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复习教学案(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总复习教学案(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总复习教学案(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总复习教学案(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2015届总复习教学案

第一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题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2015.4.8

【考点精解】

1.认识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相互转化。物质的三态转化是组成物质的微粒的聚集状态的变化,即微粒间距离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并能用生活实际事例或实验加以证明。

2.了解物质的基本分类。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简单混合而成的物质。

(2)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按性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同一种元素可能组成几种单质,如氧气(O2)和臭氧(O3),金刚石和石墨、C60、C70,红磷和白磷等。(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般按是否含有碳元素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要了解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两个概念的异同)。按组成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教学重点】

1. 理解物质的三态转化是组成物质的微粒的聚集状态的变化,即微粒间距离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并能用生活实际事例或实验加以证明。

2.了解物质的简单分类。

3.认识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并能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证明。理解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原理。

【教学难点】对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原理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纯净物?哪些属于混合物?(填序号)

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

2.食醋;

3.牛奶;

4.氯化钠;

5.冰水;

6.干冰;

7.石灰水;

8.葡萄糖注射液;

9.液氧;10.蛋白质;11.加碘盐;12.纯碱。

纯净物:;混合物:。

二、考点突破

【练习】1.(2013,苏州)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空气

B.液态氮

C.干冰

D.高锰酸钾

2.(2014天津)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水泥砂浆

C.干冰

D.汽水

单质化合物

宏观组成种元素种元素

微观构成类原子或种原子构成的分子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联系

氧化物:由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元素的化合物。

【例题】(2008·烟台)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

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

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

是()

A.①单质、②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解析】由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可知纯净物包含单质、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是并列关系,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碱,因此,①是单质,②是化合物,③、④是氧化物、碱中的一种,⑤是含氧化合物。

【练习】

1.下列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氮气、氧气、空气

B.石墨、熟石灰、生石灰

C.水银、水、糖水

D.冰、干冰、冰醋酸

2.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SO2

C.KCl

D.NaOH

3.有机物与无机物

(1)有机化合物:含有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无机化合物:不含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2)有机物都含有元素,多数含有元素,其次还可能含有氧、氮、氯、硫、磷等元素。

(3)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的金属化合物等,因

它们的和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化合物。

(4)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达到的有机化合物。如聚乙烯就是有机高分子

化合物。很多有机材料一般都是有机高分子。

(5)书写有机物的化学式,元素符号一般是按C、H、O、N、Cl、S、P的顺序排列。

【练习】

1.(2012,四川)“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2B类致癌物,曾被添加到食品中,造成了“塑化剂”风暴。已知“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塑化剂”属于有机物

B.该“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2

C.该“塑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

D.该“塑化剂”中含24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

2.(2011,连云港)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甲醛:HCHO

B.葡萄糖:C 6H 12O 6

C.醋酸:CH 3COOH

D.碳酸:H 2CO 3

【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H 2SO 4、Na 2CO 3、NaCl 、CuO B. H 2O 、Ca(OH)2、HCl 、Na 2SO 4 C. H 2SO 4、NaOH 、Na 2CO 3、Fe 2O 3 D. NaOH 、H 2CO 3、 NaCl 、CO 2 A.非金属 B.酸式盐 C.酸 D.碱

三、知识整合

【拔高练习】

1.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中的三种包括在标准内,而另一种不在标准内

物 质 纯净物

金属氧化物:Fe 2O 3、CuO 、MgO 、Al 2O 3 非金属氧化物:CO 2、SO 2、P 2O 5、H 2O

酸: H 2SO 4、H 2CO 4、HNO 3 、HCl

碱:NaOH 、Ca(OH)2、Cu(OH)2、Fe(OH)3

盐:NaCl 、 CaCO 3、CuSO 4、NH 4NO 3、Na 2CO 3 单质 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H 2、O 2、N 2、Cl 2、O 3、C 、Si 、S 、P 、C 60(足球烯)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CH 3OH 、C 2H 5OH 、(C 6H 10O 5)n 氧化物

稀有气体:He 、Ne 、Ar

分类 存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只是微粒的间隔发生改变,没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金属单质:K 、Ca 、Na 、Mg 、Al 、Zn 、Fe 、Cu

标准一,包括的物质;

标准二,包括的物质。

2.只用Fe、Na、O、Cl、H五种元素的一种或几种,按要求填空:

(1)各写出一个化学式:

①单质:②氧化物:③酸:

④碱:⑤盐:

(2)各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3.(2013.黄冈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春色满园,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课堂小结】略。

