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下大雨》
- 格式:docx
- 大小:40.18 KB
- 文档页数:4
《下大雨》教学设计《下大雨》是一篇经典的小学作文,适合用来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份针对该篇作文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预习导入、课堂教学、练习巩固和作文拓展四个部分。
一、预习导入(10分钟)1. 播放一段下雨的视频或播放下雨声音,引导学生在心中形象地描绘出下雨的场景,激发学生对下雨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标题,猜测文章的内容和情节。
3.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你们喜欢下雨吗?- 下雨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 如果你是文中的小朋友,会怎么度过大雨天呢?二、课堂教学(30分钟)1.整体阅读:老师朗读全文,让学生跟读并用手指指读。
重点培养学生对中文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逐句解读:分析文中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对一些生词和难句进行解释和讲解。
3.词语学习:选择一些生词,通过图片、例子和造句等形式教授和巩固学生的词汇。
4.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文中的情节和主题,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鼓励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重新叙述故事。
5.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对话的形式重新演绎故事情节。
三、练习巩固(20分钟)1.选择题:设计几道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选择题,涵盖对文章细节、情节、主题等方面的理解。
2.填空题:设计几道填空题,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句子和段落填写合适的词语,加深对文中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理解。
3.用语言描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文中一些场景和角色,帮助他们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并提高表达能力。
四、作文拓展(20分钟)1.讨论作文题目:回顾文章中的情节和主题,让学生提出写一篇关于雨天的作文的题目,鼓励他们用想象力丰富的词语构思。
2.写作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如何展开文章、如何描述场景、如何突出思想等。
3.作文练习:让学生根据讨论的题目和写作指导,完成一篇关于雨天的作文。
通过互相交流、修改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积累和写作表达能力。
《下大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用多种方法理解15个生字。
2.能准确书写生字“吊、龟、屋、烟”,能注意结构匀称。
3.读通顺句子,理解句意,体会昆虫、植物、动物在雨中的不同表现,感受大雨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能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观看下大雨的图片。
(二)揭示课题《下大雨》。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相关下大雨的一篇课文。
一起读读课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观看下大雨的图片,让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下文的讲授做好铺垫。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一)出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1.屋顶起了烟积水吊在乌龟龟甲捂着紫薇花七零八落檐下拴在柜橱老墙断砖多读两遍这几个字,男生读女生读。
2.谁来做小老师读一读。
3. 哪些字音容易读错需要提别注意?同桌两人相互考考这些生字读音,练习把每个词语读准确。
4.去拼音读读。
男女生交错读,每个读两遍。
5.我来考考你。
6.你理解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二)这些是我们今天要记住的生字。
我们学过些识字方法了?小组交流,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它们。
你来说说哪个字不好记?谁来协助?注意,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1.生生交流记字方法,相机指导。
2.根据回答相机板书:换一换,加一加,谜语,形声字等。
3.接力赛,在图片中找出生字。
接下来实行的是接力赛。
比一比哪个队的跑得又对又快?【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1.雨下得大不大?2.有多大?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4.雨中的我在干什么?(二)下大雨的时候,除了写到我,还写到了什么?相机板书:荷叶大黑蜂紫薇花麻雀蜻蜓小乌龟【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对课文的内容实行大致地梳理,并通过让学生大量地读来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下大雨》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8个汉字,会认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7个汉字,会认会写8个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情景欣赏:《下雨声音》2.图片欣赏:出示下雨的情景图片。
3.谈话导入:雨是最寻常的,细雨如丝,像牛毛,似银针,密密地斜织着;大雨如注,像瓢泼,似倾盆,仿佛银河倒泄。
你喜欢什么样的雨呢?板书,齐读课题《下大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朗读课文:①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②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③把你认为下大雨最有意思的地方画出来。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朗读。
6.结合图片,再读课文。
三、读认生字,理解词语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
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屋顶烟花积水捂着紫薇七零八落屋檐倒吊哈哈大笑龟甲拴住橱柜墙壁断续3.注音领读。
4.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5.认读多音字:背、倒6.结合图片理解词语。
四、朗读品味1.分段朗读,分段进行指导朗读。
①在朗读中感受下大雨的童真童趣。
②注意读书的语气和坐姿,老师相机指导。
2.出示第一、二段:雨真大。
下得屋顶上起了烟。
大雨点落在天井的积水里,砸出一个一个丁字泡。
我用两手捂着耳朵,又放开,听雨声:呜——哇,呜——哇。
下大雨,我常这样听雨玩。
预设:朗读提示:“呜——哇,呜——哇”中间要拉长读,读出童真童趣。
3.出示第三、四、五段:雨打得荷花缸里的荷叶东倒西歪。
在紫薇花上采蜜的大黑蜂钻进了它的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大雨》教案【省一等奖】文章简介本文是针对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课文《大雨》编写的一份教案。
该教案获得了省一等奖,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大雨》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大雨对人们和自然界带来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大雨的特点和变化。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并回答与《大雨》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准备《大雨》这篇课文的课本和教材。
