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复习——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8
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组合型材料作文是从材料形式上来讲的,指命题材料以多则名言、诗文,多个关键词,多个事件或现象等组合出现,考生可以自由选择、组合其中某几则材料进行立意、写作的作文题。
这种题目在之前的高考作文中曾出现过,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提出来是在这两年,2019年天津卷作文题“爱国情怀”,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世纪宝宝’中国梦”、全国卷Ⅲ作文题“改革开放三部曲”,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用关键词读懂中国”、全国卷Ⅱ作文题“化育后世的诗文名句”等,从材料形式来看,都是组合型材料作文。
一、组合型材料作文题的命题形式综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发现,组合型材料作文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命题形式。
1.事件组合型作文题的材料,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事件组成的。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就是将“世纪宝宝”出生、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等事件组合起来作为材料的,这些事件都是先后发生在我国的独立的事件。
2.关键词组合型这类作文题是将几个有影响力的关键词列举出来,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个进行写作。
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名言组合型这类作文题由几则内涵不同的名言或古代诗词,或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口号组成,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则进行写作。
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高考作文模拟】名言组合式材料作文----解析、导写、点评、范文【原题呈现】1.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泰戈尔)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3.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疲倦懈怠)。
(孔子)4.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6.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
(霍金)古今中外文化宝库的经典名句浩如烟海,直指人心,启迪智慧,发人深省。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这是“选句关联型材料作文”,此类作文审题需要在所给“名句”范围内,进行“有机联系”,在“原句含义”和“选句关联”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立意”,另外,此题目还要求对“名句”进行“合理引用”。
命题意图:首先,弄清原句原意。
第一句:人要有信仰理想追求;第二句:人心中要有国家民族兴盛繁荣的信仰理想;第三句:我们在探索追求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第四句:我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即使身处卑微环境,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阳光,于平凡处铸就生命的伟大;第五句: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达到新的境界;第六句: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能忘记探索追求,要对世界充满兴趣与好奇,在科学研究中拥有一颗不断创新进取的心。
其次,进行选句关联。
名句①②④⑥:可谈“人要有信仰”的话题。
可从国家民族、个体生命精神、科学创新等方面来谈。
名句③④⑥:可谈“身处逆境也应有积极阳光的态度,对待世界充满热情,充满希望,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话题。
其余组合言之有理即可,但一定要有两则以上组合,要论证选定组合存在的逻辑关系!阅卷观感:考生立意选择面比较窄,高频立意为“信仰”、“学习(读书)”,鲜有个性化的新颖角度。
2019组合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20XX年组合类作文应该怎么写,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XX组合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考点阐释】高考材料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单则材料,但有时也要求阅读多则材料来完成作文。
例如20XX年福建卷考“路的思辨”,材料是三句言论的组合;浙江卷考“人品与文品”,这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与“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两种不同观点的组合。
此外,20XX年全国课标乙卷作文题(考查“风采人物评选”),也可视为组合类材料作文题(因其涉及大李等三个风采人物)。
【文题设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有位老师对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说:你在小学考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中学呢;你在中学考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大学呢;你大学考第一名,这不算什么,你还没有参加工作呢;你参加工作谋了个好差事,这也不算什么,有了好差事,你并不一定就有了好位置;你有了好位置,不一定就能扮好你的社会角色。
只有你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勇气和毅力赢得了社会财富,你才算成功了,但这也不是最后的成功。
(2)这位老师对一名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说:你小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中学呢;中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大学呢;大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你将来还要走上社会呢;参加工作后,没有谋个好工作,这不要紧,你还可以寻找;一时寻找不到,这也不要紧,尝试着做几件事,你就会对自己有所发现。
你一直没有成功,这不要紧,或许这是件好事,反倒使你保持一种冷静、不自满、从零开始的竞技状态。
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后成功的归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本题材料中有两句话耐人寻味——“只有你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勇气和毅力赢得了社会财富,你才算成功了,但这也不是最后的成功”“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后成功的归宿”,由此可见,着眼材料整体,这是一个关涉怎样看待“成功”的命题。
专题03任务驱动型作文之“组合延伸类”所谓“组合延伸”,就是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名句),要求从中选取两三个(或两三句)进行搭配组合,进而构思立意,写岀一篇文章。
