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30例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78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的疗效。
结果:外伤性脑肿胀患者的病死率高,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在本组中,恢复生活自理38例,占48.72%,中度残疾20例,占25.64%,重度残疾13例,占16.67%,植物生存4例,占5.13%,死亡3例,占3.85%。
结论:外伤性脑肿胀危险性高,主要的确诊手段是及时进行CT检查,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早期手术和减低颅内压,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ute brain swelling after trauma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Methods: The hospital in July 2007 ~October 2009 78 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swelling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features and efficacy of combined therapy. Results: Traumatic brain swelling in patients with high mortality, treatment should actively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in this group, 38 cases of self-care recovery, accounting for 48.72%, moderate disability in 20 cases, accounting for 25.64%, 13 cases of severe disability, 16.67%, 4 cases of plant survival, accounting for 5.13%, 3 patients died, accounting for 3.85%. Conclusion: Traumatic brain swelling high-risk, confirmed the main means of CT examination in a timely manner, choose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early operation and reduce intracranial pressu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patients quality.【Key words】brain swelling; traumatic; treatment; clinical efficacy外伤后急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brain swelling,PABS),是指外伤后数小时(一般是(4~14h)脑组织广泛肿胀,是在严重脑挫裂伤或者广泛性脑损伤之后所发生的急性激发损害,以青少年多见,发生率为10~30%[1],分为急性大脑半球肿胀和急性全大脑肿胀,一般在伤后2~4h内出现一侧或者双侧脑组织广泛肿大,是一种严重的脑外伤表现,临床发展过程迅速,患者往往在短期内死于颅内压增高,本文重点介绍急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
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30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诊治要点及预后。
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共30例,评估入院时情况,行头颅ct扫描。
其中2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0例给予保守治疗。
结果 3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例,中残7例,重残7例,植物人状态生存2例,死亡13例,总死亡率为43%。
结论急性脑肿胀患者伤情重,病情进展快且死亡率高,为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关键词] 脑外伤;急性脑肿胀;手术;预后[中图分类号] r65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3-172-03clinical analysis of 30 cases of acute brain swelling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gao xiang1 chen shiwen2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cao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cao county 274400,china;2.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feature and outcome of acute brain swelling afte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we collected and analysised the clinical data of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a total of 30 cases of acute brain swelling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re collected from 2007 august to 2012 may in our hospital.the admission statu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uted tomography(ct) scan were performed. the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in 20 cases,with onl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others. results in 30 patients,1 case had good outcome,moderate disability in 7 cases,severe disability in 7 cases, vegetative state survival of 2 cases and 13 cases died,the total mortality was 43%. conclusion patients of acute brain swelling always had a more severe trauma,and rapid progress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the further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crease the mortality rat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key 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y;acute brain swelling;operation;prognosis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伤后4~14 h内,脑组织广泛肿胀,是严重颅脑创伤后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29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外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遇到的29例严重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例的病因、治疗措施及疗效。
