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摄像片的方位元素
- 格式:ppt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55
立体像对的方位元素和空间前方交会3.3立体像对的相对方位元素和绝对方位元素△ Z= EZ= Zs2 _ZS1 △K =? - K1其中,△ Xs △ Ys △ Zs为摄影基线B在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的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称为摄影基线的三个分量,通常记为B X、B Y、B Z,决定了基线的方向和长度。
B V B X B Y2B Z tanT EE Y/ B X sinV B Z/ B所以,B X、B Y、B Z可用B、T、V这三个元素代替。
B为基线长度, 只影响模型比例尺,不影响两像片之间的相对方位。
因此,确定两张像片间相对方位的元素只需5个:T、V、△ © ^3 △ K1. 定义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 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坐标的方法,叫做空间前方交会。
2. 建立坐标系在地面建立地面摄测坐标系 D-Xtp Ytp Ztp ,且Xtp 轴与航向基本一致, 而且Xtp Ytp 为水平面;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S-X Y Z 和S'-X'Y'Z',其轴分别与D-Xt p Yt P Zt P 对应轴平行。
3•已知数据像点坐标a i (x i 、y i 、-f );像空间辅助坐标a i (X i 、Y i 、Z i );像空间辅 助坐标a 2(X 2、丫2、Z 2);像点坐标a 2(x 2、y 2、-f );模型点A 在地面摄测坐标系下的坐标(X A ,Y A ,Z A )。
4、建立公式X i x i X 2 X 2Y i R i y i丫2 R 2 y 2(a )Z ifZ 2fS 2在S i — X i Y i Z i 中的坐标(像空间辅助坐标)由摄影基线 B 的三个坐BXX S2 X Si标分量表示,用外方位元素(直线元素)计算,BY Y S2 Y Si(b )B ZZ S2Z Si因左、右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及坐标系的对应轴相互平行,且摄站点、像 点、地面点三点共线,则由图可得出:上式中,N i 和N 2称为点投影系数。
航摄像片的方位元素
航摄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时摄影中心、像片与地面三者之间相关位置关系的参数。
像片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
内方位元素(x0,y0,f)可恢复摄影光束
像片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地面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外方位线元素:描述摄影中心在地面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Xs、Ys、Zs)
外方位角元素: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的空间姿态
其中外方位线元素容易理解,就是摄影中心在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的位置(XYZ)
而外方位角元素有3个角度,其中两个是用于确定摄影光线SO 的位置,即向飞行方向(航向倾角)、向里面(旁向倾角)的角
度,还有一个角度的是用于确定像片的旋角,就是保证像平面直角坐标和像空间直角坐标的XY轴平行。
根据旋转顺序不同,可有3种外方位角元素:
上述提到的角度中,都是以逆时针方向为正角,除去像片旋角Kv、方位角A的值处于0-360度之间,其他的角度都是小角度,一般都小于3度!
以Y为主轴:常用于解析测图仪
以X为主轴:国外用得比较多
以Z为主轴:常用于单向测图、像片修正。
摄影测量知识点摄影测量知识点⼀、航空摄影测量的定义以分析、判读和量测航摄像⽚为基础,确定所摄地⾯⽬标的性质和空间位置的学科称之。
⼆、成图过程1.航空摄影:2.航测外业:(1)控制测量:测定少量控制点,⽤于满⾜内业电算加密。
(2)像⽚调绘3.航测内业(1)航测内业加密。
(2)航测内业测图三、航摄资料航摄资料是指航摄像⽚以及在航摄过程中所取得的其他数据像⽚、主距、摄影航⾼,像⽚重叠度,像⽚倾⾓,航线弯曲度,像⽚⽐例尺、航摄鉴定表、像⽚索引图等1.影象清晰、⾊调⼀致、反差适中、灰雾⼩2.不应有云影、阴影和雪影的影响。
3.不应有斑点、擦痕、折伤、发黄及药膜损伤等现象。
4.摄影标志清晰可辨四、摄影标志像⽚⼤⼩和摄影标志1.像幅⼤⼩:18*18cm,23*23cm,30*30cm等。
2.摄影标志:⽔准器:记录像⽚的倾斜度压平线:感光胶⽚弯曲度产⽣的像⽚变形时表:记录像⽚的拍摄时刻框标:对称的两个框标的连线的交点为像⽚的中⼼点像⽚编号:记录航摄区的位置、摄影时间、图幅、航线顺序等(三)航测成图对航摄像⽚现势性的要求现势性:航摄像⽚的现势性是指进⼊测区作业时,实地情况与摄影时⽐较发⽣变化的程度。
成图截⽌时间现势性与摄影时间到作业时间间隔的关系现势性与测图地区的关系(四)航测成图对飞⾏质量的要求1.对像⽚倾⾓的要求航空摄影时尽量使倾斜⾓α⼩,⼀般不超过2°。
2.对航摄⽐例尺的要求(1)按成图的精度要求选择航摄⽐例尺(2)根据图⾯综合取舍的需要选择航摄⽐例尺(3)按像⽚判读的要求选择航摄⽐例尺(4)像⽚⽐例尺的测定a.视距法:在距像主点1cm范围内的明显地物点上设站,选4个尽量同⾼且与测站连线近似正交的明显地物点,在像⽚上量取各长度,在实地⽤视距法测出相应长度,则可求出像⽚平均⽐例尺。
也可在像⽚上任意点设站,选择与测站⼤致同⾼,且与测站连线近似正交的两个明显地物点,在像⽚上量取其长度,在实地⽤视距法测出对应长度,则该测站范围内的像⽚平均⽐例尺可通过计算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