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歌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4
《诗歌写作》教课方案一、教课方案理念诗歌是诱人的玫瑰,大家都喜爱诗,但真切认识诗的同学就少,知道如何写诗的同学则少之又少,因此要将诗歌仿写教课方案得平常易懂,可触可摸可感,在品位诗歌时意会方法,从而掌握仿写诗歌的基本方法(品—悟—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想的严实性和流畅性,提升学生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巧地迁徙到作文实践中。
二、教课目标1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裕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行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教育的艺术》),我们正可以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育文学纯正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综合涵养。
2、借助诗歌精髓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3、睁开联想和想象创建悠长境界。
三、导入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向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
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广博精湛,显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感情和优异的智慧,游览于诗海,其乐无量。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会仿写诗歌。
四、教课过程1、创建诗的氛围,感觉诗的魅力。
赏识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之因此选这一首,一者熟习,两者这首诗的意象之优美、感情之浓郁、节奏旋律之美好,可谓诗中上品。
经过朗诵,一种氛围自然形成,学生的注意力会合到了诗歌上。
2、品尝诗歌、意会方法,学会仿写。
品尝诗歌,而后依据平常大家读诗的领会和对诗歌的理解,联合诗歌写作指导,共同讨论诗歌写作的特色,即诗歌应饱含感情,侧重意象不宜平淡无奇,应有些比喻象征,还要有韵律到音乐性的成效 .总结写诗应当注意些什么?一、要有浓郁的感情和鲜亮的节奏:感情美音乐美二、要有鲜亮的形象,做到情形交融:意像美境界美三、要有新奇的构思和奇怪的想像:构思美想像美写法归纳:(1)写诗第一要酝酿感情。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令人动人,第一在于它的感情。
如:牺牲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多情自古伤分别,更那堪,冷淡清秋节。
(完整版)诗歌写作教案诗歌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诗歌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掌握不同类型的诗歌写作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不同类型的诗歌写作方法;三、教学内容1. 诗歌写作的基本知识1.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1.2 诗歌的形式和结构1.3 诗歌的修辞手法2. 诗歌写作的技巧2.1 主题的选择与突破2.2 用词的准确性和多样性2.3 节奏和韵律的运用2.4 意象的构建和运用3. 不同类型的诗歌写作方法3.1 抒情诗的写作方法3.2 描写诗的写作方法3.3 讽刺诗的写作方法3.4 叙事诗的写作方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诗歌写作的基本知识1.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诗歌是以语言为材料,运用声音、形象、意象、节奏等艺术手法表达作者情感、思想和意境的文学形式。
其特点是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表达形式多样。
1.2 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诗歌包括抒情诗、描写诗、讽刺诗、叙事诗等。
它们在形式和结构上有所差异,但都需要注意韵律和节奏的运用。
1.3 诗歌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表达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其中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
这些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第二节诗歌写作的技巧2.1 主题的选择与突破选择合适的主题是诗歌写作的基础,可以从生活、情感、自然等多个方面进行选择。
亲身体验和细腻的观察能够帮助我们突破常规,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2.2 用词的准确性和多样性用词准确且具有多样性是写作好诗的关键。
合理运用形容词、名词、动词等词类,增加诗歌的意象和表达力。
2.3 节奏和韵律的运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能够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
注意句子长度的变化和抑扬顿挫的运用,使诗歌更加流畅和饱满。
2.4 意象的构建和运用通过意象的构建,能够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具体。
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意象的效果。
第三节不同类型的诗歌写作方法3.1 抒情诗的写作方法抒情诗是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诗歌形式。
初中写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意象、情感、节奏。
2. 诗歌鉴赏方法:抓住意象,感受情感,体会节奏。
3. 诗歌创作技巧:运用意象,表达情感,把握节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诗歌创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基本特点讲解:介绍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节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
3. 诗歌鉴赏方法讲解:教授如何抓住意象、感受情感、体会节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 诗歌鉴赏实践:让学生欣赏经典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诗歌创作指导:教授运用意象、表达情感、把握节奏的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6. 诗歌创作实践: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7.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8.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高人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提高: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兴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课后阅读诗歌的情况。
六、教学资源1. 经典诗歌文本:用于教学和鉴赏实践。
2. 诗歌鉴赏指导资料:辅助学生学习诗歌鉴赏方法。
3. 诗歌创作素材:提供给学生进行创作的灵感。
4.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作品和相关资料。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及创作技巧。
2. 诗歌创作的构思与表达。
教学难点:1. 诗歌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2. 学生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激发与素材积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创作资料,如诗歌作品、诗歌理论等。
2. 学生准备诗歌创作素材,如日记、散文、诗歌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定义、特点及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曾经接触过的诗歌作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诗歌基础知识讲解1. 诗歌的基本特点:节奏感、韵律感、意象性、情感性等。
