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 生化 组成和能量收支 …
- 格式:pdf
- 大小:412.02 KB
- 文档页数:6
DOI :10.15906/11-2975/s.20191320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5003)*通讯作者[摘要]本试验以不同脂肪源配制成等氮等脂的7种饲料,对大菱鲆[(27.31±0.10)g]进行40d 的饲养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7种饲料分别添加6%的鱼油(FO )、大豆油(SO )、菜籽油(RO )、花生油(PO )、猪油(L )、鱼油-豆油(1∶1)(FSO )和鱼油-豆油-猪油(3∶4∶3)的混合油(MIX )。
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
研究结果表明:(1)鱼油-豆油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基础饲料组)提高了10.42%(P <0.05),猪油组特定生长率最低,较鱼油组降低了19.79%(P <0.05)。
猪油、混合油、花生油组饲料系数分别较鱼油组提高了36.36%、33.33%、25.25%(P <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2)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鱼体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 >0.05),猪油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鱼油组、菜籽油组和花生油组,其中较鱼油组降低了4.47%(P <0.05)。
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大菱鲆空壳、内脏和背肌的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 >0.05),猪油组空壳的水分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组(P <0.05);(3)各试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
猪油组和混合油组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分别升高了124.89%和119.94%(P <0.05),混合油组的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提高了352.51%(P <0.05),表明猪油组和混合油组鱼体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生长、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赵曼茜;张斐然;吴立新;李思萌;李笑迎【摘要】本试验以不同脂肪源配制成等氮等脂的7种饲料,对大菱鲆[(27.31±0.10)g]进行40 d的饲养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7种饲料分别添加6%的鱼油(FO)、大豆油(SO)、菜籽油(RO)、花生油(PO)、猪油(L)、鱼油-豆油(1:1)(FSO)和鱼油-豆油-猪油(3:4:3)的混合油(MIX).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研究结果表明:(1)鱼油-豆油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基础饲料组)提高了10.42%(P<0.05),猪油组特定生长率最低,较鱼油组降低了19.79%(P<0.05).猪油、混合油、花生油组饲料系数分别较鱼油组提高了36.36%、33.33%、25.25%(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鱼体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猪油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鱼油组、菜籽油组和花生油组,其中较鱼油组降低了4.47%(P<0.05).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大菱鲆空壳、内脏和背肌的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猪油组空壳的水分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3)各试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猪油组和混合油组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分别升高了124.89%和119.94%(P<0.05),混合油组的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提高了352.51%(P<0.05),表明猪油组和混合油组鱼体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综合以上7种饲料脂肪源对鱼体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鱼油-豆油(1:1)、豆油和菜籽油可作为大菱鲆饲料合适的脂肪源,而猪油、混合油不适宜作为大菱鲆的饲料脂肪源.【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9(000)013【总页数】5页(P82-86)【关键词】脂肪源;大菱鲆;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作者】赵曼茜;张斐然;吴立新;李思萌;李笑迎【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3;聊城市开发区实验中学,山东聊城 252000;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饲料中的脂肪是鱼类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鱼类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
大菱鲆幼鱼的摄食节律及适宜投喂时间郑珂珂;方伟;孔凡华;常青;梁萌青【期刊名称】《渔业现代化》【年(卷),期】2010(037)005【摘要】研究探讨了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以及不同投喂时间对大菱鲆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水温为(14±0.2)℃,饲喂鲆鲽类商品饲料.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试验:Ⅰ.分段式投喂方法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段,每天每个试验缸连续投喂8次,大菱鲆幼鱼表现为18 h出现一次摄食高峰;Ⅱ.一次饱食投喂法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段,每个时段作为1个处理,每天每个试验缸投喂1次,大菱鲆幼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5:00、21:00、0:00和3:00,投喂时间显著影响了大菱鲆幼鱼的日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15:00、18:00和3:00投喂的大菱鲆幼鱼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6:00、9:00、12:00、21:00和0:00投喂的各组试验鱼(P<0.05).结合生产实际,每天15:00-18:00时间段投喂大菱鲆幼鱼可显著提高其生长和饲料效率.