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教育思想
- 格式:docx
- 大小:13.03 KB
- 文档页数:2
清代启蒙教育思想家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教育思想也经历了一些变革和发展,其中有一些启蒙教育思想家对中国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康有为。
康有为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
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以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需求。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界,也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们要提到的是严复。
严复是清代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他主张“实学”、“格物致知”,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应该注重实际应用,而不是空洞的理论。
严复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另外,我们还要提到黄宗羲。
黄宗羲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
“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强调实用主义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才为目标,注重实际应用和社会实践。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总的来说,清代启蒙教育思想家在当时的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教
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强调实用主义教育,为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德榜样教育家严复教育家严复,作为中国古代教育领域的杰出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师德榜样,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教育道德标杆。
严复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将教育视为一种唤醒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品德和智慧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从严复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和其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对这位师德榜样进行探讨。
一、严复的教育理念严复秉持着儒家的传统思想,将教育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他提倡以德育为先,以文教为中,以治学为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和心智。
严复主张“教书必先示范,教学必先立信”。
他认为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地展示自己的品德修养,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
此外,他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无限的潜能,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就能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严复的教育实践严复不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富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家。
他曾任教于四川泸州府的府学,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栋梁之材。
他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备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严复还提倡实践教学,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帮助他们培养实际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严复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他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差异化地进行教学。
严复的教育实践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严复的影响与启示严复作为中国教育领域的精神楷模和师德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弘扬了儒家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为后人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理念。
严复以身作则的师德风范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让他们明白一个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严复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我们应该以严复为榜样,将师德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爱和关心。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教育思想的共同点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三人都主张对现有的政治制度改革,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提倡学习西学,他们认为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
重视观察、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还特别重视实践效果.并且他们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把教育视为改良政治、救亡图存和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强调“中国欲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的教育思想。
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是培养的人缺乏国家观念,公共观念和自治观念,只求个人完善,或者就想升官发财,奴性,作伪,自私,怯弱,麻木是人们的通病。
教育的宗旨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即“品行智识,体力“三种基本要素。
他们要求培养的人应具有自动,自主,自治,自立的品质,并且融合名族性,现代性,开放性于一体。
在现代教育中提倡多给学生时间,课本上的只是理论知识,而且并不适用,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必须要让他们做更多的与社会交流接触的工作而这正是西方教育的一贯作风。
一、引言严复,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之父”。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以改革教育为己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严复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以及教育成果三个方面,探讨严复的教育实践。
二、严复的教育思想1. 教育救国严复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须先从教育入手。
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有道德、有才能、有责任感的国民,以此来振兴国家。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基石,教育救国是当务之急。
2. 民主与科学严复强调民主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民主教育能够培养国民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他主张将民主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国民。
3.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严复主张教育要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他认为,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智育是教育的核心,体育是教育的基础,美育是教育的灵魂。
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有道德、有才能、有责任感的国民。
4. 实用主义教育严复主张教育要注重实用性。
他认为,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人才。
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三、严复的教育实践1. 创办新式学堂严复在教育事业上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创办新式学堂。