2. 诗歌创作技巧:选材、构思、表达、修辞等。
三、诗歌创作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诗歌创作展示与交流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基本特点及创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诗歌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1. 教师结合具体诗歌作品,讲解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的方法。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修改自己的诗歌作品。
三、诗歌创作素材积累与灵感激发1. 教师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积累创作素材。
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所学技巧。
四、诗歌创作展示与交流1. 学生展示修改后的诗歌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特点及创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诗歌创作的质量,包括情感表达、意境营造、修辞运用等方面。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创作是否产生了兴趣。
初中诗歌写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定义、特点、形式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知识介绍2. 诗歌的写作技巧讲解3. 诗歌写作实践4. 诗歌作品欣赏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诗歌基本知识介绍:简要介绍诗歌的定义、特点、形式等,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诗歌写作技巧讲解:a. 选用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注意词汇的选用,力求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情感。
b. 注重节奏和韵律:讲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知识,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运用到这些技巧。
c. 发挥想象和联想: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d. 表达真挚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将真挚的情感融入诗歌中。
4. 诗歌写作实践: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让学生现场创作一首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5. 诗歌作品欣赏与分析:选取几首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从中学习优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诗歌写作技巧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诗歌作品质量:评估学生在课堂写作中的诗歌作品,从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通过提问或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诗歌素材库:提供各类诗歌素材,方便学生在写作时进行参考。
2. 诗歌写作指导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诗歌写作方法和技巧。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诗歌作品和写作素材。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诗歌写作实践中。
初中写诗歌活动设计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2. 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3. 诗歌鉴赏与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其原因。
2. 教师总结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
二、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如如何选择主题、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2. 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诗歌创作。
三、创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2.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诗歌创作,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四、诗歌鉴赏与评价(15分钟)1. 教师选取几首学生的诗歌作品,进行鉴赏与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互相学习、借鉴。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诗歌创作活动进行总结,强调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教师给出课后拓展任务,如阅读诗歌、进行诗歌创作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诗歌创作的质量,包括主题、内容、形式等方面。
2. 学生在诗歌鉴赏与评价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理解、分析、表达能力等方面。
3. 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对课后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
教学资源:1. 诗歌作品选集2. 诗歌创作指导书籍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诗歌创作和评价。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创作技巧,提高诗歌创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形式和创作技巧。
2. 学生诗歌创作的实践。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运用诗歌创作技巧。
2. 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创作教材、诗歌创作示范作品。
2. 学生准备诗歌创作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形式和创作技巧,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诗歌作品,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二、诗歌创作技巧讲解1. 诗歌的基本形式:诗歌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2. 诗歌创作技巧: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诗歌创作示范1. 教师现场创作一首诗歌,展示诗歌创作技巧。
2. 学生欣赏教师创作的诗歌,了解诗歌创作的方法。
四、学生诗歌创作实践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诗歌创作素材,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诗歌创作技巧,提高诗歌质量。
五、诗歌创作分享1. 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展示创作成果。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诗歌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诗歌创作技巧,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回顾上节课诗歌创作实践,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二、诗歌创作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创作技巧,创作一首关于家乡的诗歌。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家乡素材,进行诗歌创作。
