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肛肠科手术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42.59 KB
- 文档页数:2
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随着肛肠手术的普及,出现了许多患者面对肛肠手术的忧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并影响了其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影响。
心理干预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基于心理学知识,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和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肛肠手术中,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心理干预措施。
一、心理疏导手术前,护理人员可以担任心理咨询者的角色,聆听患者的内心疑虑和恐惧,并适时地进行疏导与安抚。
例如,可以告诉患者手术的步骤和风险、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明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期望,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和勇气。
二、认知重构手术后,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认知重构的方法帮助患者摆脱自我消极情绪与弱势态度。
例如,可以纠正患者不现实的期望和过度担忧,使患者更具有现实感和适应性。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帮助患者寻找工作前景和生活意义等正向认知,促进患者的心理成长和稳定。
三、感官降压手术患者因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往往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导致术后恢复期延长。
在此,护理人员可以采取感官降压方法,例如,在手术准备时可以让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手术过程中,也可以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令人放松的氛围,从而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疼痛。
总之,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具有显著的影响。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通过适当的安抚和解释,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手术后,要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摆脱负面情绪,增强自我适应能力和康复信心,从而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心理干预护理干预对肛肠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作用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肛肠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肛肠手术的132例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6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一般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实施肛肠手术的患者在一般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肛肠手术;焦虑心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209-02肛肠疾病属于人类特有的疾病之一,从广义上讲,发生在大肠和肛门处的各种疾病都是肛肠病,从狭义上讲,肛肠病是发生在直肠与肛门上的各种疾病。
肛肠病的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肛门瘙痒、肛门湿疹、直肠炎、便秘、痔疮等,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泻、便血、肛门部肿块突起等[1]。
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对肛肠病进行治疗,但患者对手术知识不了解,加上病情影响很容易出现多种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分析了心理护理干预对肛肠手术患者治疗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肛肠手术的132例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6例。
研究组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38.9±3.2)岁;肛瘘6例,混合痔10例,内痔32例,外痔11例,肛裂7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39.2±3.6)岁;肛瘘9例,混合痔11例,内痔28例,外痔14例,肛裂4例。
心理护理在肛肠疾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肛肠疾病临床多选择手术治疗,但因发病部位特殊,加之多数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认知不足,所以易产生负性心理情绪,进而影响手术质量及术后恢复。
因此,对肛肠疾病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意义重大。
鉴于此,本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肛肠疾病手术患者病情及心理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标签:心理护理;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应用效果引言肛肠外科手术主要手术部位在肛门以及大肠,其中发病部位较多的是肝门直肠类疾病。
由于发病部位的特殊性,患者往往有病耻感,对于术后的护理常带有抵触情绪。
此外,在手术前患者常会出现恐惧、焦虑以及术后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心理因素会造成患者手术过程中风险的增加,手术后疾病康复也會受影响。
针对此类心理因素,本院对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拟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肛肠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无精神障碍?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0~55岁,平均(38.01±8.34)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中学7例,大专及以上27例;内痔15例,外痔8例,混合痔6例,肛瘘4例,肛裂7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0~47岁,平均(38.10±8.35)岁;文化程度:小学7例,中学9例,大专及以上24例;内痔14例,外痔7例,混合痔11例,肛瘘3例,肛裂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专科手术护理,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手术及麻醉方式,遵医嘱予术前用药。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
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详细告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
心理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探讨引言肛肠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往往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不仅会影响术后康复,还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在肛肠手术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理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和作用。
一、肛肠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特点1.1 手术的恐惧肛肠手术涉及到一个敏感的部位,患者往往会对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产生恐惧心理。
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者对医疗过程缺乏了解的患者来说,手术前的恐惧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焦虑的程度。
1.2 对手术效果的担忧肛肠手术的效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术后的恢复需要时间和耐心。
患者会对手术的效果产生担忧,担心手术后的症状是否能够得到缓解,是否会出现并发症等。
1.3 对术后生活的顾虑肛肠手术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影响。
术后的饮食、排便以及日常活动可能会有所限制,这些都会让患者产生对未来生活的焦虑和顾虑。
1.4 交流困难肛肠疾病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社会禁忌和隐私问题,患者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这种困难在手术前后尤为突出,患者会感觉到孤独和无助,加重了焦虑情绪。
二、心理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2.1 提供信息和沟通心理护理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沟通。
通过解释手术过程、治疗方案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可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忧,让患者感到安心和放心。
2.2 建立信任和支持心理护理师需要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和支持的关系,让患者能够愿意向其倾诉内心的焦虑和烦恼。
通过倾听和鼓励,帮助患者释放内心压力,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2.3 心理疏导和放松心理护理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
