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 格式:ppt
- 大小:781.01 KB
- 文档页数:15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而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
那么这两种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时究竟有何不同?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以便患者和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将手术器械引入腹腔,通过腹壁上的小孔进行子宫肌瘤的切除。
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则是传统的腹部开放手术,通过腹壁切口将子宫肌瘤切除。
两种手术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那么在临床效果上又有何不同呢?首先从手术创伤上来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较于传统的经腹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恢复周期更短。
腹腔镜手术在手术中仅需在腹部开3-4个小孔,而经腹手术需要开较大的腹部切口。
腹腔镜手术减少了腹部组织的损伤,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和恢复时间,这是腹腔镜手术相对于经腹手术的明显优势之一。
从手术效果上来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效果是相似的。
两种手术都可以将子宫肌瘤切除,缓解患者的症状,恢复子宫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而且由于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腹腔镜手术已经可以应用于各种大小和位置的子宫肌瘤,可以满足大部分患者的手术需求。
从手术效果上来看,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经腹手术并无明显差异。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腹腔镜手术与经腹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和技术难度有一定差异。
腹腔镜手术需借助显微镜进入腹腔进行手术,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手术时间可能较长。
而传统的经腹手术虽然操作相对简单,但手术创伤和术后恢复周期较长。
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院设备和技术水平来进行判断。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子宫肌瘤是指发生在子宫肌壁内的一种良性肿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子宫肌瘤可导致盆腔疼痛、月经不规律、盆腔脏器压迫症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功能。
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
手术治疗是治疗子宫肌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在患者的腹部做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对病变组织进行治疗。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来说,腹腔镜手术有以下优点:(1)微创性:腹腔镜手术不需要大范围切开腹部,减少了创面,降低了手术的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2)恢复快: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能够减少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感,加快康复速度。
(3)保留生育功能: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同时可以保留子宫的组织和功能,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法,通过在患者的腹部做较大的切口,直接对子宫进行剖腹手术,切除子宫肌瘤。
这种手术方法有以下特点:(1)彻底性:经腹手术可以直接观察到患者盆腔的情况,有利于彻底清除子宫内的病变组织,对于较大的、多发的子宫肌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操作简便:经腹手术对于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来说,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对于较复杂的子宫肌瘤情况也能够较好地处理。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比如创面大、创伤重、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高。
3. 临床效果比较(4)术后美观: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术后瘢痕较小,术后的美观效果较好。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目前推荐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复杂的、大的、多发的子宫肌瘤患者,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展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对有症状的子宫肌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开腹手术为主,如全子宫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但由于手术所致的创伤和相关的并发症,使近年来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备受瞩目。
近几年,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治疗子宫肌瘤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就其适应证及禁忌证、术中及术后面临的问题、4种最新辅助技术及与其他4种治疗的比较做一综述,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技巧、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展研究子宫肌瘤作为妇产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病情发展较慢,易致月经量增多,较大的瘤体还可引起压迫症状,也是育龄妇女造成流产和不孕的因素之一[1]。
2%~3%的不孕患者有子宫肌瘤,1.4%~2.0%的妊娠者合并子宫肌瘤,其中约10%可能出现妊娠合并症[2,3]。
研究表明,子宫肌瘤不孕患者在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治疗后,受孕率达到16.0%~53.1%[4]。
