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诊断2
- 格式:ppt
- 大小:7.58 MB
- 文档页数:117
CT诊断报告大全一、头部CT诊断报告:1.病例类型:头颅CT检查日期:2024年1月1日诊断结果:头颅CT显示脑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双侧额叶、颞叶和枕叶皮层光滑、对称。
脑室、脑沟未见扩大和移位。
双侧额窦、乙状窦、横突、琴骨正常。
鼻腔、鼻窦未见异常。
眶、鼻粘膜、眼眶、鼻甲、上颌窦未见异常。
结论:头颅CT显示脑组织未见明显异常,无明显颅内病变。
无颅脑外伤证据,无明显异常。
建议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2.病例类型:头颅CT检查日期:2024年2月1日诊断结果:头颅CT显示左侧颞叶内见脑实质错误,局部散在小片状低密度灶,边界模糊。
双侧额叶、额中沟、太阳窦、乙状窦、琴骨及颞骨正常。
脑室、脑沟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头颅CT显示左侧颞叶内脑实质错误,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二、胸部CT诊断报告:1.病例类型:胸部CT检查日期:2024年3月1日诊断结果:胸部CT显示双侧肺实质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大小、形态正常。
主动脉弓上错畸形,主动脉狭窄,胸主动脉未见扩张。
纵隔未见明显异常。
胸腔内未见积液或肿块。
骨骼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胸部CT显示双侧肺和心脏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上错畸形,主动脉狭窄,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2.病例类型:胸部CT检查日期:2024年4月1日诊断结果:胸部CT显示左上肺段见多发结节状影,大小不一、右侧肺野未见明显异常。
纵隔轻度移位,胸腔内未见积液。
骨骼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胸部CT显示左上肺段多发结节状影,病变需进一步鉴别诊断。
三、腹部CT诊断报告:1.病例类型:腹部CT检查日期:2024年5月1日诊断结果:腹部CT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光整。
肝内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胆囊形态正常,胆管未见扩张。
脾脏形态大小正常,脾内未见明显异常。
胰腺形态大小正常,胰管未见扩张。
肾脏形态大小正常,肾内未见明显异常。
盆腔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腹部CT显示肝、胆、脾、胰、肾及盆腔未见明显异常,提示腹部无明显病变。
胸部ct能检查出什么?这些你知道吗?发表时间:2019-07-23T09:34:56.49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0期作者:谢兵[1] 彭云[2] 王芳[3] [导读] 对胸部CT扫描技术特点、检查方法、临床价值、扫描意义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并介绍如下。
乐山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614000胸部CT是影像学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借助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对胸部进行扫描,检查人们胸腔是否存在疾病。
胸部CT检查不仅可以对胸腔、胸壁存在的肺部疾病进行检查,还可以检查胸腔内是否存在肿瘤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对胸部CT扫描技术特点、检查方法、临床价值、扫描意义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并介绍如下。
1胸部CT扫描技术的特点胸部CT检查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是临床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胸部CT扫描技术的特点包括4点:第一,平扫及增强扫描。
平扫可以对大部分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如果平扫后诊断不明确,在平扫后可以予以增强扫描,进一步观察病变血供情况,对肺内结节病灶鉴别。
第二,双窗图像:双窗主要包括肺窗图像、纵膈窗图像,其中肺窗图像可以对肺内微小病变予以显示,纵膈窗图像可以对纵膈、胸部的软组织结构予以显示。
第三,呼气相、吸气相扫描。
对于常规CT检查为吸气相,呼气相检查时主要用于是否存在小气道病变的诊断,可以对肺局部通气功能予以反映。
第四,薄层扫描及常规扫描。
一般情况下,常规扫描层厚为10mm,而薄层扫描厚度仅为1mm,通过薄层扫描可以清晰对肺内细微结构显示,是临床肺弥散性病变首选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1]。
