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奇妙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46
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知道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生产的作用。
2.了解化合反响与分解反响,并能进行判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以及与水的反响。
2.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学的学习方法和学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大气中CO2含量的多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学生关注环境,逐步树立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课前准备仪器:软质矿泉水瓶、各种橡皮塞、导管、试管、酒精灯、锥形瓶、试管夹等。
药品: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猜一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答案要点: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展示一幅幅绿水青山的图片。
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离开了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充足的氧气。
那么,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循环的呢?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过渡】二氧化碳气体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那它的含量会不会大幅度的变化?如果二氧化碳增多,会有什么危害?2.空气中CO2增多的原因及危害人口增多、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森林遭到破坏,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温室效应。
3.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等。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实验探究:观察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以气态存在,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引言:
二氧化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气体之一。
它不仅存在于大气中,还是我们呼吸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二氧化碳还可以用来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一个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
一、实验活动:二氧化碳的产生
首先,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产生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一瓶矿泉水和一小瓶醋。
2. 将矿泉水倒入一个扁平的容器中,并在容器的中央放置一个小盘子。
3. 将醋倒入小盘子中。
4. 仔细观察,学生们会发现从醋中冒出了一股气体。
这就是二氧化碳。
5. 可以用吸管将冒出的气体导入到一杯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二氧化碳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它的存在和性质。
二、实验活动:二氧化碳的火焰熄灭
接下来,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另一个实验,揭示二氧化碳对火焰的熄灭作用。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烛台和一根长而细的蜡烛。
2. 点燃蜡烛,并将它放置在烛台上。
3. 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4. 使用一根细长的管子(如吸管),将其一端放在蜡烛旁边,另一端放在嘴巴附近,用嘴吹气,同时观察蜡烛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当他们吹气时,二氧化碳会覆盖在蜡烛上,使其熄灭。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对火焰的燃烧不利,它能够抑制火焰所需的氧气。
三、实践探究:二氧化碳的应用。
化学教案-奇妙的二氧化碳课程名称:奇妙的二氧化碳——探索其性质和应用学段:初中学科:化学课时安排:4课时课程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结构;2. 探索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3. 理解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4. 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白板;2. 实验材料:醋和小苏打、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圆底烧瓶、导管等。
教学内容与活动:课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结构1. 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探讨,了解学生对二氧化碳的了解程度,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
2. 讲解(15分钟):使用PPT或白板,讲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化学式和分子式,以及其基本性质和结构。
强调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3.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出二氧化碳的一些常见性质和应用。
课时二: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1. 实验介绍(5分钟):简要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如醋和小苏打反应、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固体反应等。
2. 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老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展示如何用醋和小苏打制备二氧化碳,并观察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和变化。
3. 实验探究(20分钟):学生小组进行实验操作,选择一种或多种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究气体的变化和反应机制。
课时三:二氧化碳的日常应用1. 分组分享(10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调查和研究的二氧化碳日常应用的例子,学生可以使用图片、实物或PPT等形式进行展示。
2. 教师讲解和补充(10分钟):教师在学生分享后进行讲解和补充,介绍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消防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等。
3. 学生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二氧化碳在环境保护和减少温室效应方面的应用和影响。
化学教案-奇妙的二氧化碳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气体知识,如氧气、氢气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二氧化碳吗?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
(2)展示二氧化碳的固态形态——干冰,让学生观察其升华现象。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讲解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碳酸。
(2)讲解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如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白色沉淀。
(3)讲解二氧化碳的还原性,如与氧化铜反应铜和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如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2)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强调注意事项。
5.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1)讲解二氧化碳在灭火中的应用,如二氧化碳灭火器。
(2)讲解二氧化碳在饮料中的应用,如碳酸饮料。
(3)讲解二氧化碳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1)让学生复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四、教学反思1.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讲解不够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部分反应原理理解不透彻。
2.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操作训练。
重难点补充: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重点补充:通过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其与水和碱的反应。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二氧化碳和水会发生什么反应吗?学生:不知道。
教师:其实,二氧化碳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一种叫做碳酸的弱酸。
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吧。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能解释生活中与二氧化碳有关的现象。
2.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及其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汽水、导管、紫色石蕊试液、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四、教学过程
【展示】展示PPT16页。
【讲述】我们常说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用途,正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性质,所以二氧化碳被广泛用于灭火、做化工原料、气体肥料、用于食品保鲜等。
二、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五、板书设计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2课时
一、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H2O+CO2↑
(3)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常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
2.CO2用途
(1)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2)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二、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奇妙的二氧化碳
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它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
.请你谈谈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利与弊。
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通过光合作用为
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
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汽水。
观。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
用。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B)
.通过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B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奇妙的二氧化碳
.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气体,而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不能用碳
图A 图B
片刻,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
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度大于空气。
CO
本身没有毒性,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
开这个谜,他看到洞里挂着各种形状的钟乳石,地上站着石笋,还是湿漉漉的,玻曼尔
D
蕊试液并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