他先后创办了福建船政学堂、北洋大学堂等,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这些学堂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教育改革严复在我国教育改革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
他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新式教育。
他还主张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3. 教育普及严复认为,教育普及是国家振兴的关键。
他主张通过创办平民学校、设立奖学金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他还主张改革教育经费,保障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四、严复的教育成果1. 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严复创办的新式学堂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蔡元培、胡适、梁启超等。
严复教育思想特点之研究孙永强【摘要】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YAN Fu is in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with practice in pursuit of saving the nation as his aim,in appreciation of communic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as the basic features of his research,and in establishing the theory of Illuminating the People's Wisdom as his core of the thought.His thought is not only out of the cotemporary educational thought cognition but also his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practice mak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oder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严复的教育思想以救国为目的追求,以中西会通为基本特点,以"开民智"为核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他的教育思想,不仅超出了同时代的教育思想认识,其教育理念与实践也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8)004【总页数】2页(P140-141)【关键词】严复;教育思想;特点【作者】孙永强【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严复不仅是政治思想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想家。
他的教育思想,不仅超出了同时代的教育思想认识,对后来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近代化是一个以科技和工业革命为标志的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各国都在努力提高教育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严复作为近代中国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不仅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而且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首先,严复强调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念。
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以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严复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他主张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提倡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念,即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与现代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理念是一致的。
其次,严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近代化的发展使得社会变得复杂多样,人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严复认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他主张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
这与现代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理念相契合。
此外,严复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近代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
严复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主张学生应该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这与现代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理念相一致。
最后,严复在教育思想与实践中注重教师的角色。
在近代化的社会中,教师的作用愈发重要,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引领者。
严复主张教师应该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泛的人文素养。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教育思想(四)康有为的教育思想1.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①认为兴学育才是国家强盛的保障;②废八股考试,改试策论,兴学校,再废科举;③改革教育内容,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④主张留学,翻译外文。
⑤提倡平等,重视女子教育。
2.《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大同书》是康有为的代表作之一,它攻击了社会不平等现象,指出它的根源是私有财产,从而主张废除私有制,废除等级制,提出去国、去家,实行男女平等的主张,在书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
①人本院(出生前)。
已怀孕的妇女进入人本院,进行胎教。
②育婴院(0-3岁)和慈幼院(3-6岁)。
婴儿断奶后进入育婴院抚养,3岁后进入慈幼院。
这时的幼儿保育目标是“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
③小学院(6-11岁)。
遵循“德育为先,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的原则。
小学教师专用“女傅”,兼有慈母的职责。
④中学院(11-15岁)。
中学阶段德智体兼重,尤以育德为重。
课程要根据以学生的禀赋和个性设置。
⑤大学院(16-20岁)。
专以开智为主,注重实验,教师不限男女,但应选择“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得者”担任。
在《大同书》中康有为提出了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提出了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主张或观点,如重视学龄前教育和胎教、主张男女平等、重视女子教育。
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些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五)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人)1.“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①教育的作用就是为民众传授知识和智慧,启迪民智,使得人人都能够有意识,有能力去“伸民权”;②“开民智”是“伸民权”的基础和途径,“伸民权”是“开民智”的最终目的。
2.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①梁启超提出教育一定要有目的,否则将一事无成,而教育目的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此。
②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新民,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和新品质。
正确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3.论学制梁启超主张以新的学校体系代替科举制度,他借鉴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中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列出了一份《教育期区分表》,把教育分为4个阶段,并规定每个阶段所受的教育。
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接受了严格的自然科学的教育。
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毛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
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
回国后,严复致力于海军教育事业,但一直得不到当时掌权的洋务派的重用。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战败深深地刺激了严复,他以深邃的西学素养,连续发表政论文章,倡新叛旧,尊民贬君,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
