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摘要为了配合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并支持其在华北地区的侵略活动,日本在沦陷区东北实行了一系列麻痹人们意识、泯灭民族思想、建立起日满一德一心信仰的活动。
通过建立初、中、高级学校,秘密监察机构,恐怖政策来实现其奴化方针,造成了普遍的恐慌,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交往、认同是不会被轻易打碎的,日本侵略者的思想侵入并未完全如其所愿,随着战争的结束,东北地区除了留下殖民的痕迹之外,与祖国其他区域并无太大差别。
关键词:奴化、民族思想、恐怖控制日本在东北沦陷时期的奴化教育1931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略中国东北的局部战争。
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将长春改称为“新京”作为满洲国的首都。
从此,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的殖民地,被持续统治长达14年。
中国东北人民是殖民统治的最大受害者。
作为日本殖民地的东北是以建立傀儡政权的形式进行统治的,在名义上它是独立的满洲国,甚至拥有自己的邦交国,日本人用这一理念缓和了其与东北人民间的尖锐矛盾,并在一定意义上淡化了东北人民作为殖民地人民的屈辱感,试图淡化其民族情节,这一理念征服了溥仪使得他相信自己只是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没有叛国,可是在事实上谁也无法否认其殖民性质,同日本打交道的溥仪自然比谁都清楚这一操作过程。
除了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方面完全受日本节制,毫无自主权外,在思想文化领域更是极尽所能,通过控制教育机构,紧抓初等教育,试图将新一代中国人民培养成其殖民代言人。
日本教员充斥在各大初、中、高等学校,在学校建立起秘密监察组织,很多职员、学生遭受跟踪、迫害、屠杀,造成恐慌。
甚至于使家长也不敢教育自己的子弟,父兄们不敢确定受了日寇长期教育的自己的子弟是否作了日本的走狗和密探,更怕教育子弟以后,子弟们会把父兄的话原样的告诉别人而惹得全家遭祸。
1家不再是轻松惬意的居所,人民不会轻易发表任何政治言论。
然而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并没有完全压制得了东北人民的民族情怀,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抗争,涌现出“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联合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在自身的努力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帮助下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东北地区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六单元抗日战争复习教材的章节时序内容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爆发: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广州、武汉战役;敌后战场:开辟;抗战的理论指导《论持久战》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政治(以华制华):日本策略的改变(汪伪集团叛国);“治安强化运动”;“清乡运动”经济(以战养战):野蛮的经济掠夺;文化:奴化教育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内:①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②国统区独裁统治;经济掠夺外: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废除“治外法权”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军事上:百团大战;反扫荡斗争;政治上:“三三制”政权;七大;经济上:“双减双交”;大生产运动;思想上:整风运动日战争的胜利:45年8月反攻,8月15日投降,9月2日签署几条基本线索抗战的三个阶段:(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动摇和维护两条抗战路线;两个不同战场;两个不同结果三个区域:国统区、解放区(抗日根据地)、沦陷区国民党从积极抗战到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再到抢占胜利果实共产党在抗战中的贡献和自身发展壮大的史实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日本全面侵华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特性和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决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性(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3)现实原因:A、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B、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联系世界史)(4)有利条件:A、国民党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B、东北已经成为其侵华的“根据地”;C、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表现:(1)“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全民族的抗战(2)“八·一三”事变:日本的方针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投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认识(1)形成过程:A、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小结: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被迫改变侵华战略方针,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
在日本诱降下,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帮凶和工具。
日本帝国主义为加强其殖民统治,加紧对沦陷区殖民统治,沦陷区人民不甘作亡国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反对日伪殖民统治并取得重大胜利。
作业:
见《课程基础训练》第二章第二节。
教
学
反
思。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素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缺,特别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严重威胁着日军后方,这就迫使日本帝国主义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把其主要兵力转向敌后战场,以巩固其占领区。
我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对付长期战争的局势,在占领武汉之后,不得不改变其前一阶段的侵华的战略方针而开始其新的战略方针。
它的新的战略方针表现为:(1)把军事进攻的主要矛头改为指向中国的抗日根据地战场;对国民政府则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一方面以“反共”的诱惑之词积极挑拨国共的关系,破坏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方面积极利用汉奸,扶持伪政权,“以华制华”,保持占领区。
(3)积极掠取沦陷区的资源,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以战养战”。
(4)在世界范围内配合德意法西斯轴心国家对英法各国施加压力,同时在争夺中国利益上,向英美表示让步,并作出反苏姿态,企图通过英、美、法等国转而压迫国民政府投降。
近卫文近卫文(mó)(1891—1945),日本甲级战犯。
东京人。
1917年在京都帝国大学法科毕业后,即以贵族院世袭议员身份参加政治活动,曾参加过巴黎和会。
1933年任贵族院议长。
1937年6月第一次出任首相后,即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曾三次发表对华声明。
1939年辞职后转任枢密院议长。