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LM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如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局部粘连少、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5]。
1 LM的适应证及禁忌证1.1 LM适应证及禁忌证有资料认为腹腔镜肌瘤切除术的指征[1]为:①无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②年龄7cm;③子宫肌瘤位于子宫肌层深部;④与子宫肌瘤有关的出血引起贫血;⑤有子宫切除指征的子宫肌瘤;⑥阔韧带肌瘤[3]。
1.2 LM禁忌证①子宫肌瘤>10cm;②多发性子宫肌瘤,>3cm的子宫瘤多于4个以上;③子宫肌瘤向子宫腔内生长,并有30%突出于宫腔内;④过于肥胖的患者;⑤怀疑子宫腺肌病时;⑥子宫增大如妊娠16孕周[3]。
1.3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与术者的手术经验及技巧相关。
观察经腹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经腹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1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给予的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治疗后分析结果。
结果:分析和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情况,治疗组的满意几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2.8%和71.4%。
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70.36±0.14、80.36±0.25、24.23±0.25、5.23±0.11,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分析和研究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总有效率,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复发几率是7.1%,对照组复发几率是17.8%,数据分析可知,治疗组优势显著,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经腹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有一定的效果,其中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势更为明显,该方式值得借鉴和实施。
【关键词】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女性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在20%左右。
该机并无明显的症状,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会出现压迫的情况,随着肌瘤的生长,多数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经腹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方式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化的治疗,能促进患者恢复,经腹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也是常见的外科手术方式,为了分析该手术方式的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给予的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治疗后分析结果。
数据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5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给予的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治疗后分析结果。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两种止血方法的比较摘要目的:止血带联合垂体后叶素及垂体后叶素两种方法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的临床分析。
方法:将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
结果:观察组止血带束扎宫颈峡部配合垂体后叶素子宫肌层注射既减少子宫体大血管供血,同时又减少切面毛细血管渗血,使术中出血明显减少,节省了止血花费的时间,使手术时间缩短。
由于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从而使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相对减少。
对照组子宫肌壁注射缩宫药物方法,亦能减少术中出血,但由于注射药物时盲目性较大,受注射部位深度、方向限制,注射层面难以把握,所以止血效果相对较差。
结论:止血带联合垂体后叶素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比单纯垂体后叶素应用出血少,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关键词止血带垂体后叶素子宫肌瘤剔除出血量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女性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要求保留子宫的越来越多,从而使子宫肌瘤剔除术得到不断地发展及完善。
子宫肌瘤剔除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是剖腹手术,近年来陆续应用腹腔镜、宫腔镜及经阴道等微创手术。
我院仍沿用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主,但在手术技巧上逐步完善。
术中最常见并发症为创面出血。
为探讨减少术中出血,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简单、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通过要求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其中观察组使用止血带束扎宫颈峡部、垂体后叶素子宫肌层注射;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素),观察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
资料与方法收治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年龄25~45岁,单发肌瘤34例,多发肌瘤26例。
肌瘤大小0.5cm×0.5cm×0.5cm~10cm×10cm×10cm。
有腹部手术史6例。
研究方法:①病例分组:随机选择30例为观察组,其余30例为对照组。
观察组单发肌瘤16例,多发肌瘤14例,有腹部手术史2例,用止血带穿过两侧阔韧带透明区束扎宫颈峡部,垂体后叶素6U子宫肌层注射。
