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诊断学》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5
---------------------------------------------------------------最新资料推荐------------------------------------------------------胸部CT诊断-书稿修改1第四篇胸部 CT 诊断第一章检查方法一、检查前准备1.详细的病史、体征、实验室资料对于胸部 CT 的正确诊断至关重要,因此要求临床医师能够比较详细地填写申请单,必要时 CT 室医师应补充追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2.需增强扫描者应禁食 4-6h,增强前作碘过敏试验。
3.检查前要求患者胸部无产生伪影的物品,如膏药、金属物品等。
4.扫描前要训练病人呼吸,以取得配合,避免遗漏病灶。
二、扫描与技术 (一)体位一般情况下,采用将双手置头上的仰卧位,如需观察胸腔积液的流动情况,可取侧卧、俯卧等体位。
CT 导向穿刺定位时,可采取方便操作的体位。
由于受重力作用的影响,肺内血流分布会随体位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即所谓坠积效应,应注意识别。
(二)扫描定位片胸部 CT 扫描前一般应先获取扫描定位片(类似常规胸片),根据定位片而确定扫描范围,制定扫描计划;摄取定位片也有利于临床医师阅片与定位。
常规应包括肺尖至肺底,不宜采用区域扫描。
例如仅扫下胸部则无法了解上纵隔有否淋巴肿,而这一征象又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CT的优势之所在。
1 / 3上胸部病变仅扫上胸部则可能遗漏下肺播散病灶或转移灶,甚至把上纵隔淋巴肿当作纵隔肿瘤而忽略了平片未能显示的纵隔旁、心后、后肋膈区肺组织的原发灶。
(三)扫描层厚和层距CT扫描发现病灶的大小取决于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差,密度差越大就越容易发现较小病灶。
正常肺实质CT值极低,而肺内病变密度较高,纵隔则有良好的脂肪对比,因此都能在适当的厚层显示较小的病灶,常规采用 10mm 层厚,10mm 层距连续扫描,肺内可发现 2mm,纵隔可发现 3mm大小的软组织密度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