【总页数】5页(P26-30)【作者】郑珂珂;方伟;孔凡华;常青;梁萌青【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相关文献】1.斑点叉尾和杂交鲟幼鱼昼夜摄食节律和胃肠排空时间的研究 [J], 董桂芳;杨严鸥;陈路;李辉;阎博;罗平远;苏波2.投喂时间影响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及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的表达 [J], 王艺超;郑珂珂;徐后国;梁萌青3.大菱鲆幼鱼饲料中浒苔适宜添加量的应用研究 [J], 郭中帅;杨宁;王正丽;卢青;王仁杰;林英庭4.工厂化流水养殖条件下大菱鲆幼鱼的适宜投喂率研究 [J], 李会涛; 陈京华; 刘宝良; 黄滨; 王蔚芳5.投喂模式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J], 赵海涛;胡智鑫;万玉美;孙桂清;吴彦;郭敏莉;邓鹏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投喂模式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作者:赵海涛胡智鑫万玉美孙桂清吴彦郭敏莉邓鹏春来源:《河北渔业》2020年第11期摘要:为优化大菱鲆养殖管理、科学投喂,研究分析了禁食再投喂和循环禁食再投喂两种投喂模式对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循环禁食再投喂模式下,除肝体比外,循环禁食1 d投喂6 d(NS1F6)和循环禁食2 d投喂5 d (NS2F5)模式的生长指标与对照组(NS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呈完全补偿生长。
形态特征中NS2F5组体表增加面积和形态指标与NS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呈现完全补偿生长。
NS1F6组大菱鲆幼鱼肝体比为(4.44±0.74)%,显著高于NS0组(P0.05)呈现完全补偿生长。
禁食9 d投喂26 d (RS9F26)模式的生长指标除肝体比外,均高于RS0組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肝体比为(3.41±0.2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呈现完全补偿生长。
关键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禁食;再投喂;生长;形态特征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作为世界公认的优质食用鱼之一,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现已成为我国北方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1-2]。
近年来,大菱鲆成鱼的价格持续降低,成本却因饲料价格不断上涨而升高,养殖利润受到压缩[3],因此,科学地优化养殖管理,有效控制成本成为面对这种养殖状况的需求。
补偿生长是动物在前期营养不良或人为禁食而营养水平恢复正常后,机体表现出较快速生长速率的现象[4-5]。
国内外大量补偿生长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表明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提高食物转化率、提高摄食率或二者共同作用来实现[6]。
杨其彬等研究表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在饥饿2 d和饥饿4 d后恢复正常投喂后,因提高了食物转化率而具有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7]。
第22卷第3期大连水产学院学报Vol.22No.3 2007年6月JOURNAL OF DAL I A N F I SHER I ES UN I V ERSI TY Jun.2007・研究简报・文章编号:1000-9957(2007)03-0231-04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牙鲆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姜海波1、2, 姜志强1(1.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2.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阳550025) 摘要:于2003年5~6月,在(18±1)℃条件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初始体重为4121±0128g)分别进行了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的生长试验。
对照组连续饱食投喂36d,处理组S2F4、S3F6、S4F8分别周期性饥饿2d再投喂4d,饥饿3d再投喂6d和饥饿4d再投喂8d。
结果表明:S2F4组牙鲆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105);S3F6组牙鲆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105);S4F8组牙鲆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105),而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105)。
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组鱼体生化组成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105)。
关键词: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牙鲆;生长;食物利用中图分类号:S917 文献标识码:A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养殖规模较大。
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牙鲆的市场价格不断下降。
进一步提高牙鲆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饲料和劳动成本已成为主要研究方向。
对于牙鲆的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处理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本试验中,作者采用“饥饿—喂食—再饥饿—再喂食”循环的投喂方式,研究了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处理对牙鲆幼鱼生长和食物利用的影响,以期在保证生长速度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投喂制度,减少饲料投喂量,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来提高牙鲆养殖的经济效益,旨在为我国牙鲆养殖模式提供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数据。