结果本组29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8例,重残12例,死亡4例。
广泛性脑挫裂伤或迟发性脑内血肿、急性脑水肿是脑外伤术中脑膨出的主要原因。
彻底清除血肿、去大骨瓣外减压、额叶或颞叶切除内减压、控制性低血压、高压氧治疗、亚低温治疗等是治疗脑膨出,减少死亡的有效措施。
结论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时采取相应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疗效。
标签:颅脑损伤;急性脑膨出;治疗严重颅脑外伤术中常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并发症,处理十分棘手,预后差。
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9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综合治理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9例急性脑膨出患者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15~71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打击伤6例,坠落伤2例;临床表现: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21例,6~8分8例;一侧瞳孔散大19例,双侧瞳孔散大8例,无瞳孔改变2例;术前出现脑疝27例,时间<1 h者11例,1~2 h者12例,2~3 h 3例,>3 h者3例。
本组均行CT扫描,颅内血肿24例,无颅内血肿而中线明显移位5例;病因分析:广泛脑挫裂伤11例,迟发性血肿8例(同侧5例,对侧3例),急性脑肿胀5例,脑组织缺血缺氧1例,长时间脑疝3例,麻醉过浅1例。
1.2 治疗方法早期行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高压氧治疗;控制性低血压;彻底清除同侧或对侧硬膜内外及脑内血肿和挫伤脑组织;行大骨瓣外减压或额颞叶切除内减压;催醒及脑细胞活化剂的应用。
2 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出院时恢复良好者5例,中残8例,重残12例,死亡4例。
本组29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8例,重残12例,死亡4例。
早期脑室分流及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的研究隋宇玲【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脑室分流及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外伤性脑积水和颅骨缺损的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早期脑室分流及颅骨修补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法、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良好16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2例,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颅内感染1例,分流管阻塞1例.结论外伤性脑积水和颅骨缺损患者开展早期脑室分流及颅骨修补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意识异常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预后较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03【总页数】2页(P36-37)【关键词】早期脑室分流;颅骨修补;颅脑外伤;脑水肿【作者】隋宇玲【作者单位】110002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术式多为开颅手术血肿清除及去除碎裂脑组织和骨瓣术,手术后可改善患者的颅内高压达到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疗效。
但开颅手术血肿清除及去除碎裂脑组织和骨瓣术后常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脑积水或脑膨出的并发症, 达不到理想的预后效果[1-3]。
而脑室分流及颅骨修补术传统的手术方式多为先行脑室分流术, 待患者修养半年后再入院实施颅骨修补术,这种传统的手术方式又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极为不利。
因此,本研究采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手术治疗的方式对30例颅脑外伤性脑积水和颅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干预, 研究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3~12月收治的30例外伤性脑积水和颅骨缺损的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经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确诊为颅脑外伤, 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10分。
致伤因素为交通事故15例, 意外坠伤10例, 重物伤害5例;伤情诊断为脑挫裂伤合并硬脑膜下血肿16例, 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10例, 脑挫裂伤合并弥漫性脑肿胀4例。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措施。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取自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一共58例,对其进行脱水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亚低温等治疗,记录患者的残疾率。
结果在58例患者中,死亡人数1人,植物生存人数3人,重度残疾人数7人,轻度残疾人数28人,恢复良好人数19人。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要尽快确诊,并及时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特点;治疗前言颅脑损伤是由作用于头部的直接或者间接暴力而引起的颅脑组织损伤,重型颅脑损伤则指的是再次昏迷的情况,一般在受伤之后患者会持续昏迷6小时以上,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恶心、意识障碍[1]。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情较重、预后差,患者的死亡率高。
对于这类患者,临床上的治疗原则为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手术等综合治疗。
我院对近年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疗效十分可观,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58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所有患者均有颅内压升高、瞳孔异常、在受伤后持续性躁动不安或者昏迷的情况。
其中男性有37例,女性有21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为41.26±3.5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坠落伤13例,跌伤16例,其它原因11例。
临床表现:在58例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有23例患者单侧瞳孔放大,35例双侧瞳孔放大,其中中度和深度昏迷的有13例。
