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防火墙体系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610.50 KB
- 文档页数:38
通信行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方案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 (3)1.1 网络安全重要性 (3)1.2 网络安全发展趋势 (3)第二章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4)2.1 防护体系设计原则 (4)2.2 防护体系层次结构 (4)2.3 防护体系关键技术与组件 (5)第三章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5)3.1 风险评估流程 (5)3.1.1 风险识别 (5)3.1.2 风险分析 (6)3.1.3 风险评估 (6)3.1.4 风险应对 (6)3.1.5 风险监测与预警 (6)3.2 风险评估方法 (6)3.2.1 定性评估方法 (6)3.2.2 定量评估方法 (6)3.2.3 综合评估方法 (6)3.3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6)3.3.1 基础设施安全指标 (6)3.3.2 数据安全指标 (6)3.3.3 应用安全指标 (6)3.3.4 人员安全意识指标 (7)3.3.5 管理安全指标 (7)3.3.6 法律法规合规性指标 (7)第四章访问控制与认证 (7)4.1 访问控制策略 (7)4.1.1 策略制定原则 (7)4.1.2 访问控制策略内容 (7)4.2 认证机制设计 (8)4.2.1 认证机制类型 (8)4.2.2 认证机制设计要点 (8)4.3 访问控制与认证实施 (8)4.3.1 用户身份验证 (8)4.3.2 权限管理 (8)4.3.3 访问控制列表和规则 (8)4.3.4 审计与监控 (9)第五章数据安全与加密 (9)5.1 数据安全策略 (9)5.2 数据加密技术 (9)5.3 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10)第六章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 (10)6.1 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10)6.1.1 设计原则 (10)6.1.2 系统架构 (10)6.2 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11)6.2.1 事件发觉与报告 (11)6.2.2 事件评估 (11)6.2.3 事件处理 (11)6.2.4 事件总结 (11)6.3 预警信息发布与应急响应 (11)6.3.1 预警信息发布 (11)6.3.2 应急响应 (11)第七章安全防护技术应用 (12)7.1 防火墙技术 (12)7.1.1 技术概述 (12)7.1.2 技术分类 (12)7.1.3 应用策略 (12)7.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12)7.2.1 技术概述 (12)7.2.2 技术分类 (12)7.2.3 应用策略 (13)7.3 安全漏洞防护技术 (13)7.3.1 技术概述 (13)7.3.2 技术分类 (13)7.3.3 应用策略 (13)第八章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3)8.1 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13)8.1.1 组织架构设置 (13)8.1.2 职责划分 (14)8.2 安全管理制度制定 (14)8.2.1 制定原则 (14)8.2.2 制定内容 (15)8.3 安全培训与考核 (15)8.3.1 培训内容 (15)8.3.2 培训形式 (15)8.3.3 考核标准 (15)第九章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16)9.1 应急响应预案 (16)9.1.1 概述 (16)9.1.2 预案编制 (16)9.1.3 预案内容 (16)9.2 应急响应流程 (17)9.2.1 预警与监测 (17)9.2.2 应急响应启动 (17)9.2.3 应急处置 (17)9.2.4 恢复与总结 (17)9.3 应急响应资源保障 (17)9.3.1 人力资源保障 (17)9.3.2 物力资源保障 (17)9.3.3 技术资源保障 (18)第十章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评估与优化 (18)10.1 防护体系评估方法 (18)10.1.1 定性评估方法 (18)10.1.2 定量评估方法 (18)10.1.3 综合评估方法 (19)10.2 防护体系优化策略 (19)10.2.1 技术优化 (19)10.2.2 管理优化 (19)10.2.3 人员优化 (19)10.3 防护体系持续改进 (19)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1.1 网络安全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通信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承担着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juniper防火墙详细配置手册Juniper防火墙简明实用手册(版本号:V1.0)目录1juniper中文参考手册重点章节导读 (4)1.1第二卷:基本原理41.1.1第一章:ScreenOS 体系结构41.1.2第二章:路由表和静态路由41.1.3第三章:区段41.1.4第四章:接口41.1.5第五章:接口模式51.1.6第六章:为策略构建块51.1.7第七章:策略51.1.8第八章:地址转换51.1.9第十一章:系统参数61.2第三卷:管理61.2.1第一章:管理61.2.2监控NetScreen 