2胸部CT检查的方法胸部CT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体位、扫描范围、层厚、层间隔选择、扫描时间、造影检查及窗技术,详细介绍如下:(1)体位:在进行胸部CT检查时,多取仰卧位,协助患者将两侧手臂上举,置于头部两侧,在进行扫描时,屏住呼吸,防止呼吸导致伪影出现,影响扫描结果。
为保证每次扫描时间在同一呼吸时相内,可以在扫描前,对患者的呼吸进行训练,使其掌握每次呼吸深度,做好配合工作。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一、引言胸部CT影像学是诊断和评估胸部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二、胸廓正常胸部CT影像学中,胸廓呈现为双侧对称,呈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
胸骨前突、锁骨、肩胛骨、肋骨、背部等结构均可清晰显示。
三、肺野1. 肺实质:肺组织密度均匀,纹理清晰,可见细小支气管血管束。
无明显实质结节、肿块或浸润阴影。
2. 肺小叶:肺小叶内可见小叶间隔,正常肺小叶间隔宽度应在2-15mm范围内。
3. 支气管:支气管呈较明显的空气密度,壁厚均匀,支气管径迹清晰可见。
四、纵隔1. 纵隔位置:纵隔位于胸廓中,前至胸骨后突,后至胸椎,上至锁骨顶,下至横膈膜的最高点。
2. 纵隔结构:纵隔内可见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淋巴结等结构,各器官之间的分界清晰。
3. 淋巴结:正常淋巴结大小一般小于1cm,形态规则,密度均匀,无强化。
五、胸膜1. 胸膜腔:胸腔腔隙清晰,无积液或气体。
2. 胸膜增厚:胸膜厚度一般小于1mm,不应有明显增厚的表现。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文件。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胸部CT影像学: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胸部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评估的方法。
2. 胸廓:人体胸部外形的轮廓,由胸骨、肋骨、锁骨等组成。
3. 肺实质:指肺的实质部分,包括肺泡、细支气管、血管和结缔组织。
4. 肺小叶:肺的最小功能单位,由气管支气管分支成的。
每个肺小叶由一个中央小叶支气管和周围小叶支气管构成。
5. 纵隔:胸廓内位于两肺之间的胸腔隔离结构,包括心脏、食管、大血管、淋巴结等。
6. 淋巴结:分布于胸腔中的小型器官,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免疫作用。
CT诊断报告模版.2胸部CT平扫+骨三维成像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肺纹理清晰,两肺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肺门影不大;纵隔无偏移及增宽,肺实质无受压。
纵隔窗像显示双侧肺门及纵隔内无肿大淋巴结影,纵隔大血管形态及走形正常。
心脏外形正常,左、右心室、心房无扩大,心包无积液。
胸腔无积液,胸膜不厚。
结合平扫及骨三维重建后可见:所扫层面骨质未见确切骨折征象(肋骨、胸骨、胸椎、肩胛骨)。
MPR、VR及三维成像直观上述征象。
1、胸部CT平扫未见异常征象。
2、所扫层面骨质未见确切骨折征象(包括肋骨、胸骨、胸椎、肩胛骨)。
3、请结合临床,必要时隔期复查。
L1-5椎骨平扫+骨三维重建定位片示腰椎生理曲度存在,L1-5椎体及附件骨质结构完整,未见确切骨质异常。
MPR、VR及三维成像直观上述征象。
1.L1-5椎体及附件未见确切骨折征象。
2.请结合临床,必要时隔期复查。
C1-7椎骨平扫+骨三维重建定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可,C1-7椎体及附件骨质结构完整,未见确切骨质异常。
寰枢关节关系可。
颈部软组织各断面内未见确切异常阴影。
MPR、VR及三维成像直观上述征象。
1.C1-7椎体及附件未见确切骨折征象。
2.寰枢关节解剖关系可。
3.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跟骨、踝关节CT平扫+骨三维成像双侧跟骨骨质结构完整、形态规则,未见异常征象。
双侧踝关节解剖关系正常,关节间隙清楚,各组成骨骨质结构完整,未见异常征象。
MPR、VR及三维成像直观上述征象。
1、双侧踝关节形态规整,片内相邻诸骨未见异常征象。
2、双侧跟骨骨质未见异常。
3、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头颅CT平扫+骨三维成像颅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脑室、脑池、脑沟裂无异常改变;脑中线无移位。
骨窗示:脑、面颅诸骨未见确切骨质异常。
MPR、VR及三维成像直观上述征象。
1、本次头颅CT平扫、骨三维成像未见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征象。
2、脑面颅诸骨未见确切骨折。
3、请必要时复查。
腕关节CT平扫+骨三维成像腕关节毗邻关系正常,各组成骨骨质结构完整,未见异常密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