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与能量需求陈四清;马爱军;雷霁霖;张波;于东祥;王立超;许志功;张少华【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04(28)4【摘要】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适宜的能蛋比,既有利于能量的利用,又有利于蛋白质的利用,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设计4个蛋白质含量梯度和4个能量梯度的16组饲料,试验证明,蛋白质含量大于42%、能蛋比小于115,鱼体日增重率明显增大,饲料系数明显降低,表现出较高的饲料效率,本研究认为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42%~45%、适宜的能蛋比为92.7~102.5.【总页数】6页(P425-430)【作者】陈四清;马爱军;雷霁霖;张波;于东祥;王立超;许志功;张少华【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荣成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山东,荣成,264300;靖海渔业公司,山东,荣成,264300;威海市环翠区水产局,山东,威海,26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相关文献】1.大菱鲆幼鱼蛋白质的生态营养需要量研究 [J], 蒋克勇;李勇;李军;王雷;王优军2.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J], 魏朝青;周慧慧;王旋;麦康森;徐玮;何艮3.大菱鲆幼鱼对几种蛋白质源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及膨化处理对其产生的影响[J], 杨传哲;何艮;周慧慧;麦康森4.大菱鲆幼鱼蛋白质消化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J], 蒋克勇;李勇;李军;王雷;王优军5.架子牛肥育后期的蛋白质及能量需求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菱鲆饥饿前后消化道的定量组织学初步研究王姣姣;王妍;季延滨;王晓梅【摘要】采用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技术等,对大菱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饥饿前后消化道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测量了食道、胃和肠道纹状缘厚度、柱状细胞高、壁厚、肌层厚以及食道和肠道杯状细胞大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的消化道由内至外分别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食道和肠道具有杯状细胞,且从前肠到直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但粘膜皱褶逐渐变矮.食道肌肉层为内纵外环的横纹肌,而胃和肠道为内环外纵的平滑肌.饥饿10d大菱鲆的消化道纹状缘高度均无显著变化,但肠道纹状缘有断裂脱落现象;从食道到直肠柱状细胞的高度均显著降低、杯状细胞体积均显著变小;食道与胃的肌肉层厚度无显著变化,而肠道的肌肉层显著变薄.【期刊名称】《天津农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0)001【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大菱鲆;饥饿;消化道;组织学;石蜡切片【作者】王姣姣;王妍;季延滨;王晓梅【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Q954.6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属鲽形目、鲆科,其生长迅速、饵料转换率高、抗病力强、耗氧量低,适合高密度养殖,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
有关大菱鲆的组织结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如姜明等观察了大菱鲆幼鱼鳃小叶软骨组织[1]和鳃氯细胞[2]的超微结构;陈慕雁等[3]对大菱鲆仔稚幼鱼消化系统的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
此外,在仔稚鱼鳔[4]、皮肤[5-6]以及成鱼的心脏、脾脏和消化道等[7-8]的组织学研究中均取得了一定成果。
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杂鱼对大菱鲆生长速度和饲料成本的影响王煜恒;丁威;陈军;王会聪;骆桂兰;邢军;辛加青【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7【摘要】为研究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杂鱼对大菱鲆生长速度、饲料成本的影响,在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下,选用体质量相近的优质健康大菱鲆进行为期10个月的养殖试验。
结果表明,在养殖前期(大菱鲆<250 g),投喂配合饲料组的平均质量、日增质量与冰鲜杂鱼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养殖后期(250 g至上市),配合饲料组的平均质量、日增质量极显著低于冰鲜杂鱼组(P<0.01)。
冰鲜杂鱼组的饲料系数极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
投喂商品饲料和冰鲜杂鱼对养殖水环境中总氮、氨氮、亚硝酸盐、COD的影响在养殖0、2、4、6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但商品饲料组略低于冰鲜杂鱼组;至养殖8、10个月时,随着单位面积养殖密度及投饵量的增加,商品饲料组的4项水质指标均显著高于冰鲜杂鱼组(P<0.05)。
整个试验过程中,配合饲料组的饲料系数仅是冰鲜杂鱼组的24%,平均成活率高4百分点,养殖1 kg鱼的饲料成本低7.97元。
在目前的养殖技术水平下,大菱鲆养殖前期(<250 g)可使用配合饲料进行养殖,在生长速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降低饲料成本、优化养殖水质;大菱鲆进入快速生长期(250 g至上市)后可改用冰鲜杂鱼进行投喂,最大限度加快其生长速度,缩短养殖时间以尽快上市,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总页数】4页(P282-285)【作者】王煜恒;丁威;陈军;王会聪;骆桂兰;邢军;辛加青【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江苏句容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江苏句容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江苏句容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江苏句容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江苏句容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江苏句容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江苏句容21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相关文献】1.配合饲料、冰鲜杂鱼对大口黑鲈生长和LPL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2.配合饲料、冰鲜杂鱼对大口黑鲈生长和LPL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3.冰鲜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肌肉品质及健康状况影响的评价4.投喂冰鲜下杂鱼和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养殖水质的影响5.配合饲料和冰鲜太平洋玉筋鱼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