【布置作业】复习指南:P2—3本专题习题。

主题二微粒构成物质2015.4.10

【考点精解】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

(2)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3)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硫酸铵由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等等。

3.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见?复习指南?第3—4页。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复习重点】

1.物质的微粒性;

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复习难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复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地。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在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所以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物质不易被压缩。

3.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和 。如金刚石由 (填分子、原子、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由 构成的,水是由 构成的。

4.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见?复习指南?第3—4页。

5.原子的构成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电子的质量很小(一般计算时忽略不计)。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质子数和中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近似整数值)≈质子数+中子数

(5)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决定着该原子在化学反应时是否得失电子,也就是决定了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如Mg 、He 最外层电子数都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二、中考动向

1.微粒的性质(小,动,空)

【例1】被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重新鼓起,这是因为球内气体受热后( ) A .分子的质量增加 B .分子的个数增多 C .分子的间隔增大 D .分子的种类增加 2. 微观示意图

【例2】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共涉及到三种物质

B .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 .该反应前后所有物质都是化合物 3.物质的构成

【例3】水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与水相关的问题: (1)蒸馏水不属于 (填序号)。 A .纯净物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E .化合物

(2)构成水的微粒是 。如图是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水分解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3)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

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A .吸附

B .沉降

C .过滤

D .蒸馏

(4)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核

(带正电) 原子 (不带电)

中子:不带电。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写出检验的方法和步骤、现象和结论)。

4.微粒符号的书写

【例4】根据从元素周期表截取的两种元素信息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图中两种元素可组成一种物质,该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其化学式是,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填“分子”“原子”

或“离子”)。

(3)图中两种元素还可组成另一种物质,其水溶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试剂,该溶液的名称是,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中两种元素的原子还可形成一种阴离子,该离子符号是,含有该离子的溶液可用检验,相应现象是。三、课堂练习(根据完成情况,作适当讲评)

1.(2014山西)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2.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①原子、②化学性、③电子总、④微粒的电性、⑤相对原子质、⑥中子数、⑦质子、⑧物理性质中的()

A.①⑤⑥⑦B.①④⑤⑥C.②⑤⑥⑦D.①⑥⑦⑧

3.打火机中的液体燃料气化,该变化过程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体积变大B.分子数目增多

C.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4.如图是一个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④是水分子的模型图

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图①中氮、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该反应一共涉及了四种物质

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6.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

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7.(2014上海)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8.(2014巴中)对下列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易失电子B.

易形成阴离子

C.

阳离子

D.

化学性质稳定

9.(2014苏州)溶液的微粒构成决定其性质,溶液的宏观组成是其成分计算的依据.

(1)氯化钠晶体是由、Cl﹣(填微粒符号)构成的.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而蔗糖溶于水,溶液很难导电,是因为的缘故.(2)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g.

10.(2014南充)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表示:

(1)氮原子;(2)2个二氧化硫分子(3)3个铝离子.

11.(2014重庆)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2)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下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填序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④⑤

四、【布置作业】?复习指南?第5—6页本专题练习。

五、【安全警示】雨天路滑,周末在家校往返途中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关于幼儿园五种常用教学方法

关于幼儿园五种常用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通过制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完成教学任务。下面,让小编与大家分享幼儿园五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关于幼儿园五种常用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注重调动幼儿的心智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 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2. 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运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在具体情境的感染下产生欢乐或苦恼、爱或恨、