设备61.3第八卷:高可用性61.3.1...................................................... NSRP61.3.2故障切换72Juniper防火墙初始化配置和操纵 (8)3查看系统概要信息 (9)4主菜单常用配置选项导航 (10)5Configration配置菜单 (11)5.1Date/Time:日期和时间115.2Update更新系统镜像和配置文件125.2.1更新ScreenOS系统镜像125.2.2更新config file配置文件135.3Admin管理155.3.1Administrators管理员账户管理155.3.2Permitted IPs:允许哪些主机可以对防火墙进行管理166Networks配置菜单 (17)6.1Zone安全区176.2Interfaces接口配置196.2.1查看接口状态的概要信息196.2.2设置interface接口的基本信息196.2.3设置地址转换216.2.4设置接口Secondary IP地址256.3Routing路由设置266.3.1查看防火墙路由表设置266.3.2创建新的路由条目277Policy策略设置 (28)7.1查看目前策略设置287.2创建策略298对象Object设置 (31)9策略Policy报告Report (33)1juniper中文参考手册重点章节导读版本:Juniper防火墙5.0中文参考手册,内容非常庞大和繁杂,其中很多介绍和功能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不大,为了让大家尽快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Juniper防火墙的实际操作,下面简单对参考手册中的重点章节进行一个总结和概括,掌握了这些内容大家就可以基本能够完成安全部署和维护的工作。
第一章:1、网络安全的含义是什么?2、网络安全的安全目标是什么?3、网络安全服务包括哪些内容?4、简述网络面临的威胁?第二章:1、外部攻击事件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网络攻击的步骤有哪些?具体解析实施过程?3、名称解释:后门、端口、网络钓鱼攻击4、常见的端口扫描方式有几种?5、常见扫描工具有哪些?第三章1、什么是拒绝服务?常见的拒绝服务有哪些?2、拒绝服务的攻击原理是什么?3、看图3.1简述Dos攻击的基本过程?4、Dos攻击对主机实现的效果?5、什么是DDos?6、看图3.2简述DDos实施过程?7、入侵者获取帐号和密码的手段有哪些?第四章1、病毒的定义?2、病毒结构及各部分功能?3、病毒发作现象是什么?4、什么是蠕虫病毒?5、什么是木马病毒?木马伪装有哪些手段?6、防止木马入侵有哪些具体措施?7、手动清除病毒的步骤?8、名词解释:肉鸡加壳脱壳嵌入式第五章1、简述sniffer的工作原理?2、简述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及其优缺点?3、入侵检测系统有哪些基本策略?4、简述蜜罐的定义和分类?5、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部件及功能?第六章1、数据加密的过程是什么?2、名称解释:数字签名、数字证书3、数据加密技术的分类有哪些?4、什么是VPN?VPN的组成部分有哪些?5、VPN分为哪几类?各类别的特点是什么?6、IPSec的特点是什么?建立一个标准的IPSec VPN的过程是什么?第七章1、什么是防火墙?2、分析防火墙与入侵检测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异同?3、写出防火墙的三种体系结构的原理?4、名称解释:DMZ 堡垒主机。
工业自动化工业控制系统升级改造方案第一章总体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范围 (3)第二章系统现状分析 (3)2.1 系统现状评估 (3)2.1.1 系统组成及运行状况 (3)2.1.2 系统功能指标分析 (3)2.1.3 系统安全性与合规性评估 (4)2.2 存在问题及不足 (4)2.2.1 硬件设施老化 (4)2.2.2 软件平台兼容性差 (4)2.2.3 网络架构不合理 (4)2.2.4 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不足 (4)2.2.5 监控与报警系统不完善 (4)2.3 改造必要性分析 (4)2.3.1 提高生产效率 (4)2.3.2 保障生产安全 (4)2.3.3 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4)2.3.4 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5)2.3.5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5)第三章升级改造目标与策略 (5)3.1 改造目标 (5)3.2 改造原则 (5)3.3 改造策略 (6)第四章系统硬件升级 (6)4.1 设备选型 (6)4.2 硬件配置 (6)4.3 设备安装与调试 (7)第五章系统软件升级 (7)5.1 软件选型 (7)5.2 软件配置 (8)5.3 软件调试与优化 (8)第六章网络与通信升级 (9)6.1 网络架构优化 (9)6.1.1 采用分层设计 (9)6.1.2 提高网络带宽 (9)6.1.3 优化网络拓扑结构 (9)6.2 通信协议升级 (9)6.2.1 采用高级通信协议 (10)6.2.2 通信协议转换 (10)6.2.3 优化通信参数 (10)6.3 安全防护措施 (10)6.3.1 防火墙 (10)6.3.3 安全审计 (10)6.3.4 入侵检测与防护 (10)6.3.5 安全隔离 (10)第七章控制系统集成 (11)7.1 控制系统整合 (11)7.2 数据采集与处理 (11)7.3 控制策略优化 (11)第八章系统安全与防护 (12)8.1 安全风险分析 (12)8.2 安全防护措施 (12)8.3 应急响应与恢复 (13)第九章项目实施与验收 (13)9.1 项目实施计划 (13)9.1.1 实施阶段划分 (13)9.1.2 实施步骤 (13)9.2 项目验收标准 (14)9.2.1 硬件设备验收 (14)9.2.2 软件系统验收 (14)9.2.3 系统集成验收 (14)9.3 项目成果评估 (15)9.3.1 项目成果评估指标 (15)9.3.2 项目成果评估方法 (15)9.3.3 项目成果评估结果 (15)第十章运维与维护 (15)10.1 运维管理体系 (15)10.1.1 运维组织架构 (15)10.1.2 运维流程 (16)10.2 维护策略与措施 (16)10.2.1 预防性维护 (16)10.2.2 反应性维护 (16)10.