三、诗歌创作分享与评价1. 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展示创作成果。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诗歌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创作的重要性。
2. 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创作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诗歌创作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诗歌创作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诗歌,了解诗歌与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
2.学习诗歌的基本元素,如押韵、节奏等。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诗歌的基本元素。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优秀的儿童诗歌作品,用于诵读和展示。
2.准备一些韵文素材,如单字或者简单的词语。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课题(5分钟)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诗歌”二字,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诗歌的了解,并就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
Step 2 观摩优秀诗歌作品(10分钟)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儿童诗歌作品,让学生一起读诵,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鼓励学生发表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Step 3 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元素,如押韵、节奏等。
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押韵方式,如“AA”、“AABB”等。
Step 4 创作诗歌-第一首(20分钟)教师为学生提供韵文素材,让他们根据要求创作第一首诗歌。
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来要求,如要求使用“AABB”押韵方式,或者要求使用特定的词语等。
Step 5 分享和赏析(10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在学生间进行赏析。
鼓励学生互相夸奖和提出建议,以促进他们的成长。
Step 6 创作诗歌-第二首(20分钟)教师再次为学生提供韵文素材,并让他们创作第二首诗歌。
可以要求使用不同的押韵方式,或者加入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Step 7 诗歌展示(15分钟)让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进行诵读和展示。
可以建议学生选择一些内容有趣或者表达深情的诗歌,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五、巩固和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尝试创作诗歌,可以通过写日记、观察周围环境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灵感。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诗歌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
学写诗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节奏、韵律、意象等。
2.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诗歌的创作方法与技巧。
3.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觉得诗歌是什么?2.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1)节奏与韵律:教师通过示例讲解诗歌的节奏与韵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意象:教师通过讲解诗歌中的意象,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意境美。
3.课堂练习(1)教师给出一句诗句,让学生分析其节奏、韵律和意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诗歌的创作方法与技巧1.讲解诗歌的创作方法(1)教师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步骤:选题、构思、布局、表达。
(2)教师举例讲解诗歌创作的具体技巧,如拟人、夸张、对比等。
2.课堂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第三课时:诗歌的鉴赏方法1.讲解诗歌的鉴赏方法(1)教师讲解如何从诗歌的形式、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2)教师举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表达技巧等。
2.课堂练习(1)教师给出一首诗歌,让学生进行鉴赏。
(2)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2.拓展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
2.诗歌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诗歌创作水平。
3.诗歌鉴赏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诗歌鉴赏水平。
五、教学资源1.教材:诗歌相关章节。
2.网络资源:诗歌鉴赏文章、诗歌创作教程等。
3.教师自编资料:诗歌案例、课堂练习题等。
六、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初中写诗歌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3. 诗歌鉴赏和批评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美学特征。
3. 创作技巧:讲解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如观察生活、运用修辞、表达情感等。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4. 实践活动:布置诗歌创作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总结:对学生的诗歌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引导学生认识到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和乐趣,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诗歌作品的质量,包括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朗诵等。
3.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水平,如能够理解和分析诗歌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资源:1. 诗歌作品:经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用于讲解和欣赏。
2. 教学参考书:提供诗歌创作和鉴赏的相关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诗歌。