引导患者学习放松自己的身心,缓解焦虑情绪,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呼吸训练、放松音乐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2.4 应对未来生活的安排心理护理还需要帮助患者应对未来生活的安排。
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50例实施肛肠手术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心理行为干预),比较效果。
结果:对比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实施肛肠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肛肠手术;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当前患者在实施肛肠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术后并发症,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睡眠质量不足,更可能会延长患者手术痊愈时间,对患者心理以及经济均会造成不利影响[1]。
分析原因,主要是术后麻醉失效,导致患者手术伤口出现明显的疼痛感,或因长期卧床休息导致褥疮等情况[2]。
基于此,本次研究分析肛肠手术后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象:实施肛肠手术患者;时间:2021.08-2022.08;例数:80例。
随机分组,两组基本资料一致,P>0.05。
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措施有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吸氧、饮食及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如下:(1)成立心理护理小组:在构建小组时,应选择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并邀请资深护师对其展开培训,保障护理人员对手术流程、专业护理技能有全面了解,保障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能够为其提供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
医院可聘请专家对其展开培训,例如同理心的基础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分析。
在展开同理心护理时,一般的表达方式,以及在护理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同理心技巧对患者进行护理。
其次,在日常还应对护理人员实施洞察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训练,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内部训练,可利用典型案例对其进行情景模拟等方式,实施体验式教学。
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干预能力。
(2)在术前,护理人员应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确保手术室环境处于无菌状态,进行消毒护理,调整手术室温湿度(22-26℃,50-55%)。
心理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探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肛肠手术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
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延误术后康复和医疗效果。
对肛肠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焦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患者常常会出现紧张、担忧、害怕等情绪。
对于肛肠手术患者来说,手术本身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手术后康复的困难以及肛肠疾病的社会歧视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焦虑情绪的产生。
焦虑情绪的产生会导致患者的自我价值感下降、自尊心受损,并可能影响患者对手术的信任和参与,从而降低康复效果。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护士应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对患者进行焦虑症状的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提供专业的信息和教育。
护士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过程、风险、预后等相关信息,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前景。
护士还应提供手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
采用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
护士可以运用多种心理疏导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焦虑情绪。
还可以利用沟通技巧,通过鼓励、支持和倾听,积极引导患者缓解焦虑和适应手术。
建立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
护士可以引导患者与家人、朋友以及其他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信息上的帮助,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对肛肠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心理评估、专业的信息和教育、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及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情绪,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效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同心理护理方法对肛肠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42例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需行肛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把4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护理,根据焦虑量表法(SAS)与问卷调查,对比两组焦虑程度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根据焦虑量表法(SAS)评分,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根据调查问卷统计,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肛肠手术患者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程度,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临术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肛肠;焦虑;调查问卷为优化手术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选择科学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需行肛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需行肛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把4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
对照组男15例,女6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5.5±2.6)岁;根据疾病类型区分,11例为混合痔,3例为肛裂,5例为肛周脓肿,2例为肛瘘;观察组男14例,女7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4.8±2.8)岁;根据疾病类型区分,10例为混合痔,4例为肛裂,6例为肛周脓肿,1例为肛瘘。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做好术前药物准备、器械准备等工作,为患者实施术前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护理,具体心理干预措施如下:术前心理护理。
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肛肠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如果不得当处理,可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自闭、自我否定等。
因此,针对肛肠手术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影响。
一、心理干预护理在缓解患者焦虑方面的作用肛肠手术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而在手术前过度焦虑、担心疼痛等问题会加重身心负担,加剧手术后恢复的难度。
因此,心理干预护理在缓解患者焦虑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
通过引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深度放松、冥想等方法,减少患者焦虑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研究表明,接受心理干预护理的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中都表现出更好的情绪和更快的康复速度。
心理因素可以影响疼痛的感知和忍受度。
接受心理干预护理的患者,通过深度放松和自我暗示,能够减轻疼痛和不适。
心理干预护理还可以通过对患者的注意力引导,将其从疼痛感觉中转移,进一步减轻疼痛感受。
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
患者在术后会因为自我评价、社会支持、疼痛等多种因素而影响康复速度。
在康复的过程中,心理干预护理可以通过疏导情绪、引导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患者对康复的信心,从而加速患者的康复。
在医疗团队中,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一对一或小组交流,帮助患者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体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并引导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健康的影响非常明显。
