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区居民楼倒塌事故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一起来学习莲花河畔景苑上海倒楼事故的事件后续月4日7时40分许,该倒楼事故中死者肖德坤之母在闵行区虹梅南路莘朱路口西侧与梅陇镇政府负责事故善后处置的工作人员发生纠纷,进而引发肢体冲突。
闵行分局梅陇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派出民警赶赴现场处置。
上海塌楼事故死者家属与善后人员发生冲突2023年7月4日7时40分许,该倒楼事故中死者肖德坤之母在闵行区虹梅南路莘朱路口西侧与梅陇镇政府负责事故善后处置的工作人员发生纠纷,进而引发肢体冲突。
家住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附近的居民却被“轰”的一声巨响吵醒,伴随的还有一些震动,没多久,他们知道不是发生地震,而是附近的小区“莲花河畔景苑”中一栋13层的在建的住宅楼倒塌了。
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公司工程人员周敏勇说:“我们回填了五六千方土,回到原来那个坑里面(那个坑是挖来做什么的)他们是做地下车库的/回土,保那幢房子。
可能三:地基设计施工问题由于倒覆的大楼倒地后并没有散架,因此事故原因的矛头直指地基。
可能四:特殊地质原因现场一位专家说,莲花河畔景苑所在的区域属于上海流沙比较严重的区域,如果没有牢固地基,很容易引起房屋倾斜。
时间:2023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地点: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事件:2023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莲花河畔景苑”7号楼整体倒塌,造成作业人员肖德坤逃生不及,被压窒息死亡。
如何确保建筑业的安全性?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高温天气期间,施工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
建筑企业通过先进的安全施工技术,以安全防护对策作为施工过程中的理论支持,着力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乃至消除安全隐患,从而保证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这种现状,企业应对工人分三级进行安全教育:一是公司安全教育。
主要是组织工人通过观看影像等比较直接且易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对建筑安全风险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对于社会、家庭和自身的重要性。
33层楼倒塌案例:上海金桥国际广场倒塌案1. 案例背景上海金桥国际广场是一座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高层办公楼,由上海金桥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于2009年竣工。
该建筑共有33层,是当时浦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案例过程2.1 事故发生2016年6月16日下午,上海金桥国际广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倒塌事故。
当时,该大楼的一部分外墙突然倒塌,导致整个建筑物倾斜并最终倒塌。
事故发生时,大楼内部有许多人正在办公,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 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后,上海市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大量救援人员和装备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消防员、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等组成的救援队伍全力搜救被困人员,并展开救治伤者的工作。
同时,警方和相关部门进行现场疏散和交通管制,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事故原因调查事故发生后,上海市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工作,确定事故的原因。
经过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于建筑结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导致的。
建筑的外墙采用了一种不合格的材料,无法承受建筑自身的重量,加上施工过程中存在疏忽和违规操作,导致外墙突然倒塌,引发整个建筑物的倾斜和倒塌。
2.4 救援和重建工作救援工作持续了数天,救援人员不断搜救被困人员,并处理倒塌建筑物中的危险物品。
同时,相关部门开始筹备重建工作,制定了详细的重建计划和安全措施。
大量的机械设备被调集到现场,进行清理和拆除工作。
3. 案例结果3.1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导致了多人死亡和伤亡,具体的人员伤亡情况需要根据相关部门的公告和报道来确定。
此外,倒塌的建筑物也给周边的道路、车辆和其他建筑物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3.2 责任追究和法律处理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责任追究和法律处理工作。
开发商和施工单位被认定为主要责任方,他们被依法追究了相应的责任,并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同时,政府也对相关监管部门进行了整改和加强,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3 重建工作重建工作启动后,相关部门组织了专业团队进行设计和施工。
上海一幢层楼倒塌工程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工程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然而,随着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加,建筑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
