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基地核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长教通〔2012〕103号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实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统一登记管理制度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师参培、提高培训实效的有力措施。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湘教发[2012]61号)、《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湘教继函[2012]4号)和《长沙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长教发[2011]38号)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适应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需要,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有效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特制订本细则。
一、学分登记管理对象及学分要求1、登记对象: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在岗教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物理、化学等7门公共基础课程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在岗教师;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研部门、仪电装备部门、教育考试部门、少年宫(活动中心)、素质教育基地等校外教育机构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在岗教师。
2、学分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实行分年度登记、五年一周期核定的管理制度。
教师每年参加培训所获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五年一周期累计学分不少于360学分,对在五年周期内学分同时满足上述两条规定要求的教师准予结业。
另外,新任教师必须参加的适应性培训不少于150学分。
二、学分认定项目及计算办法1、市、区县(市)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培训,包括全员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名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行政干部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其他专题专项培训等规范化培训,凭结业证书直接认定相应学分。
2、国培项目培训、省培项目培训,凭结业证书直接认定相应学分。
3、与教学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国民教育学历提升培训(小学教师参加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初中教师参加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高中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教育),可按实际参加培训的学时数认定相应学分,每1学时计1学分。
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为切实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完善培训管理制度,适应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需要,根据《关于“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湘教发〔2011〕31号)精神,我厅制定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试行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实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统一登记管理制度,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师参培、提高培训实效的重要措施。
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
我厅每年度将通报一次各地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培训学分登记管理情况,并作为年度考核市州、县市区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每五年一个周期结束后,我厅将对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学分登记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表彰。
二O一一年十一月日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试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完善培训管理制度,适应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需要,根据我厅《关于“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湘教发〔2011〕3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取得教师资格、现在我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学、中学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以下统称为中小学教师),均属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对象。
第三条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实行分年度登记、五年一周期核定的管理制度。
教师每年参加培训所获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五年一周期累计学分不得少于360学分,其中新任教师另须参加的适应性培训不少于150学分。
五年周期内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的教师准予结业。
第四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依规举办的各类培训,经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培训机构(基地)举办的各类培训,学校组织开展的校本研训和教师参加的国民教育学历提升培训,列入学分登记管理范围。
未经省级(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不列入学分登记管理范围。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1997.09.25•【文号】•【施行日期】1997.09.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优化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将仍然是中等职业教育。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到本世纪末,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要达到1275万人左右,到2010年,在校生数要达到2100万人左右。
要实现这个计划和规划,除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外,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中等职业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特别是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仅占其专任教师总数的45.5%,实习指导教师占2.6%;②现有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低,特别是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
据1996年的统计,职业高中专任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只占31%,技工学校为37.4%;③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④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除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外,兼职教师占的比例较小,职业中学占8.8%,中专只占4.1%;⑤缺少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不难看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
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有紧迫感,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确保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落到实处,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2005年第5期继续教育研究ji x u jiao yu y an jiu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的历史研究王全乐(保定师范专科学校继续教育部,河北保定071000)摘 要:我国中小学生教师培训制度是伴随着我国近代新教育的起步而产生的,并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产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建国前的起步阶段;二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趋于正规化阶段;三是改革开放至今步入规范化与法制化阶段。
每个阶段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历史研究收稿日期:2005)05)09作者简介:王全乐(1966-),男,河北清苑人,副教授。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继续教育部副主任,兼保定市教育局干部培训办公室副主任。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是伴随其培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中小学师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应运而生的。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的产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建国前的起步阶段;二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趋于正规化阶段;三是改革开放至今步入规范化与法制化阶段。
一、建国前的起步阶段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与几千年来旧教育形式如官学、私学、书院截然不同的新的教育形式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
然而,新学校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学校的消亡,其间必然经历一系列对旧教育的改造过程。
塾师改良便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早在1896年,梁启超就出发了/非尽取天下之学究而再教不可0112的呼声。
当时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有:1、塾师改良培训塾师改良可以说是我国教师培训的最早形式。
1904年5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6规定:/初级师范学堂应设置旁听生,以便乡间老师宿儒,有欲从事教育者来学堂观听,即可便宜多开小学,而寒土亦可借资馆地0。
