 简化门诊流程,使门诊患者就诊人性化
1.4.1 合理安排门诊各功能科室的位置,尽量将相关检查科室集中。
1.4.2 门诊挂号室增加挂号员,为患者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1.4.3 实行一站式的服务
1.4.4 设立便民社区门诊,由年资高的副主任医师负责坐诊,可不挂号就直接就诊。
1.5 根据门诊护理工作的要求合理调配人员
门诊部护理涉及到很多科室和部门。
由于门诊服务理念的转变和病人需求的提高,使门诊护理人员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量逐渐增大,导致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或缺编。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和绩效分配后,重点倾斜的是病区和医生,门诊护理人员的收入水平低于医院的平均水平,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许多护理人员不愿意到门诊从事护理工作,医院对门诊护理工作重视不够,对门诊的护理人员的配备不足,由于护理人员的缺乏从而影响到门诊的护理管理。
因此必须根据门诊的情况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才能促进门诊护理质量的提高。
1.6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是做好门诊各项护理工作的基础
门诊护理工作涉及面广,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高。
护士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技术,能够适应门诊多个岗位的执业要求,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应变能力。
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具有精湛的理论和娴熟的业务技能。
1.7 在护理管理中注重细节服务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细节是一种功力,世界上最难遵守的规则是度,度源于素养,素养来自于工作中一点一滴细节的积累。
”一个微小的细节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与修养。
护理工作是由无数个细节组合而成的,我们要在服务细节上下工夫,用无微不至的细节服务使病人感到满意,为科室的护理服务赢得良好的口碑。
2 结果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理念、提高综合素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时刻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根据工作环境和区域特点,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就医环境。
就能减少患者在就医构成中的投诉和纠纷,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口碑和竞争力,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门诊病人的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毛忠强,王玲等.病人就医权益与医院义务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1997,9(17):60.
[2]吴小芳.门诊分诊导诊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医学,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