其中,上海一幢层楼倒塌工程事故就是其中一例。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案例背景:该建筑工程位于上海市区,是一栋由多层住宅和商业综合体组成的大型楼盘。
该项目由一家知名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开发,并聘请了国内著名建筑设计机构进行设计,以确保工程质量。
然而,在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失误,导致了严重的倒塌事故。
事故原因:1.人为失误:经初步调查,事故的发生与施工方和监理方的失职有关。
施工方未能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没有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并对工程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监理方未能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导致问题逐渐累积并最终引发了倒塌事故。
2.材料质量问题:有证据表明,部分使用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并不符合相关标准。
其中一些材料质量低劣,强度不足,无法承受正常的荷载。
这也成为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事故影响:1.人员伤亡:该倒塌事故导致多人死亡和受伤。
遗憾的是,有些受害者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他们无辜地卷入了事故中。
2.经济损失:工程倒塌不仅给施工方和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周边居民造成了财产损失。
许多居民家中的贵重物品因倒塌而损毁,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进行修复和恢复。
3.社会信任危机:该工程事故暴露了一些施工和监理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相关行业的信任度。
人们开始对一些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质疑,担心类似的事故会再次发生。
4.法律责任:由于事故的严重性,施工方和监理方面临着巨大的法律责任。
他们可能面临赔偿受害者的巨额经济赔偿,以及法律制裁和行政处罚。
经验教训:1.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建筑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施工和监理单位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
对建筑材料的质量也应进行严格把关,杜绝低劣材料的使用。
2.建立健全的质量体系:施工方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上海莲花河畔住宅楼倒塌事故处理方案背景介绍:上海莲花河畔住宅楼倒塌事故是一起严重的意外事件,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尽快处理这起事故并保障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制定一份完整的处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紧急处置阶段:1.现场救援:立即调集所需的救援人员和设备,包括消防部门、医疗救护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等,全力展开现场救援工作。
为了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制定并实施完整的救援方案,并确保救援人员全面了解相关风险和安全建议。
2.人员搜救: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被困人员,并尽快进行救援。
确保救援力量有序、高效地展开救援工作,并通过专业设备如探测仪器和搜救犬等提高找到被困人员的机会。
3.伤员救治: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并通过调度医疗资源,保证伤员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
同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提供必要的援助。
4.确定责任:立即启动事故责任调查,并加强对事故原因和相关责任方的追责工作。
迅速成立专门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逐步梳理和分析,确保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承担责任。
二、事故处理阶段:1.安置被困者和受害者:对于事故造成的无家可归者和无法自行处理的受害者,采取合适的安置方式,并提供必要的生活和精神支持。
保障其基本的生存需求,如食物、饮水、住宿和医疗等。
2.抚慰家属情绪: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团队,疏导受伤人员家属的情绪,提供安抚和支持。
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向他们提供相关信息,并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3.收集证据和调查事故原因:继续深入调查事故原因,搜集相关证据材料。
成立专业调查组,确保调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调查结果将作为事故的依据,为进一步的责任追究提供支持。
4.停工整顿和安全检查:对事故楼盘所在区域的其他建筑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对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的建筑物进行整改,并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5.救济和赔偿:依法对受害者和受损业主进行救济和赔偿。