1.2方法我院采取了综合性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让患者保持充足的氧合,避免呼吸道阻塞;保持患者的血压平衡,对于休克患者要先进行处理,并要做好手术准备。
31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作者:于培通李奉强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 目的探讨在外伤术中出现的急性脑膨出情况的原因,并对其在防治方面的有效措施进行总结。
方法将本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患者中选取31例患者临床方面的资料,对在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情况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患者在术中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结果本研究组中的31例患者,其中恢复良好的患者有3例,中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10例,死亡9例。
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之后,结果表明,迟发性血肿及远隔部位脑内血肿有22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6例,合并多器官损伤3例。
结论在颅脑外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主要的原因有急性脑肿胀、术中继发颅内血肿形成、迟发性血肿以及重型颅脑损伤。
在颅脑外伤手术过程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对其病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采取积极防治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该病症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防治措施;颅脑外伤术;急性脑膨出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22-02在对颅脑外伤的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急性脑膨出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状,出现该并发症的患者死亡概率较高,这也是颅脑外伤的患者在术后的早期出现死亡情况的主要原因[1]。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患者中选取31例患者,通过手术的治疗方式对患者开展综合性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患者中选取31例患者,3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20-65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8例,打击伤11例。
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30例临床分析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诊治要点及预后。
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共30例,评估入院时情况,行头颅CT扫描。
其中2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0例给予保守治疗。
结果3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例,中残7例,重残7例,植物人状态生存2例,死亡13例,总死亡率为43%。
结论急性脑肿胀患者伤情重,病情进展快且死亡率高,为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feature and outcome of acute brain swelling afte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we collected and analysised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A total of 30 cases of acute brain swelling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re collected from 2007 August to 2012 May in our hospital.The admission statu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uted tomography(CT)scan were performed. The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in 20 cases,with onl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others. Results In 30 patients,1 case had good outcome,moderate disability in 7 cases,severe disability in 7 cases,vegetative state survival of 2 cases and 13 cases died,the total mortality was 43%. Conclusion Patients of acute brain swelling always had a more severe trauma,and rapid progress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The further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crease the mortality rat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Key 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y;Acute brain swelling;Operation;Prognosis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伤后4~14 h 内,脑组织广泛肿胀,是严重颅脑创伤后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院2007年8月~2012年5月共收治30例患者,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10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4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8月~2012年5月共收治30例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龄9~78岁,平均(41.5±18.6)岁。
受伤原因:车祸伤17例,坠落伤及跌伤9例,钝器打击伤4例,按损伤机制分类,减速性损伤23例,复合损伤7例。
1.2 意识状况本组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入院意识情况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昏迷程度以睁眼反应、语言、运动三者分数加总来评估脑外伤后的意识状态,得分值越高,提示意识状态越好,最低3分,最高15分,15分属于正常状态,昏迷程度越重者的昏迷指数越低分,3分多提示脑死亡或预后极差。
13~15分且昏迷时间小于20 min,为轻度昏迷;9~12分且昏迷时间在20 min~6 h,为中度昏迷;3~8分且昏迷时间大于6 h为重度昏迷。
本组病例无13~15分者,9~12分者5例,6~8分7例,4~5分14例,3分4例,入院时单侧瞳孔散大13例,双侧瞳孔散大6例,无瞳孔散大11例,其中脑疝时间超过3 h的有8例(单瞳散大4例,双瞳散大4例)。
