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肿胀
- 格式:ppt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24
大骨瓣开颅术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分析王辉,魏忠,刘万荣,方有利,郭中国,焦健(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安徽霍邱237400)摘要: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该院收治的50例患者分为手术组以及保守组,保守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手术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
结果手术组其GOS预后评价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手术组患者其脑干功能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损伤2例。
保守组对应分别为4例以及5例,2组患者死亡原因、劳动力降低、头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大骨瓣开颅术;弥漫性脑肿胀;预后Large trauma craniotomy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WANG Hui,WEI Zhong,LIU Wan-rong,et al(Huoqiu People's Hospital,Anhui237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for acute post-traumatic diffuse brain swelling.Methods Fift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surgical group and conservative group,the conservative group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symptomatic treatment,the surgical group with a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for treatment.Results GOS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the surgical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were3cases with brain stem func-tion failure.Multiple organ injury occurred in2cases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4cases and5cases respectively.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ause of death,reduced labor cases,dizziness(P<0.05).Conclusions Trea-ting the 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 in patients with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and outcomes.Key words:large trauma craniotomy;diffuse brain swelling;prognosis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作为颅脑损伤后导致的一种严重病症,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多种类型的颅脑损伤同时发生,有学者认为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影响脑外伤患者的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1]。
1302017.06临床经验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效果陈 盾湖北省崇阳县康复医院 湖北省崇阳县 437500【摘 要】目的:评价在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予以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此实验选取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70例,2015年1月-2017年1月为样本选择时间段,以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35例予以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另35例予以保守治疗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照和评价。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颅内压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得出P>0.05的检验结果;而治疗后,相比照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降低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恢复良好率提升明显,比照数据得出P<0.05的验证结果,统计学具有意义。
结论:在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予以双额大骨瓣减压术获得了确切的疗效,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双额大骨瓣减压术;脑外伤;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脑外伤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作为一种常见的脑外伤并发症,以持续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为病情发展快、病情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
在临床治疗上降低颅内压保守治疗无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应运而生,也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进一步评价,评价结果作如下说明。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此实验选取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70例,2015.1~2017.1为样本选择时间段,以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35例予以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23:12,年龄平均为(37.15±4.20)岁(22~49岁),18例为交通事故伤,10例为高处坠落伤,7例为重物砸伤;另35例予以保守治疗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24:11,年龄平均为(37.08±4.35)岁(22~47岁),19例为交通事故伤,10例为高处坠落伤,6例为重物砸伤,2组患者临床资料中基本情况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得出P>0.05的验证结果,2组比照数据可比性明显提升。
血府逐瘀汤治疗外伤性脑病血府逐瘀汤是清代明医王清任医林改错活血化瘀的代表方,是一个应用广泛、疗效可靠,为后世所推荐的活血化瘀剂,笔者师古人之法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均取的满意的效果,尤其是治疗外伤性脑病、功效卓著;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 脑震荡患者:刘玉生,男,55岁,农民。
患者于1990年2月因外伤所致脑震荡经西药治疗1月效果不明显,求治于中医。
初诊:头晕头疼、恶心欲吐、心悸心烦、失眠、夜梦多、食欲不振、口干苦不欲水、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当归15g,生地15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2g,赤芍12g,柴胡12g,桔梗9g,怀牛夕12g,枳壳9g,甘草6g,白芷9g,服药5剂,诸症大减,头晕头疼好转,心悸、心烦尚可,睡眠好,效不更方,仍用原方15剂后全愈。
2 脑挫裂伤患者:刘明福,男,42岁,教员。
患者于1989年7月因车祸而头部外伤,当时急诊住本医院外科,诊断为脑挫裂伤,病情稳定后去内蒙附院做CT,诊断为双额顶积液,硬脑膜下积液,因不能手术,建议回当地医院保守治疗,用西药1余月,病情不见好转,故转中医科住院治疗。
初诊:患者神志清楚,但不能讲话,口眼向左侧歪斜,左侧颜面麻木,左侧肢体瘫痪、吃饭时有呛咳感、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暗、舌苔黄腻、脉弦滑。
处方:当归15g,生地15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2g,枳壳9g,甘草6g,柴胡9g,赤芍15g,桔梗9g,怀牛夕15g,鸡血藤30g,服药6剂患者能讲话,但咬字不清,左下肢可以在床上屈伸,左上肢可以水平移动,但手指肢趾不能活动,效不更方,服药16剂,仍可原方加菖蒲12g,桑枝12g,患者讲话时语言流利,咬字清楚,上肢可以活动,可抬高至肩,下肢可下床扶拐走路,但自感僵硬,手指肢趾可以随意活动,口眼不歪,自觉颜面麻木,仍用该方调理服药50剂病人语言流利,口眼不歪斜,颜面麻木尚可,上肢下肢活动自如,但仍感僵硬,上肢仍感无力,可下床行走,因经济困难,病人出院回家休养,随访如同出院时症情。
实用医药杂志2013年01月第30卷第01期Prac J Med &Pharm.Vol 30,2013-01No.01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diffuse brainswelling ,PDBS )是指继发于严重颅脑损伤后数小时(4~14h )出现的并非由于颅内出血所引起的急性严重颅内高压危象,临床报道病死率超过80.0%[1]。
近几年国内有较多临床研究证实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有显著疗效[2]。
但目前国内对亚低温在PDBS 术后的疗效鲜有报道。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7 ̄01—2010 ̄05对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术后72例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
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
男44例,女28例;年龄14~65岁,中位年龄27.2岁。
致伤原因:车祸45例,跌落伤13例,打击伤9例,意外跌伤5例。
所有72例均持续性昏迷无中间清醒期。
GCS 评分:3~5分25例,6~8分47例。
瞳孔单侧散大26例,双侧散大10例,瞳孔大小多变7例。
本组伤后均即行头颅CT ,均显示双侧大脑半球脑实质密度低,皮髓质分界不清,脑沟回变浅或消失,双侧脑室、第三脑室有不同程度的受压变浅,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外侧裂池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变浅,甚至消失。
其中8例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薄层硬膜下血肿13例,硬膜外血肿2例,颅骨骨折5例。
所有7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侧标准大骨瓣减压15例,一侧标准大骨瓣减压及另一侧颞瓣减压57例。
1.2治疗方法①本组所有患者急诊手术后均采用半导体降温毯进行全身降温,同时监测肛温,设定肛温为32~34℃,3~5h 达到治疗温度,降温时间为1~7d ,患者均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冬眠药物持续静脉泵入,首剂量氯丙嗪及异丙嗪各50mg 静脉注射,再以氯丙嗪及异丙嗪200mg 持续静脉泵入,视患者生命体征、肌张力、寒战反应等调节冬眠肌松剂用量,并适当加用仙林等肌松药;无自主呼吸不用肌松药;本组气管切开45例,气管插管17例;②床边连续监测意识状、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并加强脱水、降颅压、抗炎、支持对症等治疗,每24h 复查1次血常规、生化全套及血气分析,及时了解内环境变化,随时纠正;③复温时机:根据GCS 评分T 、P 、R 、BP 、SPO2情况选择复温时机;24h 后GCS >8分,且生命体征平稳,有自主呼吸者用自然复温法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