同时,他翻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
其后,他又陆续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孟德斯鸠的《法意》等,首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2年严复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体现了严复在当时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
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
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因此,他对中国故有文化倾注对了深厚的情感和期望。
直到临终,他在遗嘱中尚称:“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复兴充满了信心。
严复的教育思想
如下是有关严复的教育思想:
1. “三育论”
三育论是指“鼓民力”、“开民智”、“兴明德”。
(1)“鼓民力”:提倡体育,使国民有健康的身体。
(2)“开民智”:全面开发人民的智慧,提高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
(3)“新民德”:改变传统德育内容,用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取代封建伦理道德,培养人民爱国家的观念意识。
严复所论德、智、体三育兼备的教育目标体系,无论是其结构要素,还是各育的内容,都基本确立了中国教育目标体系的近代模式。
2. “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甲午战争后,通过对中日两国文化的比较,明确肯定西方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其间充满了颂扬民主、自由、平等的激昂文字,并指出西方社会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隐含有“体”、“用”不可割裂的观念,间接对“中体西用”加以否定。
倡导对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要一体学习。
包括对西学整体性和发展性的认识。
他的体用一致表现出全盘西化的倾向,倡导对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要一体学习。
第1页共1页。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倡导者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历程中,严复被誉为重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以其独到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在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严复的教育思想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所做出的贡献。
一、教育思想严复的教育思想颇具独特性,他主张:“为国家、为社会的根本改革,全在教育。
”他深谙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坚信只有通过改革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 人性教育严复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性,他主张培养学生的“仁义之心”。
他强调个人品德的塑造,并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根本。
他通过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和思想道德,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德育与才育并重严复在教育实践中坚持将德育与才育相结合。
他认为德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的基础,而才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
他主张要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将其与学生的道德修养相结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 强调实践教育严复的教育思想中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他主张将学生引导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实践严复的教育思想得到了他在实践中的充分体现。
他积极倡导教育改革,并亲自创办了“天启书院”来实践他的教育理念。
1. 精心设计的教学大纲严复在创建“天启书院”时,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教学大纲。
他将学科知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分类和组织,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并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种科学的教学大纲为后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范本。
2. 注重实践教学严复注重实践教学,他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他采用讨论、实验等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种实践教学方法对中国近代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3. 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严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倡导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根据材料概括严复的基本认识严复是17世纪中国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被誉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在他的文献《爱莲说》中,体现了严复独特的人生观、美学观以及政治理念。
下面将从47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严复的基本认识。
一、严复强调人生的自由选择和主动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是随波逐流。
三、严复提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主张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四、他强调坚持真理,追求知识和智慧,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严复主张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判断力。
六、在美学观上,严复认为人应该追求高尚的审美情趣,崇尚含蓄、典雅的艺术表现形式。
七、他倡导对自然和人文界的生态环境负责,主张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八、严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他主张尊重和理解他人,不轻易批评和指责他人,要善待他人。
十、严复强调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性,认为艺术是人类精神的滋养和表达。
十一、他提倡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发展的有力动力。
十二、严复倡导自由思想,反对迷信和偏见,主张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十三、他鼓励人们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十四、严复认为政治应当以民本为本,政府应当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首要任务。
十五、他强调法治和民主,主张建立规范的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制度。
十六、严复主张政府要加强民主监督,让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十七、他认为政府应当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为人民谋幸福是政府的责任。
十八、严复反对腐败和权力滥用,主张建立廉洁政府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十九、他提倡公平正义,要求政府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
二十、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应当以和平共处为基础,主张和平发展和国际合作。
严复家风家训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他的家风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严复家风家训的主要内容:1. 重视读书严复认为读书是开启智慧、增长知识、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
他教育子女要热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严谨治学严复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著称,他强调做学问要认真、扎实、有深度。
他教育子女要遵循学术规范,注重学术道德,不抄袭、不作弊,做到诚实守信。
3. 勤俭持家严复认为勤俭是家庭兴旺之本,他教育子女要勤劳节俭,不奢侈浪费。
