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文档】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5春的消息作品赏析鲁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16.06 KB
- 文档页数:1
《春的消息》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方法与过程: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2.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回顾上节课讲的内容。
2.你最喜欢春天的哪种景色,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字词。
1.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词语。
二、品读欣赏1.引导学习第1节,读中感悟(1)齐读第1节,看看这一节中有哪些春的消息。
你一边读,一边想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3)“风,摇绿了树的枝条。
”风轻轻拂过大地,大地怎么了?(变绿了,换上绿衣裳……)那在风中摇摆的枝条像在干什么?看到这里,老师不禁想到“碧玉妆成一树高……”,这春风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啊!你想怎么读这句,让大家知道春风的神奇呢?学生试读,指导朗读(读出风的轻、柔,读出你的欣喜),赛读。
(4)“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体会“漂白”的精妙。
(5)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欢呼这个好消息吧!出示:“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齐读,读出盼望后的惊喜。
(6)小结:和风送暖,春江水绿,这些都是春姑娘的足迹呀!孩子们,让我们继续像刚才一样,去读去找去想:还有哪些春的消息?2.放手自学第2~6小节,点拨引导(1)学生自读第2~6节,看看还有哪些春的消息。
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以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勾画,甚至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你知道了哪些春的消息?最喜欢哪些句子?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309教育网
《春的消息》课文赏析
这首诗歌描写了情趣盎然的春天。
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给大自然的景色赋予了纯真的生命:让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灵动的色彩,让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们亲密的小伙伴。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浓浓爱意。
全诗共六个小节,描写了孩子们从殷切地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到尽情地在大自然中寻找、感受春的消息,直至尽情地嬉戏、玩耍,将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小节仿佛是一个个特写镜头,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春天的美好跃然纸上;
第二小节总写换了春装的孩子们欢笑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寻找春天的消息;
第三小节至第六节诗歌为我们“推”出四幅戏春图:捉、放飞舞的蝴蝶,是爱,是怜,是珍惜;问候开放的雏菊,是欣喜,更是朋友般的亲密。
枝条吐出绿苞、溪水被春天唤醒;明丽的太阳、搔痒面颊的嫩草……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让喜欢春天的孩子陶醉于春的消息之中。
309教育资源库。
《春的消息》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方法与过程: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2.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预习过程
1.朗读课文。
2.熟读课文,回顾昨天学习的字词。
3.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景色如何,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4.诵读第一节结合课件或挂图、插图,说说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从“漂白”“摇
绿”你体会到什么?
5.诵读第二节伴随着春风春雨,我们小朋友又有怎样的变化?
从两个“飞”字中你体
会到什么?
6.诵读第三至六节。
诗人发现了哪些春的踪迹?勾画出来,议一议。
这些春景给“我”
带来哪些快乐?给你又带来了哪些快乐?
7.读课文,与同学交流:
小组内交流读书情况。
(可以分段个别读、齐读)
8.拓展提升
查阅资料,看谁还能捕捉到更多更新春的消息。
9.学完课文你的收获是:。
《春的消息》创作体会这首诗写于三十年前,是我自己曾经比较满意的一首短诗。
它作为组诗《春的消息》的第一首,曾受到好评,并收入多种选本。
收入内地和香港语文教材的,我看到的有四家。
这组诗曾获得首届上海儿童文学园丁奖(后更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优秀作品奖。
1986年再次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首届(1980----1985)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我之所以偏爱这首诗,是因为它写的真诚、自然,不刻意。
我常常把它看作是从心底自然而然地“流”出来的一首诗。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重读这首诗的时候,我都惊喜自己曾经有过那么一种将全身心融汇于童年的大自然的欢愉,并将这种感受不加修饰、顺畅自然地抒写了出来。
记得我投身大自然的时候,并非春的季节,却时值冬季。
我想起那句传诵久远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因此我感受到的却是春天,以至于想象中的都是春天的蓬勃生机。
我的心境也是春暖融融的。
春天在我的心里。
我不但发现了春天,春天也发现了我,我和春天融为一体。
因此,我才能细腻地感受春天。
色彩,这是最具大众化的审美趣味。
最能引发我对大自然充满爱心的是色彩。
我首先看到的是“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这是生命的颜色,纯洁的颜色,它们在“明丽的太阳”照耀下,更是充满了生命力。
大自然的春天,也赋予了我生命力,不但使我获得了蓬勃的精力,也使我获得了欣喜的心情。
欣喜的心情充满了爱。
在春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万物都与我的心灵相通,我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彼此绝无猜忌和伤害。
因此,当我“看到第一只蝴蝶飞”,“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这种嬉戏充满了纯真的友爱。
当“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我还会问它“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这种心理,这种举动,既是我孩童时代曾经体验过的,也是我此时此刻愿意再一次体验的。
我真诚地将自己的整个身心袒露给大自然,我总是怀着这样的深情向大自然说:我的生命之源在你那里,我愿以整个身心拥抱你。
春的消息(节选)
金波
我从植物园归来,
带回一个彩色缤纷的梦,
我梦见,在我们的土地上,
到处鲜花盛开、万紫千红。
从我家的台阶前,
一直伸展到远远的天边,
有一群簇拥着的姐妹,
那是一片紫色的玫瑰。
路的两旁白得像落满了雪,
那里是玉兰花的世界;
山上闪着明亮的火星,
那是蒲公英开遍了山野。
吊钟花在微风里轻轻地摇,
鸡冠花把头昂得很高,
泉边有天鹅绒般的青苔,
茑萝花攀上了树梢。
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花朵,
大王莲能做小妹妹的摇篮;
小小的花朵是珍珠梅,
它穿着月光一样的衣衫。
在镜子般的池塘里,
有绿的浮萍,粉的荷花;
就是那放牧的小弟弟,
也喜欢戴着花环玩耍。
好像一年四季的花朵,
忽然在这一夜开放,
又像天上的彩虹,
纷扬着落在我们的土地上……
当我从这梦中醒来,
我又编织着另一个梦境:
我要像领着小弟弟、小妹妹那样,领着这些花朵开始春天的旅行。
去给山阿披一件花的衣衫,
去给小河镶两行彩色的花边,
再给养蜂场周围的田野,
铺上无边的鲜花的地毯。
在这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
把生活打扮得更加美丽;
养蜂老爷爷会夸奖我们——
送来的是花,也是蜜!。
精品教育试卷习题文档
1
《春的消息》作品赏析
这首诗歌是我国著名儿童诗人金波写的,诗人以一颗童心与大自然无拘无
束地交流。
全诗共六个小节,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浓浓的爱意。
今天我朗诵了前三个小节,下面就重点赏析这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仿佛是一个特写镜头: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春天的美好跃然纸上。
第二小节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作者把自己比成了快乐的小鸟,换上春装,飞过树林,飞上山冈,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寻找春天那种快乐高兴的心情。
第三小节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戏春图:从“牵引”一词,能体会到作者发现第一只蝴蝶时高兴又情不自禁的感情。
“爱怜地”和“放”这两个词,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捉住蝴蝶的高兴又怕伤害小蝴蝶的心里。
这幅戏春图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捉、放飞舞的蝴蝶,是爱怜,是珍惜的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