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33讲 蒙昧中的觉醒与神权下的自我
- 格式:ppt
- 大小:8.85 MB
- 文档页数:55
考点考纲内容考核要求备考指南 1.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c1.高频考点依然不会回避: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
2.文艺复兴可能会与中国史的新文化运动结合考查;启蒙运动可能会与浪漫主义文学结合考查;有关古希腊和意大利的文化遗产需联系关注。
3.启蒙运动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方向,尤其关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
2.神权下的自我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b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b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c 3.专制下的启蒙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b 洛克的主张及影响b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b 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c 康德的主要思想观点b 考点一 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c)1.智者学派(1)背景①政治: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②经济: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③思想:个人主义的成长,哲学家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2)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3)主张: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4)意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1)积极意义:提倡人性,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2)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认识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2.苏格拉底(1)主张:提出“美德即知识”和“认识你自己”。
(2)意义: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
3.斯多亚学派(1)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和塞内卡。
(3)思想:认为逻各斯是贯穿万物永存不朽的理性。
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二是人生而平等。
一、选择题1.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神与人的形象和性情相同,只不过神青春常驻、最有智慧和最为健美而已。
这反映出古希腊()A.人本主义精神缺失B.重视人自身的价值C.文明开化程度较低D.忽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解析:选B。
根据题目中“神与人的形象和性情相同”说明古希腊时期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并非缺失,故B项正确、A项错误;文明的开化与文字的发展等方面有关,人文主义精神属于文明开化程度较高的表现,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古希腊神话人物来源于现实中的人,说明了古希腊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故D项错误。
2.普罗塔戈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
这说明他()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解析:选B。
材料没有提到教育,故A项错误;普罗塔戈拉作为智者学派的领军人物,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故B项正确;根据哲学知识不难知道,人的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非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传统神学观念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3.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
”这反映了雅典人()A.理性与原始蒙昧并存B.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C.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D.民主政治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人是万物的尺度”得出理性,根据题目中“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得出原始蒙昧,故A项正确。
4.(2020·金华十校高三联考)“人总是追求幸福的。
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来好处,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
”“如果勇敢不是基于知识和智慧,‘勇敢’到无法无天、无所畏惧,那就会变成‘鲁莽’这种罪恶。
”下列人物,曾提出类似观点的是()A.普罗塔戈拉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莎士比亚解析:选C。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条主线: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两大阶段: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
四大标志: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兴起);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顶峰)。
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智者的启蒙1.背景(1)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3)个人主义的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性质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3.特点(1)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2)注重实利。
(3)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4.代表人物及观点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5.影响(1)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2)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智者学派的主张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他们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
——普罗塔戈拉二、苏格拉底的智慧1.历史地位苏格拉底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
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哲学贡献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认识你自己”成为苏格拉底哲学探索的指南。
3.捍卫人格尊严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捍卫了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1.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关系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泛滥;苏格拉底倡导“美德即知识”,弥补了人文主义的缺陷和不足,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
2.苏格拉底与孔子道德价值观的比较苏格拉底与孔子在道德价值观上的主张及目的是不同的。
第33课时 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①智者运动的背景、性质、特点与意义;②苏格拉底的主张及评价;③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点。
2.文艺复兴:①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概况、代表人物及成就;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宗教改革:①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影响;②马丁·路德的思想;③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对应学生用书P185,蒙昧中的觉醒1.智者的启蒙(智者运动)(1)背景⎩⎪⎨⎪⎧①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期。
②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③雅典平民地位的提高。
④个人主义不断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4)地位和评价⎩⎪⎨⎪⎧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②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苏格拉底的智慧(1)主要思想⎩⎪⎨⎪⎧①提出“美德即知识”。
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③“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哲学探索的指南。
④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2)评价⎩⎪⎨⎪⎧①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②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3.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1)产生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塞内卡。
(3)主张⎩⎪⎨⎪⎧①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
②“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③人生而平等。
(4)意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浙江学考+选考考纲展示考点必考内容考试要求加试内容考试要求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c2.神权下的自我①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b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c ②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b③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b3.专制下的启蒙①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b③洛克的主张及影响b ②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b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①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开展 c②康德的主要思想观点b第33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神权下的自我考点1| 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的启蒙①背景: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期相伴,随着希腊工商业开展、平民地位提高、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
②性质: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③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普罗塔戈拉的主要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④评价:智者运动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苏格拉底的智慧①主张:提出“美德即知识〞,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提出“认识你自己〞。
②评价: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3)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①代表人物:创始人芝诺、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和哲学家塞内卡。
②主张: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
③评价: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_、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根本内涵及兴起原因(1)根本内涵①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②提倡疑心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③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④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2)兴起原因①经济上:古希腊兴旺的工商业及城邦经济的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奠定了根底。
②政治上:希腊民主政治的开展,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是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政治保证。
考点一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c)1.智者学派(1)背景①政治: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②经济: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③思想:个人主义的成长,哲学家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2)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3)主张: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4)意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1)积极意义:提倡人性,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2)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认识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2.苏格拉底(1)主张:提出“美德即知识”和“认识你自己”。
(2)意义: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
3.斯多亚学派(1)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和塞内卡。
(3)思想:认为逻各斯是贯穿万物永存不朽的理性。
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二是人生而平等。
(4)意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但并不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而且还借助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进行人文思想的宣传。
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而且对这一观点进行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探究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史料研读】史料一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象是什么。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研究对象的变化:由神与自然界到人与社会。
原因: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工商业经济繁荣;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先哲们勇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