喜悦或愤怒等情感。 创设的模拟情境在形式上要新颖,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容易唤起幼儿的求知欲; 在内容上要有实用性,创设的情境要能有效地达到目标,不搞花架子。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需要作启发讲解、点拨总结,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3. 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 运用暗示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运用暗示教学法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暗示手段。 把握好暗示的时机,使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向有意识心理活动转化。 创设好暗示的环境,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展开 无需强记的无意识活动。 重视教学中教师行为、观念、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对幼儿可能发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积极影响。 4. 发现法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摘要:本文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 望各位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 每一节体育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分析探究 一、合作教学方法 对于中学阶段的教育来说,合作教学法开始逐渐地被中学教师和学生所接纳,并且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俗话讲,众人拾柴火焰高,这都说明了团队的力量是十 分强大的。现如今,无论是哪一本学科的教学,都已经开始使用合作教学方法来 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了。合作教学法,也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师 所布置的教学任务。但是我想,可能有很多老师会问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合作 教学的方法呢?其实,就是完全可以把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当成一样的,只不过 是教学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已。对于体育课程的室外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 几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游戏的方式来完成体育的任务,这样也可以让学 生共同游戏共同学习增强学生之间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在教师给学生讲解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通过团队 之间的合作学习或者是小组成员给他们进行的讲解,这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体 育的基本知识和要领。在测评过程中,教师也完全可以采用小组测评的方式,让 每一个小组为单位来考察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以及和谐度,这都可以作为 评分的一项标准。这种教学方法,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讲都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可以减轻教学的负担,学生也可以更加愉快地进行学习。能够有力地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加强与身边同学的交流,促进每一 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从而使整个班级的体育水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主,教 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主要讲解运动损伤出现的缘由以及预防的方法,还会给学 生介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分类以及出现的损伤该如何进行康复锻炼这四个部分的 内容。在讲述这部分知识时,我使用的合作教学的方法,把学生通过分成几个小 组的方式,分别给学生进行了康复锻炼的详细的演练过程。我先给学生介绍理论 知识,然后让每一个学生对我讲述的理论知识制作吸收,然后再与其他的同学交 流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哪些问题,通过这样的小组交流过程后,我再引导 学生做一些理论的锻炼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 能强化自己的理论实践能力。 二、游戏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讲,虽然他们的年龄已经进入了早期的青春期,但是在心理和 生理之上,仍然还保留着小学阶段的那份童真。因此在初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能够将游戏的环节合理地运用进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对体育知识投入更多的精力。虽然是在教学的环节中使用游戏的 方法,但这与其他的教学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这并不是让学生在整洁课堂 上都进行自由活动的游戏,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学生的实际运动状况 入手,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并且能够让学生在游戏的环节中学到一定的知识, 寓教于乐。这种游戏方法可以更好地开拓教学环节中的多样性,并且能够让学生 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以及体育教学中能够学到的理论知识都有所了解和充实。同时 还能够起到调动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要点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要点 第一章教学艺术概述 第一节艺术与教学艺术 一、艺术:情感、美 二、教学艺术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艺术:指教的艺术和学的艺术的统一活动方式。在这一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在教学规律和美学规律的指导下紧密合作,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个性与创造性以及教学环境的一切条件,灵活地运用富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使双方能够在愉悦中有效地教和学,以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艺术就是塑造人、培养人的艺术。在此过程中,教学艺术突出了艺术的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审美形式来体现的。 第二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一、教学艺术的历史 关于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追溯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一)教学艺术思想的历史发展 (二)教学艺术局限于技艺技巧的偏差 (三)教学艺术论的研究现状 二、“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偏差 赫尔巴特 三、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科学:求真共性普遍可复制艺术:创新个性特殊不可复制 (一)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历史考察 (二)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内在统一的逻辑发展可分三个层次:经验性教学——科学性教学——艺术性教学。 (三)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辩证统一的理论逻辑 首先,科学与人文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分工合作的整体。 其次,客观世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秩序或规律:精确的、严格的秩序和混沌的、奔放的秩序,需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去把握这个世界,这就是科学和艺术。 再次,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即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 第三节教学艺术的特点及作用 一、教学艺术的特点 (一)形象性:语言、表情、动作、图象、音响等,形象。 (二)情感性:真情实感打动人。知情意行……。情感交流……。 (三)创造性与灵活性: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高难度性;创造性地运用校内外各种教育影响;面临的新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即兴性的、应变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四)表演性:现场表演。教师还应作导演,师生双方共同演出。 (五)个性化:不可盲目模仿照搬 (六)审美性 二、教学艺术的作用