1940年7月再次出任首相,创办了法西斯政治团体“大政翼赞会”。
1941年重组内阁,第三次担任首相。
同年10月,因不敢承担发动太平洋战争之责任而让位于东条英机。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定为甲级战犯,但未及审判,便于同年12月16日畏罪自杀。
汪精卫汪精卫(1883—1944),名兆铭,号精卫,原籍浙江山阴人,生于广东番禺。
1905年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
1910年因谋刺摄政王载沣在北京被清政府逮捕入狱。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其军事占领区进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包括暴力统治、奴化教育和欺骗宣传、经济掠夺几个方面。
一、暴力统治在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下,沦陷区人民完全失去人身自由,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日军在东北,通过伪满政权以“屯牌制度”即省、县以下,为村——屯——牌的行政系统,强化其殖民统治。
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采取并村、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实施保甲连坐制度等办法,企图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力量。
在华中,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
1、用刺刀维护殖民统治,实行法西斯专政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政权通过“扫荡”行动,大肆屠杀中国人民,通过建立“保甲”制度,强行压迫民众。
他们建立起宪兵、警察、法院、监狱等镇压机构。
日伪宪警特务到处为非作歹、横行无忌,屠杀迫害中国人民,以禁绝一切抗日活动。
2、建立各级伪政权,制造无人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采取欺骗与恐怖政策双管齐下的办法,进行严密的控制。
他们利用汉奸,建立了各级伪政权,宣扬“王道乐土”,号召沦陷区百姓作归顺的“良民”,同时强化保甲制度,推行连坐法,欺骗和奴役中国人民。
为恐吓中国人民,在沦陷区普遍修筑封锁沟、封锁墙和碉堡。
为了断绝人民同抗日队伍的联系,日军还制造了大量的无人区。
3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1936年,日军建立了731细菌部队(主要对人进行细菌战)和100部队(主要对牲畜进行细菌战)。
据统计,731部队为进行试验杀害了3000余名战俘和平民。
731部队还多次进行细菌战演习,多次用飞机传播各种病菌,给百姓带来极大灾难。
100部队用细菌传染的方法致使大兴安岭地区150万头牲畜死亡。
二、奴化教育和欺骗宣传日本帝国主义为巩固对沦陷区的统治,在1938年7月制订了《从内部指导中国政权的大纲》。
其中对文化教育的规定:“尊重汉民族固有的文化,特别尊重日华共通的文化,恢复东方精神文明,彻底禁止抗日言论,促进日华合作”。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练习与解析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问项是“原因”,而题中的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是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的事,不可能成为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直接排除含④的C、D两项。
剩下A、B两项中均有①②,因此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是否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这是此题易出错的地方。
如果思考方法片面,只从日本的不利一方面去考虑,就会错选A。
实际上对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必须从中日双方全面分析,日本由于兵力不足和后方受威胁,停止了战略进攻,但中国并未转入反攻,原因正是由于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2.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A.日军占领上海、南京B.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C.日军占领广州、武汉D.汪精卫伪政权建立答案:C解析:准确记忆教材表述,教材明确提到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日军迫于……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
3.“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为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清除以往的褊狭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
”上述主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日本扶植伪满洲国成立C.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史料、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所述的是日本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政策调整的表现,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导致国民政府公开分化,汪精卫投敌。
4.下列军队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工农革命军②国民革命军③八路军、新四军④工农红军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答案:D解析:1927年秋收起义时称工农革命军;1925年第一次东征后,陆海军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其所属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将所属部队改名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将军队进行统一整编,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库及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3分)1.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A.日本侵略军B.俄国侵略军C.XXX答案2.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4.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A.XXXB.XXXC.XXXD.XXX5.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B.XXX.XXX.XXXD.XXX6.XXX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A.《孔乙己》B.《药》C.《狂人日记》D.《阿Q正传》7.1935年1月,XXX召开的具有汗青转折意义的集会是()A.八七集会B.古田集会C.遵义集会D.洛川集会8.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入侵中国的()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0.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会议是( )A.XXX十六大二、判别题(30分,每题3分.精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B”。
)11.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鸦片战争后。
()12.洋务运动是在“求强”、“求富”的口号下展开的。
()13.XXX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启蒙人物。
()14.五四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新中国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