这类题搭配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词(或名句)组合,并写出具有创意、文质兼美的文章來,并非易事。
这就需要我们対关键词(或名句)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审题立意技法対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读懂任务必不可少,在精读材料和要求的基础上,仔细区分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从文体、内容、思维和对彖等方面锁定各类任务。
同时,读懂关键词(或名句)之I'可的关联是关键,这是因为选取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决定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与立意高低。
关于这类题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第一步:寻。
审读作文题目,从“材料+要求”中寻出各类任务,分条列出。
第二步:选。
从题目中选出两三个内涵相近或相关(相对或相反)的关键词(或名句),注意从文化意蕴和价值収向角度思考它们的关联性。
笫三步:组。
对所选収的关键词(或名句)进行组合,或正向搭建,或逆向勾连,或主题式关联,构成有新意、有创造性的组合。
第四步:立。
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通过权衡与比较,找岀最佳的立意角度,锁定全文的中心观点二、审题立意示例[典例一](2017 -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來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屮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屮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屮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Z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1.审题“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两三个关键词” 是指不(1)数量限制能少于两个,也不要过多,“两三个”即可。
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组合型材料作文是从材料形式上来讲的,指命题材料以多则名言、诗文,多个关键词,多个事件或现象等组合出现,考生可以自由选择、组合其中某几则材料进行立意、写作的作文题。
这种题目在之前的高考作文中曾出现过,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提出来是在这两年,2019年天津卷作文题“爱国情怀”,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世纪宝宝’中国梦”、全国卷Ⅲ作文题“改革开放三部曲”,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用关键词读懂中国”、全国卷Ⅱ作文题“化育后世的诗文名句”等,从材料形式来看,都是组合型材料作文。
一、组合型材料作文题的命题形式综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发现,组合型材料作文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命题形式。
1.事件组合型作文题的材料,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事件组成的。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就是将“世纪宝宝”出生、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等事件组合起来作为材料的,这些事件都是先后发生在我国的独立的事件。
2.关键词组合型这类作文题是将几个有影响力的关键词列举出来,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个进行写作。
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名言组合型这类作文题由几则内涵不同的名言或古代诗词,或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口号组成,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则进行写作。
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2019高考语文:组合类作文审题立意法2019高考语文:组合类材料作文审题法:参透含意、分析关系一一以名句组合类材料作文题为例名句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是几个名句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读后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而写一篇作文。
或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作文,或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这类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基础是深刻理解所给名句的含意,关键是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立意。
名句组合类材料也好,关键词组合材料,以及叙事类组合材料也罢,都是多则材料作文题,多则材料作文题的基本审题立意思路都得在参透材料含意的基础上分析它们的关系。
含意清楚了,关系清楚了,立意就容易了。
审题原则:逐则分析。
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对比分析。
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同向关系、对立关系、互补关系;综合分析。
归纳材料最终主旨:异中求同、异中辨异、互补叠加。
1、如果是总分关系,以“总”为中心论点,以“分”为分论点作文。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不要妄自菲薄,同时要自强不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以上这六句话摘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
请任选两三句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题材不限,不要脱离所给材料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要脚踏实地不要妄自菲薄,同时要自强不息:要自信自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要吃苦耐劳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要勤学好问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要矢志不渝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要奋发有为。
所给材料的隐性信息考生一定要读出来,即宏观话题,或者叫母话题。
因为六句话均出自《习近平对青年所说的9句话》一文,所以这个宏观大话题是“青年”,这也是本次作文的对象,对青年说!第六句是总说“奋斗”,其他句子回答了怎样“奋斗”。
组合式材料作文“亚历山大的担忧”写作指导及范文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
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 00字。
④不得抄袭。
审题点拔:1、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