德国常用的五种教学法

德国作为职业教育的先行国家,强调教学质量,学生在企业的职业技术培训,由企业义务完成,企业要保证培训质量,学生也要遵守制度和认真学习。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方式的基本特色是课程实施目标明确,产学结合贯穿始终,教学方法独特实用。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双元制”下三个主体关系。“双元制”意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企业向就近的职业学校输送生源,学校学生已是企业雇员、是学徒,学校是企业的服务者。 (2)学情。在德国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新生入校后的前半年主要是进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学习,而非专业课的教学。学生在一周五天的学习中,1.5天在学校学习,3.5天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 (3)教学特点。德国职业学校教学主要是进行项目教学,即在一个项目下,由4-5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对学生进行授课。 德国职业教育常用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法有以下五种: 1.可视化教学 任何学习或工作的结果都应该通过一定形式展示出来。可视化,即是让学生把学习或工作过程、讨论结果、学习成果等在大白纸上用图示(简笔画、漫画、关系图等)方式展示出来,尽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可视化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关键词卡片法 在德国职业学校中,卡片是被经常使用教学工具。学生独立学习专业知识与基本理论,把学习内容的关键词用荧光笔进行标注,用加粗水笔写在卡片上,制成关键词卡片,学生在张贴版上展示各自的关键词卡片。 找关键词,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有助对所读所学内容的理解力;同时,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标注出关键词时,教师在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况。 教师把关键词卡片收集起来,可以在上课时让学生随机抽取,并向大家描述卡片上关键词的内涵,这就是关键词复述。 关键词复述可以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有逻辑的言语沟通能力;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释关键词,需要对关键词的内涵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同时可以利用卡片进行内容的复习。 3.观点站位法 教师把需要学生理解的概念、观点、方法等设计为有三个不同答案的选择题(例如是,否,不确定),让学生做出选择。然后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别站到教室的不同位置,这样就形成了三个组。然后教师到有问题的二个组去,听取他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总结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总结 教学方法,在教育学教科书中的论述,一般只论述六七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法,却不限于几十种、几百种,没有一个固定数量。前苏联教育家休金娜说,教学方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美国教育学家拉斯卡说,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四种基本教学方法。 把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为其提供学习刺激。呈现方法具体包括:向学生讲授、谈话、演示图片、让学生阅读、示范和观察。学习刺激被学生接受后,学习就会发生,不要求学生作出任何特别的努力。教师的作用是正确选择合适的学习刺激,并以适当的次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其中是比较被动的。 不是将知识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而是以提问的方式提供学习刺激,提供可以模仿的模式并通过特定的活动来进行教学。通常由教师提出活动的目的,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信息反馈。实践方法包括指导学生学习某个确定的课题,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习准备考试,要求学生模仿某特定的模式,进行活动训练,让学生朗诵等等。

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发现预期的学习结果。在提问学生时运用苏格拉底法,组织学生参加有助于引导新的学习发现的讨论会,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引起学生进入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发现。 这种学习刺激是在学生作出预期反应之后,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赞许、奖励的强化。 中小学到底有哪些教学方法,各个国家的提法是很不一致的。就是在一个国家里,各学派的提法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在前苏联,休金娜在《中小学教育学》中把教学方法分为两种: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和巩固、完善知识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分为传递信息、发展性教学方法和启发性(探索性)教学方法。传递信息、发展性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口头讲述、讲话、阅读书籍的方法;启发性教学包括启发性谈话、辩论、实验室作业和研究法;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法包括模仿范例练习法、变式练习法、实际作业法和创造性作业法。 而斯卡特金在他的《中学教学论》中提到五种教学法:一是图例讲解法,二是复现法,三是问题叙述法,四是局部探求法,五是研究法。就不同的学科来讲,有语文教学法、数学教学法、体育教学法、音乐教学法等几十种以上的教学法。就一个学科来讲,在教不同的教