1.3 影像学表现本组入院后均行头颅CT扫描,其中:(1)中线无偏移,大脑半球呈弥漫性肿胀、脑室变小、环池变小乃至消失者4例;(2)中线无明显偏移,大脑半球水肿、伴有小血肿或者挫裂伤者6例;(3)脑肿胀合并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或多发颅内血肿者20例,其中,中线移位明显,环池消失者14例。
1.4 手术情况本组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10例。
手术方法单侧或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清除血肿及减压。
9例手术中发现脑组织迅速向骨窗外膨出,经过度通气和降压治疗无效后,被迫切除大块膨出脑组织,然后关颅、缝合,术后均不治身亡。
2 结果预后采用Glasgow预后评分法[2](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本组患者恢复良好者1例,中残7例,重残7例,植物人状态生存2例,死亡13例。
其中,GCS 3分者4例全部死亡,4~5分者7例死亡,6~8分者2例死亡,总死亡率为43%。
3 讨论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指严重颅脑外伤数小时后一侧或双侧脑组织广泛性肿胀,常呈进行性恶性进展,临床报道病死率超过80%,是重度脑损伤后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急性脑肿胀的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急性血管扩张、脑水肿或两者相互作用造成。
(1)血管运动中枢损伤:外力(尤其是旋转性外力产生的剪应力)使桥脑蓝斑,中脑网状结构,丘脑和下丘脑等血管运动中枢损害,导致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后麻瘅,引起脑血管扩张[3]。
脑容量增加,脑组织膨胀,脑体积增大[4]。
颅内压进一步升高,而高颅压则导致脑血流量下降,脑组织含氧量降低,引起脑缺血和脑水肿,两者互为因果,产生恶性循环,若处理不当可引起不良后果。
(2)细胞毒性因素。
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钙超载、血糖及乳酸等促进或加重细胞损害。
(3)脑血管内膜损害及破坏,血脑屏障开放,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发生。
脑肿胀根据CT像表现分为两类:(1)急性全脑肿胀,或伴有或不伴有小的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
脑池和脑室受压明显,乃至消失,中线无明显移位。
这类患者GCS评分相对较高,ICP常为中等度增高。
(2)急性大脑半球肿胀:常伴有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或挫裂伤,中线明显偏移,且中线移位程度与血肿厚度不成比例。
这类患者GCS评分相对较低,ICP增高明显,即使行血肿消除术或去大骨瓣减压术,大多数预后不良。
急性脑肿胀为进展性的恶性循环,因而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且预后极差,不管是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其死亡率都非常高,可达87.2%[4],大脑半球肿胀伴有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或脑挫裂伤者,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5],对于存在双侧出血者,CT显示侧脑室受压变小,环池变小或消失者,根据出血部位,行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或双额高冠状大骨瓣减压。
成年患者,急性脑肿胀常发生在血肿和挫裂伤的同侧,血肿消除后容易产生急性脑膨出[6],CT成像的特点是:中线明显移位,但是血肿产生的占位效应却很小,同侧基底池、环池、三脑室及侧脑室皆有不同程度的受压,乃至消失。
这类脑膨出的处理方法:在常规使用过度通气和脱水剂的同时,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控制动脉收缩压,以缓解脑血管急性扩张。
如果无效,可实施部分额叶或颈叶切除术[7]。
对于整个大脑肿胀,CT扫描无明显占位,中线无明显偏移者,建议采用保守治疗为主,不论患者手术与否,都应做好以下几点:(1)早诊早治。
尽可能缩短确诊及治疗的时间,尽早减低颅内压,减少继发性脑干损伤,这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2)保持充分氧供给。
保持呼吸道畅通,早期实施气管切开,正确使用过度换气,必要时使用呼吸机,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
(3)亚低温。
亚低温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不可或缺的手段。
患者颅内压及脑氧化剂在低体温下较正常体温组明显下降。
实践证明,亚低温治疗组疗效也明显优于正常体温组[8],头部重点降温,能降低脑氧耗,减少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
(4)脑水肿治疗。
脑水肿原因很多,不宜单纯采用脱水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若行脱水治疗,宜将速尿与甘露醇同用,但必须补充适量液体,保持正常血容量,以免脱水治疗过度引起低血压。
过多应用甘露醇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损伤肾功能,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
维生素C、维生素E、甘露醇、巴比妥、依达拉奉等可清除自由基、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防止神经细胞膜结构受损。
(5)ICP监测[9]。
动态ICP监测有助于尽早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同时还能避免过度应用降低ICP的治疗方法,而且,ICP的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6)防治高血糖。
重型颅脑伤患者普遍出现血糖应激性升高。
创伤越严重,患者血糖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
高血糖可使血脑屏障损害加重,导致钙离子代谢异常。
因此,伤后必须常规监测血糖,及时适量使用胰岛素,有效的降低血糖。
这样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
(7)防治低血压。
针对病因有效地控制低血压的发生,是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手段之一。
(8)防治外伤性脑血管痉挛。
严重颅脑损伤时,大量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血液溶解产物形成,这两种因素都可引起脑血管发生痉挛,使脑缺氧、脑损伤加重。
早期使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可改善及预防脑血管痉挛,选择性扩张痉挛的脑血管,改善脑缺血症状及伴随的神经元损伤,而又无降压作用。
发病后72 h内尽早使用,30 mg/次,q8 h,连用2周,能有效地降低重度颅脑损伤的病残率和致残率[10]。
也可同时应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尼莫通等,但此类药物有降压作用,所以应用当中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9)镇静治疗。
针对躁动患者应用咪唑安定、丙泊酚等,以降低脑代谢和脑氧代谢率,对控制顽固性颅内压增高有积极作用。
(10)尽早使用脑细胞活化剂,尽早使用营养药物,尽早使用高压氧,以促患者清醒。
积极防治感染、水电解质紊乱、褥疮、应激性胃肠道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癫痫、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
创伤后即出现深昏迷患者,短时间内即发展到脑疝或脑干功能衰竭的患者,无论用内科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预后都很差,尤其是GCS3分的颅脑脑损伤病人死亡率几乎高达100%。
本组病例中,双瞳孔散大≥3 h的患者均已死亡,说明双瞳散大、固定超过3 h者预后很差[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