4. 教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教案设计:初中诗歌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2)通过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3)通过写作和表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兴趣,提高文学修养;(2)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的定义、形式、结构等;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通过具体作品分析诗人的情感和思想;3. 诗歌的欣赏和评价:欣赏经典诗歌,学会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4. 诗歌的创作实践: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交流和展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魅力;2. 讲解: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通过具体作品讲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3. 欣赏:欣赏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学会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4. 创作:布置诗歌创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进行交流和展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诗歌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理解程度;3. 诗歌欣赏:评估学生在欣赏和评价诗歌作品方面的审美能力;4.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在创作诗歌作品方面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诗歌教材,提供丰富的诗歌作品;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诗歌评论和分析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3. 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4. 注重诗歌创作的实践,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观沧海》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问题设计:⑴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⑴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⑴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
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⑴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
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4、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5、齐读、背诵。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㈠背景和作者: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学写诗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掌握一定的诗歌创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
2. 诗歌的结构:首部、、尾声等。
3. 诗歌创作技巧: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以及诗歌创作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诗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创作技巧。
2. 示例法:分析经典诗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诗歌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创作技巧,让学生掌握诗歌写作的基本规律。
3. 示例分析:分析经典诗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4. 实践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诗歌写作能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诗歌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进步。
2.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通过讨论、分析和创作,评估学生在文学方面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对诗歌的热爱程度:通过课堂参与度、作品展示和反馈,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热情和兴趣。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经典的诗歌作品和有关诗歌创作的指导书籍。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诗歌资源和写作技巧。
3. 写作工具:提供纸笔、电脑等写作工具,方便学生创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第二课时:讲解诗歌创作技巧。
3. 第三课时:分析经典诗歌,激发创作灵感。
4. 第四课时:实践练习,学生动手创作。
诗歌教学设计和反思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展开主题班会活动,再熟悉不过。
那么,对于诗歌主题的活动教学,应当怎么设计教学内容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诗歌教学设计和反思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教学设计和反思篇1活动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知道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画的情形,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古诗诗句相干图片、背景音乐教学进程: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发幼儿学习爱好。
2.引出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二、初读古诗,知道古诗大意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观赏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3.幼儿尝试随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4.教师说明古诗大意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
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知道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产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说明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1.在知道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知道。
诗歌创作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一些常见的诗歌体裁和韵律;- 培养学生对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2. 教学准备:- 诗歌欣赏材料;-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 学生练习册。
3.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 引入诗歌的概念,提问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看法;- 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诗歌特点的讲解(20分钟)- 在黑板上列出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押韵、节奏感强等;- 讲解诗歌与散文的区别,强调诗歌的语言的美感和形象的表达。
第三步:诗歌体裁介绍(30分钟)- 介绍一些常见的诗歌体裁,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展示不同体裁的例子,引导学生感受并分析其特点;- 给学生时间自主尝试写几首诗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
第四步:诗歌创作实践(40分钟)- 分组让学生相互欣赏、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诗歌作品;- 组织小型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五步:总结和回顾(10分钟)-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创作诗歌。
4. 拓展活动:- 带领学生参观诗歌展览,深化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才华;5.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继续创作一些诗歌,并写下对诗歌创作的感悟;- 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诗歌集,形成一个小小的诗歌作品集。