化学品俗称

常见化学物质俗称大全 常见化学物质俗称大全9 g/ f# A2 D+ |( H0 Q! y 每一种化学物质都有其唯一的化学名,又称“学名”。然而,我们在书上看到许多以该化学物质的来源、用途和物理性质等来命名的物质,我们称其为“俗称”。现在笔者,就高中阶段常见到的俗称及其所对应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作一总结,希望能给读者一些方便。 -d Q!N#z P i7S 一、硫酸盐类: https://www.doczj.com/doc/708431550.html, 1.皓矾: ZnSO4.7H2O 2. 钡餐,重晶石: BaSO4 7 k2 J6 A; P! ~4 q 3.绿矾: FeSO4.7H2O6 h$ A! P4 a/ {8 h$ j; v' c 4. 芒硝: NaSO4.10H2O . ?$ w' X& }$ d$ Y 5.明矾: KAl(SO4) 2.12H2O* t% `3 {6 u, ?* a" p' l1 U 二、矿石类:3 B, b9 [* u3 e4 B, q7 Q, X7 v. y& _ 1. 莹石:CaF2 [ R.M H s"I r&w };a7I2^ 2. 光卤石: KCl.MgCl2.6H2O q r W T h&O5^ n 3. 黄铜矿: CuFeS2 ?'| p O |$N$D 4. 矾土:Al2O3.H2O、Al2O3.3H2O和少量Fe2O3 、SiO2 9 V! R. P+ C# t( j8 D$ W/ [+ F0 j 5.磁铁矿石: Fe3O4 , P8 E3 j) r( y+ f$ R4 j' U" b 6. 赤铁矿石:Fe2O3v2m T"v6r: k) O/ E8 I; ~9 | 7. 褐铁矿石: 2Fe2O3.3H2O 8. 菱铁矿石:Fe2CO3.|4nj' ]! _' r8 J* x. \5 P. u# \ 9.镁铁矿石:Mg2SiO4 10. 苏口铁:碳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测试|色谱|电泳|光谱|等交流'a W h,s:F2Q7 ?& H8 D+ n+ H) Y' e$ t p& [ 11. 白口铁:碳以FeC3形式存 f l a 12. 高岭石: Al2 (Si2O5)(OH) 4 或(Al2O3.2SiO2.2H2O) , }2 q5 I- O. z: P9 C" [5 s0 K 13.正长石: KAlSi3O8 14. 石英:SiO2 15.硼砂: Na2B4O7.10H2O 分析化学论坛)^;f7] kB4t/f d A2T 16. 脉石:SiO2 2J@#b a R ^ X D4 q, U/ e% ^9 F) }$ D% M 17.刚玉(蓝宝石.红宝石):天然产的无色氧化铝晶体E¬U&r \7y O6 i* J$ S* @' |, f4 C 三、气体类: 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 2.水煤气CO,H2 % J& ^: L* F! ^0 O, m 3. 天然气(沼气):CH4 四、有机类:分析化学论坛0M F8A v2xW: h! F2 q* z; V2 R 1. 福马林(蚁醛): HCHO 2P5S vj ? 2. 蚁酸:HCOOH 分析化学论坛.g!} |/b4N _ 3.尿素: (NH4CNO)或 CO(NH2) 2 6 [7 c" h# G. v. @& O 4. 氯仿: CCl4 5.木精(工业酒精):CH3OH https://www.doczj.com/doc/708431550.html,¬E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教学方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作现代教学方法或创造教学方法。虽然名称各异,但本质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千百年教学发展的历史中,流传至今的教学方法是不计其数的。它不仅随时代而发展和更替,而且还因人而异。有的已总结为定法,但更多的还是装在各人的脑子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又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在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便创造出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 1.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 方法,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精神品格。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建设,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人情淡化,导致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在学校的教育中也有反映,思想教育常为人们所忽视。情感教学的实施可以独立的进行,但大量的还是要贯穿到各门课程中去。从功能上来说,情感教学方法虽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主要的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

的品格和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地说,情感教学的作用有:一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二是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四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五是发挥爱的伟大力量。 2.发现式教学法——这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布鲁纳倡导的,至今已在全世界推行。发现教学法是一个总的概念,把它用于教师的教,称为发现式教法,把它用于学生的学,就叫做发现式的学习。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模拟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有效的。科学家并不是为了认识才去发现,而是为了发现才去认识。可是,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却被倒臵了。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学?这个看来已为大家都明白 的问题。在教学中却作出了错误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是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学。我们进一步再问,学习认识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认识还是为了发现呢?传统的教学方法回 答不了这个问题,而发现教学法不仅可以回答而且还从实践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2019届中考化学复习第9讲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练习

第9讲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甘肃、兰州三年中考 命题点物质的分类 1.[2017甘肃,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水银 B.生铁 C.干冰 D.液氮 2.[2017兰州,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干冰 B.火碱 C.白磷 D.料酒 A.H2O是最常用的溶剂,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B.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C.固态CO2叫做“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有磁性,可用于炼铁 5.[2016兰州,29(4)](4)“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以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018备考精编 考点过关 考查物质分类 1.[2017兰州诊断卷]下列物品属于纯净物的是【导学号95444277】( ) A.双黄连口服液 B.加碘食用盐 C.杜康酒 D.冰水共存物 2.[2017平凉一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钢铁 B.蒸馏水 C.天然气 D.加碘盐 3.[2017河南]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海水、干冰 B.冰水、水银 C.食醋、黄铜 D.煤、金刚石 4.[2017南通]2017年5月18日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是中国科学家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甲烷属于【导学号95444278】( ) 第4题图 A.有机物 B.单质 C.氧化物 D.混合物 5.[2017庆阳一模]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小苏打;⑤氢氧化钾;⑥石油。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导学号95444279】( ) A.盐—③④ B.纯净物—④⑤⑥ C.碱—①⑤ D.混合物—②③⑥ 能力提升 1.[2017绵阳]“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碱:苛性钠、纯碱、熟石灰 B.合金:硬铝、青铜、18K金 C.酸:硝酸、硫酸、碳酸氢钠 D.糖类:蔗糖、纤维素、蛋白质 2.[2017泸州]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对应的类别不正确的是( )

