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我想》的教案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4.34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想》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会说、会读、会写生字:我想。
2. 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引导幼儿展开自由联想。
3. 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4. 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的自由联想能力。
2.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我想》。
2. 教具:图片、玩具等。
3. 课堂准备:准备好教案、教具等。
五、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跳舞,做手工等活动,让幼儿放松身心,愉快地进入课堂。
2. 导入新课(1)呈现生字“我想”,让学生认真看、认真读。
(2)通过图片故事,讲述一个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玩具的故事。
例如:小明想玩小汽车。
引出“我想”这几个字。
3.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2)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与幼儿进行对话,引导幼儿对“我想”这几个字进行理解和运用。
4. 拓展活动(1)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例如:我想玩娃娃、我想玩球等。
(2)老师准备一些玩具,让幼儿进行选择,引导幼儿使用“I want”进行表达。
(3)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动作图片,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动作。
例如:我想走路、我想跑步等。
(4)老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用“I want to be”进行表达。
5. 温故知新(1)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想”。
(2)与幼儿对话,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6. 结束活动老师和幼儿一起做简单的游戏或者活动,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一天的学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在认识和理解“我想”这四个字的基础上,通过图片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了幼儿的自由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非常积极地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儿歌《我想》优秀教案儿歌《我想》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儿歌《我想》优秀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歌《我想》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诗歌的内容,大胆想象,充分表达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大胆想象,训练发散思维教学难点:展开丰富的联想,自由表达并创作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经常听一首歌,今天我把它带来了,你们想听吗?(播放歌曲《种太阳》)师:美好的愿望总能引起我们无穷的幻想。
窗边有个小姑娘常常托着下巴,甜甜地想,她在想什么呢?2、展示小诗:白天的太阳多红多热,是不是有个火炉烧得正旺?晚上的月亮多明亮,是不是有面镜子挂在天上?夜空的星星闪烁金光,是不是仙女把珍宝镶在天上?(a.师生合作读 b.学生齐读)师:你们的小脑袋里是不是和她一样有许多想象、幻想,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自由畅谈)二、新知1、学生互相读文师:文中的小作者一定特别想让你知道他的愿望,现在就跟你的小搭档读一读,千万别让他失望,如果你认为你的搭档读得很棒,就竖一竖大拇指。
2、师配乐朗读师:听你们读得那么尽兴,老师也想读读,大家同意吗?希望大家能够闭上眼睛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达看到了什么)3、学生带感受练读课文4、学习第一小节(师:谁愿意把第一个美好的幻想与大家分享一下?)a.生读,生评b.自由读文c.学生自由畅谈读后感受d.带感受练读前两句e.指名练读(师:随着风儿悠荡,悠得真轻、真美多美啊,像神仙一样…… )f.师读后两句,生谈听到了什么g.带感受练读该句h.引导背诵该小节5、学习第二小节a.生读,生评b.自愿读文(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师:感觉到你长大了)c.抓住重点句“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师:这是被春风拂过,春雨滋润的土地)d.齐读“长啊,长”(师:我仿佛看到了你们就是柳树的根须,正在蓬勃生长)e.引导背诵该小节6、学习第三小节a.带感受齐读b.默读并质疑c.讨论“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d.愿意朗读的学生齐读7、学习第四小节a.师生合作读文b.思考: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提示:我要飞到宇宙,探索宇宙的奥秘。
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我想》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教学活动适用于大班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课程。
通过诗歌朗读、歌曲演唱、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自我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并背诵《我想》这首小诗;•能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联合表演;•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能够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群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流程1. 游戏启蒙•游戏名:表情出击游戏规则:老师在小黑板上画出一些表情,让幼儿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表情,然后再由幼儿直接表演出来。
如哭泣、开心、惊讶等。
2. 歌曲演唱•歌曲名:《小星星》歌曲演唱过程中,老师教导幼儿唱歌的姿势、喉咙放松、呼吸等唱歌的基本要素。
3. 诗歌朗读•诗歌名:《我想》诗歌内容:我想拥有一双翅膀像鸟一样飞翔我不怕上天入地跑遍天涯海角我想拥有一颗心像花一样香我不怕寂寞孤独等待春天的所长我想拥有一份知己像春天一样温暖我不怕跌倒受伤等待峰顶的风光听录播诵这首诗,并让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读。
4. 讨论•提问幼儿:“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你们认为诗歌表达了什么想法和情感?”•让幼儿分组一起讨论并画出想象中的画面,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感受。
5.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较强,表现积极,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语言交流方面得到了全面锻炼。
有些幼儿在朗读诗歌时还存在着发音不准和语调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后续进行更多练习和巩固。
在游戏环节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比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需要在后续的课程中进一步巩固,让幼儿在团队协作中取得更好的进步。
《我想》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3.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梦想。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等。
2. 诗歌的主题:《我想》这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3. 诗歌的表达手法:比喻、拟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2. 教学难点:诗歌的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主题和表达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想》这首诗歌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我想》这首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3. 诗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和表达手法的理解。
3. 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创作诗歌的能力,包括韵律、节奏和意象的运用。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主题和表达手法,写一篇短文进行评价。