74子宫肌瘤最常见的15种治疗方法李小燕子宫肌瘤又称子宫纤维瘤、纤维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也是人体常见的肿瘤之一。
其临床表现为子宫表面不平、质硬、子宫增大、经期不规则出血以及经期延长等。
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近几年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者还会导致女性切除子宫,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子宫肌瘤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其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介绍其中最常见的15种治疗方法供相关人士借鉴。
一、观察法观察法一般适用于女性肌瘤直径小于5cm,单向或向浆膜下生长;在此过程中无月经量增多和淋漓不尽等现象的发生;没有出现尿频、尿急、长期便秘等压迫症状;子宫肌瘤无变性以及无其他继发性并发症发生等。
对子宫肌瘤进行定期的观察,一般以3~6个月到医院进行复查,复查的内容包括观察临床变化、通过B超检查肌瘤大小、数量以及位置变化等。
二、药物治疗法药物治疗法一般适用于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能通过药物治疗暂时使肌瘤萎缩增加受孕概率;肌瘤小于5cm且症状较轻的围绝经期女性;在手术前通过药物治疗减小瘤体,有利于手术操作等。
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肿瘤,其药物治疗的作用是缩小瘤体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目前,常用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有促性腺激素激动剂、米非司酮、口服避孕药及孕激素等。
三、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这种治疗方法一般适用于40岁以下且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女性,或者虽有子女但仍然希望保留子宫者;或者女性的月经过多但药物治疗并没有多大成效;有单个或多个肌壁间肌瘤;肌壁间肌瘤过大并突向宫腔,腹腔镜手术实施较困难者;宫颈肌瘤、子宫峡部肌瘤或阔韧带肌瘤。
四、经腹子宫切除术一般来说,经腹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且是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的大小一般都超过3个月的妊娠大小,临床症状表现特别明显,经过保守治疗并没有取得一定效果,肌瘤切除后又复发等。
常用的子宫切除术有子宫全切、次全切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导读: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也并非一定要依靠手术治疗,一般都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而决定治疗方案,但除此之外,也还有其他方面的治疗方案,比如,患者若是早期病情的话,也可以适当的进行饮食调理……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的早期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另外,虽说早期的子宫肌瘤不会恶变,但其实,随着肿瘤的进一步生长,恶变的几率就会增大,一定要对子宫肌瘤有足够的警惕。
*1、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手术
这是近年来发展应用的新技术,以现在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已经普及,这种治疗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顺利进行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切除术。
这是近20年来逐渐流行的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它是通过的腹壁上打上3-4个直径0.5~2cm 的切口,通过手术器械把子宫肌瘤切除的一种手术方法,由于腹壁手术疤痕小,术后恢复快,因此得到了患者的欢迎。
*2、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剔除术
这是现在各种治疗子宫肌瘤的技术中,最常见的技术之一,但除此之外,也还有一点要有所了解的是,在手术治疗之后,受术者应该科学的进行护理,这点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经阴道手术也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式,对于阴道松弛的经产妇,尤其子宫
脱垂的患者较为合适,但是手术视野局限,对于肌瘤体积较大患者不适合。
这也属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3、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对于子宫肌瘤疾病的治疗,主要就是针对病情不严重的患者,一般就是指肿瘤小于2厘米的患者,这种治疗方案可以使得肿瘤萎缩,从而彻底治愈子宫肌瘤疾病。
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介绍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它由子宫平滑肌细胞生长而成。
子宫肌瘤的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经量增多、腹痛等。
对于一些症状严重或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剔除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肌瘤来减轻症状和恢复子宫的正常功能。
目前,常见的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宫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通过在腹部进行小切口,插入腹腔镜来进行手术操作。
医生可以通过腹腔镜观察子宫肌瘤的位置和大小,并利用特殊的手术器械进行切除操作。
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宫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是通过阴道插入宫腔镜进行手术。
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子宫腔内的肌瘤,并使用电切、冷冻或剜除等方法进行切除。
宫腔镜手术的优点是无需腹部切口,对病人的创伤更小。
选择哪种手术方法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一般来说,对于较大的肌瘤或有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腹腔镜手术可能更适合;而对于较小的肌瘤或想保留子宫功能的患者,宫腔镜手术可能更合适。
术前准备在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过去的疾病、手术史、药物使用等。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为手术做出选择和安排。