十年之后再看“上海楼倒倒”十年之后再看上海楼倒倒-事故真相到底是什么?谭勇教授/博导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2020年7月年月报告内容工程背景介绍与事件回顾I现有“事故原因”观点逐一介绍并讨论II IV III 10米高堆土南侧7号楼突然倒下的真相是什么?楼倒前长达5小时的强降雨是否与事故相关?10米高堆土南侧6号楼为什么安然无恙?V VI 7号楼后10米高堆土北侧防汛墙为什么毫发无损?11号楼后6米高堆土北侧防汛墙却破坏了,Why?VII 主要设计、施工及管理问题讨论VIII报告资料出处Tan,Y.,Jiang,W.Z.,Rui,H.S.,Lu,Y.,and Wang,D.L.(2020).“Forensic geotechnicall th b ildi t i id t i Sh h i Chi b d analyses on the2009building-overturning accident in Shanghai,China:beyond commonrecognitions.”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ASCE,146(7),05020005(正文26页+附件计算证明补充材料62页,全文共88页).https:///doi/pdf/10.1061/% https://ascelibrary org/doi/pdf/101061/% 28ASCE%29GT.1943-5606.0002264Ralph B. Peck Karl V . Terzaghi George F. Sowers Gerald A. Leonards 太沙基理论的主要功能仅在于教导我们在现场需太沙基:……理论的主要功能,仅在于教导我们在现场需要观察什么及如何观察……。
上海楼房倒塌上海楼房倒塌:探索背后的原因与教训引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各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2015年在上海发生了一起楼房倒塌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就这起事故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背后的原因,并通过总结教训,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事件概述2015年9月14日,上海市闵行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楼房倒塌事故。
该建筑是一栋25层的公寓楼,其中17层以上为私人住宅。
据事故调查报告,建筑的倒塌是由基础沉降、质量问题和施工不当造成的。
此次事故导致10人死亡、5人重伤,且数十户家庭流离失所。
背后原因分析1.基础沉降问题建筑基础的稳固性是确保楼房安全的关键。
然而,该楼房出现的基础沉降问题被认为是导致倒塌的根本原因之一。
施工前的地质勘探不够详尽,导致未能准确评估地基的稳定性。
此外,施工过程中的土方控制不当,使得地基沉降加剧。
这一问题的暴露提醒我们,基础工程的重要性,需要严格把关。
2.质量问题在楼房倒塌的调查中,质量问题也被指认为重要原因之一。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监管不力是导致该事故的主要原因。
有报道指出,施工过程中使用了质量低劣的钢筋和混凝土等建材。
同时,施工监管不到位,使得不合格材料得以进入施工过程。
这意味着在建筑行业中,质量问题存在严重的监管缺失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措施。
3.施工不当施工不当也是导致楼房倒塌的重要原因。
施工中的操作不规范、违反施工规范、无序施工等问题,导致了结构的不稳定。
此外,施工期间的安全措施不到位,也增加了倒塌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和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的执行是十分重要的。
教训与防范措施1.加强地质勘探与基础工程为了避免类似的基础沉降问题,需要加强地质勘探工作,确保对地基稳定性的准确评估。
此外,在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基础的牢固稳定,例如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技术和加固手段。
2.加强材料质量监管为了保证建筑质量,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管。
有关上海倒楼事件的一些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倒楼事件的一些分析,提出一些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
关键词:倒楼 质量 安全一、 事件概况2009年6月27日5点35分,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在建的莲花河畔景苑楼盘中,一幢13层的居民楼从根部断开,直挺挺的整体倾覆在地,楼身却几近完好。
地基的水泥桩连根拔起,裸露在地。
从大楼的底部来看,这些原本应该深埋在地下的桩基,现在从三、四米处深的地方断掉了,然后这座38米高,至少一万吨重的13层楼,就像是被一种巨大的力量突然之间连根拔起,然后又非常完整地搁在了地上,以至于很多的玻璃窗都没有破碎。
和它周围这10栋一模一样,看上去安然无恙的楼相比,这个画面离奇得近乎荒诞。
一名工人逃生不及,被压致死。
这件事被炒的沸沸扬扬,“楼脆脆”、“楼坚强”这些词最近在不断出现,人们对这件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政府公布是由于“大楼两侧压力差致土体位移”至楼房倒塌,而民众则认为是钢筋混凝土的脆弱、质量不合格而引起的此番事故。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各有关部门立刻分别展开了抢险排险、事故责任和原因的调查工作。
在专家组调查事故原因的同时,外界也作出了种种揣测,其中很多业内人士,引用专业知识和理论来进行分析。
有人首先把质疑的眼光投向了土地的地质问题,他们分析这个楼盘的地下有暗浜和古河道的存在,因此提出疑问:会不会是楼在勘测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地质的因素,而导致倒楼呢?还有一种猜测,认为楼的桩基、钢筋等建筑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有人质疑,从网上的照片中看来钢筋很细,桩基是空心的,会不会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就在事故发生前一周,7号楼的南面开始开挖地下车库,楼倒会不会和车库的施工有关呢?还有一件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就是在大楼倒塌的前一天,离桥很近的淀浦河的防汛墙出现了塌方,抢险一直进行到凌晨。