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指挥能力,能正确运用口令。 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在教学中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间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切不可灵机一动,想起什么讲什么,愿讲多少讲多少。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一般说,教授新教材时可多讲一些,复习旧教材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少讲一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差要少讲,高年级则可多讲些。气候炎热可增加一些讲解示范的时间,天气寒冷就应少讲多练,讲解的内容应该正确无误。 2.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如跑的教材重点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点是后蹬,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讲解后蹬技术。讲解时应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动作的要领。现在很多教师运用教学口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起跑,用抬(臀)、移(身)、压(起跑器)、听(发令声)几个字概括了动作的要领,又如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可概括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语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但是一个好的教学口诀,要经过长期认真地总结、提炼才能形成。离开教学实践,离开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单纯追求口诀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讲解还要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3.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的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进行讲解,如讲解弯道跑为什么要求身体向内倾斜时,可以联系“离心力”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常识进行讲解,如利用火车轨道在拐弯处外侧高于内侧的道理来说明人在跑弯道时也应向内倾斜。 讲解要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如在教“前滚翻”时,可以问学生:怎样才能向前滚动?怎样才能滚得好?身体怎样才能成圆形?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深、记得快,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体育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练习,在学生

音乐教学论文谈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之多样性

谈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之多样性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它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音乐教育,人人都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二是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轻松愉快;三是给予学生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一般;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到有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总之,它是以“美”为核心,随时进行美的熏陶,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综合以上三个主要目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不能采用非常严肃地、单纯灌输的方式来讲解注入,也不能象民间艺人一样,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也不能象专业音乐学校中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更不能象几十年来一直采用的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的方法。它应以多样的、科学的教学法施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并要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 二、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专业化”和“非艺术化”的不良倾向突出,使得音乐教育偏离了正确方向。 “专业化”──违背了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的原则。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普通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的音乐素质及修养的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做了明确地阐述:“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中小学音乐教育并非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或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不能以专业的音乐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非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能本末倒置。我们只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利用各种形式进行一些知识技能的训练,切不可按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非艺术化”──违背了音乐审美的规律。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这就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上有着艺术教育的特征,而艺术教育是围绕美育展开的,它为达到美育目标服务。因此,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要始终围绕着审美教育这一核心,走艺术化道路。然而,现今的一些中小学音乐课,并不象一门艺术课、美育课,而更像一门语文课、数学课或者思想道德教育课。把音乐课型尤其是欣赏教学上成语言替代型,这完全是不可取的。音乐

初中化学物质俗称

初中化学式各物质俗称大全 1、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化学式NaCl 2、二氧化碳固体:化学式CO2,俗称干冰 3、氧化钙:化学式CaO,俗称生石灰 4、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钙溶液:俗称石灰水,主要成分Ca(OH)2 5、甲烷:化学式CH4,俗称天然气,瓦斯气、沼气的主要成分 6、乙醇:化学式C2H5OH ,俗称酒精 7、汞:化学式Hg,俗称水银 8、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俗称双氧水 9、硫酸铜晶体:化学式CuSO4·5H2O,俗称胆矾、蓝矾 10、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11、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 12、氢氯酸(HCl):盐酸(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学名:氢氯酸 13、天然气、沼气、瓦斯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CH4) 14、碳酸钠:化学式:Na2CO3,俗称纯碱、苏打 15、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俗称小苏打 物质俗称性质用途 S 硫磺淡黄色粉末、易燃、于空气中燃烧火焰

为淡蓝色、纯氧为蓝紫色,并伴有刺鼻 气体产生(SO2) P 赤磷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P2O5固体)用物制烟雾弹 C 金刚石、石墨、活性炭 金刚石是最硬物质;石墨具有导电性、 润滑性、质软;活性炭用于吸附剂金刚石用于制钻头,切割物 质。石墨用于电极、润滑、制 铅笔Fe 化学性质活泼、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于纯氧中燃烧生成Fe3O4) P2O5 白色固体、易吸水用作干燥剂 CO2 干冰碳酸气易溶于水、水呈酸性、比空气重人工降雨、工业原料SO2 ρSO2>.ρ空气、有刺激气味、其水溶 液为 H2SO3 SO3 ρSO3>.ρ空气其水溶液为H2SO4 CH4 沼气坑气 ρCH4<.ρ空气难容于水,无味、易燃、 是最简单有机物 C2H5OH 酒精易燃烧用于燃料、消毒(70%~75%)CH3OH (甲醇)与乙醇相似;有毒(使人眼睛失眠、甚