在手术前,患者还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有过敏史,以避免手术中出现过敏反应。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腹部触诊等。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肌瘤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实验室检查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手术风险。
影像学检查患者需要进行子宫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手术方案,并评估手术的困难程度。
子宫肌瘤剔除手术通常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时间大约30分钟到2小时不等,具体取决于肌瘤的位置和大小。
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及进展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现将目前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疗效及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1 经腹手术1.1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目前多采用腹壁横切口,小切口手术。
TAH主要优点是不受子宫体积大小的限制和盆腔粘连及病灶部位的影响,但需开腹,腹壁有切口,术后有切口痛,住院时间相对长。
1.2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宫颈、阴道形状不变,有利于提高性生活质量,但术后要定期复查,以防残端宫颈癌的发生。
1.3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不受肌瘤数目限制,可保留子宫,保留生育功能,但肌瘤有复发的可能,黏膜下肌瘤禁忌。
1.4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适用中等大小的2~3个浆膜下和肌壁间肌瘤,并且直径小于10 cm或6~7 cm,也有学者认为腹腔镜下切除较大的肌瘤亦是安全的。
LM术中应避免剔除过多的肌瘤壁间肌瘤,肌瘤多于4个或者肌壁间肌瘤直径大于6 cm,手术时间将明显延长且出血增多。
增加转为开腹的机会。
1.5 腹腔镜辅助下肌瘤剔除术(LAM)该手术保持了LM的优点,LAM适用于直径大于10~12 cm或者多个浸润深的肌瘤,且需多层缝合的患者。
其优点是缝合子宫较快,易清理切除的肌瘤,能够保持子宫的完整形态。
LAM能够切除更大的肌瘤,出血量和开腹手术相近,故可以代替开腹手术。
小于5 cm的浆膜下肌瘤可以很容易通过LM剔除,但是肌壁间和更大的肌瘤需要长时间手术分离肌瘤并缝合。
LAM 通过小切口缝合,取出大的肌瘤,减少了手术时间且不需要太多的腹腔镜手术经验。
2 经阴道手术2.1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 TVH除具有子宫良性疾病切除术的一般指征外,需综合考虑子宫活动度,是否盆腔广泛粘连,子宫体积及瘤体部位等。
但子宫体积的大小,并非绝对,取决于子宫的解剖和医生经验。
而瘤体部位更为关键,有学者提出子宫<3个月妊娠大小或<500 g为手术适应证。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照研究【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治疗组47例,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47例,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参照肌瘤部位做一切口。
若肌瘤在子宫后壁,则于阴道后穹隆做一切口,剔除肌瘤,缝合创面,回纳子宫,最后缝合阴道部位的切口;若肌瘤在子宫前壁,在宫颈前膀胱横沟上将宫颈阴道粘膜切开,直至宫颈两侧,钝性分离子宫和膀胱,反折腹膜后将其剪开,将子宫翻出后注入缩宫素,剔除肌瘤,缝合创面,回纳子宫,最后缝合阴道部位的切口。
对照组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取仰卧位,消毒后,于耻骨联合上横做一约6cm的切口,依次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钝性分离患者的肌层,切开腹膜后提出子宫,切开并剥离子宫肌壁和瘤体组织,然后将瘤体组织全部剔除,最后关闭瘤腔,缝合切口。
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等观察指标。
1.3疗效评定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肌瘤均完全消失时为痊愈;当其症状轻重积分下降2/3,肌瘤缩小程度多于一半时为显效;当症状轻重积分下降程度介于1/3~2/3之间,肌瘤缩小程度介于l/3~1/2时为有效;当症状轻重积分下降程度低于1/3,肌瘤没有显著变小时为无效。
总有效=(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的方式表示,其间差异的比较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时为差异显著。
2 结果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详细数据见表1。
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规程一、子宫肌瘤剔除术(一)适应症有明确子宫肌瘤,有以下条件之一者:1、年龄在40岁以下,尚未生育或虽生育而无活孩的妇女。
2、已有子女,但年龄较轻(35岁以下)或本人对切除子宫有较大顾虑,且肌瘤为单发或数量较少,估计复发机会不高者。
3、在孕期或非孕期,浆膜下肌瘤扭转或有红色样变者。
(二)术前准备1、有月经异常的患者,术前应进行诊断性刮宫,以了解内膜有无病变及宫腔内有无粘膜下肌瘤。
2、做好术中输血准备。
3、向家属讲明肌瘤剔除或子宫切除的可能性、术后的妊娠率及复发等问题。
4、避免在经期或行经前后手术。
(三)术中注意1、术中首先进行仔细探查,了解肌瘤的性质、部位和数量。
2、为减少术中出血,在宫颈内口水平上止血带,止血带每间隔10-15分钟松开1-2分钟,也可在肌瘤周围注射稀释的催产素。
3、注意正确掌握肿瘤有正常肌层的分界层次,剔除时,以组织钳或双爪钳夹住肌瘤加以牵引,并拧除之。
4、尽量以最少切口剔除最多数目的肌瘤,切口须和宫角有一定的距离,以防影响输卵管的功能。
如有粘膜下肌瘤,须进入宫腔内以剔除全部肌瘤。
5、如剔除多发粘膜下肌瘤后子宫内膜损失过多,术中可在子宫放入避孕环,2-3个月后取出,或用碘纺纱条填塞宫腔,10-14天后自宫颈口取出,以防宫腔粘连。
6、瘤腔闭合要紧密,避免形成死腔。
7、肌瘤剔除后可施行圆韧带缩短术。
二、子宫粘膜下肌瘤经阴道摘除术(一)适应症粘膜下肌瘤脱出宫颈口已达阴道内。
(二)禁忌症1、生殖道急性、亚急性炎症期。
2、血液病。
3、肌瘤蒂部较粗、位置较高。
4、拧除时病员腹痛重而不能继续操作。
(三)术前准备一般无特殊准备。
如患者极度贫血,可先输血,并在输液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四)术中注意1、拧除前须视肌瘤大小,以四爪钳、宫颈钳或卵圆钳,将瘤体夹牢。
2、瘤蒂较细者,可沿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拧转,即可顺利摘下。
3、瘤蒂较粗或拧除有困难时,不可施加暴力,可在蒂根部表面,以刀或剪割开包膜,然后拧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