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7)10.3.1 数据分析与挖掘 (17)10.3.2 技术创新与应用 (17)10.3.3 持续优化运维流程 (17)10.3.4 强化运维团队建设 (17)第一章总体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控制系统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先进性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2.非人为因素主要指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应包括两方面,即硬安全(物理安全)和软安全(逻辑安全)。
4.软安全包括信息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和抗抵赖性,也称信息安全。
5.安全策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通常,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模型包括建立安全环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严格的法规。
(2)先进的技术(3)有效的管理。
第二章1.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保密性是指确保非授权用户不能获得网络信息资源的性能。
完整性指的是信息不被非法修改、删除或者增添。
可用性是指确保网络合法用户能够按所获授权访问网络资源、同时防止对网络非授权访问的性能。
可控性指的是确保合法机构所获授权能够对网络及其中的信息流动与行为进行检测。
真实性又称抗抵赖性,是指确保接收到的信息不是假冒的,而发信方无法否认所发信息的性能。
3.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任务是提供有关形成网络安全方案的方法和若干必需遵循的思路、原则和标准。
它给出关于网络安全服务和网络安全机制的一般描述方式,以及各种安全服务与网络体系结构层次的对应关系。
4.6大类安全服务,以及提供这些服务的8大类安全机制:加密机制、数据签名机制、公证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交换鉴别机制、信息流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访问控制机制。
5.“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TCSEC-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通常被称为“橘皮书”。
“橘皮书”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等级分为4档8个等级。
6.D档为无保护档级,是安全等级的最低档;C档为自主保护档级,C2级是军用计算机系统所能采用的最低安全级别,也常用于金融系统;B档为强制保护档级;A档为验证保护档级。
信息安全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概论1.什么是信息技术?答:笼统地说,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手段和方法。
本书中,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视频、音频以及语音信息,并且包括提供设备和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也有人认为信息技术简单地说就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
2.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完整性(Integrity)(2)保密性(Confidentiality)(3)可用性(Availability)(4)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5)可控性(Controllability)3.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有哪些?答:(1)信息泄露(2)破坏信息的完整性(3)拒绝服务(4)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5)窃听(6)业务流分析(7)假冒(8)旁路控制(9)授权侵犯(10)特洛伊木马(11)陷阱门(12)抵赖(13)重放(14)计算机病毒(15)人员不慎(16)媒体废弃(17)物理侵入(18)窃取(19)业务欺骗等第2章信息保密技术1.密码学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第一个阶段:从几千年前到1949年。
古典加密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前密码学作为一种技艺而不是一门科学第二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5年。
标志:Shannon发表“CommunicationTheoryofSecrecy System”密码学进入了科学的轨道主要技术:单密钥的对称密钥加密算法第三个阶段:1976年以后标志:Diffie,Hellman发表了“New Directions of Crypto graphy”开创了公钥密码学的新纪元。
2.设计分组密码的主要指导原则是什么?实现的手段主要是什么?答:a.为了保证密码的安全性,Shannon提出的混乱原则和扩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