2. 准备投影仪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准备与《大雨》有关的图片和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天气的话题,向学生介绍大雨的概念,并让学生谈论大雨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预测:展示与大雨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中可能发生的情景,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 阅读:指导学生逐段阅读《大雨》这篇课文,并帮助他们理解生词和理解内容。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大雨》的理解,交流各自的观点。
5. 演练: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大雨天气中的情景,让他们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表演。
6. 写作: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经历过的大雨天气的小记述,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来描绘场景。
7. 总结:和学生一起回顾学到的知识,总结讨论中的重点内容,强调大雨对人们和自然界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行收集有关大雨的资料,并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
2. 邀请有经验的人士或专家讲述与大雨相关的故事或经历,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鼓励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大雨现象,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与同学分享。
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对大雨这一自然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是很有益的,但也需要更好地管理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掌握和实施。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引入更多实际案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提升教学效果。
23.下大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屋、烟、积、吊”等7个生字,指导写好“屋”“烟”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的停顿与句子的语气语调。
3.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中描绘的雨中植物或动物的情态,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指导写好“屋”“烟”两个字。
2.读好长句的停顿与句子的语气语调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预习课文,下雨时观察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非常神奇,它就像一个魔术师,会变换出各种各样的天气。
课件出示天气图片:像“春山暖日和风”的晴空万里,像“阴天寒不雨”的阴云密布等等,在这些天气中,你最喜欢那种天气呢?(指名学生回答)师:雨天也别有一番风景和趣味。
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课文——《下大雨》。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教师板书)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渎课文3.学习课文中的词语。
4.学习生字“屋”“烟”。
5.指导读课文。
三、作业1.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收集描写雨的古诗句或者歇后语。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由于是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仍然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年龄又小,所以课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主,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写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书写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六步识字法,让孩子先带拼音识字,后去掉拼音识字,再把词语拆分识字,最后重新组新词,在阅读教学中,我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文章的有趣之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下大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生词和课文内容。
3. 展开想象,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体会亲近大自然的愉快,感受语言的美,并能够关心身边的自然和生命。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雨中动植物的状态,感受大自然中万物的和谐相处。
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23、下大雨2.指名认读生字词屋顶积水龟甲(读词语不拖音)起了烟丁字泡听雨玩(指导读好三字词,中间一个字读得轻而短连贯)东倒西歪七零八落昂着脑袋钻进躲在歪着倒吊系住拴在藏在(开火车读,相同点:表示动作,读出动态,齐读。
当把这些动词放进句子中时也要读出动态。
)3、看图指导写“龟甲”这些词中有一个这课的生字,在古代的时候像一幅画。
龟:古文字的龟字,像一只乌龟的样子。
瞧,这就是乌龟的龟壳。
起笔小撇高抬头,中间写得扁一点,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甲:日写得扁一些,最后一笔悬针竖。
每位同学把龟甲写两遍。
二、听雨声玩(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场雨下得怎么样?(雨真大)1、同学们,你们看过下大雨的场景吗?作者汪曾祺看到的雨和你看到的大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汪曾祺看到了怎样的雨景,听到了怎样的雨声?2、指生读第二节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雨景?(1)(PPT下得起烟)师:雨下得真大啊,整个屋顶好像都烟雾弥漫,一片朦朦胧胧。
看着图片,谁也能读好这句。
(2)你还从哪里读出雨大呢?(砸)如果让你现在用拳头砸桌子,你会怎样砸。
用尽了力气的样子。
现在大雨点砸进了积水中,说明雨点力气重,雨大。
读出雨得大。
瞧,这就是砸出的一个一个丁字泡。
(3)汪曾祺听到的雨声是什么样的?我们平时听到的雨声是什么样的声音(哗哗、淅淅沥沥……)为什么会是呜——哇,呜——哇呢?(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读好。
)生说。
(4)你想试一试这种听雨的方法吗?(音频播放)这样听雨你觉得怎么样?(板书:听雨声有趣,好玩)读出听雨的有趣和好玩。
《下大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中动植物的特点,感受雨中生活的乐趣。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水平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雨中景物的特点,感受雨中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下大雨,看,我们的大雨点朋友来了,让我们热情地和他们打打招呼吧!(指名认读词语)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喜欢在下大雨的时候做什么?3.过渡:那么雨中有着怎样的景象?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这场大雨。