在生活中要学会节约,不浪费食物、不乱花钱,保持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4. 爱国爱民严复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学者,他强调爱国爱民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他教育子女要热爱祖国,关注民生,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5. 诚信待人严复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他教育子女要诚实守信,不撒谎、不欺骗。
在与人交往中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做到以诚待人、以信取人。
6. 尊老爱幼严复非常注重家庭伦理道德,他教育子女要尊老爱幼,尊敬长辈,关爱晚辈。
在生活中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做到孝顺懂事。
7. 传承文化严复认为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鼓励子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同时也要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做到中西合璧,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以上是严复家风家训的主要内容,这些家训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严复的治学精神和生活态度,传承优秀家风文化传统美德和价值观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严复“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摘要:严复是我国近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维新实践中,严复结合自身会通中西的理论优势与实践经历,通过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和洋务教育的理性反思,指出富强中国最根本的办法是从文化教育入手并且创新性地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思想主张。
本文从严复“三育并举”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三个方面简要展开论述。
关键词:严复“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内容;影响
一、严复“三育并举”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堕,国内民族危机四起。
在严复看来,中国之所以羸弱不堪是因为中国“民力已裘、民智已卑、民德已溥”,而一个国家的强弱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日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
”这就是说,要使国家强盛必须要使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具有强健的体魄、聪明的智慧和良好的德行。
此外,严复曾留学英国并大量汲取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西方社会科学知识。
斯宾塞于1861年出版了《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一书,指出传统的古典教育不能满足当时资产阶级的要求,并提出要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贯彻实施他的教育学说,对下一代人从德、智、体三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
严复极大地吸收了斯兵塞的这种教育学说并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以此改造国民的智力结构、伦理结构和病态的国民精神状态。
二、严复“三育并举”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鼓民力”教育:所谓“鼓民力”就是指发展体育教育,要让民众有“壮佼长大”的强健体魄和“晓猛坚毅”的尚武冒险精神。
严复强调为了增强人民的体质,一是要改变中国一向重文轻武的传统价值观念,学校教育更应该注重“尚武”精神教育。
二是通过教育普及卫生知识,革除礼俗积弊、严禁吸食鸦片和女子缠足。
严复认为儿童发育与妇女身体的健康关系甚大,“母健而后肥”强调做母亲的身体好了孩子才能先天充足。
三是通过运动达到健身强身的目的。
“开民智”教育:所谓“开民智”就是废除封建传统的八股科举、宋学汉学、训话注疏、词章小道,大办新式学堂,鼓励人民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改变其愚昧无知的状况,用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来代替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严复认为“开民智”首先要废除八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高国民的文化教育水平。
其次,要培养能独立思考、冷静观照,并具有批判意识和怀疑求异的理性精神的人才。
第三要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第四要实施实业教育。
“新民德”教育:所谓“新民德”就是用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思想教育国民,使国民形成国家观念、法制观念、主人翁精神和新的道德风尚,革除非理性思维方式、专制思想、人治思想和儒家义利观。
严复认为“新民德”首先要废除封建纲常伦理、向西方学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把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民主原则引入社会道德领域,培养国民的自由精神,培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
其次要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严复认为中国自秦以来,人民的地位愈来愈卑贱,人民不将自己当做国家的主人看待,国家观念十分淡薄。
因此要“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
”只有将私有的“家天下”变成公有的全民的国家,人民才会真正爱护她。
三、严复“三育并举”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一)使中国教育的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途径培养少数符合封建礼教的统治人才,严复“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则把教育的目标放在提高国民素质、砒砺国民品性上,使教育与救国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国人认识到不仅从政做官者需要受教育,每个社会成员都要通过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二)为公民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具体内容。
严复“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核心,德、智、体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模式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是中国近代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教育模式。
(三)严复在“三育”教育思想中特别强调个人自由意志。
他把自由、平等的原则引进道德领域,要求通过教育养成国民独立自主的人格,把青年一代培养成够格的现代化的公民,使青年一代成为自尊、自律、自强、自胜的独立自由的个人。
这一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四)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推动当时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严复着眼于剖析近代国民道德,把重点放在彻底改造中国民众在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下形成的“奴性”的道德意识上,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新的道德观念来重新塑造国民的道德风范,培养一代具有独立自主人格的新国民,发扬爱国精神、树立新的社会风尚。
这个道德教育学说是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伦理道德,这个道德教育模式的灵魂就是科学和民主。
四、结语
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教育家,严复利用其学贯中西的优势,吸收斯宾塞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以进化论为依据,力倡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基点的教育革新主张,严复“三育并举”培养人才模式的提出,冲破了传统教育黜力尚德轻智的教育观念,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开辟了近代教育的新思路。
变封建主义的臣民素质为资本主义的国民素质是人的近代化,通过人的近代化实现国家工业化、近代化,这就是严复的“教育救国论”。
参考文献:
[1]钱庆书.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 [1]程笑梅.论严复的教育思想[J].四川:攀枝花大学学报.1999.
[1]陈瑞.严复对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贡献[D].安徽:安徽大学.2002.
[1]廖芹.严复教育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1]严忠德.严复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08.
[1]李洪雷.严复教育思想主要内容及意义研究[D].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