通过这个诗歌创作教案,学生们可以对诗歌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创作出一些简单而优美的诗歌作品。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想象力。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同时做好及时的指导和评价。
希望通过这堂诗歌创作课,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同时也能在创作中找到乐趣和收获。
一、教案基本信息学写诗歌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2. 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 诗歌韵律的把握2. 诗歌情感的传达二、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和喜爱。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教师介绍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如观察生活、表达情感、运用修辞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2.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修改意见。
四、课堂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总结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创作的诗歌。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知识,如平仄、押韵等。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把握诗歌的韵律。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尝试创作一首具有韵律感的诗歌。
2.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修改意见。
四、课堂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课后继续创作诗歌,相互交流分享,提高写作水平。
六、作业布置1. 完成一首诗歌创作,要求体现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收集一首喜欢的诗歌,下节课分享理由。
七、板书设计诗歌教学设计1. 诗歌基本特点2. 诗歌创作方法3. 诗歌韵律把握4. 诗歌情感传达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仿写诗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经典诗歌,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诗歌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难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运用。
2. 诗歌意象的创新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经典诗歌样本。
2. 诗歌分析指导资料。
3. 诗歌创作素材和参考资料。
学生准备:1. 预习经典诗歌。
2. 准备诗歌创作的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诗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经典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3. 诗歌欣赏: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解释喜欢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诗歌。
5. 作品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展示,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欣赏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
3. 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延伸1. 诗歌创作比赛:组织一次诗歌创作比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诗歌作品。
《写诗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研读诗歌,鼓励学生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用具体的形象传达心的情感。
3.通过诗歌创作,让学生在美的诗情和美的语言中沉潜,提升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1.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2.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的意境。
教学课时:3课时(写作指导、写作实践、习作讲评修改)教学过程:第1课时(写作指导)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
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会仿写诗歌。
二、技法指导1.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象美和意境美)示例1:春天春天啊,我赞美你:我赞美你红红的花,我赞美你绿绿的草,我赞美你绵绵的雨,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迎春花把我镶满你的皮肤我要和你一起盛开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我呼吸着你的黄色在万物体透明(同样写春天,但前一首诗缺少意象,没有诗的味道,第二首诗诗人爱春天,并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找到“迎春花”这个意象,与迎春花融为一体,来表达热爱春天的心情,诗味足,语言表现力强。
)示例2: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其一是将的名句改写成的,这不是诗,最多只能是格言。
而同样表达此意的,冰心的《春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
)⑴试一试:仿写冰心的这首小诗。
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写时要注意,第一句选择某一“事物”而不是人,第二句写该事物的“缺点”,第三句写这个缺点造成的“危害”。
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
池塘的水, ,。
⑵注意事项:“春天是个贼,窃走了我的心”“你是我早上的包子,中午的馒头,晚上的咖啡”“我象爱读金庸小说那样爱你,象爱电脑游戏,那样爱你。
”(选择意像必须是鲜明的,突出的,有力的,而且能给人以美感的,和谐的。
如果选择缺乏美感的意像,那只能破坏美感,失去诗意。
)2.充沛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
例如:(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植《白马篇》)(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植《七步诗》)(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白《赠汪伦》(这些诗句分别抒发的是爱国情、别离情、母子情、兄弟情、爱情、友情。
)这些诗句为什么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关键在于一个“情”字。
无情即无诗,诗是跳出来的心。
诗,首先以情动人,写诗,首先要酝酿感情。
3.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
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露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我在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我自生又自灭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哪——又有甚么要紧?妩媚的清早我会升华成一朵美丽的洁白的云(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露自述,角度新。
写露珠在草叶尖上、花心里,不声不响,不大引人注意,但纯洁、命澈,自生自灭,在“阳关明媚的清早”,还会“升华起一朵美丽洁白的云。