2. 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要求体现对自然、生活或梦想的热爱,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我想》以及其他相关诗歌。
2. 参考资料:有关诗歌鉴赏和创作的书籍、文章。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彩色粉笔等。
九、教学进度:1. 第一课时: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讲解《我想》的主题和背景。
《我想》教学设计(通用6篇)《我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悠荡、汲取、柔软、篷帐”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4、品读理解诗的内容,感悟诗情,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点难点重点: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诗人的想象,感悟诗情。
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教学安排1时。
设计理念在《我想》这节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理念。
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然后是自主合作学习,循循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课文中感受、熏陶。
同时,给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及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发遐想。
1、播放歌曲《种太阳》,认真聆听,说说你从歌曲中听到那个小孩子的什么美好的愿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你也曾有过这么大胆而神奇的想像吗?指名说说,激发想象兴趣。
3、教师导言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儿童诗《我想》,一起走进小诗中,去了解一下小朋友心中的美好愿望。
让我们和小作者一起领略那异彩纷呈的想象世界,去体味那奇异的想象所带来的快乐吧。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用一段《种太阳》这首歌曲来创设愉快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展开想像的欲望,激起学生想像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开始拓宽,更贴近幻想的境界。
(二)检测回顾,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努力做到把诗歌读正确,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检测字词掌握情况。
3、检测读的情况,相机正音。
4、教师范读,生听读思考:诗歌中的“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5、组织汇报,相机板书。
(三)快乐品读,理解诗境,感悟诗情。
品读第一节诗:①女生读,师生共评。
(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如:盛开着的桃花是那么鲜艳、那么美丽。
)②“我”的手儿接在桃树枝上,自己仿佛也变成了桃花,想象一下,桃树枝在春风中怎么悠呀悠的?你感受到桃树枝的自由和喜悦了吗?一起来,小桃树们,悠荡起你们美丽的小手。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想》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通过听歌、唱歌、动手制作乐器等方式感受音乐的美妙和魅力;2. 了解简单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速度等;3. 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4.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重点1. 让学生对音乐和乐器产生兴趣和热爱;2. 通过听歌、唱歌、动手制作乐器等方式感受音乐的美妙和魅力;3.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创作中发现音乐的神奇之处;2.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清新愉悦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我想”,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有关创造和想象力的。
2. 学习歌曲《我想》(15分钟)让学生听歌曲《我想》,随后再和学生一起唱一遍。
教师可逐句解释歌曲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歌手的唱法,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唱歌技巧。
3. 制作乐器(20分钟)让学生利用班里的学习用具,如纸杯、口罩等制作属于自己的乐器。
教师为学生示范一下,然后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创作。
学生可以利用纸杯做成沙球、利用口罩做成鼓,然后根据自己的制作材料形成一个合奏团队。
4. 自主创作(20分钟)学生分组,带领学生创作合唱曲。
教师提供简单的旋律,让学生自己编写歌词。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想和想象力,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才华。
5. 结束(5分钟)让学生轮流表演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为学生点评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然后,让学生自我评价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5. 教学工具1. 歌曲《我想》2. 班级学习用具,如纸杯、口罩等。
6. 评估方法1. 通过学生的制作乐器和自主创作等活动,观察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2. 通过学生课后的反思笔记和小结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思及收获。
7. 参考资料1. 歌曲《我想》2. 音乐创意制作材料手册二、反思及改进建议本次课程使用了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如听歌谈音乐、自主制作乐器、自主创作合唱曲等,课程氛围比较轻松,学生积极参与。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诗歌《我想》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诗歌《我想》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朗诵诗歌《我想》。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诗歌《我想》文本,图片或多媒体素材。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简短的诗歌开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学习:a. 教师朗读诗歌《我想》,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b. 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
c.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3. 朗诵练习:a. 教师示范朗诵,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b.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诵,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c. 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改善朗诵技巧。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查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朗诵技巧的掌握。
2.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和评估,了解幼儿对诗歌《我想》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朗诵过程中的表现。
2. 评价方法: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评估幼儿在朗诵时的语音、语调和表情。
收集幼儿在创作自己诗歌时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内容: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
幼儿在朗诵时的技巧和表现力。
幼儿在创作诗歌时的语言组织和想象力。
七、教学延伸活动1. 延伸目标:通过相关的活动,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延伸活动:组织一次诗歌欣赏会,让幼儿展示自己喜欢的诗歌。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中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诗歌《我想》的内容,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让幼儿能够流利地朗诵诗歌。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我想》的原文阅读与解析。
2. 诗歌朗诵技巧的指导。