物质的多样性

初中化学专题辅导一 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多样性——物质分类是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之一,掌握好物质分类是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基础。 一、纯净物与化合物 1、基本概念 宏观角度:纯净物含有一种物质例如:氧气、氯化钠、碳酸钠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例如:空气生铁 微观角度(分子角度):纯净物含一种分子混合物含多种分子 2、分类技巧 ⑴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有相应的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化学式 氧气,O2氮气N2氢氧化钠NaOH 属于纯净物 氢氧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 ⑵纯净物一般有固定的熔点与沸点,混合物没有 例如:标准状况下冰的熔点是0℃而石蜡没有固定的熔点 ⑶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原来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纯净物可以助燃。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的氧气同样可以助燃 3、特别注意:生活中没有纯净物,纯净物只存在于化学学科中。所以生活中的物质都是混合物 水和蒸馏水是纯净物,但雨水、海水、井水、河水、矿泉水都

是混合物。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 铁是纯净物,但生铁、钢等铁合金都是混合物 4、初中化学中命名为: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 例如二氧化碳CO2氢氧化钙Ca(OH)2 碳酸钠Na2CO3 硫酸铜CuSO4 硝酸银AgNO3氯化钡BaCl2 巩固训练: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 黄铜高锰酸钾氯化铜石灰水铁矿石液态氧碳酸钡硝酸铜氢氧化铁氧化铁 二、纯净物的分类 1、纯净物根据其所含元素的种类,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与化合物首先应该是纯净物,若其只含一种元素则是单质,含有多种元素就是化合物 单质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例如:氧气O2氮气N2铁Fe 铜Cu 硫S 磷P 都是纯净物 二氧化碳CO2氢氧化钙Ca(OH)2 碳酸钠Na2CO3 硫酸铜CuSO4 硝酸银AgNO3氯化钡BaCl2都是化合物 特别注意: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单质,同样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化合物。 例如:只含氧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含有碳和氧两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单质一般还分为金属和非金属铁铜镁属于金属,碳硫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录生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着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

小学三年级常见的五种说明方法

小学常见的五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语言标志: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更具体、更详细。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看云识天气》(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应的例子) 回答举例子的作用: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语言标志:比、而、相对于、较…… 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回答作比较的作用: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3.列数字(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语言标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 回答列数字的作用: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复习指南 本课时复习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转化 2.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3.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物质分类是中考必考的考点,多以填空题和选择题出现.考察难度不大,大都属于基础题。 一.混合物与纯净物 2.易错点:①容易误认为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其实冰水混合物就是水的两种不同状态,所以它任然是“纯净物”;还有液态氧、蒸馏水、去离子水、24K金等也是纯净物。②常见易错的混合物有洁净的空气、稀有气体、盐酸、大理石(石灰石)、食盐、溶液(如澄清石灰水等)、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合金(生铁、钢、黄铜、硬铝等)、矿泉水等 1.(2010年甘肃兰州)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硬水B.粗盐C.生铁D.纯碱 2.(2011山东济南市月考)下列属纯净物的是( ) A.清新的空气B.洁净的食盐水C.液态氧D.稀有气体二.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组成与分类 组成①宏观: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②微观:由同种分子或同种原子构成 分类①金属单质②非金属单质 【注意】 ①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但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

刚石和石墨组成的混合物、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化合物,也还有可能是混合物,如CO和CO2。 3.化合物 ?化合物的组成与构成 组成宏观: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构成微观:分子由原子构成 ?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和酸、碱、盐。 ①.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注意】①氧化物一定是化合物。如水是氧化物,也是化合物。②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3、KMnO4、CaCO3等含氧化合物就不是氧化物。 ②酸、碱、盐的比较 3.现有下列物质:①矿泉水;②液氧;③洁净清新的空气;④加热高锰酸钾至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⑤冰水混合物;⑥氖气;⑦白磷;⑧四氧化三铁;⑨二氧化硫;⑩稀有气体。(填序号)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冰水共存物、干冰、氮气B.石油、煤、天然气 C.洁净的空气、氯化氢、液态氧D.纯碱、酒精、水银 三.有机物与无机物 5.有机物与无机物: 有机物: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甲烷、乙醇、葡萄糖、蛋白质等。 无机物:无机物是无机化合物的简称,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等也属于无机物。无机物大致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注解】①碳的单质(石墨、金刚石等)、碳的氧化物(CO、CO2)、H2CO3及碳酸盐(碳酸氢盐)等,虽也含有碳元素,但因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物相似,因此它们是无机物。 ②纯净物的中文名称中有“烷”、“烯”、“炔”、“醇”、“醛”、“脂”字样的都是有机物。