2、从“父王一一亚历山大” “唐诗一一宋朝诗人”这两组关系来看,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对这个话题的回答即文章的立意,女口: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从“亚历山大的担忧”说起据传,父亲一打胜仗,亚历山大就忧心忡忡。
为什么?怕天下都被父亲征服了,自己即位后英雄无用武之地。
面对这个理由,我先是哑然失笑,觉得这个理由真得很特别,甚至有些无厘头;可是笑过之后却陷入了深思,觉得亚历山大的担忧不仅不是无厘头,反而担忧得挺有道理,试想,当李白写出一首首气冲斗牛的诗篇的时候,与他同时代的诗人们是不是有过这种担忧?当牛顿用他的三大定律将运动奥秘揭示得淋漓尽致的时候,那些年轻的物理学家是不是也有这种担忧?当乔丹在篮球场上打破一个个纪录的时候,那些初入NBA赛场的后生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担忧?担忧”反映了人们面对优秀前辈时的真实心理既兴奋, 无庸置疑,他们都有过这种担忧。
看来,“亚历山大的又嫉妒,还有一点点对自己的不自信。
然而,我要提醒你,如果在优秀前辈面前,你仅有这种“担忧”,那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表现,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超越前辈的人,那就要在“担忧”之后,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才能超群的前辈而高兴,为自己能拥有一个巨人的肩膀可以站立而高兴。
射洪中学高2019届作文备考:选择组合类作文的思维路径(129)12月6日,一个广西的朋友发来一篇他读高三的孩子的作文,让我看看,孩子在考试中遇到的是一道选择组合类的作文题。
在和他的简短交流中,孩子作文的思维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这几天我再次对这类作文的思维路径做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恳请射洪中学36班各位高手指正。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道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至。
《盐铁论》2、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论语》3、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命也。
《庄子》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其中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是一道典型的选择组合型作文题。
题目要求从给出的四句话中任选两句立意作文,体现出彼此的某种关系。
至于这道作文题的解析我们暂时放一下。
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和朋友之间的交流。
我们首先简单就这篇题为“肩负使命,与时俱进”的文章做了简单交流了。
这篇文章是选择了第一二句(“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至。
《盐铁论》”和2、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论语》”)来立意的。
请各位也先看一下:肩负使命,与时俱进泱泱大国,蔚然华夏,承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带着无数中华儿女的理想追求,其道大光。
时代也对我们提出了使命,“知其不可而为之”,勇于奋斗,开拓进取。
更应注意“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做一个明智的人,高负使命,与时俱进。
习总书记曾说:“年轻一代有朝气、有目标、有奋斗,中华民族就有希望,理想就会实现。
”城哉斯然!时代赋予我们奋斗,开拓之责任,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去践行,去完成使命。
时代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又何不紧跟时代的浪潮,前行的脚步。
肩负使命,与时俱进,此责任应在于每个人心中,君且看“FAST”天眼设计师南仁东先生不畏艰苦,呕心沥血做出伟大壮举;君再看那耶鲁大学生秦玥飞回乡当村官,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君又看我国的大国工匠自始至终在为国家大器修复,铸造了一个个震撼的神话,这些是中华民族的奋斗者,他们为国献出自己的力量,只为国家更好的发展,愿求中国更大的进步。
高考任务驱动作文“组合材料型”知识梳理与范文点评1、材料内容:名言警句;诗句;关键词等2、命题方式:(1)任务指令(身份,对象、话题等)+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请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任务指令(情境等)。
(2)(任务指令)+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任务指令)3、审题方法:理清关系:求同;求异;相辅相成;相承等4、论证要点:①题目:要有准确关键词,体现关联性,精炼。
②立意:(引名言或围绕话题阐述)+围绕至少两则材料的关键词或名言或相关内容阐述(注意内在联系)+进而提出中心论点。
③论证上:围绕任务指令,紧扣中心论点论证,各段观点句突出关联性,要有准确的关键词,论证段(说理、举例论证)示例1: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
这些话语引人关注:1、我喜欢上海,它有大都市气息。
2、我想把一家人接到城里生活,可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老家。
3、老家很漂亮,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家人。
4、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不想去。
5、哥哥在国外,过年都没回来,父母一直念叨。
新时代发展快,作为“00后”,听到这些话材料,有什么感触?请根据其中两三条话,写一篇文章,表达人生愿景。
不少于800字优秀范文:于原乡中自守(引名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学》此语,道出了大发展的新时代特征。
在感受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时,(围绕任务指令表明态度观点)相较于快如走马、压力巨大的现代都市,我更愿意在家乡辟一方净土修篱种菊。
(让步分析)诚然,正如青年们所说,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具有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
紫禁之巅、十里洋场,亦是不知多少外乡人血脉里的情结所在。
(驳斥对方)然而身处其中,青年人过早地被生存所奴役,在现实的苟且中又有几个还有追求诗和远方的能力?(呼应论点)披着华服的光鲜,却不是灵魂的栖息地,在浮华喧嚣中日益沉沦,不应该是我们所愿,00后的青春和热血应该用来守住自己最应守住的东西。
(为什么一:观点句)于原乡中缓行自守,未尝不是我们向这个随波逐流、急功近利的世俗说不的宣言。
组合型作文材料作文学习在语文学习中,作文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
其中,组合型作文材料作文更是对学生的理解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组合型作文材料作文学习。
组合型作文材料通常由多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信息、情境和含义。
我们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明确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材料中可能存在的暗示和引导,从而准确把握材料的深层含义。
