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省化学优质课课件: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28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人物么?对,他们就是著名的小侦探们,他是贪吃好动的元太,这是睿智勇敢的柯南,这是知识渊博的阿笠博士,这是聪明好学的光彦,还有天真美丽的步美。
你想跟他们一起探险吗?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参与到柯南的探索之旅中来。
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个小故事(放录音):有一天,少年侦探团一起在野外探险,无意中进入一个山洞,他们被山洞中景观吸引时,却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原本拿在手上用于照明的火把渐渐熄灭了;跟他们一起进洞的小狗也呼吸微弱陷入昏迷。
他们感觉洞中的气体可能有古怪,于是收集了一些气体,抱起昏迷的小狗退出了洞中。
出了山洞之后,小侦探们坐在草地上商量如何救治小狗。
此时小狗又慢慢苏醒了,小狗的苏醒让正在喝饮料的元太呛住了,嘴里喷出来的饮料正好溅在了面前的小花上。
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是紫色的小花慢慢变成了红色。
种种怪事让小侦探们无心再玩,采了些花去了阿笠博士的实验室,准备揭开事实的真相。
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我已经整理出来了,相信在座的各位一定能整齐地朗读出来。
下面就请大家齐读一遍,根据故事梗概,你有什么疑问吗?(点学生回答提出问题。
)不知道大家在听故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小侦探们在山洞中收集了一些气体。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要把山洞中的气体带回实验室,应该如何操作?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一起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问题1,要将山洞中的气体带回实验室,应如何操作?问题2,山洞中火把为什么会熄灭?问题3,为什么小狗昏迷了,小侦探们却没事?问题4,小花为什么会变红?本节课就围绕这四个问题完成今天的探究之旅。
首先请同学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要将山洞中的气体带回实验室,应如何操作?我相信很多同学都能提出自己的方案,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方案。
(学生回答,加以评价。
)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正确方法应该是: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去山洞中把水倒掉,盖好玻璃片。
柯南也用这种方法收集到一些气体,我手上这瓶就是经过处理之后的气体样品。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三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和氢气的掌握起着稳固和进步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C、CO2、CO、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根底,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前起后的纽带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这节采用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以后研究其他物质具有指导意义。
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
所以本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自然科学的教学重点。
本节知识程序是:探究CO2的物理性质——重点CO2的化学性质——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本节的重点:自主建构CO2的化学性质2学生情况初二年级学者、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开展并趋于成熟,学生生理、心理的开展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使他们的思想处于一个急剧开展、变化的时期。
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次要求进展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的打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3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纯熟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详细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才能和语言表述才能;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对二氧化碳存在的辨证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应用一分为二的科学观念对待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