3. 创意活动:绘画出诗歌中的景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和记忆诗歌《我想》的内容,学会朗诵。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幼儿参与诗歌朗诵和创意活动,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诗歌《我想》的文本,绘画纸张、画笔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音响设备。
3.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动画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儿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课堂营造愉快的氛围。
2. 诗歌原文阅读与解析: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诗歌《我想》,并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解读,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朗诵技巧指导:教师示范朗诵,讲解朗诵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幼儿进行练习。
4. 创意活动:绘画出诗歌中的景象。
教师提供绘画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歌中的景象画出来。
七、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在诗歌解析环节,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小组讨论:在创意活动环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绘画过程。
八、教学评价1. 幼儿朗诵能力:观察幼儿在朗诵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朗诵技巧和流利程度。
2. 幼儿绘画作品:评估幼儿在创意活动环节的绘画表现,包括想象力、色彩搭配等方面。
3. 幼儿互动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互动环节的表现,包括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诗歌《我想》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诗歌《我想》的内容,了解诗歌中描述的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读和表达能力,让幼儿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感受,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诗歌课件、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物,激发幼儿对诗歌内容的兴趣。
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诗歌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表达与想象: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心中的美好景色。
5. 总结与延伸: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并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寻找美好景色。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身边的美好景色,并用照片或绘画记录下来。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幼儿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增强幼儿的体验感。
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讲述法:教师讲述诗歌中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3. 讨论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想象。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教案名称:《我想》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想念”的概念,认识到感情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3. 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投影仪、幻灯片、音乐卡片。
2. 材料准备:填色纸、彩色笔、教材《我想大家》。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0分钟)让幼儿站成一个大圈,老师玩起“我想你”游戏。
教师先贴出一个图片,然后对着其中一个幼儿说:“我想你!”这个幼儿要快速回答:“我也想你!”然后换下一个幼儿进行同样的问答,直到所有幼儿都参与进来。
2. 导入新知(10分钟)引导幼儿关注今天的主题:我想。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想”和“念”有什么不同,让他们理解“想念”的概念,并给出简单的解释。
之后,教师播放一段有关亲情和友情的音乐,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3. 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对亲人、朋友或宠物的想念,让幼儿在纸上画出他们的所思所想。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幼儿回忆他们与亲人或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的情景,或者是想象他们与宠物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4. 听说训练(30分钟)4.1 教师播放《我想大家》这首歌,让幼儿倾听歌曲中描述的人物之间的想念之情。
然后,教师分发歌词卡片,带领幼儿一起唱这首歌。
4.2 制作“想念的画板”。
教师给每个幼儿一张填色纸和彩色笔,让他们画出自己想念的人或事物,然后在画板上写下自己的心愿、想念之情或者对被想念的人的祝福。
4.3 分组游戏。
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通过描述画板上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想念之情,其他小组成员要根据描述画出相同的画板,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
比赛结束后,每个小组都可以展示自己的画板,让其他小组成员来猜测是谁的画板。
5. 情感总结(10分钟)通过展示和分享幼儿的画板,让他们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亲人、朋友或宠物的想念之情,班级其他同学也可以借此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祝福。
诗歌《我想》的教案设计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动物图片若干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上次我到动物园去的时候,看见了很多小动物,今天我也把他们其中的几个请到了我们的幼儿园,瞧,他们来了!
师:看,这是谁?大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大象的鼻子最好玩,长长的,很有趣。
师:为什么?
幼:它可以喷水、滑滑梯、当秋千。
师:如果你也有大象这样长长的鼻子,你想用来干什么呢?
幼:喷水浇花。
幼:搬木头。
幼:和另一只大象握握手。
幼:给小朋友当滑梯。
师:又有谁来了?你想跟小猴玩吗?它的什么地方最好玩?如果你也有条长尾巴,你想干什么?
幼:可以倒挂在树上。
幼:和小猴的尾巴拉拉勾。
师:看,小鹿的头上长着什么?
幼:角。
师:对!是犄角。
如果你有犄角的话,你想干什么?
1、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现在听我来念一遍,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边念边出示图片。
3、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动作。
1、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个想法?
2、我们一起来学学诗歌里的“握握手”“拉拉勾”“顶顶牛”。
师:看到袋鼠,你想到什么呢?
幼:我想有个大袋袋。
师:要大袋袋干什么?
幼:坐进去。
幼:和袋鼠捉迷藏。
师:看到XX,你会想到什么呢?
幼:看到松鼠,我想有个大尾巴,和松鼠用尾巴比跳伞。
幼:看到鲸鱼,我想有个大鼻孔,和鲸鱼打水仗。
幼:看到企鹅,我想有一身长绒毛,和企鹅到南极去探险。
幼:看到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幼:看到小兔,我想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拉拉勾。
幼:看到蚂蚁,我想有对长触角,和蚂蚁用长触角说说话。
1、小结评价:今天呢,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歌,小朋友都把自己看见小动物以后想的事情大胆地说了出来,你们都很棒!
2、希望你们以后有什么好的想法一定要大胆地说出来,可能会是一个好点子呢!如果你遇到什么困难的话,也要让老师、爸爸妈妈还有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你的想法,那样才能及时地帮助你,好不好?最后还剩下一点时间,还想说的小朋友,赶快把你的想法说给客人老师听吧!
我想
看见大象,
我想有个长鼻子,
和大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
我想有条长尾巴,
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见小鹿,
我想有对犄角,
和小鹿用犄角“顶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