二、细读品味出示合作学习要求:①自读课文3-8自然段,圈画出课文中描写了哪些雨中的动植物;②你最喜欢谁,把相关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一)品读下大雨时的植物物特点1.我们先来看看雨中的植物是什么样子的:荷叶、紫薇花。
2.大雨中的这些植物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样子,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荷叶大雨中荷叶变得怎么样了呢?东倒西歪是什么样子?一起边读边演一演,从东倒西歪你能感受到这场雨怎么样?平时静静躺着的荷叶也被打得东倒西歪,真是倾盆大雨啊!谁来当这场大雨,让荷叶舞动起来?荷叶被打得东倒西歪,那紫薇花呢?谁来读读这个句。
紫薇花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雨大?读出你的感受。
湿透了的紫薇花看起来那么地柔弱,有没有被大雨打落在地啊?从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紫薇花?你能读出它的坚强、勇敢吗?过渡:同样处于大雨中的植物,而荷叶和紫薇花的表现一样吗?是的,他们各有各的性格,在雨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谁愿意扮演荷叶,谁愿意扮演紫薇花,来读一读这两句?(指名读、男女分角色读)这么大的雨还会打在那些植物身上?又是什么样子呢?发挥想象,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引导:大雨中的景物有着不同平常的美,我们也要学习作者去发现这种美哦!)(二)了解下大雨时小动物们的不同表现1、过渡:除了雨中植物,课文中还写到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呢?你找到了吗?(指名说)2.交流并相机出示孩子交流的句子。
《下大雨》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介绍
讲读课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读、听、议、评、说、写等学习过程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设计思路说明
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
教学时,依次分析各个人物在下大雨时的表现,找到他们的共同点,理解彼此对待同一件事的心情,态度。
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文中人物积极向上的心态,教育学生要多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材分析
《下大雨》是苏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精读课文。
本文紧紧围绕课题“下大雨”,描写了“我”眼中的大雨景象,表现了我”在下大雨时以“玩”的心态看雨的情趣。
文章贴近儿童生活,富有情趣。
教学目标
1.感受下大雨时“我”以及文中动物的心情,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通过理解词语体会整篇课文意思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下大雨时“我”以及文中动物的心情,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2.看来大家对下雨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下大雨时蜻蜓、小鸟等动物都是什么感受吧。
3.板书课文题目——下大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汪曾祺为小朋友们写的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屋、烟、积、吊、哈、鬼、甲”
3.请学生按要求自学本课的生字。
4.出示表格,请学生按要求填表。
生字部首还剩几笔音节组词
屋
烟
积
吊
哈
龟
甲
6.请学生把填好的表格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7.各小组汇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比较难的地方,提醒大家注意。
8.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巩固学习成果,注意以下几个字的音节。
烟:yān,韵母是an,不要写成ian。
9.出示以下两个字的笔顺,请大家记忆。
屋偏旁是“尸”,龟的偏旁是“刀”
屋:
龟:
10.和同桌一起学习生字的写法,把需要注意的地方找出来。
11.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烟:左小右大,左边的“丿”要舒展,长,上下都超过右边的部件“因”。
哈: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也是左小右大,但是左边的偏旁“口”书写时要靠中上,要小,一般被右侧的“合”中的“丿”托住。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学生自己出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提示要求会认字的读音。
屋檐. yán
薇:wei 组词蔷薇主要和“微”以及“徽”的区别,前者组词:微笑;后者组词:国徽。
3.同桌互相检查读书情况。
4.请学生单独在全班读。
板书设计
会写:屋烟积吊哈龟甲
下大雨起了烟丁字泡听雨玩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知识,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的生字“捂、薇、零、檐、拴、橱、墙、断”,请大家正确认读。
2.扩词练习。
屋:房屋屋檐烟:烟火青烟积:积累沉积等等
3. 今天,我们就看一看文中的人物在下大雨的时候如何表现的。
二、指导学生理解文中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2.请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老师进行梳理,重点解决以下几个词语:起了烟、丁字泡、听雨玩、昂着脑袋、东倒西歪、七零八落。
3.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我们用哪些方法可以理解词语?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
)
4.请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理解本课的词语。
(在学习小组中进行交流。
)
5.在全班进行学习汇报。
6.请学生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感受
1.第二节中下大雨的场景都是什么样的?小组交流后。
(分别指出屋顶起了烟,天井积了水被砸出一个一个丁字泡、“我”捂着耳朵听雨声。
)
2.第三节写了什么?(写荷花缸里的荷叶被雨点砸的东倒西歪了。
)
3.课件出示:椽子里的大黑蜂。
问:大黑蜂是怎么进入椽子里的?(用嘴咬)你看到了几只大黑蜂?(提示引导:“一个人‘过’”。
)
4.问:我认为紫薇花很顽强,你认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紫薇花湿透了,然而并不被雨打得七零八落。
)(读一读本段,注意“然而”“并”“七零八落”。
)
5.问:文中的麻雀有什么表现?(躲在屋檐下,歪着脑袋看雨。
)
6.问:蜻蜓呢?它是如何避雨的?(吊在树叶的背面。
)
7.出示:一只家养的乌龟,问:“我”和乌龟有什么故事?下大雨的时候乌龟有什么表现?(我养的乌龟,偷跑了,藏了,遇到下大雨爬到了天井的水里了。
)
8.老师总结:通过对文章出现的动物以及“我”在下大雨的表现,我能看出都有一个共同点,仿佛都在享受大雨,并没有因为大雨给造成了不便而郁闷。
倒是很享受这个下雨的过程。
9.老师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听,体会一下文中人物在下大雨时,快乐玩耍的心情。
那种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哇!
10.请学生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下大雨起了烟丁字泡听雨玩
昂着脑袋东倒西歪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