二、 事件原因分析(1)基础埋深不够可能是关键问题,开发商开挖地下室是诱因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12.1.7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5.1.3条,对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都有规定,其对于桩的埋深规定大意是:“采用桩基础,基础埋深为房屋总高度的1/18~1/20,但桩身长度不计入,埋深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
上海“楼脆脆”工程事故案例分析摘要上海“楼脆脆”事件,即上海楼盘倒塌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对倒塌原因的争论也随着“专家调查组”得出权威结论、政府权威公布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不像“周老虎”事件,政府部门死不认错,到头来留下一个贻笑大方的“正龙拍虎”典故。
沸沸扬扬的事件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更能反映出问题的本质来,探究其中的真实原因,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对这一事故的真实原因进行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工程事故分析案例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整体倒塌,由于倒塌的高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事故并没有酿成特大居民伤亡事故。
不幸的是,造成一名施工人员死亡。
记者当日在现场看到,该栋楼整体朝南侧倒下,13层的楼房在倒塌中并未完全粉碎,但是,楼房底部原本应深入地下的数十根混凝土管桩被“整齐”地折断后裸露在外,非常触目惊心。
该小区临河原本有六七栋在建的13层小高层,远远望去,沿河的这排楼房之间出现了一处“空当”。
事故发生后,引起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事故可能原因分析(1)建地下车库导致据了解,楼房倒下的南侧地面下方,原本是一个在建地下车库,土建已基本完成,防汛墙边的大量渣土就是从这里挖出的。
有人分析猜测认为,很有可能是地下车库挖得过头了,一旁的楼房地基松垮后,房子就倒了。
(2)防汛墙损毁导致距离倒塌楼房百米远的该小区范围内一堵长70多米的淀浦河防汛墙发生损毁。
据现场勘查,损毁原因很可能与渣土重量过大,造成地面沉降后挤压防汛墙体有关。
记者2009年6月27日在现场看到,临河的这排小高层与淀浦河防汛墙之间仍然堆积着大量渣土。
不过,倒塌事故发生地和防汛墙损毁地中间有百余米的距离。
对于防汛墙导致楼房倒塌的说法,有网友在搜房网发帖称,自己是学结构设计的,防汛墙的问题是借口,房屋设计时要考虑沉降的,包括不均匀沉降,如果与防汛墙有关,那么倒塌的方向应该是向着防汛墙方向,但是实际却是相反的。
上海倒楼事件及原因分析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勘察设计》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2009年6月27日5点35分,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在建的莲花河畔景苑楼盘中,一幢13层居民楼从根部断开,直挺挺地整体倾覆在地,楼身却几近完好。
正在调查此事的专家组中一位建筑专家对记者感叹:这一“蹊跷”的倒塌必将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遗憾的是,这一天给中国建筑业带来的不是荣誉,而是耻辱。
【总页数】2页(P78-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2
【相关文献】
1.认真评估管桩在事件中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制混凝土桩专业委员会上海倒楼事件对管桩行业的影响座谈会会议纪要 [J],
2.上海在建住宅楼倒覆事件警示 [J], 吕祖良;张庆欢
3.认真评估管桩在事件中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制混凝土桩专业委员会上海倒楼事件对管桩行业的影响座谈会会议纪要 [J],
4.由上海倒楼事件看砼施工质量问题 [J], 齐毓丹;谢天
5.结合上海倒楼事件浅谈土的抗剪强度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J], 马见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5月4日凌晨发生的上海虹口区新港路一老式居民楼倒塌事故:
新华网上海5月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叶锋)5月4日凌晨发生的上海虹口区新港路一老式居民楼倒塌事故,造成两死三伤。
事发后,虹口区迅速开展伤员救治、房屋加固、居民安置等善后工作。
截至记者发稿时,事故发生已超过30个小时,还有更多的“谜团”有待解开。
事故原因究竟为何?
4日凌晨4时49分许,虹口新港路242号一幢老式居民楼倒塌。
事发时楼内共有9人,其中4人在事故发生时自行逃出。
搜救出的伤者被及时送至医院进行救治。
除3人受伤外,另有2人不幸身亡。
4日晚11时06分,虹口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经初步调查,爆炸坍塌的房屋为新港路242号乙民居主屋,爆炸产生的挤压造成相邻房屋倒塌。
事故不能排除是易燃易爆气体遇不明火种产生的爆炸引起的房屋坍塌。
民居主人为夫妻2人,男主人于事发现场当场死亡。
”
记者现场看到,倒塌居民楼所在之处是一片低矮的老旧民房,同时还有大量临时搭建的简屋。
许多中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居住于此。
“易燃易爆气体”和“不明火种”分别是什么?凌晨四点多,民房中缘何会出现“不明火种”?此次事故是意外还是人为?目前,虹口方面正进行进一步调查。
一些居民心头则是疑惑重重。
居住在倒塌房屋附近的居民朱女士称,早晨5点不到,自己被三声巨响惊醒。
“因为夜里下雨了,起初我还以为是打雷。
后来发现周围全是烟尘,才意识到发生了坍塌”。
一些居民说,听到了“嘭”的巨响,“像是煤气瓶爆炸的声音”。
另有居民则表示,可能不是煤气瓶爆炸引起,并提醒记者注意“现场并没有闻到明显的煤气味”。
“待拆房转租”现象是否存在?