组合型作文材料通常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具备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材料,发现其中的不同侧面,从而挖掘出材料的深层含义。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材料中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分析和推理,理解其背后的真相和深意。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表达思想,而组合型作文材料更是要求我们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如写日记、读书笔记、小作文等。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好的作文离不开丰富的素材。
我们应该注重积累各种有用的素材,如名人名言、历史典故、文学名著等。
这些素材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章内容,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深度。
组合型作文材料作文学习需要我们在理解材料、多角度思考、锻炼表达能力和积累素材等方面下功夫。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高质量的组合型作文材料作文。
一位老者给年轻人弓箭,让他射向远方,结果年轻人三射皆落空。
老者说:“你射箭时,总是紧盯着自己的靶心,目标太近,反而射不中。
”确定论据:可以从“志存高远”的角度,引用一些名人的成功经历,如李嘉诚、马云等;也可以从“只有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才能成功”的角度,引用一些普通人的成功经历。
确定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确定开头结尾:开头引入材料,结尾总结全文。
2019高考满分作文素材混搭力技法一:物象混搭物象混搭,即选取生活中震撼自己心灵的物象,按不同方位空间、彼此相关的几个事物、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或不同方面等进行横向混搭,构成排比段式。
混搭的内容通常是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等,把道理上相连的感悟点按理想的方式排列,以强化说理的力度与分量,给人诗意的审美感受。
写作中,我们可以从声音、色彩、形态、情感等方面进行点化,多项选择择情味浓郁、富有哲理韵味的物象作为混搭的组成部分,增强作文的亮点和表达效果,使文章展示出夺人心魄的华美。
角度1·物象属性根据自然景物的内外属性进行联想和类比,例如物象的色彩、形态、存在方式、生命规律等等,借用象征手法,让普通的事物饱含哲理韵味,在突出主题的同时,给读者以启发。
混搭·效果片段片段1飘逸柔美的白云钟情于化育万物的大地,于是溶成了片片甘霖;仙姿卓绝的幽兰痴情于深远旷逸的空谷,于是散发出缕缕的幽香。
茫茫人海,岂无三千弱水缤纷景,我却只取一瓢:滚滚红尘,几多姹紫嫣红锦绣春,我独爱这一枝。
(话题:独爱)片段2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散发出令人沉醉的清香: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朵;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
(话题:蜕变)片段3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
(话题:爱心)片段4河蚌因为沙石磨砺而备受煎熬时,它在心中种下了一束阳光,它知道沙石将变成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于是,世间又多了一颗耀眼的明珠;蝴蝶在蛹中艰苦挣扎时,它在心中种下了一束阳光,她想到了破茧而出后花问的翩翩起舞,于是,世间又多了一个美丽的精灵。
作文天地组"型新材料作(例谈以2019年高考作文为例口窦银强组合型新材料作文是近两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材料变化的一种新形式。
虽脱胎于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但在命题材料的组合形式、写作任务的要求、审题构思的侧重点上又有所区别,所以在2020年的第一轮作文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组合型新材料作文是在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基础上的优化!.明确的写作任务克服了过去新材料作文写作指令宽泛的弊端。
2015年高考出现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是由命题材料+写作任务+常规要求三部分构成,其命题材料往往创设一个“对立性的情景”写作任务”的性要求要求其题材料的,在度的比较中去思考、权衡选,选的视去,出、题的。
的写作任务要求,去写作出现的作、构。
2017年高考:n命题材料由精心选的六个组成,六个,贯其中的思,有的,考在上有度在审题、文选又有的度,于考要求考合的思考,题,作文考一选其中个,其作性分选“①行健,君子以强不息。
(《周易》)⑤敢于正视,才可望,敢,敢,敢做,敢当。
(鲁迅)”为基础,那就要在“探讨强奋、敢作敢”上下功夫以“③何碧红色,是花中第一流。
(李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魏源);⑤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敢,敢做,敢当(鲁迅)”基础,重在讨信正视题、进取之的系;考还可以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的系2.组合型命题材料使考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
2019年高考的命题形式在过去“任务驱动型”的基础上,从形式上看组合形式灵活变,或文字材料+漫画;或设置一个特定的背景材料,从个出的写作任务要求;或选择若干条看似散乱的组合在一起,出特定的背景或条件,要求考按照一定的写作任务去选、权衡、思考,选适合的写作视或罗列若干关键词语,或虚构出看似不相的有显观评判的观材料,或出若干条有的语句,出的写作任务要求从上看源,从,从中,及文化、、、经济、教育从写作任务要求看既又让考生能有合的思考,可以的写作特长,在分组合材料的基础上特的看(2019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要求作文。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组合型材料作文1组合型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我们先来看两道高考原题: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对比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和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试题,我们能发现这两道题目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两道题所呈现的材料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却给了考生多种选择,例如全国新课标卷可从十二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全国新课标卷可以从六句名句中选择两三句,然后按照任务行文,阐释一个宏观题旨。
像这种新的作文题型我们把它定义为组合型材料作文。
有同学可能会将组合型材料作文与多则材料作文混淆起来,其实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多则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要求考生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大多数如此,也有仅针对一则材料单独立意的情况),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多则材料的作文一般要求考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没有自由选择、组合的空间,因而大大限制了考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