)4.想象应该是诗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诗歌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还必须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
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三、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诉真情”,真、善、美是人们永远歌颂的主题,借你一双敏锐的慧眼,送你一对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滴水、一棵草、一片树叶、一缕、一根白发……,让我们带着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尽情挥洒诗兴吧!四、佳作欣赏:自由我是一只风筝,能飞上万米高空,可我却不能挣脱那根牵引的长线。
我渴望开翅膀,在风中自由地飞翔。
我是一只小虎,每天吃喝不愁,可我只能在电网四围的笼舍中无聊地散步。
我渴望重回莽莽山林,在雨雪风霜中自由地奔跑。
我是一只慵懒的金鱼,从来没有遭遇过天敌,可我的一生只能在小小的鱼缸中消磨。
我渴望传说中的小溪、瀑布、江河,我想在激流与波涛中自由地探险。
自由,自由,我,渴望自由!点评:感觉自己长大了,不愿接受各种管束,渴望得到更多的自由,是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普遍的想法,而这首诗的小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似乎更为强烈。
于是,他把自己想象成牵线的风筝、笼中的小虎、鱼缸里的金鱼,用拟人化的写法,表达挣脱束缚,自由“飞翔”、“奔跑”、“探险”的渴望,最后用直抒胸臆的呼喊点题。
这首诗的优点是将“自由”这一抽象概念,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情感表达真实鲜明。
让我静静地望着你让我静静地望着你望着你寒来暑往中高在的身影慈爱的笑容贴满我童年的记忆往事的河流不曾留下你的传奇然而你宽厚的手掌却藏着光阴凝成的诗句多少次牵着你的手,去花丛“探险”多少次挣开你的手,在田野追逐嬉戏多少个黄昏,在人群中望见你正在招手多少个清晨,背对你的挥手踏进新的生命日记让我静静地望着你我要用遥望天空般辽远的目光看你虽然你没有晴空万里我要用俯瞰群山般雄奇的眼神看你虽然你并非峰峦如聚这无声的凝望是我对你的心灵耳语就让我静静地望着你点评:父母之爱,是学生诗歌创作的经典题材之一。
这首诗虽然没有点明“你”到底是谁,但是从诗中描述的形象看,“高大的身影”、“宽厚的手掌”、“天空般辽远”、“群山般雄奇”,更像是一位父亲,或者是父母的合体。
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第一,小作者将感恩之情化作“让我静静地望着你”这一特定的形象,并在诗中反复强调。
第二,小作者用用特写生活细节的方式呈现“父母之爱”,诗歌中的细节描写有别于散文的铺,这里小作者将视线聚焦于“手”,以既生动可感又高度概括的特写,写出了父母的呵护民陪伴。
第三,语言表达富有创造性。
小作者故意打破常规的语法规则,将词语重新组合,比如“我要用遥望天空般辽的目光看你”“我要用俯瞰群山般雄奇的眼神看你”,以常规的语法逻辑看,这两句是语序颠倒的病句,但是这样写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假如改成常规的表达,“你像辽远的天空,我仰视你”“你像雄奇的群山,我依然仰视你”,不仅语言的新鲜感消失殆尽,而且情感浓度也大大削弱了。
第2课时(写作实践)以下题目任选一1.见教材P19-20的写作实践2.见教材P13——研讨与练习三3.见教材P17——研讨与练习三学写诗歌学习目标:1.研读诗歌,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2.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用具体的形象传达心的情感。
3.通过诗歌创作,在美的诗情和美的语言中沉潜,提升个人的文学综合素养。
一、写作技法指导1.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象美和意境美)示例1:春天春天啊,我赞美你:我赞美你红红的花,我赞美你绿绿的草,我赞美你绵绵的雨,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迎春花把我镶满你的皮肤我要和你一起盛开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我呼吸着你的黄色在万物体透明(同样写春天,但前一首诗缺少意象,没有诗的味道,第二首诗诗人爱春天,并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找到“迎春花”这个意象,与迎春花融为一体,来表达热爱春天的心情,诗味足,语言表现力强。
)示例2: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其一是将的名句改写成的,这不是诗,最多只能是格言。
而同样表达此意的,冰心的《春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
)⑴试一试:仿写冰心的这首小诗。
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写时要注意,第一句选择某一“事物”而不是人,第二句写该事物的“缺点”,第三句写这个缺点造成的“危害”。
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
池塘的水, ,。
⑵注意事项:“春天是个贼,窃走了我的心”“你是我早上的包子,中午的馒头,晚上的咖啡”“我象爱读金庸小说那样爱你,象爱电脑游戏,那样爱你。
”(选择意像必须是鲜明的,突出的,有力的,而且能给人以美感的,和谐的。
如果选择缺乏美感的意像,那只能破坏美感,失去诗意。
)2.充沛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
例如:(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植《白马篇》)(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植《七步诗》)(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白《赠汪伦》(这些诗句分别抒发的是爱国情、别离情、母子情、兄弟情、爱情、友情。
)这些诗句为什么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关键在于一个“情”字。
无情即无诗,诗是跳出来的心。
诗,首先以情动人,写诗,首先要酝酿感情。
3.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
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露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我在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我自生又自灭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哪——又有甚么要紧?妩媚的清早我会升华成一朵美丽的洁白的云(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露自述,角度新。
写露珠在草叶尖上、花心里,不声不响,不大引人注意,但纯洁、命澈,自生自灭,在“阳关明媚的清早”,还会“升华起一朵美丽洁白的云。
)4.想象应该是诗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诗歌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还必须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
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二、佳作欣赏自由我是一只风筝,能飞上万米高空,可我却不能挣脱那根牵引的长线。
我渴望开翅膀,在风中自由地飞翔。
我是一只小虎,每天吃喝不愁,可我只能在电网四围的笼舍中无聊地散步。
我渴望重回莽莽山林,在雨雪风霜中自由地奔跑。
我是一只慵懒的金鱼,从来没有遭遇过天敌,可我的一生只能在小小的鱼缸中消磨。
我渴望传说中的小溪、瀑布、江河,我想在激流与波涛中自由地探险。
自由,自由,我,渴望自由!【点评】感觉自己长大了,不愿接受各种管束,渴望得到更多的自由,是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普遍的想法,而这首诗的小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似乎更为强烈。
于是,他把自己想象成牵线的风筝、笼中的小虎、鱼缸里的金鱼,用拟人化的写法,表达挣脱束缚,自由“飞翔”、“奔跑”、“探险”的渴望,最后用直抒胸臆的呼喊点题。
这首诗的优点是将“自由”这一抽象概念,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情感表达真实鲜明。
三、写作实践以下题目任选一1.见教材P19-20的写作实践2.见教材P13——研讨与练习三3.见教材P17——研讨与练习三让我静静地望着你让我静静地望着你望着你寒来暑往中高大的身影慈爱的笑容贴满我童年的记忆往事的河流不曾留下你的传奇然而你宽厚的手掌却藏着光阴凝成的诗句多少次牵着你的手,去花丛“探险”多少次挣开你的手,在田野追逐嬉戏多少个黄昏,在人群中望见你正在招手多少个清晨,背对你的挥手踏进新的生命日记让我静静地望着你我要用遥望天空般辽远的目光看你虽然你没有晴空万里我要用俯瞰群山般雄奇的眼神看你虽然你并非峰峦如聚这无声的凝望是我对你的心灵耳语就让我静静地望着你【点评】父母之爱,是学生诗歌创作的经典题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