新港路242号所在的这片房屋,是停滞多年的待拆迁房。
此次发生爆炸的是三层居民楼,爆炸产生挤压造成倒塌的相邻房屋,是搭建在该居民楼一旁的三间简易平房。
两名死者之一、来自江西的务工者张某,当时就与妻子在简易平房中。
采访中,有居民向记者反映,张某所住的简屋,是从“拆房队”“戴老板”手中转租过来的。
记者走访多户居民,证实了“戴老板”转租行为的存在。
一位来自安徽芜湖的务工者告诉记者,他就是“戴老板”的租客之一。
记者在其住处看到,夫妻俩
租住了一间约八九平方米的房间,屋内除了床,还有电磁炉、换气扇以及各类衣物、杂物,很拥挤。
这位租客说,他们自2004年便开始向“戴老板”租房,目前每月租金是350元,一般是每月初交。
能在上海租到这么便宜的房子,这位务工者颇为高兴,为此还会在家里准备一包中华烟,“戴老板”来时便递上一两根,“套套近乎”。
另外一位上海籍的居民则告诉记者,此次倒塌的三间简屋,原本快被拆除,后来被“戴老板”作了简单加固,用作出租房。
居民们反映,“戴老板”在此间转租这些待拆迁的民房,已经超过10年,目前在租的房屋一共有二三十间之多。
“戴老板”何许人也?“拆房队”是何类机构?转租待拆老房的租金收益,有无其他去向?虹口方面表示,目前这位“戴老板”已被控制,正配合进行调查。
“最后的老旧房屋”何日动迁?
据统计,此次倒塌居民楼所在的这片老旧民房,连同一旁的一栋6层的老式公房,共有70多个房产证、100多户人家。
记者走进多处房屋看到,屋内狭小拥挤,杂物堆积,昏暗潮湿,条件十分简陋。
因为没有独立的卫生设施,许多居民至今依然还离不开手拎马桶。
很多房屋房龄超过了50年。
一位白发苍苍的八旬老人告诉记者,她1958年就搬来这里,50多年来没有搬离过。
记者发现,这片民宅离上海地铁10号线站点,步行不到10分钟。
10多年前,包括这片民宅所在的地块就以毛地形式出让给一家开发商。
目前,此地已经是一个名为“金轩大邸”的高层住宅小区。
网上挂牌的二手房最新售价已近每平方米4万元。
而倒塌房屋所在的老旧房屋,则是剩余的最后一片待拆迁房。
记者现场看到,这片老屋的背后,是一个人工开挖出的深坑,可见的墙壁均以混凝土浇筑,坑的对面是“金轩大邸”的住宅。
眼下,坑里满是积水和垃圾。
为防止深坑旁的民房倒塌,靠近房屋的一侧墙体还用钢板做了加固。
有居民告诉记者,这是当时开挖的地下车库,“本来是要连我们这片一起拆完的,但在2003年前后忽然停了下来,一直停到现在。
希望这次事故以后,我们能尽早拆迁。
”
当日,虹口已对受事故影响的危险点采取了加固措施,并对周边房屋进行进一步检测。
倒塌房屋所在街道办事处,已将事故房屋及周边房屋内8户居民妥善安置。
近年以来,各地楼房倒塌事故频频爆发。
先是,2009年4月23日,重庆涪陵化工厂垮塌事故造成12人死亡2人受伤。
然后是,2009年6月28日,上海闵行区在建13层住宅楼整体倒塌,1名民工死亡。
2009年8月4日,河北石家庄市再次发生类似事故,长安区西兆通镇南石家庄村一座建于80年代的二层楼房在雨中倒塌,已致17人遇难。
2012年12月16日中午12点10分,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徐戎三村2号居民楼突然倒塌,建成仅23年的楼房突然倒塌。
2014年4月4日8时45分左右,浙江
宁波奉化市锦屏街道一幢5层居民楼发生坍塌。
截至目前,事故共造成一人死亡,6人受伤;2014年1月17日,浙江建院建设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报告显示,倒塌的居敬小区29幢40户居民,共有10家住户拆除架空层的承重墙后未补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