五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五种教学方法加速学习转化 本帖最后由大风起兮云飞扬于 2014-4-21 13:19 编辑 据科学家研究证明:成人的大脑在没有持续新鲜的信息刺激下,10分钟后将自动关闭,不再接受其他信息。持续新鲜的刺激包括故事、游戏、视频、讨论、竞赛、肢体语言等——这些不外乎都是为了引起学员听觉、视觉、触觉的变化,从而让培训的内容被学员掌握得更加深刻。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会运用多种授课方法,这些授课方法涵盖各种刺激,可以将培训师所讲到的与学员所听到、记忆、最终用到的转化率增大。想让这些授课方法达到期望的效果,就需要从设计层面打好基础,在设计时考虑到每种授课方法的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操作流程、技巧和关键点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培训过程中常用的五种教学方法的设计。 讲授法 讲授法是一种以说明、阐述、讲解、论述等口头语言方式表达培训内容的方法,也是培训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讲授法特别适用于重要概念、知识点的讲述,但不适用于技能、方法等需要实操演练的内容。 讲授法若不成功,最常见的三类问题是:目标不清、结构混乱、展示不力。目标不清,体现在对学员对象了解不够,对讲授目标不清晰;结构混乱,体现在组织讲授内容时逻辑不够清晰;展示不力,体现在设计PPT时对内容的呈现没有做到重点突出(见图表1)。

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讲授内容传递的有效性。所以在设计讲授法时,最值得注意的是要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层次清晰、论证充分。 由于使用讲授法时没有互动,学员参与度通常不是很高。讲师需要发挥高度的演讲功力,否则难以吸引学员。所以在设计讲授法时,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技巧: 1.举例说明:用例子来说明观点,比苍白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举例说明用在意义、价值、重要性等观点的讲授,更能让学员信服。 2.运用比喻:比喻可以让语言生动而有趣,让晦涩难懂的内容更好地被理解。比如在讲授什么是FABE时,使用猫和鱼来进行比喻: 3.运用故事:小故事胜于大道理,阐述故事的寓意更容易让学员接受。一个好的故事要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个性鲜明的角色,有冲突有矛 盾,再加上一个精彩的结局。故事带出的寓意,要能和我们所讲授的观点相关联,这样才能对学员有启发作用。 4.展示图片:一张好图胜过千言万语,如果能用图片来传递文字信息,那将会更形象生动,直指人心。比如在讲授德国人和中国人的守时 情况时,使用以下的两张图片,不用太多描述,对比一目了然(见图表2)。 5.引用数据:使用数据来论证要讲授的观点,能使观点更加掷地有声,有理有据。使用时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及出处。下图运用一则数据说 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异常,必须要引起重视,效果非常震撼(见图表3)。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由培训师提供背景信息(工作/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学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适合用于操作技能、管理技巧类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在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案例的选取要真实、符合逻辑,具有冲突点,有学习和探讨的价值。比如,在学员设计案例中,有一个内容点是销售人员去拜访客户, 穿了套西装、运动鞋,西装的口袋里装有笔记本等,最后让学员讨论这位销售人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类似这种案例,就不具有学习和探讨的价值。 2.明确案例设计的目的。通过案例要能清晰地带出观点和核心知识点。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它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音乐教育,人人都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二是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轻松愉快;三是给予学生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一般;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到有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总之,它是以“美”为核心,随时进行美的熏陶,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综合以上三个主要目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不能采用非常严肃地、单纯灌输的方式来讲解注入,也不能像民间艺人一样,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也不能像专业音乐学校中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更不能像几十年来一直采用的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的方法。它应以多样的、科学的教学法施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像。并要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 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和感受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首先,中小学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中小学生大多在十四、十五岁以下,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组织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儿童易用引导、鼓励、表扬等进行诱导;中、高年级则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根据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下面是我对部分教学内容,选择相关教学方法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们商榷。 音乐欣赏内容努力采用发现式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比如通过讲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创作动机等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进而理解作品,达到与作者的心理共鸣。我在讲解[苏]普洛克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德与狼》时,除了介绍作品用不同乐器描绘刻画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外,努力引导学生们自己去发现、体会作品的特点和作者当时的心境。通过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除了一些共性的体会外,感受作品明显与学生个性有关。有些同学虽然对乐器特点与人物、动物特征把握不准,但对作品的整体美体会很深。学习史真荣的童话故事音乐作品《龟兔赛跑》时,也有类似情况,所以发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