1221905年5上海私塾改良总会章程6提出设立师范讲习所、改良塾师知识结构的设想,并要求/另等经费,设立师范讲习所。
请师范毕业生数人按期轮流到会所,与各私塾教员及有志教育诸友研究教育之理,教授之法,,,私塾教员不入师范讲习会者,其酬劳费须酌减。
淄博市教育局关于建立中小学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淄博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12.04.20•【字号】淄教安字[2012]7号•【施行日期】2012.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淄博市教育局关于建立中小学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的通知(淄教安字〔2012〕7号)各区县教育(教体)局,高新区、文昌湖区地事局,局属各学校:为了进一步做好全市校园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进一步夯实校园安全的基层基础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十部委《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淄博市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结合目前全市校园安全形势和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实际,决定建立中小学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国家十部委《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实效”。
目前,全市校园安全教育培训受各学校场地、设施、师资、课程的局限性,安全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或其他教育资源建立中小学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的校舍场地、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等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安全教育空间,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创新安全活动载体,进一步增强校园安全教育实效。
二、工作目标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利用现有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或其他教育资源,加大安全教育投入,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每个区县至少建设一处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经济实用、功能齐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培训基地。
教育培训基地要全面落实安全教育有关规定,通过教育培训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安全知识、拥有必要的安全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防范危害与自我保护的能力。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13•【字号】莆政综〔2009〕99号•【施行日期】2009.10.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莆政综〔2009〕9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单位,各直属机构、各院校:为认真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精神,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一)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动莆田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教育的基础、保障、后劲和支撑作用,加快我市港城崛起,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好。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依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统筹规划、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到2012年,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基本解决;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力争全市中小学拥有市级学科带头人40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20名,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名师20名,培养500名左右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涌现出更多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优秀教师典型;教师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提高,形成一支能适应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培训基地申报标准
培训基地的申报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标准,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标准:
1. 申报单位需是经工商(或质监、民政)部门登记、具有独立会计核算的经营主体,且近三年年检合格。
2. 申报单位(或与协议合作单位)应设有承担新型职业农民相应专业培训必备的培训教室、投影机、实训基地等配套设施,并有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3. 培训基地的土地承包有效使用期不少于3年。
4. 培训基地或实训基地应具备检测室(实验室)及其相关器材,以及具有可满足常年或季节性实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5. 培训基地应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环保、安全生产等要求。
6. 申报单位如具备市、区人社部门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的资质或能为残疾人提供培训,将优先考虑。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申报单位还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申请。
一般来说,申报单位需要向辖区就业局上报资料,经过初审合格后,再由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认定。
具体的申请流程和所需材料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政策而有所不同,建议申报单位咨询当地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以确保准确性和及时性。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适应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学分认定与管理工作,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取得教师资格、在我省学前教育机构、特殊教育机构、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以下统称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
第三条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实行分年度登记、五年一周期(本周期为2011—2015年)核定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中小学教师每年参加培训所获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五年一周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不少于30学分,累计学分不得少于360学分;新任教师须另需参加100学时以上的新教师适应性培训。
第五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依规举办的各类培训,经县级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基地)举办的各类培训,各级教研机构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学校组织开展的校本研训、国民教育学历提高培训、论文撰写和教育科学研究等,均列入学分登记范围。
第二章学分认定第六条参加学校校本研训经考核合格者,凭学校负责人签字盖章的学习证明和教师本人学习笔记认定学分,每3学时计1学分。
本项目培训学分每学年累计不得超过30学分。
第七条参加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或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经培训机构考核合格获得培训结业证书者,依据培训结业证书登记的学时数认定学分,其中县级集中培训每1学时计1学分,市(州)级集中培训每1学时计2学分,省级集中培训每1学时计3学分,国家级集中培训每1学时计4学分。
其中,获得优秀学员的,按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级各加10分、8分、6分、4分;成绩不合格者,不认定学分。
第八条凡参加学历提高培训的教师,凭毕业证进行学分认定,学习期间(最长5年)每学年计30学分。
北湖区永春中心学校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为切实做好我校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湘教发…2011‟31号)、•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湘教发…2011‟61号)、•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的函‣(湘教继函[2012]4号)和•关于印发†郴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郴教发…2012‟5号)及•北湖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学分登记管理组织机构组长:黄长枧副组长:廖武林成员:曾志勇、廖和平、黄小红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教务主任黄泽勇任办公室主任,廖夏明、刘建仕、石廖明为成员,负责我校此次教师学分登记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学分登记管理对象1.凡取得教师资格并在我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学前教育、小学、中学的教师,均属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对象。
三、学分登记管理范围2.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或批准)、培训机构(基地)举办的各类培训,学校组织开展的校本研训和教师参加的国民教育学历提升培训,列入学分登记管理范围。
未经省级以上(含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不列入学分登记管理范围。
四、学分登记总体要求3.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实行分年度登记,五年一周期核定的管理制度。
教师每年培训所获学分不少于30学分,五年培训学分累计不少于360学分,其中新任教师另须参加的适应性培训不少于150学分(3年内完成,前2年每年不少于60学分)。
五年周期内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的教师准予结业。
五、学分登记管理方式4.学校对教师培训学分情况实行一培训一核实、半年一统计、一年一通报的制度,具体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的布置、督促和落实工作。
5.使用全市统一的•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登记证书‣,•登记证书‣由省教育厅监制,市教育局统一印制,区教育局颁发,教师个人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