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感、减轻疼痛感受,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的挑战,加速康复的过程。
因此,医疗团队应该注重心理干预护理,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心理干预是指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针对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问题进行干预,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一种治疗手段。
肛肠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创伤性的经历,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对肛肠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对于他们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心理干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肛肠手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不适,导致患者对手术过程和术后康复的担忧。
心理干预护理通过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和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将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情绪释放出来,增加其心理适应能力,减轻焦虑症状。
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肛肠手术患者常常会感到自己身体受损,导致情绪低落和自卑感。
心理干预护理通过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调整,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自我的正面评价,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改善其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护理还可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手术后的康复期需要患者遵守一系列的治疗计划和生活习惯,如定期复诊、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
而患者可能因为术后不适、恐惧和对治疗效果的担忧而缺乏治疗的积极性。
心理干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念,增强他们对自身康复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进程。
心理干预护理对患者的家属和社会支持系统也有积极的影响。
肛肠手术的康复需要家属和社会支持系统的理解和支持。
而患者的手术及康复过程可能会给家属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心理干预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家属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家属更好地支持患者,维系家庭和谐,减少家庭冲突。
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减轻焦虑、改善情绪、增强治疗依从性以及提供家庭和社会支持,心理干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和康复过程,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
在肛肠手术的临床护理中,应该给予患者心理干预的合理关注和支持。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肛肠科手术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08-04T15:19:48.6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作者:任凌云[导读] 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肛肠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理,还利于病情好转。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肛肠科手术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的影响。
方法:在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肛肠科手术患者中选择36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
结果: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18例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肛肠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理,还利于病情好转。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肛肠科手术;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肛肠科手术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的影响,在我院收治的肛肠科手术患者中选择36例,其中三十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另外三十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肛肠科手术患者中选择3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18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4~67岁,平均(48.92±11.63)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5~66岁,平均(49.01±11.71)岁。
36例患者中17例痔疮,12例肛瘘,7例肛裂。
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且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两组研究患者的疾病类型、治疗方式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区别,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18患者给予病情监护、饮食指导常规护理,观察组18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需在整个围术期应用。
术前:积极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心理疑虑,针对患者具体心理情况进行疏通[1]。
对患者的问题耐心解答。
介绍手术大概操作过程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积极乐观的面对手术。
另外,由于肛肠科手术一般是需充分暴露患者肛门,部分患者可能有排斥心理,护理人员需在这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优势,取得患者同意,方可手术,以防患者在术中不配合,使手术难以顺利进行[2]。
术中:部分患者是初次上手术台,对手术室环境非常陌生,在麻醉前容易焦虑恐慌,护理人员需轻言细语从旁宽慰患者,安抚患者情绪,告知患者身心放松,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术后:护理人员在术后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通,尤其是对预后不理想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联合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精细的护理,鼓励患者多与预后较好的患者进行交流、学习[3]。
及时给患者换药,耐心询问患者身体情况,并认真倾听患者主诉,搜集患者喜欢的音乐或书籍,转移患者注意力。
对疼痛明显的患者给予镇痛药物,使患者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参与康复锻炼,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好转。
1.3 评价指标
采用SAS评分、SDS评分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变化情况,采用SF-36评分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4]。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区别,具可比性。
护理后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下表1.
3 讨论
肛肠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肛瘘、痔疮、肛裂等疾病均属于肛肠科,且一般均需要手术治疗。
肛肠科手术术患者常有大便困难、创口疼痛等症状,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疾病预后,还可能继发身体发冷或高热、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其他病症。
因此对肛肠科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必不可少。
本研究对18例肛肠科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其结果可以看出,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病情好转,对疾病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麦文丽[1]边界.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肛肠科手术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288-288.
[2]魏莹.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肛肠科手术患者病情与心理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151-152.
[3]张红岩.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肛肠科手术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4):205.
[4]周传宏.肛肠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9(6):289-2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